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床抗生素使用的合理建议

  【摘 要】在临床上盲目使用抗生素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介绍了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引起的不良后果,分析了抗生素临床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以期在临床上杜绝滥用抗生素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抗生素;不合理用药;问题;建议   抗生素属于一种抗感染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普遍。但是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介绍了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引起的不良后果,分析了抗生素临床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以期在临床上杜绝滥用抗生素提供理论参考。   1.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引起的不良后果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引起的不良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对细菌的影响。当人体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以后,就会促使体内细菌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发生转移,并且转化为院内感染的感染源,甚至会造成感染呈暴发性流行。   (2)对人体的影响。抗生素在体内过量时会杀伤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从而导致药源性疾病,尤其是当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不高的情形时,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与此同时,如果用药不正确,这种感染难以及时控制甚至会加重病情,导致病人感染中毒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3)对群体的影响。一般来说,人群带菌容易扩散和交叉感染。抗生素滥用可促使医院耐药菌株的形成,并可能会流行扩散至医院以外的人群[1]。   2.抗生素临床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   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上目前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习惯或者盲目采用固定的抗生素治疗方案:病人入院时,常常导致疾病的致病菌不是很明确,医生就给予运用固定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不过,所运用的固定治疗的方案,对于一般的常见的敏感菌感染是有效果的。但是有些患者的病情常常不是简单的病情而是比较复杂的病情,重症感染大部分是属于耐药菌导致的,也有可能为混合性感染。如果医生不了解细菌之耐药性迁移规律,盲目使用一些固定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则是难以控制感染,甚至后果非常严重。   (2)抗生素品种选择问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抗生素新品种的开发越来越普遍。新品种的抗生素比老品种的抗生素效果较好,这是许多医生以及病人的常见心理倾向。其实这是有失偏颇。我们应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凭经验认为新的品种总比旧的品种好。比如头胞菌素现在发展很快,已经有了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了。在这四代头胞菌素中,我们发现第3代比第1代具有更多的优点:抗阴性杆菌的作用更强,对绿脓肝菌更有效,抗菌谱更广,对厌氧菌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等。然而第3代也有比不上第1代之处:第1代头胞菌素对金葡菌的效应比第3代更强。因此,对于重症金葡菌感染的病人应该使用第1代头胞菌素而不采用第3代头胞菌素。   (3)抗生素给药方法中的问题:在临床上医生习惯将用于患者疾病治疗的剂量放进500ml输液中进行连续性点滴,一般每日一次。这种给药方法血液浓度相对比较低,每日只有一次峰浓度,而且药物有效时间比较短,这样细菌在患者体内还是比较容易继续繁殖与增长。比如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种繁殖期的杀菌药物,血清的半衰期比较短,如果每日一次对病人进行静滴疗效的时间比较短,这样患者体内的致病菌每日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不受抗生素药物的影响而会继续繁殖,并且青霉素类抗生素对新繁殖出的新一代细菌的作用并不大,只有对正处于繁殖状态的细菌,青霉素类抗生素才有比较大的杀菌效果。   (4)抗生素联合应用问题:当前在临床上医生对住院病人大部分联合应用抗生素。很多医生认为数种抗生素一起使用的抗菌谱会更广,控制细菌的感染力度会更大。其实,此种观点具有片面性。联合应用抗生素一般来说是能够达到协同作用或者至少可以增加一定的疗效,同时可以减少、防止或者延缓病人体内耐药菌株的繁殖。但是,采用抗生素进行联合应用时,一定要按照病原菌与药敏试验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种类以避免拮抗联合。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一般是在经常使用某一种抗生素时,不能比较好地控制或者诊断不明确的严重感染、交叉感染与疑难杂症性感染的条件下,除去特殊的情况以外一般采用二联为宜[2]。   (5)抗生素滥用问题:抗生素常用来预防临床并发症以及术后感染,据有关资料表明,抗生素占总耗药量的60%~70%,并且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价值不高。由此可看出,抗生素在临床上存在滥用的问题。以预防性为目的而采用抗生素,只可以预防1至2种的细菌所引起的临床感染,盲目希望能够预防多种细菌的感染则是收效甚微,有时还可能会增加其他感染之发生率。   3.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1)严格掌握指征:要区别用药和不用药之分,以及明确是否轻症使用大药的界限。对已经在临床上确定为感冒与肝炎等单纯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则建议尽量不使用抗生素。同时对于皮肤与黏膜等轻微感染的患者也宜全身采用抗生素治疗。   (2)严格掌握适应证:要按照病人的全身状态,临床诊断结果、致病菌、病人对药物之敏感性、药物的抗菌性能与不良反应等方面给予全面考虑[3]。   (3)严格控制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指征为:内科系统大部分属于创伤性检查、长期导管留滞、肿瘤强化疗的患者,骨髓移植和免疫抑制等等。外科系统的急症手术、进入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感染手术,假体导管置入手术,心脑血管、骨科大手术与复杂外伤估计伤口已经感染,大面积烧伤预防败血症等等。   (4)注意配伍禁忌与合理用药的方法:在临床上给病人使用静滴抗生素时要注意考虑配伍的禁忌。在临床已经证实,抗生素和血管溶性药物、葡萄糖、氢化可的松、肝素、维生素B以及维生素C等都会发生配伍禁忌或者互相起作用,而导致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维生素C在同一个容器中静滴属于临床禁忌,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混合起来静滴也属于不合理的用药。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病人应该科学合理使用用抗生素,要注意避免无指征的联合用药,坚决遏制抗生素在患者体内耐药与菌群的蔓延。与此同时,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应该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中,进一步规范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杜绝抗生素在临床上滥用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对医内感染的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生梅.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3016-3016.   [2] 许恒忠,胡延水.该院儿科门诊应用抗菌药物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4(2):9-11.   [3] 胡昌勤.抗生素在滥用与质量监控之间游离[J].中国处方药,2005,12(12):21-22.   作者简介: 任晓娟 女 大专 主管药师:主管药师 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摘 要】在临床上盲目使用抗生素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介绍了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引起的不良后果,分析了抗生素临床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以期在临床上杜绝滥用抗生素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抗生素;不合理用药;问题;建议   抗生素属于一种抗感染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普遍。但是抗生素使用不合理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介绍了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引起的不良后果,分析了抗生素临床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以期在临床上杜绝滥用抗生素提供理论参考。   1.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引起的不良后果   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引起的不良后果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对细菌的影响。当人体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以后,就会促使体内细菌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发生转移,并且转化为院内感染的感染源,甚至会造成感染呈暴发性流行。   (2)对人体的影响。抗生素在体内过量时会杀伤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从而导致药源性疾病,尤其是当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不高的情形时,容易发生继发性感染。与此同时,如果用药不正确,这种感染难以及时控制甚至会加重病情,导致病人感染中毒发生休克甚至死亡。   (3)对群体的影响。一般来说,人群带菌容易扩散和交叉感染。抗生素滥用可促使医院耐药菌株的形成,并可能会流行扩散至医院以外的人群[1]。   2.抗生素临床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   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上目前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习惯或者盲目采用固定的抗生素治疗方案:病人入院时,常常导致疾病的致病菌不是很明确,医生就给予运用固定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不过,所运用的固定治疗的方案,对于一般的常见的敏感菌感染是有效果的。但是有些患者的病情常常不是简单的病情而是比较复杂的病情,重症感染大部分是属于耐药菌导致的,也有可能为混合性感染。如果医生不了解细菌之耐药性迁移规律,盲目使用一些固定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则是难以控制感染,甚至后果非常严重。   (2)抗生素品种选择问题: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抗生素新品种的开发越来越普遍。新品种的抗生素比老品种的抗生素效果较好,这是许多医生以及病人的常见心理倾向。其实这是有失偏颇。我们应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凭经验认为新的品种总比旧的品种好。比如头胞菌素现在发展很快,已经有了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了。在这四代头胞菌素中,我们发现第3代比第1代具有更多的优点:抗阴性杆菌的作用更强,对绿脓肝菌更有效,抗菌谱更广,对厌氧菌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等。然而第3代也有比不上第1代之处:第1代头胞菌素对金葡菌的效应比第3代更强。因此,对于重症金葡菌感染的病人应该使用第1代头胞菌素而不采用第3代头胞菌素。   (3)抗生素给药方法中的问题:在临床上医生习惯将用于患者疾病治疗的剂量放进500ml输液中进行连续性点滴,一般每日一次。这种给药方法血液浓度相对比较低,每日只有一次峰浓度,而且药物有效时间比较短,这样细菌在患者体内还是比较容易继续繁殖与增长。比如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种繁殖期的杀菌药物,血清的半衰期比较短,如果每日一次对病人进行静滴疗效的时间比较短,这样患者体内的致病菌每日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不受抗生素药物的影响而会继续繁殖,并且青霉素类抗生素对新繁殖出的新一代细菌的作用并不大,只有对正处于繁殖状态的细菌,青霉素类抗生素才有比较大的杀菌效果。   (4)抗生素联合应用问题:当前在临床上医生对住院病人大部分联合应用抗生素。很多医生认为数种抗生素一起使用的抗菌谱会更广,控制细菌的感染力度会更大。其实,此种观点具有片面性。联合应用抗生素一般来说是能够达到协同作用或者至少可以增加一定的疗效,同时可以减少、防止或者延缓病人体内耐药菌株的繁殖。但是,采用抗生素进行联合应用时,一定要按照病原菌与药敏试验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种类以避免拮抗联合。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治疗方案,一般是在经常使用某一种抗生素时,不能比较好地控制或者诊断不明确的严重感染、交叉感染与疑难杂症性感染的条件下,除去特殊的情况以外一般采用二联为宜[2]。   (5)抗生素滥用问题:抗生素常用来预防临床并发症以及术后感染,据有关资料表明,抗生素占总耗药量的60%~70%,并且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价值不高。由此可看出,抗生素在临床上存在滥用的问题。以预防性为目的而采用抗生素,只可以预防1至2种的细菌所引起的临床感染,盲目希望能够预防多种细菌的感染则是收效甚微,有时还可能会增加其他感染之发生率。   3.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   (1)严格掌握指征:要区别用药和不用药之分,以及明确是否轻症使用大药的界限。对已经在临床上确定为感冒与肝炎等单纯性病毒感染性疾病,则建议尽量不使用抗生素。同时对于皮肤与黏膜等轻微感染的患者也宜全身采用抗生素治疗。   (2)严格掌握适应证:要按照病人的全身状态,临床诊断结果、致病菌、病人对药物之敏感性、药物的抗菌性能与不良反应等方面给予全面考虑[3]。   (3)严格控制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指征为:内科系统大部分属于创伤性检查、长期导管留滞、肿瘤强化疗的患者,骨髓移植和免疫抑制等等。外科系统的急症手术、进入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感染手术,假体导管置入手术,心脑血管、骨科大手术与复杂外伤估计伤口已经感染,大面积烧伤预防败血症等等。   (4)注意配伍禁忌与合理用药的方法:在临床上给病人使用静滴抗生素时要注意考虑配伍的禁忌。在临床已经证实,抗生素和血管溶性药物、葡萄糖、氢化可的松、肝素、维生素B以及维生素C等都会发生配伍禁忌或者互相起作用,而导致抗生素的活力受到影响。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维生素C在同一个容器中静滴属于临床禁忌,青霉素和庆大霉素混合起来静滴也属于不合理的用药。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病人应该科学合理使用用抗生素,要注意避免无指征的联合用药,坚决遏制抗生素在患者体内耐药与菌群的蔓延。与此同时,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应该纳入医院的质量管理中,进一步规范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杜绝抗生素在临床上滥用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对医内感染的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生梅.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3016-3016.   [2] 许恒忠,胡延水.该院儿科门诊应用抗菌药物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4(2):9-11.   [3] 胡昌勤.抗生素在滥用与质量监控之间游离[J].中国处方药,2005,12(12):21-22.   作者简介: 任晓娟 女 大专 主管药师:主管药师 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相关内容

  • 药讯内容医院抗菌药医嘱点评汇总
  • 2012年三季度处方点评小结 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处方点评制度,本着促进本院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适度之目的,对处方实行综合评价.现将各门诊2011年第三季度的处方点评小结如下: 一. 资料 从2012年7-9 ...

  • 关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9年2月第24卷第1期 ·69· 关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Som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flouroquinolones 赵兰英Zhao Lanying (中国抗生素杂志社, 成都610051) (Perio dica l ...

  •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几点建议
  • 招宝山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规定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不仅表现在选 择药物品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疗程方面,而且用药要与患者的感染状况.及其生理.病理状态相适宜,有效的控制感染,同时又要防止人体内菌群 失调,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与细菌耐药性的 产生.因此,对抗生 ...

  •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
  •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治疗 一.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2spectrumβ2lactamases, 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其预防与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ESBLS 革兰阴性杆菌主要见 ...

  • 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糖水配
  • 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糖水配,有区别吗? 本贴收到2朵 物失效甚至是致敏源增多. 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 ...

  •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导
  • 文章作者:王莉 李贵森 刘志红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诊断 生化指标的监测 监测时机  对于成人CKD患者,推荐从CKD3期开始监测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水平,并建议检测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 . 监测频率  对于CK ...

  • 基层医院外科药学服务案例解析
  • 医生是治疗疾病的主体,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并审核用药医嘱的合理性与适宜性,下面是一篇关于药学服务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目的 以具体实例探讨药学服务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药师参与治疗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结论 加强医生与药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知识互补,使医生药师的知识都得到扩展,提高 ...

  • 临床用药的防火墙──逸曜合理用药管理系统
  • 中国现代医生2015年7月第53卷第19期 · 医院管理· 临床用药的防火墙──逸曜合理用药管理系统 1. 浙江省丽水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浙江丽水 王珍1 323000;2.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 浙江杭州张姝潇1 江 砚2 310006 [摘要]目的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 提高门诊处方质量 ...

  •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在我院合理用药中的应用
  • 2010年第19卷第13期 药事组织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在我院合理用药中的应用 陈莉,刘松青,林晓芳,贺俊英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重庆400038) 摘要:目的分析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系统)对住院用药医嘱同步监测的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9月1日至15日PAsS系统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