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医院等级评审

  中国医院等级评审已有超过20年历史,但20多来年评审活动走走停停。1989年11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我国医院分级管理与评审工作正式启动。1998年8月卫生部发出《关于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决定暂停第二周期医院评审工作,以便“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切实纠正错误”。至1998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医院评审工作暂时停止。   10年后的2008年,卫生部相继出台了《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医院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随着2011年等级评审的重启,各地医院掀起争当“三甲”的“大跃进”热潮。调查显示,2011年1月1日~2012年6月,我国共有240多家二级医院晋升三级医院,其中多数是直接升为三级甲等医院,有的地区甚至策划每10万人口就设立一所三级甲等医院。   遏制争级上等   “像这样大范围争创三级医院,是非常危险的,这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2012年8月16日,在2012中国医院论坛的医院等级评审分论坛上,卫生部医管司评价处处长刘勇表示,“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很好的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其所做的医院等级评审便没有依据,就跟现实国情、老百姓的需求脱节。”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也在论坛上表示:“如果一家三甲医院脱离医疗服务系统,没有纵向的辐射,没有人才培养、科研等,就达不到新标准的评审要求。”   为了遏制这一现象,卫生部在2012年6月下发了《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2011年1月1日以后新增的三级医院“推倒重来”,重新评审。只有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二级医院,卫生部才认可其升为三级医院。   而重新进行的审评,将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据张宗久介绍:“新标准转向对医院内涵建设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新标准采用现场跟踪检查、书面评价、数据分析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评审思路方面强调PDCA循环与安全质量的持续改进。新标准已经在部分省市区得到应用。”   评审标准面目一新   刘勇表示,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在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很多做法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都是站在患者视角上看待整个医疗护理的全过程;第二个特点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理念,放弃了原来扣分的方式,改用国际通用的ABCD四项打分法;第三个特点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体现了医院自评在评审中的作用,医院要经过半年的自评期之后,才能正式参加评审。医院在自评过程中,对照国家相关标准,自己查找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设置了7章、73节、378条标准与监测指标。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节,342条,636款用于三级综合医院的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使用。其中核心条款共48条。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用于对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和追踪评价。核心条款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最基本、最常用、易做到而且是必须作好的标准条款。评审打分采用累进制,例如想要达到A级,必须满足C、B级全部要求,有任一项不满足则不能晋级。   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在第六章第5节中给予了详细说明。作为医院管理相关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则从信息化建设组织、制度保障、技术支撑作用、信息交换与互联互通、信息安全、资源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另外,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要求则遍布于实施细则的全部章节中,据北医三院信息中心对评审内容的分析,明确涉及信息化的条款总共有72款,其中核心条款10款,分别占比为11.32%和20.83%。这说明信息化建设是医院临床、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医院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必用手段之一。   除了明确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新一轮评审的多数评审工作都将建立在信息化、专业化基础之上,更大程度减少评审专家在医院现场停留的时间,通过信息化手段调取医院在评审周期之内所有医疗服务的数据材料。在未来,医院等级评审将过渡到信息化的评审。   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对医院进行的是要素评审,即把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当中的每个要点拆分成存在逻辑关联的若干要素。医院等级评审员按照这些要素能够更加详细、更加客观掌握整个评审流程。要素评审的三个基本方式包括综合评判、定点检查和跟踪案例。   新标准不同于以往基于硬件配置的评审,医院单凭“堆叠”高新设备仪器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医疗的要求。加快内涵建设成为参加评审医院的准备重点。   评审促进持续改进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主任何梦乔在2012中国医院论坛上阐述了医院评审促进医院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作用。据何梦乔介绍,至目前为止,上海先后制定和颁布了10项医院评审标准,包括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二甲医院评审标准等。2012年,上海实施了12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复评审和2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复评审。他表示,上海的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指导了医院的建设,促进了医院管理的持续改进。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工作,何梦乔对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建议:等级医院评审要体现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体现不同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不仅仅是管理、服务跟质量,这样才能制止跟防止众多医院一哄而上争创三级医院。评审全过程必须注重医院管理持续改进,但又要注意防止过多的资料记录,既要强调全国的统一性,又要适应各地的差异性,尊重地方的创造性。评审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强、数据库建立的完善,逐步减少医院现场评审的内容。等级医院评审不是评优,要正确理解分值的高低与差异,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评审标准、评审方法、管理办法和组织实施。   2011年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另一特色就是增加了日常统计学评价,包括基本监测、住院监测、单病种质控、ICU监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院感染控制等相关指标。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简单的报表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分析、关键点过程控制、建模、预测分析的业务和管理需要。   评审促进信息化集成   目前,各医院已经意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并努力按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不断完善。但是实际工作中,三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在网络、服务器、存储等基础架构逐步更新换代的同时,以HIS系统为首,逐步建立起门诊/住院医生站、医保、LIS、PACS/RIS、手术麻醉、电子病历等应用系统的医院临床、管理信息系统。   新评审的追踪方法调查注重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共享性和一致性,但由于多数医院缺乏整体规划且子系统由不同软件厂商采用不同的软件平台技术实现,接口多采用点对点方式,实现的技术也包括中间表、视图、存储过程等多种方式,造成集成的接口呈复杂的网状分布,无法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复用设计。以北京一家三甲医院为例,在线运营了33个应用系统,涉及18家软件厂商,系统间的接口数量高达380多个,其中有效接口数量达271个。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系统互联的开发工作量巨大、维护管理接口困难,无法对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统一的管理和监控的问题。   医院迫切需要考虑部署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将多个医疗信息系统有效地关联在一起,可以实现各个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保证对同一个患者分布在不同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实现大型医院内部系统集成,医院集团内资源共享,以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区域医疗共享,既是新评审希望促成的医疗模式,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理想目标。   (本文作者之一张浩为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医疗卫生事业部助理总经理)

  中国医院等级评审已有超过20年历史,但20多来年评审活动走走停停。1989年11月,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我国医院分级管理与评审工作正式启动。1998年8月卫生部发出《关于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决定暂停第二周期医院评审工作,以便“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切实纠正错误”。至1998年底全国大规模的医院评审工作暂时停止。   10年后的2008年,卫生部相继出台了《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医院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随着2011年等级评审的重启,各地医院掀起争当“三甲”的“大跃进”热潮。调查显示,2011年1月1日~2012年6月,我国共有240多家二级医院晋升三级医院,其中多数是直接升为三级甲等医院,有的地区甚至策划每10万人口就设立一所三级甲等医院。   遏制争级上等   “像这样大范围争创三级医院,是非常危险的,这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2012年8月16日,在2012中国医院论坛的医院等级评审分论坛上,卫生部医管司评价处处长刘勇表示,“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很好的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其所做的医院等级评审便没有依据,就跟现实国情、老百姓的需求脱节。”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也在论坛上表示:“如果一家三甲医院脱离医疗服务系统,没有纵向的辐射,没有人才培养、科研等,就达不到新标准的评审要求。”   为了遏制这一现象,卫生部在2012年6月下发了《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2011年1月1日以后新增的三级医院“推倒重来”,重新评审。只有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二级医院,卫生部才认可其升为三级医院。   而重新进行的审评,将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据张宗久介绍:“新标准转向对医院内涵建设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新标准采用现场跟踪检查、书面评价、数据分析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评审思路方面强调PDCA循环与安全质量的持续改进。新标准已经在部分省市区得到应用。”   评审标准面目一新   刘勇表示,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在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很多做法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都是站在患者视角上看待整个医疗护理的全过程;第二个特点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体现了持续改进的理念,放弃了原来扣分的方式,改用国际通用的ABCD四项打分法;第三个特点是,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体现了医院自评在评审中的作用,医院要经过半年的自评期之后,才能正式参加评审。医院在自评过程中,对照国家相关标准,自己查找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设置了7章、73节、378条标准与监测指标。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节,342条,636款用于三级综合医院的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使用。其中核心条款共48条。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用于对医院的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和追踪评价。核心条款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最基本、最常用、易做到而且是必须作好的标准条款。评审打分采用累进制,例如想要达到A级,必须满足C、B级全部要求,有任一项不满足则不能晋级。   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在第六章第5节中给予了详细说明。作为医院管理相关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则从信息化建设组织、制度保障、技术支撑作用、信息交换与互联互通、信息安全、资源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另外,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要求则遍布于实施细则的全部章节中,据北医三院信息中心对评审内容的分析,明确涉及信息化的条款总共有72款,其中核心条款10款,分别占比为11.32%和20.83%。这说明信息化建设是医院临床、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医院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必用手段之一。   除了明确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新一轮评审的多数评审工作都将建立在信息化、专业化基础之上,更大程度减少评审专家在医院现场停留的时间,通过信息化手段调取医院在评审周期之内所有医疗服务的数据材料。在未来,医院等级评审将过渡到信息化的评审。   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对医院进行的是要素评审,即把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当中的每个要点拆分成存在逻辑关联的若干要素。医院等级评审员按照这些要素能够更加详细、更加客观掌握整个评审流程。要素评审的三个基本方式包括综合评判、定点检查和跟踪案例。   新标准不同于以往基于硬件配置的评审,医院单凭“堆叠”高新设备仪器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医疗的要求。加快内涵建设成为参加评审医院的准备重点。   评审促进持续改进   上海市医院综合评价(评审)中心主任何梦乔在2012中国医院论坛上阐述了医院评审促进医院管理持续改进的重要作用。据何梦乔介绍,至目前为止,上海先后制定和颁布了10项医院评审标准,包括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专科医院、二甲医院评审标准等。2012年,上海实施了12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复评审和2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复评审。他表示,上海的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指导了医院的建设,促进了医院管理的持续改进。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工作,何梦乔对等级医院评审工作提出一些思考建议:等级医院评审要体现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要体现不同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不仅仅是管理、服务跟质量,这样才能制止跟防止众多医院一哄而上争创三级医院。评审全过程必须注重医院管理持续改进,但又要注意防止过多的资料记录,既要强调全国的统一性,又要适应各地的差异性,尊重地方的创造性。评审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强、数据库建立的完善,逐步减少医院现场评审的内容。等级医院评审不是评优,要正确理解分值的高低与差异,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评审标准、评审方法、管理办法和组织实施。   2011年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的另一特色就是增加了日常统计学评价,包括基本监测、住院监测、单病种质控、ICU监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医院感染控制等相关指标。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简单的报表已经无法满足数据分析、关键点过程控制、建模、预测分析的业务和管理需要。   评审促进信息化集成   目前,各医院已经意识到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并努力按照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不断完善。但是实际工作中,三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在网络、服务器、存储等基础架构逐步更新换代的同时,以HIS系统为首,逐步建立起门诊/住院医生站、医保、LIS、PACS/RIS、手术麻醉、电子病历等应用系统的医院临床、管理信息系统。   新评审的追踪方法调查注重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共享性和一致性,但由于多数医院缺乏整体规划且子系统由不同软件厂商采用不同的软件平台技术实现,接口多采用点对点方式,实现的技术也包括中间表、视图、存储过程等多种方式,造成集成的接口呈复杂的网状分布,无法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复用设计。以北京一家三甲医院为例,在线运营了33个应用系统,涉及18家软件厂商,系统间的接口数量高达380多个,其中有效接口数量达271个。上述问题严重阻碍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使系统互联的开发工作量巨大、维护管理接口困难,无法对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统一的管理和监控的问题。   医院迫切需要考虑部署基于面向服务的架构的医院信息集成平台。通过信息集成平台将多个医疗信息系统有效地关联在一起,可以实现各个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保证对同一个患者分布在不同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实现大型医院内部系统集成,医院集团内资源共享,以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区域医疗共享,既是新评审希望促成的医疗模式,也是医院自身发展的理想目标。   (本文作者之一张浩为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医疗卫生事业部助理总经理)


相关内容

  • 北京重启节能家电补贴 电商首进企业名录
  • 淘宝等电商首次加入补贴资金由商家先行垫付 市商务委昨天发布公告,中断三年多的节能家电补贴将再次启动.补贴品类在电视机等普通家电基础上,增加了空气净化器.坐便器和自行车等商品,达到9类.而首批2015-2016年北京市节能减排商品销售企业名单显示,电商企业也首次入选,成为此次补贴政策的落地渠道. 补贴 ...

  • 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实施方案
  • 黔西百姓医院 一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迎评工作方案 根据毕节地区卫生局<毕节地区一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与细则(试行)>(2011年6月7日)和2013年6月2日关于做好本院等级评审工作总体部署及实际落实到位的专题院务会议精神,结合本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毕节地区一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 ...

  • 贵州省医院评审管理办法(试行)
  • 贵州省医院评审管理办法(试行)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医院管理,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 ...

  • 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试题及答案
  • 三甲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共设置章节标. 2.<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第一至第六章共节条准,其中核心条款48项: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 3.<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 ...

  • 关于我国医院等级评审的历史.问题及对策思考
  • 作者:刘亚民何有琴刘岩高金武孙春玲 论文 关键词: 医院 评审:医院分级管理:JCI 认证: 论文摘要:回顾了我国医院评审的 历史 ,分析了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评审形式.内容和评价指标等方面的改善对策. 医院分级管理是按照医院的功能和相应的规模.技术建设.管理及服务质量等综合水平,将 ...

  • 医院等级管理办法
  • 医院等级管理办法 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 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 ...

  • 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工作总结
  • XX 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 医院工作总结 早在2013年我院就已启动创建准备工作,成立了以 XXX 院长为组长的"创建三级乙等医院领导小组",开展了创建三级医院的部分准备工作.由于院班子的人事变动,在今年3月二次启动了"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动员大会",把全院的工作 ...

  • 新干县人民医院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 新干县人民医院创新项目 实施方案 解放思想,敢想敢闯,为鼓励和调动医院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提合理化建议" 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全院上下的聪明才智,激发全院创新热情,实现创新增效,不断推进医院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加快公立 ...

  • 创建二级医院工作实施方案
  • 创建"二甲"医院实施方案 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一直是我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2006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出编了<内蒙古自治区二级医院综合医院医院评审手册>和<内蒙古自治区二级综合医院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根据以上标准对我院以往的创建二甲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