王道与霸道

  如果说霸道是硬实力,王道则是软实力。我们凭硬实力赢得佩服,更是凭软实力赢得敬重。人家佩服和敬重我们,我们也敬重和爱惜人家,世界各国按照大家都遵守的国际法则共同进步,共创和谐。      说来有意思,纵观几十年来的国际形势演变,基本脉络竟可借重数字来作表述。早先,中国人对全球格局的认知是三个世界,最不能忍的是美苏两霸相争,这是由三及二。后来苏联倒了台,剩下美国一枝独秀,但美老大身边站着六兄弟,六加上一,合称七国集团,简称G7。其财也大,其气也粗,名门大帮似的,沆瀣一气主宰着江湖武林。及至七国集团接纳了在苏联废墟上重整旗鼓的俄罗斯,G7变成了G8。但俄罗斯在G8中,如没落贵公子与当红权贵交,其尴尬受气,旁人看了也觉可怜。然而这十多年中,显见是G8兄弟也感觉到,浩浩荡荡的天下事,单凭哥几个的力量,难以打理尽善。于是不断扩大对话的空间,颇有遍撒英雄帖,广结各路好汉的意思,于是有了G8+G5,进而有了G20。按照今年九月G20匹兹堡峰会的说法,从今而后,G20取代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尤其是近来又有美国人提出G2一说,意思是由当今综合国力最强的中美两国携手,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共同领导。这个模式,与当年的美苏争霸,至少在数字上有着相同之处了。   建国已经六十年的新中国,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从而在国际事务中赢得更多话语权是很自然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早就说过,中国应该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但要说现在中国就可与美国平起平坐,成为领导世界经济体系的两当家之一,美国人的恭维不仅超出了中国自身的实际能力,也不合中国念兹在兹的各国平等相待和平共处的价值 理念。   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国度。在群雄并立共争天下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圣贤对于在国家交往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赢得尊重,也有过认真的思考。简单说,有王道与霸道两种思路。儒家主张王道,着眼以推行仁政,关注民生来赢得天下,可谓是以德服人,法家和纵横家主张霸道,提倡以积极耕战,富国强兵来豪取天下,可谓是以力制人。   儒家的王道,从其自身的内涵看,的确是好东西,但是我们看遍古今中外,真正只靠仁义道德而赢得人民拥护和别国尊重的成功范例,可以说一个没有。反倒是凭籍实力推行霸道有获成功的,只是又多不长久。比如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五霸和七雄,比如集霸道之大成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想想道理很简单,只凭仁政难行王道,类似一只绵羊,突然跳到大石头上,宣称它有一颗对天下苍生最最友善的爱心,希望大伙儿拥它为王,如何有人肯听。而只靠实力难成霸道,犹如狮子老虎凭着钢牙利爪成王一时,但是一味鱼肉百姓,吓得大伙儿鸟兽散,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干净,还能对谁称王称霸?更不用说太过霸道,招致天怨人怒,总难免有人趁你年迈体衰,爪秃齿落,群起造反的那 一天。   春秋战国的群雄争霸不用说早成历史陈迹。但先贤的智慧对于今天的国际大势也能大有启迪。王道与霸道既然各自独行都难成事,可否将两者之中的合理成分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畅行无阻的大道,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今天的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在文化上更是如同百花争艳,各有秀色。我们提倡王道所包含的道德,不是卖弄文化的优越,而是与各国亦师亦友,相互学习,相互欣赏,达到融合交流;我们追求霸道所具备的实力,不是为了炫耀财富的殷实,而是以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实实在在的成就与各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享进步。换言之,如果说霸道是硬实力,王道则是软实力,我们凭硬实力赢得佩服,更是凭软实力赢得敬重,人家佩服和敬重我们,我们也敬重和爱惜人家,世界各国按照大家都遵守的国际法则共同进步,共创和谐。在这个基础上,即使不必说什么G2共同领导的话,咱们中国肯定也是乐意多担些责任,多出些力的。FIC

  如果说霸道是硬实力,王道则是软实力。我们凭硬实力赢得佩服,更是凭软实力赢得敬重。人家佩服和敬重我们,我们也敬重和爱惜人家,世界各国按照大家都遵守的国际法则共同进步,共创和谐。      说来有意思,纵观几十年来的国际形势演变,基本脉络竟可借重数字来作表述。早先,中国人对全球格局的认知是三个世界,最不能忍的是美苏两霸相争,这是由三及二。后来苏联倒了台,剩下美国一枝独秀,但美老大身边站着六兄弟,六加上一,合称七国集团,简称G7。其财也大,其气也粗,名门大帮似的,沆瀣一气主宰着江湖武林。及至七国集团接纳了在苏联废墟上重整旗鼓的俄罗斯,G7变成了G8。但俄罗斯在G8中,如没落贵公子与当红权贵交,其尴尬受气,旁人看了也觉可怜。然而这十多年中,显见是G8兄弟也感觉到,浩浩荡荡的天下事,单凭哥几个的力量,难以打理尽善。于是不断扩大对话的空间,颇有遍撒英雄帖,广结各路好汉的意思,于是有了G8+G5,进而有了G20。按照今年九月G20匹兹堡峰会的说法,从今而后,G20取代G8,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首要全球性论坛。尤其是近来又有美国人提出G2一说,意思是由当今综合国力最强的中美两国携手,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共同领导。这个模式,与当年的美苏争霸,至少在数字上有着相同之处了。   建国已经六十年的新中国,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辉煌成就令世界瞩目,从而在国际事务中赢得更多话语权是很自然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早就说过,中国应该对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但要说现在中国就可与美国平起平坐,成为领导世界经济体系的两当家之一,美国人的恭维不仅超出了中国自身的实际能力,也不合中国念兹在兹的各国平等相待和平共处的价值 理念。   中国是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国度。在群雄并立共争天下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圣贤对于在国家交往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赢得尊重,也有过认真的思考。简单说,有王道与霸道两种思路。儒家主张王道,着眼以推行仁政,关注民生来赢得天下,可谓是以德服人,法家和纵横家主张霸道,提倡以积极耕战,富国强兵来豪取天下,可谓是以力制人。   儒家的王道,从其自身的内涵看,的确是好东西,但是我们看遍古今中外,真正只靠仁义道德而赢得人民拥护和别国尊重的成功范例,可以说一个没有。反倒是凭籍实力推行霸道有获成功的,只是又多不长久。比如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五霸和七雄,比如集霸道之大成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想想道理很简单,只凭仁政难行王道,类似一只绵羊,突然跳到大石头上,宣称它有一颗对天下苍生最最友善的爱心,希望大伙儿拥它为王,如何有人肯听。而只靠实力难成霸道,犹如狮子老虎凭着钢牙利爪成王一时,但是一味鱼肉百姓,吓得大伙儿鸟兽散,落得白茫茫大地一片干净,还能对谁称王称霸?更不用说太过霸道,招致天怨人怒,总难免有人趁你年迈体衰,爪秃齿落,群起造反的那 一天。   春秋战国的群雄争霸不用说早成历史陈迹。但先贤的智慧对于今天的国际大势也能大有启迪。王道与霸道既然各自独行都难成事,可否将两者之中的合理成分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放之四海而畅行无阻的大道,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今天的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在文化上更是如同百花争艳,各有秀色。我们提倡王道所包含的道德,不是卖弄文化的优越,而是与各国亦师亦友,相互学习,相互欣赏,达到融合交流;我们追求霸道所具备的实力,不是为了炫耀财富的殷实,而是以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实实在在的成就与各国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享进步。换言之,如果说霸道是硬实力,王道则是软实力,我们凭硬实力赢得佩服,更是凭软实力赢得敬重,人家佩服和敬重我们,我们也敬重和爱惜人家,世界各国按照大家都遵守的国际法则共同进步,共创和谐。在这个基础上,即使不必说什么G2共同领导的话,咱们中国肯定也是乐意多担些责任,多出些力的。FIC


相关内容

  • 王道与霸道浅谈
  • 王道与霸道浅谈-以中西文化为对比 时间:2012-10-29 来源:原创 作者:寒江雪 阅读:227次 谈谈王道与霸道,就不得不说起中国文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王道与霸道就已经很兴盛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图存求才若渴,为建霸业,形成了诸子百家争为王者霸主所用,以求本门发扬光大,王道霸道遂应运而生. 王 ...

  • 孙子谈三等谋略:帝道.王道.霸道(文化.智慧)
  • 吴闲云 吴王问谋略于孙武. 孙武说:"谋略有三:上等谋略,为黄帝之类上等品德之人所信奉的帝道:中等谋略,为周武王之类中等品德之人所信奉的王道:下等谋略,为齐桓公之类下等品德之人所信奉的霸道." (一)上等谋略:无往而不胜的帝道 吴王问什么是"帝道". 孙武回答 ...

  • 南怀瑾老师讲述: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孟子提出的王道精神,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一个大原则.自孟子提出这个观念以后,中国历代的政治思想均以此作为政治的大原则. 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权势及武力为手段,而又假借仁义为口号的,这种政治就是"霸道".中国历史自尧.舜 ...

  •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 具体措施. 2.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 重点难点: 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其 ...

  • 齐桓晋文之事
  • 18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 ...

  • 战国风云之诸子百家(十四)下:人性,到底是喜羊羊还是灰太狼?
  • 上一篇说到荀子生平,荀子和孟子一样,在战国绝对算高寿,更有甚者,还有人推测荀子活了一百二三十岁.那个时候若有现在这样全民追星的风气,估计儒家拥趸们会兴奋地打出标语:信儒家,得永生! 然而传说中活了一千多岁的鬼谷子表示,孟子.荀子他俩还太嫩. 说了半天,荀子他到底凭什么在齐国稷下学宫这个类似于智库的地 ...

  • 儒家的起源
  • 儒家的起源 儒,从人从需,谓人之需也.需,由雨和而构成汉字字 型,而是苗的须根,因雨而哺育.儒,是文化,如甘霖焉.杜甫<春夜喜雨>诗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儒音乳,哺乳之意.文化如同母亲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儒,又音柔,谓非刚猛.勇武, ...

  •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 一填空 1.道家的创始人是 2. 3 4."兼爱"."非攻"的主张是 5.<论语>是一部 6. >. 7.孔子向他的几个学生问志,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了师生不同个性特征的著名篇章是 ...

  • 孟子读书报告
  • <孟子>读书笔记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 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 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孟子>一共七篇,梁惠王章句.公孙丑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