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明朝阉宦及其影响

摘要

阉宦因为其生理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底下,在古代中国一直被人们所鄙视,汉、唐、明一直被认为是阉官影响较大的几个朝代。在明朝他们操控中枢机构参与决策, 把持司法、监察机构为人厌及。他究竟在我国历史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在我看来,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衍生,丑恶并不是他的本性,在我国君主专制时代他也并非一无是处。

关键词:阉宦 政权 奴性

试谈阉宦及其影响——以明朝为例

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权结构是以皇帝为核心,士大夫、武将为边缘的统治结构。这一结构要求君王贤明,士大夫、武将集团忠君、爱国。在这完美的契合之下实现国家的安定、祥和、发展。但是在具体运行起来却并不那么简单明了。中国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和封建帝王不可挑战的绝对权威使得他们拥有众多后妃,及所谓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这就直接形成了封建政权中的女主、外戚集团。女主的特殊地位不仅使其自身拥有一定特权,就连他们的亲戚本家也得以荣光。为了照顾和控制这一庞大的后宫群体,封建君主选择了阉人这一群体,阉人是可悲的,他们的存在就是为满足帝王的私欲,他们是帝王的“家奴”。除此之外,还有帝王的本家,他们因为君主的原因,得以加官进爵,拥有特权,这些特权阶级的存在使得理想的政权结构运行起来变得复杂、微妙、充满变数,在这一结构中于中国封建社会而言任何利益群体都是不可或缺的,于是就形成了以帝王为核心囊括皇亲、后妃外戚、阉宦这些特殊群体,士大夫、武将为边缘的政权统治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同样要求君主尽可能的贤明,士大夫、武将集团绝对的忠君、爱国,它要求皇亲、外戚、女主享有尊荣但却不可以威胁到帝王的地位,对于这些特权阶级它既照顾又控制,它要求阉宦对主子绝对的忠诚,对他们而言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在这一结构中,各群体各司其职,在被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旦有哪一群体逾越这一范围便会引起混乱,历史上的女主外戚干政、阉宦权臣专权问题就是这些权利主体逾越了这一结构范围造成的。这一结构范围不是任何个人界定的,他是人们经过千年的历史经验总结得到的适于中国封建社会需要的统治模式。这是社会的需要,各个群体的存在都是合理和必要的。阉宦也是适应封建社会的需要而存在的。

阉宦在中国君主专制时代承担了宫廷繁复的杂役,衬托了帝王后妃的尊崇地位,填补了君主专权的空缺,是君主控权的工具。明朝的阉宦还可以作为帝王的使节、耳目活动在宫廷之外。拥有如此权利的他们因为缺少传统思想文化的约束(出身贫寒多无文化背景)往往为己谋私,破坏正常的生产活动给人民带来灾难,但有的有素养的宦官也会利用与帝王的亲近关系忠言直谏,起到改善政治的作用。以下就从几个方面分别陈述阉宦的作用及影响。

一、政权参与

在专制制度下,君主与臣民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臣子效忠自己就是忠臣,反抗自己就是乱臣贼子,百姓安于现状就是好百姓,聚众闹事就是刁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保住江山,君主必定广设耳目,防患于未然,除了在中央和地方设置监察机构以外,帝王还采用了私人秘密访察,阉宦由于日夜陪在帝王身边,又身居内宫难以与外界有过多联系,社会基础薄弱,他们无疑是君王最相信的人,成为其选择之一。君主和臣子在统治国家中是合作的关系,但是这一合作关系,并不是平等的,有时会呈现出对抗的一面,这时君主就会想方设法的钳制臣子的权力,他们选择依附的权力实体往往会是皇亲、外戚和阉宦。皇亲与皇帝的关系是最为微妙的,他们在皇位的继承上有着最为尖锐的矛盾,在巩固自家天下上却有着最为强烈的一致愿望,在这一矛盾中帝王往往选择给他们最为尊贵的地位和丰富的钱财,但是在权力方面却是伸缩不定,有所节制,他们始终难以作为具有绝对权威的政权实体而出现。外戚得权一般是在帝王幼年继位的情况下,帝王年幼容易导致母妃干政,而后妃干政最容易倚靠的政权实体就是外戚。比起这二者阉宦地位卑微,没有子嗣,是帝王的“私人”,他们的命运与帝王的喜恶紧密相连,他们自卑敏感、孤僻迷信,自我意识淡薄,他们无知无识,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他们难有士人的志向和清高。在他们那里帝王几乎是听不到不同政声的,因此他们是最佳选择,帝王往往会对他最忠实的仆人委以重任。

明朝宦官照阁票批注、掌特务,与内阁分掌票拟、批红大权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央决策实体。宦官的权力太大,封建政权结构呈现畸形。明朝宦官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朝在洪武末年宦官机构已初具规模,逐渐形成十二监四司八局,除了这二十四衙门之外,明朝宦官操纵把持东、西、内行厂和锦衣卫,采取恐怖手段,镇压和迫害异己。阉宦持权,政治难以清明(党争复杂在明朝很典型) ,军事也会屡屡挫败(土木之役) 。这是因为阉宦多出身贫寒,对财富的追求较为强烈,他们多无知无识不谙治国之道,他们多心胸狭窄难以接受规劝,所以大多数阉宦没有能力掌好权。阉人是满足皇帝私欲的工具。但是阉宦的“可靠”只是相对而言。随着权利的扩大,他们人性贪婪的、妒忌的、倾轧的性格会使他们走向弄权的道路,他们对权利的追逐甚至强于普通士人,因为他们没有深刻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能忍善变,他们孤僻无依,所以在追逐权力的道路上他们更会选择孤注一掷、无所顾忌。因此中国历史上就多了宦祸一词,明朝的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都深刻的影响了他们所在时期的朝政。明朝太祖、惠帝、成组、仁宗、宣宗,都能很好的控制宦官,太祖皇帝对太监进行限制,限其不得识字,不得与外臣通信息,不得干预政事,还在皇宫门前立有铁牌上面铸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1但是在具体地执行起来并没有那么严格,成祖用太监设东厂,宣宗约束太监,自英宗始至思宗,明朝再也没有停止过对阉宦的重用。开国初期的制度规定都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结果造成了祸乱。阉宦参与政事也使得政权结构复杂、多变,刺激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因为帝王的关系阉宦在政权决策上拥有了话语权,又因为阉宦的关系其亲戚、养子占据要职。但是并不是说阉宦于专制政权就毫无积极意义可言,其实他们有时也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阉宦参与政治,适应了君主掌控政权的需要,填补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空缺, 他们对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起到一定的支撑、支持作用。在专制君主荒废怠政情况下,宦官起了沟通君臣联系的作用,使得政权机构的运转不致因为君主的怠政而中断,阉宦作为帝王的耳目也起到了约束官僚的作用。有些宦官亦能从统治集团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帝王忠言直谏,提高了统治者的行政效率。2明朝宪、孝宗朝太监怀恩任事恭谨、廉洁不贪、性情又耿直,识义理,通典故,宪宗朝为掌印太监,他敢于保护朝中正直大1张廷玉. 《明史》卷三百四《宦官一》. 中华书局,

2余华青. 《中国宦官制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471,

臣,他曾为因论梁芳及僧继晓下狱而险些被诛的员外郎林俊力争帝怒,投以砚曰:“若助俊讪我。”恩免冠伏地号哭,帝叱之出3终因其努力,林俊获释。之后当宪宗在万贵妃的蛊惑下预易太子时也因为怀恩等的力争,而使得贤明的孝宗能够顺利登得大位,当被孝宗召回,怀恩力劝孝帝逐万安,而用王恕。致使正人汇进,成明朝中兴之势。

二、经济参与

虽然阉宦主要活动于宫廷之内,于宫廷外主要是作为帝王的使节或耳目存在。但是宦官的势力和影响却绝不仅仅存在于宫廷之内。阉宦作为帝王近臣,是帝王的“家奴”日夜侍奉帝王,为他们做最卑贱的事,帝王对他们也颇多照顾。除了获得官号、俸禄、爵位,还给予田产,大量赏赐,允许他们娶妻养子。这些阉宦及其养子、亲戚的飞扬跋扈,贪婪放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打击了人民从事社会生产的积极性,对封建经济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据《中官考》载,九门的税收,弘治(1488—1505) 初年为钞665080贯,钱2885130文。正德七年(1512)至嘉靖二年(1523),增至钞2558920贯,钱3190230文。在不同朝代都有帝王允许阉宦养子的诏令。明代宦官养子问题,只是在少数太监得势时比较突出。随着帝王对阉宦放权,在宦官周围也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势力,阉宦及其子弟、亲戚往往狐假虎威,放滥骄溢。明朝宦官亦染指土地明代宦官染指土地,小到将南京定淮门外的城壕据为己有,种上农作物;大到如谷大用混占产业田庄至一万有余顷。4阉宦大量侵夺民田,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条件。他们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利用他们特殊身份进行索贿。神英因厚贿刘瑾,得封泾阳伯,禄米八百石。5破坏了正常的入仕之道,使得专制统治更加腐败,败坏社会风气。更有封建君主支持的掠民、抢财、掘力之举,明神宗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运用皇权,派出宦官作为矿监、税使四处搜罗财务,所到之处,搞得人民怨声载道,更加痛恨、鄙视阉宦。宦官的这些活动破坏了正常的小农生产活动,对封建经济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但是阉宦中能够得到帝王重用的毕竟是少数,其中绝大多数人仍只是宫廷奴役,他们受打压、凌辱过着最为卑贱的生活。阉宦受重用者亦不乏贤能、忠君爱国者,他们得到士大夫的肯定,为自己赢得尊重。明朝太监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郑和懂兵法,有谋略,具有军事指挥才能,跟随成组参于“靖难之役”,转战南北,具有实战经验,他熟悉回教地区习俗,尊重佛教,郑和下西洋途经的地方又大多信奉回教或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利于沟通更易赢得别国人民的欢迎。他带领其舰队在早于“大航海时代”半个世纪前,进行了空前的航海活动,他的足迹遍及印度西海岸、东南亚地区、非洲西海岸。郑和的航海活动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6。明宪宗期太监张敏,在宪帝宠妃四处迫害怀有龙种的后妃,残酷虐杀帝王子嗣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并养育了宪宗子嗣朱祐樘,也即后来的孝宗皇帝,使得历史上的明朝多了一位贤明之君。这些为国作出贡献的宦官,有的并没有得到该有的认可和社会地位,甚至连性命也保不住(张敏为避祸患吞金自杀) 这用所谓的传统观念是解释不通的。在读历史书目时,我们往往感动于贤臣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与牺牲,为他们忠君爱国而难得善终痛恨惋惜。但是却很少为这些同样做出贡献的宦官倾注感情,对他们我们关注的太少。从这里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素养不仅仅取决于他是否接受教育,还3张廷玉. 《明史》卷三〇四《怀恩传》. 中华书局,

4王春瑜 杜婉言. 《明代宦官与经济史料初探》[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

5张廷玉. 《明史》卷一七五《神英传》. 中华书局,

6张廷玉. 《明史》卷三百四《宦官一》. 中华书局,

与其的生活环境、人格品质有很大关系,无知无识的人不一定品行恶劣。阉宦在没有任何权力地位的时候他们所关注的都是跟主子有关的,从事的也是跟主子有关的事,满心满眼都是主子,琐碎繁重的事情使得他们也很难关注到自己而有新的追求。只有在被帝王看重之后,显贵时才会有精力和时间关注自己,像独立自由的人一样发出自己的声音,至于其后做的事情是好是坏就取决于其本性其修养。他们和其他官僚不同的只是在没落时一个做的是卑贱的事,拥有卑贱的地位,一个是做着积蓄力量的准备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在显贵时,拥有知识的读书型官僚、实战经验的武将官员更懂得治国治军之道,而宦官虽然接触的是最有权威的政者,但比起整个官僚政团则显得不足。我们看待宦官应该持和看待士大夫、武将官僚同样的态度,把他们当做官僚而不是只看重他们阉人的身份。

一、 文化影响

阉宦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7的传统文化下,自感屈辱,自卑自贱。在强烈的自卑感下,宦官平和驯服、安分守己。这种身体的摧残造成的心理创伤使得他们自甘卑贱,丧失了竖起自己独立人格的勇气,他们的一生大多数忙碌在宫廷的各个角落,在没有任何权力地位的时候他们所关注的都是跟主子有关的人和事。难以竖立起独立的人格,在被帝王看重之后,显贵之时开始关注自己,像独立自由的人一样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需求,也只有在显贵时才可以被士人看重,但是却终是难以赢得尊重,一生都被打上异类的烙印。因为卑贱的身份,他们理所应当地从事最卑贱的工作,端茶倒尿,日夜侍奉主子。他们窥测人主心理,以便适时作出各种举动,主子开心他们就开心,主子伤心他们就流泪,有主子在的地方,他们的背就永远挺不起来,主子称他们“家奴”甚至“狗奴才”他们自称“奴才”, 这就是深入他们灵魂的奴性。奴性人格,在我国历史上是普遍的一种人格,它有时呈现出的是畏惧,对外在的一些事情焦虑不安。有时表现出一种严重的依赖型人格,缺乏自主性,思想脆弱。有时又表现出自恋型人格,自我夸大、自恃功高、缺乏同情心、善嫉易妒。这种人格是心理问题、素养问题也是文化问题。8他们害怕没有替主子做好事情,对主子敬畏又害怕,他们害怕主子抛弃他们从此无依无靠,他们太习惯于听从指挥,而不是自己动脑想事情。一旦被主子重用,他们就渴望彻底翻身,忘却阉人的身份。中国传统的适应君主专制的尊卑思想,《荀子 君子》云: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所称。在社会制度、社会心理竖立起帝王绝对尊贵的地位,官僚、百姓必须得给帝王下跪以显示其的尊贵,都甘愿做君主的奴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人做奴才。身为家奴的阉人将奴性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卑躬屈膝,没有自我意识,身份是“家奴”职责是侍奉主子,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自己。这是中国人奴性最深刻的表现。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健康的人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进步,才能获得发展。这种人格必须思想独立、人格自由、懂得尊重他人、注重团队合作。在这种健康的人格氛围中才能实现自己和别人的共同进步。奴性人格是我们必须抛弃的一种人格。

结 语 7《孝经》唐玄宗李隆基注 开宗明义章第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

8王玉德. 《奴性与病态》[M].东方出版社,2009: 2,

综上所说我们在看待宦官时应该持客观、尊重的态度。在政治层面阉宦参与政治,适应了君主掌控政权的需要,填补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空缺,他们对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起到一定的支持、支撑作用。但也因为帝王的关系阉宦在政权决策上拥有了话语权,阉宦及其亲戚、养子占据要职这也使得政权结构复杂、多变,刺激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在社会影响方面有些阉宦及其养子、亲戚的飞扬跋扈、贪婪放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打击了人民从事社会生产的积极性,对封建经济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但是也有宦官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为国计民生付出生命,在这社会影响方面我们看待宦官应该持和看待士大夫官僚同样的态度,把他们当做官僚而不是只看重他们阉人的身份。在社会文化方面他们卑微的奴性只是中国人奴性深刻的一种表现,在鄙视阉宦奴性的时候也应看到自身人性的缺陷。在社会心理方面,这种惨无人道的,违背人类生命规律的现象,深深伤害了阉人们的身体,给人们心理留下阴影,阉宦已不再有,可是这个名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永远不会陌生。

摘要

阉宦因为其生理缺陷和社会地位的底下,在古代中国一直被人们所鄙视,汉、唐、明一直被认为是阉官影响较大的几个朝代。在明朝他们操控中枢机构参与决策, 把持司法、监察机构为人厌及。他究竟在我国历史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呢?在我看来,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衍生,丑恶并不是他的本性,在我国君主专制时代他也并非一无是处。

关键词:阉宦 政权 奴性

试谈阉宦及其影响——以明朝为例

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权结构是以皇帝为核心,士大夫、武将为边缘的统治结构。这一结构要求君王贤明,士大夫、武将集团忠君、爱国。在这完美的契合之下实现国家的安定、祥和、发展。但是在具体运行起来却并不那么简单明了。中国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和封建帝王不可挑战的绝对权威使得他们拥有众多后妃,及所谓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这就直接形成了封建政权中的女主、外戚集团。女主的特殊地位不仅使其自身拥有一定特权,就连他们的亲戚本家也得以荣光。为了照顾和控制这一庞大的后宫群体,封建君主选择了阉人这一群体,阉人是可悲的,他们的存在就是为满足帝王的私欲,他们是帝王的“家奴”。除此之外,还有帝王的本家,他们因为君主的原因,得以加官进爵,拥有特权,这些特权阶级的存在使得理想的政权结构运行起来变得复杂、微妙、充满变数,在这一结构中于中国封建社会而言任何利益群体都是不可或缺的,于是就形成了以帝王为核心囊括皇亲、后妃外戚、阉宦这些特殊群体,士大夫、武将为边缘的政权统治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同样要求君主尽可能的贤明,士大夫、武将集团绝对的忠君、爱国,它要求皇亲、外戚、女主享有尊荣但却不可以威胁到帝王的地位,对于这些特权阶级它既照顾又控制,它要求阉宦对主子绝对的忠诚,对他们而言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在这一结构中,各群体各司其职,在被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旦有哪一群体逾越这一范围便会引起混乱,历史上的女主外戚干政、阉宦权臣专权问题就是这些权利主体逾越了这一结构范围造成的。这一结构范围不是任何个人界定的,他是人们经过千年的历史经验总结得到的适于中国封建社会需要的统治模式。这是社会的需要,各个群体的存在都是合理和必要的。阉宦也是适应封建社会的需要而存在的。

阉宦在中国君主专制时代承担了宫廷繁复的杂役,衬托了帝王后妃的尊崇地位,填补了君主专权的空缺,是君主控权的工具。明朝的阉宦还可以作为帝王的使节、耳目活动在宫廷之外。拥有如此权利的他们因为缺少传统思想文化的约束(出身贫寒多无文化背景)往往为己谋私,破坏正常的生产活动给人民带来灾难,但有的有素养的宦官也会利用与帝王的亲近关系忠言直谏,起到改善政治的作用。以下就从几个方面分别陈述阉宦的作用及影响。

一、政权参与

在专制制度下,君主与臣民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臣子效忠自己就是忠臣,反抗自己就是乱臣贼子,百姓安于现状就是好百姓,聚众闹事就是刁民。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保住江山,君主必定广设耳目,防患于未然,除了在中央和地方设置监察机构以外,帝王还采用了私人秘密访察,阉宦由于日夜陪在帝王身边,又身居内宫难以与外界有过多联系,社会基础薄弱,他们无疑是君王最相信的人,成为其选择之一。君主和臣子在统治国家中是合作的关系,但是这一合作关系,并不是平等的,有时会呈现出对抗的一面,这时君主就会想方设法的钳制臣子的权力,他们选择依附的权力实体往往会是皇亲、外戚和阉宦。皇亲与皇帝的关系是最为微妙的,他们在皇位的继承上有着最为尖锐的矛盾,在巩固自家天下上却有着最为强烈的一致愿望,在这一矛盾中帝王往往选择给他们最为尊贵的地位和丰富的钱财,但是在权力方面却是伸缩不定,有所节制,他们始终难以作为具有绝对权威的政权实体而出现。外戚得权一般是在帝王幼年继位的情况下,帝王年幼容易导致母妃干政,而后妃干政最容易倚靠的政权实体就是外戚。比起这二者阉宦地位卑微,没有子嗣,是帝王的“私人”,他们的命运与帝王的喜恶紧密相连,他们自卑敏感、孤僻迷信,自我意识淡薄,他们无知无识,没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他们难有士人的志向和清高。在他们那里帝王几乎是听不到不同政声的,因此他们是最佳选择,帝王往往会对他最忠实的仆人委以重任。

明朝宦官照阁票批注、掌特务,与内阁分掌票拟、批红大权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央决策实体。宦官的权力太大,封建政权结构呈现畸形。明朝宦官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明朝在洪武末年宦官机构已初具规模,逐渐形成十二监四司八局,除了这二十四衙门之外,明朝宦官操纵把持东、西、内行厂和锦衣卫,采取恐怖手段,镇压和迫害异己。阉宦持权,政治难以清明(党争复杂在明朝很典型) ,军事也会屡屡挫败(土木之役) 。这是因为阉宦多出身贫寒,对财富的追求较为强烈,他们多无知无识不谙治国之道,他们多心胸狭窄难以接受规劝,所以大多数阉宦没有能力掌好权。阉人是满足皇帝私欲的工具。但是阉宦的“可靠”只是相对而言。随着权利的扩大,他们人性贪婪的、妒忌的、倾轧的性格会使他们走向弄权的道路,他们对权利的追逐甚至强于普通士人,因为他们没有深刻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他们能忍善变,他们孤僻无依,所以在追逐权力的道路上他们更会选择孤注一掷、无所顾忌。因此中国历史上就多了宦祸一词,明朝的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都深刻的影响了他们所在时期的朝政。明朝太祖、惠帝、成组、仁宗、宣宗,都能很好的控制宦官,太祖皇帝对太监进行限制,限其不得识字,不得与外臣通信息,不得干预政事,还在皇宫门前立有铁牌上面铸有“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1但是在具体地执行起来并没有那么严格,成祖用太监设东厂,宣宗约束太监,自英宗始至思宗,明朝再也没有停止过对阉宦的重用。开国初期的制度规定都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结果造成了祸乱。阉宦参与政事也使得政权结构复杂、多变,刺激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因为帝王的关系阉宦在政权决策上拥有了话语权,又因为阉宦的关系其亲戚、养子占据要职。但是并不是说阉宦于专制政权就毫无积极意义可言,其实他们有时也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阉宦参与政治,适应了君主掌控政权的需要,填补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空缺, 他们对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起到一定的支撑、支持作用。在专制君主荒废怠政情况下,宦官起了沟通君臣联系的作用,使得政权机构的运转不致因为君主的怠政而中断,阉宦作为帝王的耳目也起到了约束官僚的作用。有些宦官亦能从统治集团的整体利益出发,对帝王忠言直谏,提高了统治者的行政效率。2明朝宪、孝宗朝太监怀恩任事恭谨、廉洁不贪、性情又耿直,识义理,通典故,宪宗朝为掌印太监,他敢于保护朝中正直大1张廷玉. 《明史》卷三百四《宦官一》. 中华书局,

2余华青. 《中国宦官制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471,

臣,他曾为因论梁芳及僧继晓下狱而险些被诛的员外郎林俊力争帝怒,投以砚曰:“若助俊讪我。”恩免冠伏地号哭,帝叱之出3终因其努力,林俊获释。之后当宪宗在万贵妃的蛊惑下预易太子时也因为怀恩等的力争,而使得贤明的孝宗能够顺利登得大位,当被孝宗召回,怀恩力劝孝帝逐万安,而用王恕。致使正人汇进,成明朝中兴之势。

二、经济参与

虽然阉宦主要活动于宫廷之内,于宫廷外主要是作为帝王的使节或耳目存在。但是宦官的势力和影响却绝不仅仅存在于宫廷之内。阉宦作为帝王近臣,是帝王的“家奴”日夜侍奉帝王,为他们做最卑贱的事,帝王对他们也颇多照顾。除了获得官号、俸禄、爵位,还给予田产,大量赏赐,允许他们娶妻养子。这些阉宦及其养子、亲戚的飞扬跋扈,贪婪放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打击了人民从事社会生产的积极性,对封建经济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据《中官考》载,九门的税收,弘治(1488—1505) 初年为钞665080贯,钱2885130文。正德七年(1512)至嘉靖二年(1523),增至钞2558920贯,钱3190230文。在不同朝代都有帝王允许阉宦养子的诏令。明代宦官养子问题,只是在少数太监得势时比较突出。随着帝王对阉宦放权,在宦官周围也形成了以其为核心的势力,阉宦及其子弟、亲戚往往狐假虎威,放滥骄溢。明朝宦官亦染指土地明代宦官染指土地,小到将南京定淮门外的城壕据为己有,种上农作物;大到如谷大用混占产业田庄至一万有余顷。4阉宦大量侵夺民田,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条件。他们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利用他们特殊身份进行索贿。神英因厚贿刘瑾,得封泾阳伯,禄米八百石。5破坏了正常的入仕之道,使得专制统治更加腐败,败坏社会风气。更有封建君主支持的掠民、抢财、掘力之举,明神宗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运用皇权,派出宦官作为矿监、税使四处搜罗财务,所到之处,搞得人民怨声载道,更加痛恨、鄙视阉宦。宦官的这些活动破坏了正常的小农生产活动,对封建经济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但是阉宦中能够得到帝王重用的毕竟是少数,其中绝大多数人仍只是宫廷奴役,他们受打压、凌辱过着最为卑贱的生活。阉宦受重用者亦不乏贤能、忠君爱国者,他们得到士大夫的肯定,为自己赢得尊重。明朝太监郑和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航海家。郑和懂兵法,有谋略,具有军事指挥才能,跟随成组参于“靖难之役”,转战南北,具有实战经验,他熟悉回教地区习俗,尊重佛教,郑和下西洋途经的地方又大多信奉回教或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利于沟通更易赢得别国人民的欢迎。他带领其舰队在早于“大航海时代”半个世纪前,进行了空前的航海活动,他的足迹遍及印度西海岸、东南亚地区、非洲西海岸。郑和的航海活动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6。明宪宗期太监张敏,在宪帝宠妃四处迫害怀有龙种的后妃,残酷虐杀帝王子嗣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并养育了宪宗子嗣朱祐樘,也即后来的孝宗皇帝,使得历史上的明朝多了一位贤明之君。这些为国作出贡献的宦官,有的并没有得到该有的认可和社会地位,甚至连性命也保不住(张敏为避祸患吞金自杀) 这用所谓的传统观念是解释不通的。在读历史书目时,我们往往感动于贤臣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与牺牲,为他们忠君爱国而难得善终痛恨惋惜。但是却很少为这些同样做出贡献的宦官倾注感情,对他们我们关注的太少。从这里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素养不仅仅取决于他是否接受教育,还3张廷玉. 《明史》卷三〇四《怀恩传》. 中华书局,

4王春瑜 杜婉言. 《明代宦官与经济史料初探》[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

5张廷玉. 《明史》卷一七五《神英传》. 中华书局,

6张廷玉. 《明史》卷三百四《宦官一》. 中华书局,

与其的生活环境、人格品质有很大关系,无知无识的人不一定品行恶劣。阉宦在没有任何权力地位的时候他们所关注的都是跟主子有关的,从事的也是跟主子有关的事,满心满眼都是主子,琐碎繁重的事情使得他们也很难关注到自己而有新的追求。只有在被帝王看重之后,显贵时才会有精力和时间关注自己,像独立自由的人一样发出自己的声音,至于其后做的事情是好是坏就取决于其本性其修养。他们和其他官僚不同的只是在没落时一个做的是卑贱的事,拥有卑贱的地位,一个是做着积蓄力量的准备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在显贵时,拥有知识的读书型官僚、实战经验的武将官员更懂得治国治军之道,而宦官虽然接触的是最有权威的政者,但比起整个官僚政团则显得不足。我们看待宦官应该持和看待士大夫、武将官僚同样的态度,把他们当做官僚而不是只看重他们阉人的身份。

一、 文化影响

阉宦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7的传统文化下,自感屈辱,自卑自贱。在强烈的自卑感下,宦官平和驯服、安分守己。这种身体的摧残造成的心理创伤使得他们自甘卑贱,丧失了竖起自己独立人格的勇气,他们的一生大多数忙碌在宫廷的各个角落,在没有任何权力地位的时候他们所关注的都是跟主子有关的人和事。难以竖立起独立的人格,在被帝王看重之后,显贵之时开始关注自己,像独立自由的人一样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需求,也只有在显贵时才可以被士人看重,但是却终是难以赢得尊重,一生都被打上异类的烙印。因为卑贱的身份,他们理所应当地从事最卑贱的工作,端茶倒尿,日夜侍奉主子。他们窥测人主心理,以便适时作出各种举动,主子开心他们就开心,主子伤心他们就流泪,有主子在的地方,他们的背就永远挺不起来,主子称他们“家奴”甚至“狗奴才”他们自称“奴才”, 这就是深入他们灵魂的奴性。奴性人格,在我国历史上是普遍的一种人格,它有时呈现出的是畏惧,对外在的一些事情焦虑不安。有时表现出一种严重的依赖型人格,缺乏自主性,思想脆弱。有时又表现出自恋型人格,自我夸大、自恃功高、缺乏同情心、善嫉易妒。这种人格是心理问题、素养问题也是文化问题。8他们害怕没有替主子做好事情,对主子敬畏又害怕,他们害怕主子抛弃他们从此无依无靠,他们太习惯于听从指挥,而不是自己动脑想事情。一旦被主子重用,他们就渴望彻底翻身,忘却阉人的身份。中国传统的适应君主专制的尊卑思想,《荀子 君子》云: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所称。在社会制度、社会心理竖立起帝王绝对尊贵的地位,官僚、百姓必须得给帝王下跪以显示其的尊贵,都甘愿做君主的奴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人做奴才。身为家奴的阉人将奴性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卑躬屈膝,没有自我意识,身份是“家奴”职责是侍奉主子,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自己。这是中国人奴性最深刻的表现。新时代的我们需要健康的人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才能进步,才能获得发展。这种人格必须思想独立、人格自由、懂得尊重他人、注重团队合作。在这种健康的人格氛围中才能实现自己和别人的共同进步。奴性人格是我们必须抛弃的一种人格。

结 语 7《孝经》唐玄宗李隆基注 开宗明义章第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

8王玉德. 《奴性与病态》[M].东方出版社,2009: 2,

综上所说我们在看待宦官时应该持客观、尊重的态度。在政治层面阉宦参与政治,适应了君主掌控政权的需要,填补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空缺,他们对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起到一定的支持、支撑作用。但也因为帝王的关系阉宦在政权决策上拥有了话语权,阉宦及其亲戚、养子占据要职这也使得政权结构复杂、多变,刺激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在社会影响方面有些阉宦及其养子、亲戚的飞扬跋扈、贪婪放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打击了人民从事社会生产的积极性,对封建经济的破坏作用不容忽视,但是也有宦官忠君爱国、忧国忧民,为国计民生付出生命,在这社会影响方面我们看待宦官应该持和看待士大夫官僚同样的态度,把他们当做官僚而不是只看重他们阉人的身份。在社会文化方面他们卑微的奴性只是中国人奴性深刻的一种表现,在鄙视阉宦奴性的时候也应看到自身人性的缺陷。在社会心理方面,这种惨无人道的,违背人类生命规律的现象,深深伤害了阉人们的身体,给人们心理留下阴影,阉宦已不再有,可是这个名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永远不会陌生。


相关内容

  • 明清时期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 论明清时期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 摘要:"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对西南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土司制度,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政治方式,其时中央政权通过对原少数民族首领进行任命,承认其 ...

  • 明朝的宦官及其教育
  • 明朝的宦官及其教育 牛洪胜(指导老师:刘建民) (湖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摘要:宦官又有阉人.寺人等称谓,关于他们的记载,最早出现在<诗经> 中.最早的宦官是由战俘.犯罪的官吏经过阉割而成,后来宦官的来源就呈现多元化.他们进宫之后主要承担的角色就是家奴,也 ...

  •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论文选题
  • 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论文选题 乔健 1. 戴震研究: 2.章学诚与<文史通义>研究: 3.冯友兰研究: 4.钱穆研究: 5.唐君毅研究: 6.徐复观研究: 7.余英时研究: 8.牟宗三研究: 9.杜维明研究: 10.林毓生研究: 11.许倬云研究: 12.刘述先研究: 13.现代新儒家研究 ...

  •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11
  • 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 课标内容:了解隋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大运河开凿时间.南北起止及中心点: 大运河的作用: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认识到 ...

  • 明朝大人物
  • 那些"大人物"的背影 --评樊树志先生<明朝大人物--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 "人性既然不变,而且各地相同,那么历史--对人类的以往活动记录--便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对比现实."--马基雅维利 历史是一个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掺杂着太多的权谋 ...

  • 日本史论文
  • 北 京 理 工 大 学 珠 海 学 院 结课论文(论文)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2015年6月15日 浅谈丰臣秀吉与文禄庆长之役的影响 从"应仁之乱"(1467年)到"大阪之阵"(1616年)的150年间(又有一说是战国时代是在丰 ...

  • 浅析明朝的内阁制度及其作用
  • 浅析明朝的内阁制度及其作用 徐德亮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内蒙 赤峰 内容摘要: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明朝的内阁制度,首先通过明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来阐述明朝内阁的前世与今生.然后再探讨出内阁它对皇权及对有明一代的两大辅政之一的阉党的制约及影响.再次通过对内阁权力的探析最终得出它依然是皇权的御用工具 ...

  • 浅析张居正改革的经济措施及其影响
  • 浅析张居正改革的经济措施及其影响 摘要:张居正(1525-1582 年) , 字叔大, 号太岳, 湖广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世称张江陵.他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一生经历了明朝的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朝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 进士, 隆庆元年(1567) 进入内阁, 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0课
  •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含义: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