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期末计价的例题

存货期末计价

1.分别为800万元和15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本年销售甲产品和丙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和100万元。本年末存货资料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甲产品

可变现净值:280×﹙13 - 0.5﹚= 3500

成本:280×15 = 4200

累计应计提跌价准备:4200 - 3500 = 700

原已提跌价准备:800 – 200 = 600

本期补提跌价准备:700 – 600 = 1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100

原已提跌价准备:0

本期补提跌价准备:40 –0 = 40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

贷: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 40

丙产品

可变现净值:100×﹙2 - 0.15﹚= 1850

成本:1000×1.7 = 1700

累计应计提跌价准备:0

原已提跌价准备:150 – 100 = 50

本期转销跌价准备:50 – 0 = 50

借:存货跌价准备—丙产品 50

贷:资产减值损失 50

丁配件

因为丁配件用于丙产品的生产,则:

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400×(2-0.15)=740

丙产品的成本:400×1.75=700

故丙产品没有减值,因此丁配件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如果将对应的丙产品的单位售价为1.8,单位销售税费0.135,则:

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400×(1.8-0.135 )=666

丙产品的成本: 400×1.75 =700

由于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丙产品发生减值,则丁配件的期末计价为其可变现净值:

丁配件的可变现净值: 400×(1.8-0.135)- 400×(1.75-1.5)=566

丁配件的成本:400×1.5=600

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0-566=34

借:资产减值损失 34

贷:存货跌价准备 34

2.鸿达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1)产成品甲,账面余额为50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55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2)产成品乙,账面余额为400万元,其中有2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80万元;另有8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350万元。产成品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为15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因产品更新换代,材料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准备对外销售。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220万元,预计销售价格为21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

(4)材料丁30吨,每吨实际成本1 500万元。全部30吨丁材料用于生产A产品20件,A产品每件加工成本为1 000万元,现有7件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每件为4 000万元,每件一般市场售价为3 500万元,假定销售税费均为销售价格的10%。丁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5)对存货采用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按年计提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上述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和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1) 产成品甲

可变现净值=550-10=540(万元)

产成品甲的成本为500万元,,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不用计提存货跌价

准备,因此应将原先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万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万

(2) 产成品乙

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80-15×20%=77(万元)

有合同部分的成本=400×20%=80(万元)

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77=3(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万

贷:存货跌价准备 3万

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350-15×80%=338(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成本=400×80%=320(万元)

因为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材料丙

可变现净值=210-10=200(万元)

材料成本为220万元,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因此应计提存货跌价准

备=220-200=2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万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万

(4) 材料丁

有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4 000×(1-10%)×7=25 200(万元)

有合同的A产品成本=1 500×30×(7/20)+1 000×7=22 750(万元)

因为有合同的A产品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所以有合同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无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3 500×(1-10%)×13=40 950(万元)

无合同的A产品成本=1 500×30×(13/20)+1 000×13=42 250(万元)

由于无合同的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说明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发生了减值。

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3 500×(1-10%)×13-1 000×13=27 950(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丁材料成本=30×1500×(13/20)=29 250(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丁材料应计提跌价准备29 250-27 950=1 3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300万

贷:存货跌价准备 1 300 万

存货期末计价

1.分别为800万元和15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本年销售甲产品和丙产品分别结转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和100万元。本年末存货资料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甲产品

可变现净值:280×﹙13 - 0.5﹚= 3500

成本:280×15 = 4200

累计应计提跌价准备:4200 - 3500 = 700

原已提跌价准备:800 – 200 = 600

本期补提跌价准备:700 – 600 = 1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

贷:存货跌价准备—甲产品 100

原已提跌价准备:0

本期补提跌价准备:40 –0 = 40

借:资产减值损失 40

贷:存货跌价准备—乙产品 40

丙产品

可变现净值:100×﹙2 - 0.15﹚= 1850

成本:1000×1.7 = 1700

累计应计提跌价准备:0

原已提跌价准备:150 – 100 = 50

本期转销跌价准备:50 – 0 = 50

借:存货跌价准备—丙产品 50

贷:资产减值损失 50

丁配件

因为丁配件用于丙产品的生产,则:

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400×(2-0.15)=740

丙产品的成本:400×1.75=700

故丙产品没有减值,因此丁配件不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如果将对应的丙产品的单位售价为1.8,单位销售税费0.135,则:

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 400×(1.8-0.135 )=666

丙产品的成本: 400×1.75 =700

由于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丙产品发生减值,则丁配件的期末计价为其可变现净值:

丁配件的可变现净值: 400×(1.8-0.135)- 400×(1.75-1.5)=566

丁配件的成本:400×1.5=600

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0-566=34

借:资产减值损失 34

贷:存货跌价准备 34

2.鸿达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存货有关资料如下:

(1)产成品甲,账面余额为500万元,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售价为55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1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

(2)产成品乙,账面余额为400万元,其中有20%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价款为80万元;另有80%未签订合同,按照一般市场价格预计销售价格为350万元。产成品乙的预计销售费用和税金为15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因产品更新换代,材料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准备对外销售。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220万元,预计销售价格为210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

(4)材料丁30吨,每吨实际成本1 500万元。全部30吨丁材料用于生产A产品20件,A产品每件加工成本为1 000万元,现有7件已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规定每件为4 000万元,每件一般市场售价为3 500万元,假定销售税费均为销售价格的10%。丁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5)对存货采用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按年计提跌价准备。

要求:计算上述存货的期末可变现净值,和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1) 产成品甲

可变现净值=550-10=540(万元)

产成品甲的成本为500万元,,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不用计提存货跌价

准备,因此应将原先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20万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万

(2) 产成品乙

有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80-15×20%=77(万元)

有合同部分的成本=400×20%=80(万元)

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77=3(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万

贷:存货跌价准备 3万

无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350-15×80%=338(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成本=400×80%=320(万元)

因为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材料丙

可变现净值=210-10=200(万元)

材料成本为220万元,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因此应计提存货跌价准

备=220-200=2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万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万

(4) 材料丁

有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4 000×(1-10%)×7=25 200(万元)

有合同的A产品成本=1 500×30×(7/20)+1 000×7=22 750(万元)

因为有合同的A产品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所以有合同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无合同的A产品可变现净值=3 500×(1-10%)×13=40 950(万元)

无合同的A产品成本=1 500×30×(13/20)+1 000×13=42 250(万元)

由于无合同的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说明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发生了减值。

无合同的A产品耗用的丁材料的可变现净值

=3 500×(1-10%)×13-1 000×13=27 950(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丁材料成本=30×1500×(13/20)=29 250(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丁材料应计提跌价准备29 250-27 950=1 3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300万

贷:存货跌价准备 1 300 万


相关内容

  • 2010年初级会计实务教材(强化班)第1章第4节存货
  • 第一章    资产 第四节 存货 我的语音讲解:请关注网校初级会计实务(强化班) 建议:请大家多提意见,谢谢. 考点一.存货的内容和成本---确认和计量 (一)存货的内容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库存商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出 ...

  • 存货相关的疑难问题
  • 1.问: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或用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是否应结转对其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进行结转? 答: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的规定 ...

  •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例题
  • 管理层认定与具体项目审计目标 管理层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具体审计目标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 ...

  • 第三篇审计基本原理
  • 第三编 审计基本原理 --财务报表审计 第五章 审计目标 讲解内容 本章考情分析 本 章内容的学习需要重点理解并掌握以下五个问题: 1.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教材P84): 2. 审计工作前提(教材P85-86): 3. 审计的固有限制(教材P89): 4. 认定及其分类(教材P94): 5. ...

  • 2015注会审计讲义1
  • 第一编 第一章 审计概述 考情分析 本章近三年累计考了16分选择题,年均5.3分,属于高频率.高分值.中难度的章节. 本章结构进度图 本章内容讲解 提示: 1.本章对不少内容,如审计报告,管理层责任,重大错报风险等,仅作简要介绍,需要在后续各章中逐渐深化. 2.相对来说,第2.3.4.5节更加重要, ...

  • 第一章 审计概述-具体审计目标
  •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审计 第一章 审计概述 知识点:具体审计目标 ● 详细描述: (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所有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 ...

  • 自考中级财务会计历年试题分类.
  • 中财 历年试题分类 固定资产 2012年4月 20. 下列业务中,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处理的有(P213) A. 固定资产日常修理 B. 固定资产出售 C. 固定资产盘亏 D. 固定资产报废 E. 固定资产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 2011年7月 ...

  •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2011(通过率百分之九十)
  • 第二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一)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确定存货的可变现 ...

  • 用列表的方法做题思路更清晰
  • 用列表的方法做题思路更清晰 [摘 要] 同一道题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解题方法,其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本文将采用列表法解析会计师考生们所遇到的一难点例题,以帮助考生们强化做题思路. [关键词] 列表: 做题: 思路: 所得税综合题 下面这一道题是200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东奥会计在线组编制的,中级会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