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

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

讽齐王纳谏》)

[乙]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

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

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

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

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

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节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

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

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

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6.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

②今齐地方千里

③时时而间进

④天下之疾犬也

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 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

9. 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

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

6. ①偏爱

②方圆,纵横

③间或,偶然

④快,急速

7. ①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

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

8. 甲文中邹忌劝谏的目的是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

治,以富国强民。乙文中淳于髡劝谏的目的是让齐王放

弃伐魏的计划,以避免两败俱伤,别国渔利。

9. 二者使用劝谏方法的相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

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邹忌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

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

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

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

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

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

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 ’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

不曰:‘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

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

谄谀⑤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

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⑤谄谀:奉承拍马。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

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

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9—15题。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朝服衣冠(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

答。

12.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

怎样的启示。

13.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

文之外)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四)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

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

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

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

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

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齐地方千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数

”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 ǔ”义项有:①作动

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 h ù ”,义项

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 sh u ò ”,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

读音:

词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

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

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

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

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五)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

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

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2)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

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 现实生活中如果要

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 为什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

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

人者,受中赏;能谤儿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厉王虐①,国人谤王。召公告日:“民不堪

②命矣! ”王怒,得卫巫③,

使监谤者④。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

以目⑤。

王喜,告召公日:“吾能弭⑥谤矣,乃不敢言。”召

公日:“是障⑦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⑧而溃,

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⑨之使导⑩,为民

者宣㈣之使言。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⑩而行

⑥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⑩能几何? ”王弗听,

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z h i ) 。

【注释】、①虐:暴虐。②堪:能忍受。③卫巫:卫国的巫师。

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④使监谤者:让卫巫

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⑤道路以目:路上相见,以

目示意,不敢交谈。形容政治黑暗,人民敢怒不敢言。

⑥弭:消除,禁止。⑦障:堵塞、阻隔。⑧壅:阻塞⑨

决:疏通水道。⑩导:通行、通畅。⑩宣:放,开导。⑩善败:

治乱。⑩卓增多。⑩成:成熟。⑥行:有“自然流露’’

的意思。⑩与:赞许,赞助。⑥流:流放,放逐⑩彘:

晋国地名,在现在山西省霍县。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臣之妻私臣

(2闻寡人之耳

(3) 国人谤王

(4) 道路以目

2.下列各句与“臣之妻私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A .渔人甚异之

B .以告,则杀之

C .何陋之有

D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3.下面文言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5.甲文中邹忌讽“纳谏”和乙文中召公谏“弭谤”有

何共同的目的?

(四)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

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

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

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

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

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

其兵。

[注] ①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② 小孺子:年轻人。③ 三旦:三天。④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

着树枝。⑤ 务:一心,一定。

1、解词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4)如是者三旦

2.翻译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 分)

4.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五)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

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

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

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解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王之蔽甚矣

(3)赵简子出畋 (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2.译句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4.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六)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

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1.解词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2.译句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3.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七)

【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注释:①闬:念h àn 。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 áo 。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 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 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词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4)田忌遂走。

2.译句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 .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 .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 .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 .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四)1、(3)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 (3)这 2.(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3.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 )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五)1.(3)打猎 (4)攀援、爬(树)2.(2)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3.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

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4.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

(六)1.③担任 ④离开 2.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3.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七)1.(3)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4)跑、逃走、逃跑、出逃。2.(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3.C 4.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

一)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坏, 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 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 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 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 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 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 而后浣花有专名, 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 溪时远时近, 竹柏苍然, 隔岸阴森, 尽溪, 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 神肤洞达. 自宫以西, 流汇而桥者三, 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 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 平坦如荠 尽: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 溪时远时近, 竹柏苍

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 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 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

(二)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三)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居,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 以其境过清

b 不可名状

c 俶尔远逝

d 悉皆怪石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答案(一)1.(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

2.(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 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

(2)走了三四里路, 就是青羊宫, 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3.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 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 乙文以静景为主。(1分)4.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1分)

(二)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2、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说出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三)1因为 说出 2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3: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4: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评分:共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0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8.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彻:

齿: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 .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D .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傲尔远逝

(2)斗折蛇行

(3)犯寒暑

11.填空、简答

(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

(2)甲文段运用——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形成强烈反差

8.彻:笔直照射齿:年龄

9.B

l0.(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

(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3)冒着严寒酷暑

11.(1)唐柳宗元

(2)动静结合“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

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

讽齐王纳谏》)

[乙]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

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

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

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

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

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节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

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

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

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6.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

②今齐地方千里

③时时而间进

④天下之疾犬也

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 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

9. 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

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

6. ①偏爱

②方圆,纵横

③间或,偶然

④快,急速

7. ①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

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

8. 甲文中邹忌劝谏的目的是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

治,以富国强民。乙文中淳于髡劝谏的目的是让齐王放

弃伐魏的计划,以避免两败俱伤,别国渔利。

9. 二者使用劝谏方法的相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

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邹忌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

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

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

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

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

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

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

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 ’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

不曰:‘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

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

谄谀⑤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

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⑤谄谀:奉承拍马。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

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

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9—15题。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朝服衣冠(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

答。

12.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

怎样的启示。

13.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

文之外)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四)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

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

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

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

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 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

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

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齐地方千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数

”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 ǔ”义项有:①作动

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 h ù ”,义项

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 sh u ò ”,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

读音:

词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

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

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

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

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五)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

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

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2)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

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 现实生活中如果要

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 为什么?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

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

人者,受中赏;能谤儿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

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厉王虐①,国人谤王。召公告日:“民不堪

②命矣! ”王怒,得卫巫③,

使监谤者④。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

以目⑤。

王喜,告召公日:“吾能弭⑥谤矣,乃不敢言。”召

公日:“是障⑦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⑧而溃,

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⑨之使导⑩,为民

者宣㈣之使言。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

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⑩而行

⑥之,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其与⑩能几何? ”王弗听,

于是国人莫敢言。三年,乃流王于彘(z h i ) 。

【注释】、①虐:暴虐。②堪:能忍受。③卫巫:卫国的巫师。

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④使监谤者:让卫巫

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⑤道路以目:路上相见,以

目示意,不敢交谈。形容政治黑暗,人民敢怒不敢言。

⑥弭:消除,禁止。⑦障:堵塞、阻隔。⑧壅:阻塞⑨

决:疏通水道。⑩导:通行、通畅。⑩宣:放,开导。⑩善败:

治乱。⑩卓增多。⑩成:成熟。⑥行:有“自然流露’’

的意思。⑩与:赞许,赞助。⑥流:流放,放逐⑩彘:

晋国地名,在现在山西省霍县。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 臣之妻私臣

(2闻寡人之耳

(3) 国人谤王

(4) 道路以目

2.下列各句与“臣之妻私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A .渔人甚异之

B .以告,则杀之

C .何陋之有

D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3.下面文言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5.甲文中邹忌讽“纳谏”和乙文中召公谏“弭谤”有

何共同的目的?

(四)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

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

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

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

朝廷。

【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

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

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

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

其兵。

[注] ①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② 小孺子:年轻人。③ 三旦:三天。④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

着树枝。⑤ 务:一心,一定。

1、解词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4)如是者三旦

2.翻译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 分)

4.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五)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

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

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

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解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王之蔽甚矣

(3)赵简子出畋 (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2.译句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4.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六)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

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1.解词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2.译句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3.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七)

【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注释:①闬:念h àn 。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 áo 。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 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 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词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4)田忌遂走。

2.译句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 .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 .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 .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 .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四)1、(3)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您” (3)这 2.(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3.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4.(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 )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五)1.(3)打猎 (4)攀援、爬(树)2.(2)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3.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

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4.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

(六)1.③担任 ④离开 2.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3.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七)1.(3)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4)跑、逃走、逃跑、出逃。2.(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3.C 4.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

一)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坏, 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 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 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 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 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 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 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 而后浣花有专名, 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 溪时远时近, 竹柏苍然, 隔岸阴森, 尽溪, 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 神肤洞达. 自宫以西, 流汇而桥者三, 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 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 平坦如荠 尽: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 溪时远时近, 竹柏苍

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 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 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

(二)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三)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居,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 以其境过清

b 不可名状

c 俶尔远逝

d 悉皆怪石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

甲文: 乙文: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答案(一)1.(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

2.(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 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分)

(2)走了三四里路, 就是青羊宫, 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2分)3.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1分) 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 乙文以静景为主。(1分)4.杜甫。(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1分)

(二)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2、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说出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三)1因为 说出 2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3: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4: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评分:共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0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8.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彻:

齿: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是进亦忧退亦忧

B .谨食之,时而献焉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若毒之乎 皆若空游无所依

D .殚其地之出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傲尔远逝

(2)斗折蛇行

(3)犯寒暑

11.填空、简答

(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

(2)甲文段运用——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形成强烈反差

8.彻:笔直照射齿:年龄

9.B

l0.(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

(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3)冒着严寒酷暑

11.(1)唐柳宗元

(2)动静结合“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


相关内容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从教材出发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本文是中考十九 ...

  • [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子谏杀烛邹]对比阅读答案
  •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16-19题.(共12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 ...

  • 邹忌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重点理解
  • 邹忌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 重点理解 1.中心意思:本文通过邹忌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 纳谏除弊,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开言路,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 可以兴国. 2.启示: 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偏听偏 信,要广泛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 ...

  •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相近.形式相似的课文放在一起阅读.有课文内容的比较.有词语意思的比较.有写作特色的比较.有文学常识的比较等.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

  • 2010年中考必备-2009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1
  • 2010年中考必备-2009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 目录 2010年中考必备-2009年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 - 1 - 目录..................................... ...

  • 初中语文古文复习之五----文言文主题分类汇总
  • 初中语文古文复习之五----文言文主题分类汇总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多以课内名篇为阅读材料,只有少数省市选取浅显易懂的课外段落.所占分值一般在全卷的10%-15%,从课内文言文中的基本篇目选取语段,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字词的理解.难句 ...

  •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
  •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 1. 本文的主题: 2. 第1段大意: 3. 第2段大意: 4. 第3段大意: 5. 邹忌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三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 但语气明显不同. 6. 在第2段中邹忌把 和 进行 ,最后得出 的结论. 7 ...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例反思
  • [ 威7 r 镜鉴 ] [ 才・ 智] < 战国策 ・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例反思 福建 南安 ●陈 建 全 笔者 听 了< 战 国策 ・ 邹 忌讽 齐 王纳谏 > 一课, 留给 自己 纳谏 > , 尊重 原文 , 不 丢字 . 不加字 , 不倒读 , 不 回读 .训 ...

  •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