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18、雷雨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和图文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观察日记的写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跳绳 插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话题导入:
同学们,星期一下了一场雷雨,今天我们学习《雷雨》,看课文是如何描写雷雨的!
2、复习,出示生字词:
yā luàn chãn chuí hóng
黑压压 乱 摆 黑沉沉 垂头丧气 彩虹
táo zhī zhū zhân yuâ chán
逃走了 蜘 蛛 一阵大风 越来越亮 蝉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
(一)、研读“雷雨前”:
1、朗读1-3自然段,出示挂图1: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乌云、树、蝉
2、比较2、3自然段,和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想象2、3自然段) ——树被大风吹得乱摆,蜘蛛赶紧逃走了,电闪雷鸣。
3、分析重点语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乌云的多、厚。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叫。”
强调没有一丝风,形容天气很闷。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用自制教具让学生区分“垂”和“掉”。垂:东西一头往下挂,形象地写出了蜘蛛随着蜘蛛网下落的情景,让人感到风特别大,连蜘蛛也害怕。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写出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用播放器播放雷声并把音量慢慢
调高,让学生感受“越来越”这一词。
4、点名用“越来越”口头造句。
板书:雷雨前:闷热——大风——电闪雷鸣
(二)、研读“雷雨中”:
1、出示挂图2,结合文字观察挂图,和雷雨前做比较。
2、分析重点语句: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个“哗”体现了雨下得又大又急。
——“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看不清”说明雨下得非常大。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雷声和雨声在一点一点,慢慢地变小。
3、点名用“渐渐地”口头造句。
板书: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三)研读“雷雨后”:
1、出示挂图3,观察雨后有哪些变化。
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2、分析重点语句。
——“一条彩虹挂在空中。”
“挂”字让人感觉像是谁把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一样。 ——“蜘蛛又坐在网上。”
“坐”字让人体会到雷雨过后,蜘蛛又是那么悠闲、愉快。
板书:雷雨后:清新——美丽——充满生机 强调:整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课堂练笔: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板书设计:
雷雨前 树枝 蜘蛛 雷 电
18.雷雨 雷雨中 雨量由小到大,大到小
雷雨后 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下金小学 张芳丽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下金小学 张芳丽
《雷雨》教学自评
《雷雨》这篇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我安排了两个课时,公开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 考虑到我们班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上课比较吵闹,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我准备一些教具。对于从来没接触过教具的学生来说,感觉很新鲜,整堂课的注意力都跟着老师走,这不仅仅改善了课堂纪律,也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来感受整篇课文,老师讲授方式和学生理解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本文的插图只有雷雨中、后两幅。文章几个重点的词语我都用自制教具向学生演示,让他们直接明了地理解课文,学生也比较有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教具使用过程和板书方面没有考虑周全,更换播放器曲目的时间过长。忽略了黑板和挂图的比例,导致板书的时候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研读完“雷雨后”,在强调时间顺序的过程中对学生引导不全面。
总的来说,课文分析得透彻一点,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图文结合,完整地向学生展现了雷雨前、中、后的景象。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过程中完善自己。
二年级语文《雷雨》说课稿
下金小学 张芳丽
《雷雨》教学设计
18、雷雨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和图文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观察日记的写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跳绳 插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话题导入:
同学们,星期一下了一场雷雨,今天我们学习《雷雨》,看课文是如何描写雷雨的!
2、复习,出示生字词:
yā luàn chãn chuí hóng
黑压压 乱 摆 黑沉沉 垂头丧气 彩虹
táo zhī zhū zhân yuâ chán
逃走了 蜘 蛛 一阵大风 越来越亮 蝉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
(一)、研读“雷雨前”:
1、朗读1-3自然段,出示挂图1: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乌云、树、蝉
2、比较2、3自然段,和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想象2、3自然段) ——树被大风吹得乱摆,蜘蛛赶紧逃走了,电闪雷鸣。
3、分析重点语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乌云的多、厚。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叫。”
强调没有一丝风,形容天气很闷。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用自制教具让学生区分“垂”和“掉”。垂:东西一头往下挂,形象地写出了蜘蛛随着蜘蛛网下落的情景,让人感到风特别大,连蜘蛛也害怕。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写出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用播放器播放雷声并把音量慢慢
调高,让学生感受“越来越”这一词。
4、点名用“越来越”口头造句。
板书:雷雨前:闷热——大风——电闪雷鸣
(二)、研读“雷雨中”:
1、出示挂图2,结合文字观察挂图,和雷雨前做比较。
2、分析重点语句: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个“哗”体现了雨下得又大又急。
——“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看不清”说明雨下得非常大。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雷声和雨声在一点一点,慢慢地变小。
3、点名用“渐渐地”口头造句。
板书: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三)研读“雷雨后”:
1、出示挂图3,观察雨后有哪些变化。
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2、分析重点语句。
——“一条彩虹挂在空中。”
“挂”字让人感觉像是谁把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一样。 ——“蜘蛛又坐在网上。”
“坐”字让人体会到雷雨过后,蜘蛛又是那么悠闲、愉快。
板书:雷雨后:清新——美丽——充满生机 强调:整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课堂练笔:
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板书设计:
雷雨前 树枝 蜘蛛 雷 电
18.雷雨 雷雨中 雨量由小到大,大到小
雷雨后 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下金小学 张芳丽
二年级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下金小学 张芳丽
《雷雨》教学自评
《雷雨》这篇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我安排了两个课时,公开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 考虑到我们班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上课比较吵闹,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我准备一些教具。对于从来没接触过教具的学生来说,感觉很新鲜,整堂课的注意力都跟着老师走,这不仅仅改善了课堂纪律,也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来感受整篇课文,老师讲授方式和学生理解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本文的插图只有雷雨中、后两幅。文章几个重点的词语我都用自制教具向学生演示,让他们直接明了地理解课文,学生也比较有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教具使用过程和板书方面没有考虑周全,更换播放器曲目的时间过长。忽略了黑板和挂图的比例,导致板书的时候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研读完“雷雨后”,在强调时间顺序的过程中对学生引导不全面。
总的来说,课文分析得透彻一点,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图文结合,完整地向学生展现了雷雨前、中、后的景象。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过程中完善自己。
二年级语文《雷雨》说课稿
下金小学 张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