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郭怀成)整理版

第一章 绪论

1.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 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3、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前期环境保护工作(二)环境调查和评价(三)环境模拟与预测(四)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六)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七)保障措施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1. 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

2、环境承载量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3、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

答:环境承载力是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 作用: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

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概括为:连续性、稳定性、多样性、均衡性、独立性和更新性。

5、实现可持续发展:1、清洁生产及其与可持续发展。2、生态技术。3、做到环境资源商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4、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6、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

答: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

系统。区域环境规划的成效,应充分体现人地和谐共生这一主线,区域可持续发展亦在以人地关系协调共生为核心,注重建立人类活动系统内部和地理环境系统内部,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网,力求把人类活动系统的熵产生降低最低,把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负熵的能力提高至最高;力求通过熵变规律,创造一个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环境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复杂有序的区域人

地关系协调共生系统。

7、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

答:结构:社会、经济、自然3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成

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功能:(1)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2)生活功能,

即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3)还原功能,

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

续发展(4)信息传递功能,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

特性:1、人工性;2、脆弱性;3、可塑性;4、高产性;5、地带性;6、综合性。

8、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其组织优化的科学。

9、城市空间结构 ――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分四个阶段:

(1)城市膨胀阶段 (2)市区蔓生阶段

(3)城市向心体 (4)城市连绵带

10、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是根据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划分的,各功能区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因而对区域内城市的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产生一定限制和影响。

11、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1、企业的汲取效应。2、功能区的邻近效应。3、城市设施间的协调效应。4、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5、时间的经济效应。6、城市合理配置及对外联系效应。

12、 集聚规模经济是指投入、产出(经济效益)随规模而变的一种经济现象.

①企业内部集聚规模经济; ②布局集聚规模经济—同行业企业的集聚; ③城市化集聚规模经济---不同行业企业的集聚;

13、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发展模

式。基本特征:(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2)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3)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14、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合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产业生态学的组成:初级生产者、高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产业生态学的特征:系统性、整体性、未来性、全球化。

15、循环经济理论的原则: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3R 原则)。 产业生态学的原则:开放性原则、闭路循环型原则、本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6、实现循环经济的必要途径

(一)推行的必要性 1、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突破绿色壁垒的需要3、缓解我国现存压力的需要

(二)途径1、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2、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的推进作

用;3、经济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提倡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5、提高资源高效利用率,营造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6、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7、构建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8、树立新的观念。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 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2、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3、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a 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b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c. 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d. 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5. 要求能作时空分解、定量化。

4、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答:(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3)污染防治技术分析;(4)

其他分析(公民素质分析等)。

5、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体系。

6、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是什么?【填】

答: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

理指标(4)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3

类。

原则:(1)整体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5)适应性原则(6)选择性原则。

7、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8、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9、环境规划中的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类型:(1)警告性预测(趋势预测)(2)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预测)(3)

规范协调预测(对策型预测)

主要内容:(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3)环境污

染预测(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5)生态环境预测

10、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11、功能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

12、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

13、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答:(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2)分析预测的结果。(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包括1、污染综合整治措施,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3、

生产布局调整措施。

14、方案优化的步骤

A 分析评价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B 经济、环境、社会、生态效益分析;C 选出最佳总体方案;D 预测方案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E 概算投资总和、方向、重点、构成,评价投资效益。

15、环境规划方案决策步骤

A 、目标制定阶段B 、信息调查阶段C 、方案设计阶段D 、方案评估阶段E 、方案选定阶段F 、反馈调查

16、环境规划决策机制:即单一的经验型规划方案决策机制、综合的知识型规划决策机制和系统的智能型规划决策机制,其中系统的智能型规划决策机制是主体机制。

17、最高决策者首先在充分考虑决策风险、决策智商。决策机会、决策时效、决策方法、社会成本核算、决策倾向。

18、实施环境规划的形式:A 综合型:综合地、系统地完成了环境规划的实施政策,谋求实施政策相互间适当的调整及有效的执行。B 指导方针型:适用于环境实施政策的进行。C 公害防治规划型及特定项目实施规划型。

19、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 (4)环境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限期治理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1、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2、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A 社会发展预测B 经济发展预测-C 环境质量和污染预测D 其他预测

3、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2. 关注科技的进步3. 突出重点 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预测方法A 定性预测技术B 定量预测技术

5、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方法:

1、人口预测。2、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3、能耗预测。4、用水预测方法。

6、大气污染预测:

A 、大气污染源的源强预测(既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B 、大气环境质量变化预测(对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7、 水环境质量预测重点:1、确定预测目标。2、水质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3、建立水质预测模式。

8、水质基本预测方法:A . 水质相关法。B .水质模型法

9、做决策决定时:设计备选方案、选择行动方案、实施行动方案

10、一般环境规划的决策过程4个:A 找出问题确定目标B 拟订备选行动方案C 比较和选择最佳行动方案D 方案的实施

11、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非结构化特征;多目标特征;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

12、决策分析: 是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选择环境规划的实施方案的过程

分为定性决策分析、定量决策分析

13、环境系统规划的决策分析模式:一是基于最优化技术来构造的环境系统规划决策分析模型,可称之为“最优化决策分析模型”;另一种是基于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系统目标的模拟分析,从而选择满意方案,可称之为“模拟优化决策分析模型”。

14、环境规划决策分析技术:A 费用——效益(效果)分析B 数学规划C 多目标决策分析

15、以河流问题为例,概述建立河流水质预测系统的一般过程及要点。

答:(1)确定预测目标(2)水质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3)建立水质预测模式。

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

1、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水质控制规划(参见水质规划);二是水资源利用规划。

2、类型: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城市(区域) 水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设施规划)、水资源系统规划(流域水资源规划2. 地区水资源规划3. 专业水资源规划)。依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分为区域、流域以及城市等层次。

3、水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水质、水量、水生态。

4、水资源系统规划:A 流域水资源规划B 地区水资源规划C 专业水资源规划

5、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A 基础信息采集与问题诊断B 确定规划目标C 选定规划方法D 拟定规划措施F 规划方案优选G 规划实施与评估

6、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4.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 要求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6.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7.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7、水污染控制单元是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纵实体。水域是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并结合行政区划而定,源则是排入相应受纳水域的所有污染源的集合。

8、水污染控制单元解析归类1、水污染控制单元分类;2、对各控制单元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说明3、水质现状及控制断面4、排放情况和主要污染源5、排放量与水质预测6、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7、控制路线的制定8、容许排放量的确定

9、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

在满足水质标准的条件下,水体能够接受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日负荷总量。

10、水污染控制规划模型(一)最优化问题1、排污口最优化处理2、最优化均匀处理(二)模拟选优问题

11、水环境规划的方案对策:A 源头控制B 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C 生态修复技术D 末端治理措施E 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12、水环境规划实例:

一、规划背景1、社会经济状况2、水文水系分布3、规划目标与指标

二、水环境系统综合分析与评价(一)污染物排放和水系水质评价1、污染物排放2、地表水环境特征与评价(二)水环境问题诊断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和环境影响预测

四、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及水环境容量(一)水资源供需平衡与承载力分析(二)水环境容量核定

五、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方案(一)节水措施(二)区域调水工程(三)中水回用工程(四)雨水综合利用工程(五)地表水深度开发工程(六)水资源利用管理措施与保障

六、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规划

七、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方案

八、水环境监控与管理方案

九、规划方案综合分析(一)费用分析(二)效益分析(三)目标可达性分析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1. 大气环境规划---就是要协调大气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分别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2、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答:(1)弄清问题(2)确定环境目标(3)建立源与大气环境质量间的输入相应

关系(4)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5)确定优选方案(6)方案的实施

3. 大气环境系统:可以概括为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及城市生态子系统。

4.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一、大气环境评价和预测(一)大气污染源1、人为大气污染源2、天然大气污染源(二)大气环境现状评价1. 区域污染源调查和评价2、区域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三)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二、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一)大气环境规划目标1.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2. 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二)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1. 大气环境规划指标2. 筛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的方法

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一)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目的(二)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方法

5. 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的方法:多因子综合评分法、模糊聚类分析法、生态适宜度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6. 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

(一)A -P 值法计算控制区域允许排放总量1.A 值法2.A —P 值法

(二)反推法计算控制区域允许排放量1、高架源允许排放量的计算2. 面源允许排放量的计算3、高架源和面源的环境目标确定

7、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一)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1)使用新能源(2)改变现有燃料构成(3)改变煤的燃烧方式(二)集中供热 (三)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四)实施清洁生产

(五)控制移动源的排放

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一)大气污染源合理布局(二)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

三、加强绿化(一)植物净化(二)合理设置绿化隔离带

第七章 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资源是指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

2、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

(1)按性质分A 总体规划B 专项规划C 规划设计

(2)按规划时间分:长期:10年或20年 中期和短期:过渡性非正式规划

(3)按空间范围分A 区域性土地资源利用规划:行政区、自然区(盆地、流域等)、经济区B 城乡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城镇或乡村的具体规划;

3/土地利用规划方法:1、土地评价2、土地利用预测3.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4、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评价;3、土地利用预测;4、土地利用张略研究;5、土地利用分区;6、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7、土地利用规划的审批和实施。

第八章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1、什么是固体废物?

答:是指生产建设、日程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

物质。

2、固体废物有哪些类型?

答:有3类,即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生活垃圾。

3、什么是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答: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是在资源利用最大化、 处置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 对固体废物管理系 统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的规划方案,以使整个固 体废物管理系统处于良性运转。

4、固体废物的危害1、大量占用土地2、污染水体3、污染大气4、污染土壤5、淤塞和填埋河道、水道以及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和火灾等

第九章 城镇环境规划

1. 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分析:1.综合性;2.多目标与目标矛盾性3.动态性4.不确定性

2、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A 环境现状调查评价B 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 3、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通过对拟规划城市的环境系统的现状调查与评价,确定该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污染状态;通过对环境预测和环境功能区划等工作,确定该城市的环境规划目标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并产生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这也指导了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的产生一系列的规划势必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行业发展结构和投资状况;这使得从环境目标、投资能力等方面分别构成了系统的反馈环,促使规划制定者对已初步形成的规划内容进行修正调节,直到最终产生合理可行的城市环境规划。

4、什么是社区?如何划定边界?

答:社区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

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边界的确定:1、依据自然生态条件的连续性

2、依据人们的相互联系状况。

5、社区环境规划的内容

一、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1、突出地域特征2、优化环境品质3、重建空间资源4、健全网络系统

二、社区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三、环境背景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1、环境背景调查2、环境质量评价

四、社区环境预测

五、社区环境功能区划

六、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1、规划方案2、方案优化3、方案实施

七、地方环境保护法规的规定

6、什么是乡镇环境规划?

答:乡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

本措施, 是以农 村县域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 它以乡镇环境条件为基础,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 目标,依据生态学原理,综合考虑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经过环境系统分析,从而制 定出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案。

7、目的

(1)防止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使自然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3)实现乡镇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8、说明编制县域环境规划的具体内容。

答:(1)制定环境规划目标;(2)建立规划指标体系;(3)环境现状调调查与评价;(4)环境污染预测;(5)环境功能区划;(6)环境规划方案;(7)制定政策法规。

9、结合你所熟悉的县镇企业,说明其环境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答:(1)准备阶段:1、接受任务;2、调查研究;3、环境影响预测。

(2)编制阶段:1、确定环境规划目标;2、环境规划对策研究;3、拟定规

划方案与措施;4、可行性分析;5、优化协调规划方案;

6、编写规划报审稿。

(3)报批阶段。

第十二章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1、 什么是DSS ?它是如何产生的?

答:DSS 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2、 环境规划DSS 由规划决策者、环境系统、DSS 软件、DSS 硬件和用户系统界面5部分组成。

3、 DSS 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二库结构系统:适用于一些较窄的特定应用领域,如财务计划、销售利润、

成本和投资。

三库结构系统:二库结构的改进,是将二库DSS 中的模型库中决策方法分

离出来。

四库结构系统:演进链可用来支持用户的学习过程和问题的识别过程。 五库结构系统:五库结构有信息提取关系、调用关系。

4、 环境问题通常分成几个决策层次?

答:第一个层次为环境战略决策。第二个层次是环境战术决策。第三个层次是技术决策。

第一章 绪论

1.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 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3、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一)前期环境保护工作(二)环境调查和评价(三)环境模拟与预测(四)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六)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七)保障措施

第二章 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1. 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

2、环境承载量是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3、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

答:环境承载力是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 作用: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

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概括为:连续性、稳定性、多样性、均衡性、独立性和更新性。

5、实现可持续发展:1、清洁生产及其与可持续发展。2、生态技术。3、做到环境资源商品化,促进可持续发展。4、以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6、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

答: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

系统。区域环境规划的成效,应充分体现人地和谐共生这一主线,区域可持续发展亦在以人地关系协调共生为核心,注重建立人类活动系统内部和地理环境系统内部,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网,力求把人类活动系统的熵产生降低最低,把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负熵的能力提高至最高;力求通过熵变规律,创造一个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环境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复杂有序的区域人

地关系协调共生系统。

7、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

答:结构:社会、经济、自然3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成

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功能:(1)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2)生活功能,

即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3)还原功能,

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

续发展(4)信息传递功能,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

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

特性:1、人工性;2、脆弱性;3、可塑性;4、高产性;5、地带性;6、综合性。

8、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其组织优化的科学。

9、城市空间结构 ――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及其演化规律;

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分四个阶段:

(1)城市膨胀阶段 (2)市区蔓生阶段

(3)城市向心体 (4)城市连绵带

10、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是根据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划分的,各功能区具有不同的环境承载力,因而对区域内城市的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产生一定限制和影响。

11、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1、企业的汲取效应。2、功能区的邻近效应。3、城市设施间的协调效应。4、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5、时间的经济效应。6、城市合理配置及对外联系效应。

12、 集聚规模经济是指投入、产出(经济效益)随规模而变的一种经济现象.

①企业内部集聚规模经济; ②布局集聚规模经济—同行业企业的集聚; ③城市化集聚规模经济---不同行业企业的集聚;

13、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发展模

式。基本特征:(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2)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3)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14、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合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调控行为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及其与生命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系统科学。

产业生态学的组成:初级生产者、高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产业生态学的特征:系统性、整体性、未来性、全球化。

15、循环经济理论的原则: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3R 原则)。 产业生态学的原则:开放性原则、闭路循环型原则、本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16、实现循环经济的必要途径

(一)推行的必要性 1、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突破绿色壁垒的需要3、缓解我国现存压力的需要

(二)途径1、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2、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的推进作

用;3、经济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提倡绿色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5、提高资源高效利用率,营造循环经济的政策环境;6、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7、构建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8、树立新的观念。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1、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 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2、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3、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a 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b 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c. 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d. 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5. 要求能作时空分解、定量化。

4、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答:(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3)污染防治技术分析;(4)

其他分析(公民素质分析等)。

5、环境规划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体系。

6、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是什么?【填】

答: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

理指标(4)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3

类。

原则:(1)整体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5)适应性原则(6)选择性原则。

7、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8、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9、环境规划中的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类型:(1)警告性预测(趋势预测)(2)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预测)(3)

规范协调预测(对策型预测)

主要内容:(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3)环境污

染预测(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5)生态环境预测

10、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11、功能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

12、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力划分功能区,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依据行政辖区划分功能区,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

13、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答:(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2)分析预测的结果。(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包括1、污染综合整治措施,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3、

生产布局调整措施。

14、方案优化的步骤

A 分析评价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B 经济、环境、社会、生态效益分析;C 选出最佳总体方案;D 预测方案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E 概算投资总和、方向、重点、构成,评价投资效益。

15、环境规划方案决策步骤

A 、目标制定阶段B 、信息调查阶段C 、方案设计阶段D 、方案评估阶段E 、方案选定阶段F 、反馈调查

16、环境规划决策机制:即单一的经验型规划方案决策机制、综合的知识型规划决策机制和系统的智能型规划决策机制,其中系统的智能型规划决策机制是主体机制。

17、最高决策者首先在充分考虑决策风险、决策智商。决策机会、决策时效、决策方法、社会成本核算、决策倾向。

18、实施环境规划的形式:A 综合型:综合地、系统地完成了环境规划的实施政策,谋求实施政策相互间适当的调整及有效的执行。B 指导方针型:适用于环境实施政策的进行。C 公害防治规划型及特定项目实施规划型。

19、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 (4)环境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限期治理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1、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有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2、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A 社会发展预测B 经济发展预测-C 环境质量和污染预测D 其他预测

3、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1.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环境预测的基本依据。2. 关注科技的进步3. 突出重点 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预测方法A 定性预测技术B 定量预测技术

5、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方法:

1、人口预测。2、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3、能耗预测。4、用水预测方法。

6、大气污染预测:

A 、大气污染源的源强预测(既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预测)B 、大气环境质量变化预测(对污染物排放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7、 水环境质量预测重点:1、确定预测目标。2、水质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3、建立水质预测模式。

8、水质基本预测方法:A . 水质相关法。B .水质模型法

9、做决策决定时:设计备选方案、选择行动方案、实施行动方案

10、一般环境规划的决策过程4个:A 找出问题确定目标B 拟订备选行动方案C 比较和选择最佳行动方案D 方案的实施

11、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非结构化特征;多目标特征;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

12、决策分析: 是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选择环境规划的实施方案的过程

分为定性决策分析、定量决策分析

13、环境系统规划的决策分析模式:一是基于最优化技术来构造的环境系统规划决策分析模型,可称之为“最优化决策分析模型”;另一种是基于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系统目标的模拟分析,从而选择满意方案,可称之为“模拟优化决策分析模型”。

14、环境规划决策分析技术:A 费用——效益(效果)分析B 数学规划C 多目标决策分析

15、以河流问题为例,概述建立河流水质预测系统的一般过程及要点。

答:(1)确定预测目标(2)水质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3)建立水质预测模式。

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

1、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水质控制规划(参见水质规划);二是水资源利用规划。

2、类型: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流域水污染控制规划,城市(区域) 水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设施规划)、水资源系统规划(流域水资源规划2. 地区水资源规划3. 专业水资源规划)。依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分为区域、流域以及城市等层次。

3、水环境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水质、水量、水生态。

4、水资源系统规划:A 流域水资源规划B 地区水资源规划C 专业水资源规划

5、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A 基础信息采集与问题诊断B 确定规划目标C 选定规划方法D 拟定规划措施F 规划方案优选G 规划实施与评估

6、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4.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 要求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6.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7.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7、水污染控制单元是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纵实体。水域是根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并结合行政区划而定,源则是排入相应受纳水域的所有污染源的集合。

8、水污染控制单元解析归类1、水污染控制单元分类;2、对各控制单元的主要功能进行分析说明3、水质现状及控制断面4、排放情况和主要污染源5、排放量与水质预测6、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7、控制路线的制定8、容许排放量的确定

9、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

在满足水质标准的条件下,水体能够接受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日负荷总量。

10、水污染控制规划模型(一)最优化问题1、排污口最优化处理2、最优化均匀处理(二)模拟选优问题

11、水环境规划的方案对策:A 源头控制B 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C 生态修复技术D 末端治理措施E 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12、水环境规划实例:

一、规划背景1、社会经济状况2、水文水系分布3、规划目标与指标

二、水环境系统综合分析与评价(一)污染物排放和水系水质评价1、污染物排放2、地表水环境特征与评价(二)水环境问题诊断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和环境影响预测

四、水资源供需平衡预测及水环境容量(一)水资源供需平衡与承载力分析(二)水环境容量核定

五、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方案(一)节水措施(二)区域调水工程(三)中水回用工程(四)雨水综合利用工程(五)地表水深度开发工程(六)水资源利用管理措施与保障

六、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规划

七、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景观规划方案

八、水环境监控与管理方案

九、规划方案综合分析(一)费用分析(二)效益分析(三)目标可达性分析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1. 大气环境规划---就是要协调大气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分别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2、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答:(1)弄清问题(2)确定环境目标(3)建立源与大气环境质量间的输入相应

关系(4)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5)确定优选方案(6)方案的实施

3. 大气环境系统:可以概括为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及城市生态子系统。

4.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一、大气环境评价和预测(一)大气污染源1、人为大气污染源2、天然大气污染源(二)大气环境现状评价1. 区域污染源调查和评价2、区域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三)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二、大气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一)大气环境规划目标1. 大气环境质量目标2. 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二)大气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1. 大气环境规划指标2. 筛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的方法

三、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一)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目的(二)大气环境功能区的划分方法

5. 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的方法:多因子综合评分法、模糊聚类分析法、生态适宜度分析法、层次分析法。

6. 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

(一)A -P 值法计算控制区域允许排放总量1.A 值法2.A —P 值法

(二)反推法计算控制区域允许排放量1、高架源允许排放量的计算2. 面源允许排放量的计算3、高架源和面源的环境目标确定

7、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一)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1)使用新能源(2)改变现有燃料构成(3)改变煤的燃烧方式(二)集中供热 (三)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四)实施清洁生产

(五)控制移动源的排放

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一)大气污染源合理布局(二)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

三、加强绿化(一)植物净化(二)合理设置绿化隔离带

第七章 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资源是指在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土地。

2、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

(1)按性质分A 总体规划B 专项规划C 规划设计

(2)按规划时间分:长期:10年或20年 中期和短期:过渡性非正式规划

(3)按空间范围分A 区域性土地资源利用规划:行政区、自然区(盆地、流域等)、经济区B 城乡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城镇或乡村的具体规划;

3/土地利用规划方法:1、土地评价2、土地利用预测3.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4、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4、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评价;3、土地利用预测;4、土地利用张略研究;5、土地利用分区;6、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7、土地利用规划的审批和实施。

第八章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1、什么是固体废物?

答:是指生产建设、日程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

物质。

2、固体废物有哪些类型?

答:有3类,即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生活垃圾。

3、什么是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答: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是在资源利用最大化、 处置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 对固体废物管理系 统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的规划方案,以使整个固 体废物管理系统处于良性运转。

4、固体废物的危害1、大量占用土地2、污染水体3、污染大气4、污染土壤5、淤塞和填埋河道、水道以及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和火灾等

第九章 城镇环境规划

1. 城市环境规划的特点分析:1.综合性;2.多目标与目标矛盾性3.动态性4.不确定性

2、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A 环境现状调查评价B 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 3、城市环境规划的编制程序:通过对拟规划城市的环境系统的现状调查与评价,确定该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和污染状态;通过对环境预测和环境功能区划等工作,确定该城市的环境规划目标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并产生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这也指导了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的产生一系列的规划势必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行业发展结构和投资状况;这使得从环境目标、投资能力等方面分别构成了系统的反馈环,促使规划制定者对已初步形成的规划内容进行修正调节,直到最终产生合理可行的城市环境规划。

4、什么是社区?如何划定边界?

答:社区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

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边界的确定:1、依据自然生态条件的连续性

2、依据人们的相互联系状况。

5、社区环境规划的内容

一、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1、突出地域特征2、优化环境品质3、重建空间资源4、健全网络系统

二、社区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

三、环境背景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1、环境背景调查2、环境质量评价

四、社区环境预测

五、社区环境功能区划

六、环境规划方案的优化1、规划方案2、方案优化3、方案实施

七、地方环境保护法规的规定

6、什么是乡镇环境规划?

答:乡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

本措施, 是以农 村县域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 它以乡镇环境条件为基础,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 目标,依据生态学原理,综合考虑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经过环境系统分析,从而制 定出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案。

7、目的

(1)防止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使自然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

(3)实现乡镇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8、说明编制县域环境规划的具体内容。

答:(1)制定环境规划目标;(2)建立规划指标体系;(3)环境现状调调查与评价;(4)环境污染预测;(5)环境功能区划;(6)环境规划方案;(7)制定政策法规。

9、结合你所熟悉的县镇企业,说明其环境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

答:(1)准备阶段:1、接受任务;2、调查研究;3、环境影响预测。

(2)编制阶段:1、确定环境规划目标;2、环境规划对策研究;3、拟定规

划方案与措施;4、可行性分析;5、优化协调规划方案;

6、编写规划报审稿。

(3)报批阶段。

第十二章 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1、 什么是DSS ?它是如何产生的?

答:DSS 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2、 环境规划DSS 由规划决策者、环境系统、DSS 软件、DSS 硬件和用户系统界面5部分组成。

3、 DSS 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二库结构系统:适用于一些较窄的特定应用领域,如财务计划、销售利润、

成本和投资。

三库结构系统:二库结构的改进,是将二库DSS 中的模型库中决策方法分

离出来。

四库结构系统:演进链可用来支持用户的学习过程和问题的识别过程。 五库结构系统:五库结构有信息提取关系、调用关系。

4、 环境问题通常分成几个决策层次?

答:第一个层次为环境战略决策。第二个层次是环境战术决策。第三个层次是技术决策。


相关内容

  •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
  •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管理若干意见 2007年11月18日 www.upo.gov.cn [字体:大 中 小] 国土资发[2002]1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现将<土地开发 ...

  • 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 作者:安晨刘世梁李新举邱扬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年06期 修回日期:2009-09-30 中图分类号:F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63(2009)06-0068-07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 ...

  • 谈谈关于土地整理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 谈谈关于土地整理的几点想法和建议 魏成钢 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工作采用的是行政主导型土地整理运作模式, 主要采取政府投人.实施.管理于一体的运作模式,目前对于推进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实际意义.但是这种运作模式由于其全程行政主导,没有引人市场机制:必然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且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快速经济发展而 ...

  • 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 [摘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逐步创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当前塑造新农村.新农业,富裕新农民的根本.土地开发整理本身就是政府利用城市的资金与技术优势,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进.综合整治,进一步深化农村和农业改革,其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明显的. [关键词]土地整理:模式:效益:分析 一 ...

  • 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Anhui A鲥.Sci.2010,38(27):15394-15395责任编辑陈红红责任校对汪晶晶 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朱佳敏 (浙江省杭州市国土资源局,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从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土地权属的调整.农业结构的优化.城市化进程的 ...

  •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
  •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 纺织后整理示范区 区域环境评价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吴江盛泽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上海大学 证书等级:乙: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1801号 目录 1. 总则 ...................................................... ...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 TD/T1013─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1013─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前 言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保障土地开发整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

  • 浅析土地整理对我国耕地保护的意义
  • 摘 要:耕地作为基础生产资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下,耕地保护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更为突出.而当前我国人口.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推进,都加大了耕地保护的压力.近年来,我国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土地 ...

  • 论土地整理可持续性发展及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 摘 要: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的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土地整理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关键词:土地整理:可持续性: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一.可持续土地整理概述 ...

  •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
  • 2006年11月30日经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