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提出对策要注意全面对策与定位对策的区别

《申论》试题涉及提出对策时,偶有定位对策或者定性对策的要求,这对于初出校门的考生而言,是有些强人所难。笔者不大赞成这种命题方式,除非对考生可能不大熟悉的定位加注说明,更何况个别命题者自己都没有搞清所定单位、职位的职责、权限甚至于正确名称。比如“站在调研员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命题者显然不知道调研员是专指公务员职位序列中的正处级非领导职务,而误以为调研员就是调查研究人员;而“以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显然也不知道党委是政研室、政府是研究室而非调研室;至于要求应届毕业生考生“从金融管理部门的角度,提出解决这一纠纷的对策建议”,显然也未搞清楚金融管理部门专指人民银行,否则也不会出类似题目来为难考生了;如此等等。

但是,既然有如此命题,考生就要注意提出定位对策与全面对策的区别了。我们先看看两组答卷的比较。为了帮助考生学会区别定位对策与全面对策,我们有意把对策内容设计为一样的。

【例卷一】针对就业难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

〖全面对策〗

针对我省大中专毕业生“供需失衡”的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针对我省实际,人事、教育、公安、劳动等部门统一制定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相应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面向社区、农村基层、乡镇企业、民营企业,鼓励自主创业。

二、事业、企业单位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努力扩大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容量。

三、利用人才市场疏通毕业生供需渠道,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积极开展广泛的人事代理,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四、宣传、舆论部门要协同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五、学校要加强适应性教育,调整专业学科结构,加强高等教育的针对性、适用性,培养一批“专业对口,适销对路”的毕业生。有关方面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急需短线专业人才。

六、有关部门联合对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研,掌握毕业生分配机制转换过程中的新情况,研究新思路、新办法。

〖定位对策〗

针对我省大中专毕业生“供需失衡”的状况,人事行政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研,分析毕业生分配机制转换过程中的新情况,研究工作新思路、新办法,为当地党政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针对我省实际,会同教育、公安、劳动等部门拟定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相应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面向社区、农村基层、乡镇企业、民营企业,鼓励自主创业。

三、通过人才市场构建人才信息网络,提供人才供需信息,疏通毕业生供需渠道,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利用人才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广泛的人事代理,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四、指导事业、企业单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努力扩大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容量。

五、配合学校、舆论宣传部门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六、建议学校加强适应性教育,调整专业学科结构,加强高等教育的针对性、适用性,培养一批“专业对口,适销对路”的毕业生。建议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急需短线专业人才。

【例卷二】针对黄山掩盖真相谎报政绩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

〖全面对策〗

针对黄山掩盖真相谎报政绩的情况,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维护《统计法》的权威性,在查清真相、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本着惩前毖后的精神,政法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对严重违法违规者,分别给以国法党纪政纪处理。

二是当地政府责成司法、统计机关,举办有关领导和统计人员培训班,让其学法、懂法、守法,实事求是地搞好统计工作。

三是统计部门商请法制、宣传、新闻部门配合,借此机会在全社会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干部和群众中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

四是地方党委政府以此为反面教材,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转变思想、工作作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的群众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服务,执政为民。

五是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和司法部门,在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定位对策〗

针对黄山掩盖真相谎报政绩的情况,统计部门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维护《统计法》的权威性,在查清真相、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本着惩前毖后的精神,提请政法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对严重违法违规者,分别给以国法党纪政纪处理。

二是报请当地政府出面,举办有关领导和统计人员培训班,让其学法、懂法、守法,实事求是地搞好统计工作。

三是商请法制、宣传、新闻部门配合,借此机会在全社会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干部和群众中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

四是建议地方党委政府以此为反面教材,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转变思想、工作作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的群众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服务,执政为民。

五是建议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和司法部门,在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定位对策与全面对策有如下不同处。

第一,定位对策开头的引语明确指出了“人事行政部门”、 “统计行政部门”的定位。

第二,注意到提出对策的主体,全面对策中,多数对策条文都有举措的行为主体即主语,而定位对策中,类似条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人事行政部门”或者“统计行政部门”,都用承前省的省略方式省略掉了。

第三,定位对策提出的对策都注意到符合“人事行政部门”或者“统计行政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涉及到人事调研、人事政策、人才资源、人才市场、人事工作指导或者统计执法、法律培训教育和普法宣传等主要方面。

第四,定位对策准确把握了角色定位,有关对策的措辞十分准确、得体。对本部门、本系统工作,提出要“加强、分析、研究、提供、利用、开展、指导”或者“查清、分清”;对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协调的工作,提出要“会同、配合”或者“提请、商请”;对需要领导机关处理的工作,提出要“报请”;对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的对策,则提出要“建议”;强调、突出服务意识,对毕业生而言,则提出要“引导、鼓励、为其排忧解难”,对企事业单位,则提出要“指导”,而不是“规定”。

上述区别,是考生答题时应当注意的。

(节选自叶黔达、柯世华编著《申论一本通》)

《申论》试题涉及提出对策时,偶有定位对策或者定性对策的要求,这对于初出校门的考生而言,是有些强人所难。笔者不大赞成这种命题方式,除非对考生可能不大熟悉的定位加注说明,更何况个别命题者自己都没有搞清所定单位、职位的职责、权限甚至于正确名称。比如“站在调研员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命题者显然不知道调研员是专指公务员职位序列中的正处级非领导职务,而误以为调研员就是调查研究人员;而“以政府调研室工作人员的身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显然也不知道党委是政研室、政府是研究室而非调研室;至于要求应届毕业生考生“从金融管理部门的角度,提出解决这一纠纷的对策建议”,显然也未搞清楚金融管理部门专指人民银行,否则也不会出类似题目来为难考生了;如此等等。

但是,既然有如此命题,考生就要注意提出定位对策与全面对策的区别了。我们先看看两组答卷的比较。为了帮助考生学会区别定位对策与全面对策,我们有意把对策内容设计为一样的。

【例卷一】针对就业难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

〖全面对策〗

针对我省大中专毕业生“供需失衡”的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针对我省实际,人事、教育、公安、劳动等部门统一制定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相应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面向社区、农村基层、乡镇企业、民营企业,鼓励自主创业。

二、事业、企业单位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努力扩大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容量。

三、利用人才市场疏通毕业生供需渠道,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积极开展广泛的人事代理,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四、宣传、舆论部门要协同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五、学校要加强适应性教育,调整专业学科结构,加强高等教育的针对性、适用性,培养一批“专业对口,适销对路”的毕业生。有关方面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急需短线专业人才。

六、有关部门联合对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研,掌握毕业生分配机制转换过程中的新情况,研究新思路、新办法。

〖定位对策〗

针对我省大中专毕业生“供需失衡”的状况,人事行政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研,分析毕业生分配机制转换过程中的新情况,研究工作新思路、新办法,为当地党政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针对我省实际,会同教育、公安、劳动等部门拟定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相应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面向社区、农村基层、乡镇企业、民营企业,鼓励自主创业。

三、通过人才市场构建人才信息网络,提供人才供需信息,疏通毕业生供需渠道,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利用人才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广泛的人事代理,为毕业生排忧解难。

四、指导事业、企业单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努力扩大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容量。

五、配合学校、舆论宣传部门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六、建议学校加强适应性教育,调整专业学科结构,加强高等教育的针对性、适用性,培养一批“专业对口,适销对路”的毕业生。建议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急需短线专业人才。

【例卷二】针对黄山掩盖真相谎报政绩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意见。

〖全面对策〗

针对黄山掩盖真相谎报政绩的情况,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维护《统计法》的权威性,在查清真相、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本着惩前毖后的精神,政法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对严重违法违规者,分别给以国法党纪政纪处理。

二是当地政府责成司法、统计机关,举办有关领导和统计人员培训班,让其学法、懂法、守法,实事求是地搞好统计工作。

三是统计部门商请法制、宣传、新闻部门配合,借此机会在全社会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干部和群众中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

四是地方党委政府以此为反面教材,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转变思想、工作作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的群众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服务,执政为民。

五是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和司法部门,在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定位对策〗

针对黄山掩盖真相谎报政绩的情况,统计部门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维护《统计法》的权威性,在查清真相、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本着惩前毖后的精神,提请政法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对严重违法违规者,分别给以国法党纪政纪处理。

二是报请当地政府出面,举办有关领导和统计人员培训班,让其学法、懂法、守法,实事求是地搞好统计工作。

三是商请法制、宣传、新闻部门配合,借此机会在全社会开展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干部和群众中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观念。

四是建议地方党委政府以此为反面教材,在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理论联系实际地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转变思想、工作作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正确的群众观,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服务,执政为民。

五是建议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和司法部门,在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定位对策与全面对策有如下不同处。

第一,定位对策开头的引语明确指出了“人事行政部门”、 “统计行政部门”的定位。

第二,注意到提出对策的主体,全面对策中,多数对策条文都有举措的行为主体即主语,而定位对策中,类似条文的行为主体应该是“人事行政部门”或者“统计行政部门”,都用承前省的省略方式省略掉了。

第三,定位对策提出的对策都注意到符合“人事行政部门”或者“统计行政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涉及到人事调研、人事政策、人才资源、人才市场、人事工作指导或者统计执法、法律培训教育和普法宣传等主要方面。

第四,定位对策准确把握了角色定位,有关对策的措辞十分准确、得体。对本部门、本系统工作,提出要“加强、分析、研究、提供、利用、开展、指导”或者“查清、分清”;对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协调的工作,提出要“会同、配合”或者“提请、商请”;对需要领导机关处理的工作,提出要“报请”;对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的对策,则提出要“建议”;强调、突出服务意识,对毕业生而言,则提出要“引导、鼓励、为其排忧解难”,对企事业单位,则提出要“指导”,而不是“规定”。

上述区别,是考生答题时应当注意的。

(节选自叶黔达、柯世华编著《申论一本通》)


相关内容

  •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公文写作
  • 公文写作 一.公文写作定义 公文是我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章样式.它包含13类.14种公文形式: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其中"命令类"包括"命令"和&q ...

  • 申论的评分标准[1]
  • (一)申论的评分标准 1.关于整体的要求 只要有字即不给0分:每偏离规定字数5%扣1分,累计扣分:错别字每3个扣1分,每题累计扣错字分最多3 分. 2.关于问题卷的要求 若申论答卷具有以下三点之一,则视为问题卷:(1)内容上有严重的政治性错误:(2)前后笔迹不一致:(3)在文中有特殊标记.问题卷一律 ...

  • 公务员答题技巧
  • 申论答题技巧 有句话道"得申论者得天下".申论作答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总结11大箴言,希望考生能心领神会,多多练习,夺取申论高分. 1.首句领起论述 在申论考试的作答过程中,无论是后面的文章写作题还是前面的小题,考生在作答过程中,都要养成一种作答意识,即首句领起 ...

  • 2015申论作答技巧
  • 1. 2. 把握. 第二部分 申论写作之概括篇 1. 概括的基本精神: 所有的概括都是依据材料的,尊重材料,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思想(勿需升华) 2. 主要内容与主要问题的两种题型的区别 联系: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都是概括题,都要尊重材料,不能脱离材料,也不能加 入自己的主观思想.有时候两者可以相互转换 ...

  • 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
  • 申论技巧 1.从材料中提取论点 忠于材料.紧扣题意是申论作答的基本立足点.因此,申论文章写作一定要从材料出发,依据材料确立论点. 申论文章写作要围绕问题展开.既要判断问题性质,又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后果.影响.作用,从而提出对策.不同的作答要素.同一要素的不同侧面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材料中可供使用和提取的 ...

  • 打破申论作答定势思维
  • 打破申论作答定势思维 2011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于12月5日举行.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对申论的定义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赋予了申论的四个本质特征:坚持能力导向.采用主观性试题.命题贴近机关工作实际.以给定资料为展 ...

  • 四项目诠释申论内涵
  • 四项目诠释申论内涵 一.2013申论考试预测 2013年国考申论大纲中介绍"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和2012年公务员考试相比,今年的命题有如下变化: 表现一:出题人更加明确区分两类考生的能力要求 国 ...

  • 2015年黑龙江省考申论完美70分技巧
  • 公务员之路 从华图起步 咨询详见:http://bm.huatu.com/zhaosheng/hl/sybs2683.html 2015黑龙江省考交流QQ群:127748415 鸡西交流qq群:217112297 2015黑龙江省考申论完美70分技巧 审题是申论考试高分之王道.审题,最终目的是破题. ...

  • 申论写作文体类型选择
  • 申论写作文体类型选择 2011-05-03 14:08 "得申论者得天下",知道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甚至拉开差距,必须重视申论:但是,很多考生恐惧申论,尤其是恐惧申论的文章写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作文.一般老说,申论试题的题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概括题:二是对策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