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寻访嘎丽娅
作者:赵英斌
来源:《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5年第07期
引言
一个时期、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意义上的镌刻历史记忆中的英雄。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是他们胸怀民族,胸怀家国,心怀大众,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为之献身的人。这是历史与时代不断阐释和感召人们提升的共识。
1945年8月10日,人类历史上空前残酷和漫长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辉煌胜利的一刻,在中国东北边陲小镇绥芬河打响了一场由苏联红军组织进攻的历时三天三夜的打击日本关东军的战斗。此役异常惨烈,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的最后一役。
昔日的战火硝烟已经消逝,当年苏联红军“喀秋莎”的密集炮声在绥芬河上空的炸响成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历史就是历史,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时代怎样折戟沉浮,历史这位沧桑老人的本真面目永远不会改变。它既承载着过去,昭示未来;又会娓娓道来,让历史在人们的心中得以复活,复活可译为重生,重生意味着重新获得生命。一个人有活泼的生命,一段历史也有顽强的生命。时序自20世纪的1945年开始向后排列组合,至今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历经70年。70年中,人们没有忘记那场残酷的绥芬河战役,没有忘记国家、民族及每个人的悲惨遭遇,更没有忘记一位年仅17岁的中俄混血少女3次赴盘踞在天长山的日本关东军地下要塞劝降而惨遭杀害的嘎丽娅的凄美故事。
追寻历史,就是对历史的尊重。挖掘历史,就是沿着历史的脉络、根须、枝杈去还原历史的本真,使历史在过往沉钩中清晰浮现出来,让历史中的英雄人物重现光芒。郁达夫曾在《怀鲁迅》一文中说:“一个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知崇拜的民族,是一个永远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今天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节点上,怀念和回忆寻访70年前曾以青春求和平的“和平天使”嘎丽娅,旨在揭开那段被尘封的历史面纱。那么,当年正处青春少女期的嘎丽娅到底怎么深入日军要塞劝降?怎样为拯救一座城市而献身的?这段战后似乎被遗忘的历史真实原貌及后人寻找嘎丽娅、呼唤嘎丽娅的曲折经历值得记取。嘎丽娅是我们远离二战70年后找回的一位英雄,她的回归透视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座城市的悲惨命运和历史记忆。
今天,随着时代的呼唤,埋藏在人们心中的嘎丽娅终于复活了,真正得到了凤凰涅槃式的重生。
尘封档案:不尽的诉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寻访嘎丽娅
作者:赵英斌
来源:《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2015年第07期
引言
一个时期、一个时代都有着不同意义上的镌刻历史记忆中的英雄。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是他们胸怀民族,胸怀家国,心怀大众,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为之献身的人。这是历史与时代不断阐释和感召人们提升的共识。
1945年8月10日,人类历史上空前残酷和漫长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辉煌胜利的一刻,在中国东北边陲小镇绥芬河打响了一场由苏联红军组织进攻的历时三天三夜的打击日本关东军的战斗。此役异常惨烈,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上的最后一役。
昔日的战火硝烟已经消逝,当年苏联红军“喀秋莎”的密集炮声在绥芬河上空的炸响成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历史就是历史,无论世事怎样变迁,时代怎样折戟沉浮,历史这位沧桑老人的本真面目永远不会改变。它既承载着过去,昭示未来;又会娓娓道来,让历史在人们的心中得以复活,复活可译为重生,重生意味着重新获得生命。一个人有活泼的生命,一段历史也有顽强的生命。时序自20世纪的1945年开始向后排列组合,至今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历经70年。70年中,人们没有忘记那场残酷的绥芬河战役,没有忘记国家、民族及每个人的悲惨遭遇,更没有忘记一位年仅17岁的中俄混血少女3次赴盘踞在天长山的日本关东军地下要塞劝降而惨遭杀害的嘎丽娅的凄美故事。
追寻历史,就是对历史的尊重。挖掘历史,就是沿着历史的脉络、根须、枝杈去还原历史的本真,使历史在过往沉钩中清晰浮现出来,让历史中的英雄人物重现光芒。郁达夫曾在《怀鲁迅》一文中说:“一个没有英雄出现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而不知崇拜的民族,是一个永远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今天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节点上,怀念和回忆寻访70年前曾以青春求和平的“和平天使”嘎丽娅,旨在揭开那段被尘封的历史面纱。那么,当年正处青春少女期的嘎丽娅到底怎么深入日军要塞劝降?怎样为拯救一座城市而献身的?这段战后似乎被遗忘的历史真实原貌及后人寻找嘎丽娅、呼唤嘎丽娅的曲折经历值得记取。嘎丽娅是我们远离二战70年后找回的一位英雄,她的回归透视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座城市的悲惨命运和历史记忆。
今天,随着时代的呼唤,埋藏在人们心中的嘎丽娅终于复活了,真正得到了凤凰涅槃式的重生。
尘封档案:不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