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京剧之美与京剧艺术鉴赏课堂

我眼中的京剧之美与京剧艺术鉴赏课堂

京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下面,就来说说我眼中的京剧之美。

从它的基本特征来看,首先,综合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京剧是将语言、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融汇在一体“逢动必舞,有声必歌”的综合艺术。王国维先生曾用“以歌舞演故事”的语句来评价京剧艺术,歌舞诗话在京剧中融为一炉并得以和谐共生。京剧在这个层次上来说是文学的。

其次,正如“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京剧具有程式性。但这一特征并不是把京剧的表演形式局限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正相反,形成了“规范不变,但形式千变万化”的表演元素。例如,在行当上,京剧按此划分成了四大类别的表演程式,几大程式在化装、嗓音、服饰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体现了京剧是哲学的,有所限制却变体万千。

再次,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此句道出了京剧的虚拟性。例如,不同于西方话剧力求写实的演出背景,京剧舞台上通常只陈设有一桌二椅,在空间上留有很大的自由,惟有演员咿呀出场,观众才会得知何时何地的信息。在这点上,也是与文学中诗词讲究的意境相通的吧。

最后,“生书熟戏”告诉我们,京剧还具有历史性的特征。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艺术形式,必不可少的会带有历史的痕迹。比起诗词,京剧是普通老百姓了解国家大事的一个更为便捷通俗的渠道。这点,在京剧的剧目的表现内容之广中可以略见一斑。

于是,由京剧的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与历史性,我所理解的京剧之美便是文学的意境美、哲学的理性美与历史的厚重美。

从京剧的舞台艺术来看,舞台布景道具简洁有力,一根马鞭便是骏马一骑;行头讲究符合人物身份,有时暗示人物命运,如褴褛的富贵衣确是人物日后大富大贵的象征;化装脸谱固定。

由此,我理解的京剧之美是艺术的灵动美。

从京剧的声腔板式来看,既有程式严谨的一面,也有灵动变格的一面。京剧声腔内容丰富、琳琅满目,以皮、黄腔为主,同时吸收了昆曲、弋阳腔、梆子腔和其它地方戏、民歌的曲调,(如“南梆子”、“高拨子”、“四平调”“吹腔”等)。

由此,我理解的京剧之美便是音乐的多彩美。

综上,我理解的京剧之美是:文学的意境美,哲学的理性美,历史的厚重美,艺术的灵动美与音乐的多彩美。

在本学期课堂上鉴赏过的京剧曲目与片段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红鬃烈马》,《赤壁之战》之《壮别》,《搜孤救孤》,《游龙戏凤》(梅龙镇)。

《红鬃烈马》这部戏中,主要是为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盼夫归来而感动,为薛平贵无情无义不相信自己的妻子而感到愤慨,同时为代战公主的深明大义而欣慰。这个片段,主要是精彩跌宕的情节吸引了我。

《壮别》一折,黄盖与周瑜的唱词铿锵有力、磅礴豪迈,整体气氛波澜壮阔而带有一丝悲壮。用气壮山河来形容这折戏可谓恰到好处,这折戏让我领略到了京剧的另一种震人心魄的美,唱词以及气氛的营造都很吸引人。

《搜孤救孤》中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忠心赤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程婴劝说妻子一段很感人。法场祭奠场景的气氛悲壮动人。

《游龙戏凤》(梅龙镇)的鉴赏时,老师给我们搜集了几个不同派别的唱段,通过听不同派别大师们的演唱,体会到不同流派的风格在唱词、声腔和做工方面还是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的,也正是这种差异,才构成了京剧的一种缤纷多彩的美吧。

在谈及自己对京剧艺术鉴赏这门课程的建议之前,我想先反馈一下课堂。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而且发现还是有不少热爱京剧的同学的,跟他们相比,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京剧爱好者,是个尚未入门的门外汉。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觉自己还是很有收获的。提升了对京剧的兴趣,改变了内心对京剧的一些看法,老师幽默的授课方式给我很大的感染,也学到了京剧的一些知识。说句题外话,雷老师在每次课堂上矍铄的精神状态我很欣赏,老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带给我不小的触动,这是一笔比知识更宝贵的财富,谢谢老师!

说及改进这门课程,我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建议。因为我感觉现在这样的授课方式挺好的,至少是很适合我的。在每节课中,既讲解了京剧领域的一些专业知识,比如声腔板式、行当划分方面的知识,又会与我们一起欣赏相关的剧目,真正符合了鉴赏这个目的,也是另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吧。如果从吸引更多同学的角度出发,我想或许可以在剧目题材的选择上作一些调整,比如说同学们一般都喜欢看一些情节性比较强的片段,而不是那些节奏比较缓慢,好大一会儿才蹦出一句唱词的那种,不过,既然是鉴赏京剧,各方面都应该有所涉及,这样才能更全面的走进京剧这门艺术。整体上,雷老师的授课方式我很满意,建议老师可以按照现在的模式开展以后的教学。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可以加入到我们京剧赏析之行的这个大队伍中来!

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0级 姓名: 井热闹 学号:2010015628

我眼中的京剧之美与京剧艺术鉴赏课堂

京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下面,就来说说我眼中的京剧之美。

从它的基本特征来看,首先,综合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京剧是将语言、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融汇在一体“逢动必舞,有声必歌”的综合艺术。王国维先生曾用“以歌舞演故事”的语句来评价京剧艺术,歌舞诗话在京剧中融为一炉并得以和谐共生。京剧在这个层次上来说是文学的。

其次,正如“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京剧具有程式性。但这一特征并不是把京剧的表演形式局限在一个狭隘的范围内,正相反,形成了“规范不变,但形式千变万化”的表演元素。例如,在行当上,京剧按此划分成了四大类别的表演程式,几大程式在化装、嗓音、服饰等方面各有其特点。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体现了京剧是哲学的,有所限制却变体万千。

再次, “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此句道出了京剧的虚拟性。例如,不同于西方话剧力求写实的演出背景,京剧舞台上通常只陈设有一桌二椅,在空间上留有很大的自由,惟有演员咿呀出场,观众才会得知何时何地的信息。在这点上,也是与文学中诗词讲究的意境相通的吧。

最后,“生书熟戏”告诉我们,京剧还具有历史性的特征。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艺术形式,必不可少的会带有历史的痕迹。比起诗词,京剧是普通老百姓了解国家大事的一个更为便捷通俗的渠道。这点,在京剧的剧目的表现内容之广中可以略见一斑。

于是,由京剧的综合性、程式性、虚拟性与历史性,我所理解的京剧之美便是文学的意境美、哲学的理性美与历史的厚重美。

从京剧的舞台艺术来看,舞台布景道具简洁有力,一根马鞭便是骏马一骑;行头讲究符合人物身份,有时暗示人物命运,如褴褛的富贵衣确是人物日后大富大贵的象征;化装脸谱固定。

由此,我理解的京剧之美是艺术的灵动美。

从京剧的声腔板式来看,既有程式严谨的一面,也有灵动变格的一面。京剧声腔内容丰富、琳琅满目,以皮、黄腔为主,同时吸收了昆曲、弋阳腔、梆子腔和其它地方戏、民歌的曲调,(如“南梆子”、“高拨子”、“四平调”“吹腔”等)。

由此,我理解的京剧之美便是音乐的多彩美。

综上,我理解的京剧之美是:文学的意境美,哲学的理性美,历史的厚重美,艺术的灵动美与音乐的多彩美。

在本学期课堂上鉴赏过的京剧曲目与片段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有:《红鬃烈马》,《赤壁之战》之《壮别》,《搜孤救孤》,《游龙戏凤》(梅龙镇)。

《红鬃烈马》这部戏中,主要是为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盼夫归来而感动,为薛平贵无情无义不相信自己的妻子而感到愤慨,同时为代战公主的深明大义而欣慰。这个片段,主要是精彩跌宕的情节吸引了我。

《壮别》一折,黄盖与周瑜的唱词铿锵有力、磅礴豪迈,整体气氛波澜壮阔而带有一丝悲壮。用气壮山河来形容这折戏可谓恰到好处,这折戏让我领略到了京剧的另一种震人心魄的美,唱词以及气氛的营造都很吸引人。

《搜孤救孤》中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忠心赤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尤其是程婴劝说妻子一段很感人。法场祭奠场景的气氛悲壮动人。

《游龙戏凤》(梅龙镇)的鉴赏时,老师给我们搜集了几个不同派别的唱段,通过听不同派别大师们的演唱,体会到不同流派的风格在唱词、声腔和做工方面还是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的,也正是这种差异,才构成了京剧的一种缤纷多彩的美吧。

在谈及自己对京剧艺术鉴赏这门课程的建议之前,我想先反馈一下课堂。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而且发现还是有不少热爱京剧的同学的,跟他们相比,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京剧爱好者,是个尚未入门的门外汉。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觉自己还是很有收获的。提升了对京剧的兴趣,改变了内心对京剧的一些看法,老师幽默的授课方式给我很大的感染,也学到了京剧的一些知识。说句题外话,雷老师在每次课堂上矍铄的精神状态我很欣赏,老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也带给我不小的触动,这是一笔比知识更宝贵的财富,谢谢老师!

说及改进这门课程,我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建议。因为我感觉现在这样的授课方式挺好的,至少是很适合我的。在每节课中,既讲解了京剧领域的一些专业知识,比如声腔板式、行当划分方面的知识,又会与我们一起欣赏相关的剧目,真正符合了鉴赏这个目的,也是另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吧。如果从吸引更多同学的角度出发,我想或许可以在剧目题材的选择上作一些调整,比如说同学们一般都喜欢看一些情节性比较强的片段,而不是那些节奏比较缓慢,好大一会儿才蹦出一句唱词的那种,不过,既然是鉴赏京剧,各方面都应该有所涉及,这样才能更全面的走进京剧这门艺术。整体上,雷老师的授课方式我很满意,建议老师可以按照现在的模式开展以后的教学。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可以加入到我们京剧赏析之行的这个大队伍中来!

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0级 姓名: 井热闹 学号:2010015628


相关内容

  • 京剧鉴赏论文
  • 国粹经典--京剧 我与京剧的接触是在本学期的京剧鉴赏课上.一直以来我对京剧的了解只停留在一个概念的基础上,但是深入了解之后真心觉得京剧很美,深深地为其绝美的唱词所吸引.京剧也是集大成者,在京剧上我们可以感受精彩的文学.音乐.服装艺术和舞蹈 的完美结合. 通过这段时间课堂内外的学习,我欣赏了众多京剧, ...

  • 戏曲鉴赏作业
  • 红灯记与牡丹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姓名:谭陈清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信息计算系 班级:计本0803 学号:[1**********] <红灯记>是革命历史题材,注重现实世界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和必要性,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牡丹亭>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最后人 ...

  • [京剧的四大行当]高中音乐微课程设计方案
  • <京剧的四大行当>微课程设计方案 作者信息 姓 名 音乐 所教学段 高中 所教学科 单位名称 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 京剧的四大行当 (请在此处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来做微课程) 学生对于像京剧此类的传统音乐文化比较陌生,缺乏必要知识储备, 制作这样一个微课,让学生在课前使用这个视频,可以 ...

  • 北京版小学第九册美术教案
  • 北京版小学第九册美术全册教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469 更新时间:2010-10-19 8:42:32 全册备课 1.对美术学科课表的理解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

  • [说唱脸谱]
  • <说唱脸谱>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以黑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 2.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说唱脸谱>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 ...

  • 戏曲进入高校的重要性
  • 谈戏曲进入高校艺术课堂的重要性 戏曲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当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单一的局面.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衷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但对于我们的民族艺术诸如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形式却知之甚少.由于市 ...

  • 霸王别姬电影鉴赏
  • 很多人在看完<霸王别姬>后都会对这部影片给出这么一个评价:戏中的女人,戏外的男人,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情欲世界. 影片当中其实有两段爱情线索.第一条是程蝶衣对段小楼不可自拔的依恋.师傅传授给徒弟们<霸王别姬>这一出戏的时候,他说"人要自个成全自个",更要& ...

  • 戏曲鉴赏心得
  • 戏曲鉴赏心得 说起传统戏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京剧.确实,京剧是清朝最流行的剧种,时间上离我们最近,名声也远播海外.每年的春节晚会上,都会有京剧,可见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可中国的戏曲不仅仅只有京剧才好看,还有川剧.粤剧.评剧等多种剧种同样异彩纷呈.这些戏曲各领风骚,共同演绎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

  • 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 篇一:语文听课评课稿 语文 评课稿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徐银花 开学以来,我听了 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顾汉吕.祁燕.周丽 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 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 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