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赏识,带上快乐,我们出发----小学作文评改论文

带上赏识,带上快乐,我们出发

———关于小学农村作文评改方式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往往流与形式。正是由于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过于单一而枯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收效却微乎其微,造成了不只是学生怕写作文,而老师们也怕改作文的尴尬现状。

而作文评改的变革就是改变僵局的突破口,“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因此,让我们大胆走出自锢的山,带着孩子去寻找别样的天地。

一、赏识,让孩子拥有飞翔的动力。

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的习作“评赏观”,即:“写作评价,重在欣赏”。习作赏评的核心价值就是欣赏而不是修正,是唤醒、激励、鼓舞,而不是批评、督促、压制。

(一)用“心”去播散阳光

在评赏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应以一个和蔼可亲的真心拜读者去看待学生的作文,充分打磨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也能成为教师播撒“阳光”的光源。而不是当一个严肃无情的作文“判官”去批判:“作文语句不通顺” “错别字太多”“内容简单不够具体,语言不够生动”等等。这类评语,令学生感到单调、无聊,甚至会产生一种压抑、沉闷的心理。如在写关于“乐趣”主题的作文时,学生有的写自己做小制作的乐趣,有的写读书的乐趣,其中一位平时害怕写作文的孩子他写的是由于喜欢放鞭炮误伤了人,从而放弃自己最大的兴趣的事情。虽然他的语言平淡,甚至语句不够通顺,但他能够从生活中去寻找作文真实的素材,使得整篇作文澌洋溢着朴实、纯真的气息。于是,我在作文后面给予的评语是:在你作文的字里行间中,我发现了你珍藏着里面的一颗善良的心。还有,老师还发现了你在本次作文用了五个成语,这是多么

了不起的进步呀。

(二)用“情”与孩子分享喜与忧 在评赏学生的作文时,教师还应以分享者、欣赏者的姿态与孩子同喜、同忧、同想、同感。采用对话式的作文评语,和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心灵交流、情感畅谈和生命对话,搭建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如一次写“生日”的主题作文时,我发现了这样一篇文章《遗失的生日》,这是一个内向文静的留守孩子写的,她在文中描述到:一个人没滋没味地吃着自己买的蛋糕,愣愣地坐在沙发上,任凭时间肆无忌惮地流逝。11点的钟声响过,我躲在那冰冷的被窝,清清的泪水打湿了枕巾„„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也湿润了,我在旁边写着:孩子,老师给你送上迟到的祝福——生日快乐。下次过生日时,你绝不会是一个人,有我,有同学们以及你的爸爸妈妈。

(三)放低姿态,尊重原作。 在评赏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应站在与孩子平等对话的位置上,尊重学生原汁原味的真实原作,写上充满人性化、个性化的批语。对习作中一些充满灵性的个性化语言,写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提出自己的真诚看法,并且多从正面启发诱导。如在写“珍惜_______”的作文,一个平时比较顽劣、常与他人起冲突的孩子这样写到:只有在珍惜中,生命的乐趣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只有在珍惜中生活才会溢满充实,只有在珍惜中心灵才能体会身边的美丽„„我看了以后,大受感动,写上:在你的习作中,我看到了你在长大,因为你已经知道要学会珍惜。那么,接下来,你肯定会用心去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等,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是吗?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评语如同温暖的春风,带着教师真诚的情感,吹进学生的心田,拨动学生的心弦。后来,他真正改变了许多,能够和同学友好相处,也交到属于自己的朋友。

(四)开启多元视角,与孩子共成长。 在评赏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应放弃严格的批改标准,让孩子能以独特的童眼看待世界;能以丰富的童情理解世界;能以稚嫩的童

心感受世界;能以无忌的童言表达世界。老师严格的批改标准只会让孩子们去揣摩你的心思,“为教师作文”成了动力源,唱高调,编假话,堆辞藻,抄袭„„就这样,灵性没了,童真没了,趣味没了,甚至连坦然的品性也磨灭了。那么,作文也就已变“味”了。

二、搭建平台,开辟孩子飞翔的天空。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研究的项目。”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到作文的评析中,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

(一)我的文章我做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可以从学生个体的经验背景和情感认识水平出发,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改,也可以根据同学的评改意见推敲自己的习作。首先是学会欣赏自己,用圈点、画波浪线、打星等形式找出满意的语句。其次是结合教师指导和同学建议进行自改。自主评议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习作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习作的传统做法,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

叶圣陶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因此,我们可以创设真诚、平等、和谐的修改氛围,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互动性评价,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平。评改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同桌互评改、大组车轮式互评改、好差一对一交换互补批改、好友交换互评改等。

例如“锵锵三人行”的习作评改模式:以“学生、老师、家长”三方参与作文评改,以学生互批为主,家长参与为辅,老师点拨为基础。学生结合教师和家长的评语与指导进行自改后,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人数以 4 至 8人为宜,分组应依据自愿原则和互补原则。选出一二名组长,必须是认真负责的,最好也是写作水平比较高

的。他们主要负责收发作文本、安排批改、组织小组评议和推荐佳作的工作。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自己个性化的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习作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批改后,要求学生填写《习作互批反馈表》,让他们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作文、最有潜力的作文以及写这篇文章自己最大的困难或问题。

在小组评议结束后,可以由小组推荐或个人自荐数篇习作参加全班交流评价。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也参与其中。由作者先读文,然后全班同学随机点评,点评时要求不重复别人的观点。 这种习作评改模式,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多方思维的碰撞中会闪现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灵感,精彩纷呈,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习作评价的需要,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幼儿的心灵。”是啊,孩子的习作世界是一片纯真、美丽、天然的花园,只要我们努力给予阳光,他们的花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他们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作者:曾素美

学校:泉州市惠安县涂寨学区互助小学

带上赏识,带上快乐,我们出发

———关于小学农村作文评改方式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往往流与形式。正是由于小学作文评改方式的过于单一而枯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收效却微乎其微,造成了不只是学生怕写作文,而老师们也怕改作文的尴尬现状。

而作文评改的变革就是改变僵局的突破口,“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因此,让我们大胆走出自锢的山,带着孩子去寻找别样的天地。

一、赏识,让孩子拥有飞翔的动力。

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的习作“评赏观”,即:“写作评价,重在欣赏”。习作赏评的核心价值就是欣赏而不是修正,是唤醒、激励、鼓舞,而不是批评、督促、压制。

(一)用“心”去播散阳光

在评赏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应以一个和蔼可亲的真心拜读者去看待学生的作文,充分打磨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也能成为教师播撒“阳光”的光源。而不是当一个严肃无情的作文“判官”去批判:“作文语句不通顺” “错别字太多”“内容简单不够具体,语言不够生动”等等。这类评语,令学生感到单调、无聊,甚至会产生一种压抑、沉闷的心理。如在写关于“乐趣”主题的作文时,学生有的写自己做小制作的乐趣,有的写读书的乐趣,其中一位平时害怕写作文的孩子他写的是由于喜欢放鞭炮误伤了人,从而放弃自己最大的兴趣的事情。虽然他的语言平淡,甚至语句不够通顺,但他能够从生活中去寻找作文真实的素材,使得整篇作文澌洋溢着朴实、纯真的气息。于是,我在作文后面给予的评语是:在你作文的字里行间中,我发现了你珍藏着里面的一颗善良的心。还有,老师还发现了你在本次作文用了五个成语,这是多么

了不起的进步呀。

(二)用“情”与孩子分享喜与忧 在评赏学生的作文时,教师还应以分享者、欣赏者的姿态与孩子同喜、同忧、同想、同感。采用对话式的作文评语,和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心灵交流、情感畅谈和生命对话,搭建一座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如一次写“生日”的主题作文时,我发现了这样一篇文章《遗失的生日》,这是一个内向文静的留守孩子写的,她在文中描述到:一个人没滋没味地吃着自己买的蛋糕,愣愣地坐在沙发上,任凭时间肆无忌惮地流逝。11点的钟声响过,我躲在那冰冷的被窝,清清的泪水打湿了枕巾„„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也湿润了,我在旁边写着:孩子,老师给你送上迟到的祝福——生日快乐。下次过生日时,你绝不会是一个人,有我,有同学们以及你的爸爸妈妈。

(三)放低姿态,尊重原作。 在评赏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应站在与孩子平等对话的位置上,尊重学生原汁原味的真实原作,写上充满人性化、个性化的批语。对习作中一些充满灵性的个性化语言,写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感受,提出自己的真诚看法,并且多从正面启发诱导。如在写“珍惜_______”的作文,一个平时比较顽劣、常与他人起冲突的孩子这样写到:只有在珍惜中,生命的乐趣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只有在珍惜中生活才会溢满充实,只有在珍惜中心灵才能体会身边的美丽„„我看了以后,大受感动,写上:在你的习作中,我看到了你在长大,因为你已经知道要学会珍惜。那么,接下来,你肯定会用心去珍惜亲情,珍惜友情等,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是吗?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评语如同温暖的春风,带着教师真诚的情感,吹进学生的心田,拨动学生的心弦。后来,他真正改变了许多,能够和同学友好相处,也交到属于自己的朋友。

(四)开启多元视角,与孩子共成长。 在评赏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应放弃严格的批改标准,让孩子能以独特的童眼看待世界;能以丰富的童情理解世界;能以稚嫩的童

心感受世界;能以无忌的童言表达世界。老师严格的批改标准只会让孩子们去揣摩你的心思,“为教师作文”成了动力源,唱高调,编假话,堆辞藻,抄袭„„就这样,灵性没了,童真没了,趣味没了,甚至连坦然的品性也磨灭了。那么,作文也就已变“味”了。

二、搭建平台,开辟孩子飞翔的天空。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研究的项目。”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到作文的评析中,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

(一)我的文章我做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可以从学生个体的经验背景和情感认识水平出发,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改,也可以根据同学的评改意见推敲自己的习作。首先是学会欣赏自己,用圈点、画波浪线、打星等形式找出满意的语句。其次是结合教师指导和同学建议进行自改。自主评议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习作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习作的传统做法,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

叶圣陶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因此,我们可以创设真诚、平等、和谐的修改氛围,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互动性评价,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平。评改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同桌互评改、大组车轮式互评改、好差一对一交换互补批改、好友交换互评改等。

例如“锵锵三人行”的习作评改模式:以“学生、老师、家长”三方参与作文评改,以学生互批为主,家长参与为辅,老师点拨为基础。学生结合教师和家长的评语与指导进行自改后,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人数以 4 至 8人为宜,分组应依据自愿原则和互补原则。选出一二名组长,必须是认真负责的,最好也是写作水平比较高

的。他们主要负责收发作文本、安排批改、组织小组评议和推荐佳作的工作。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自己个性化的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习作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批改后,要求学生填写《习作互批反馈表》,让他们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作文、最有潜力的作文以及写这篇文章自己最大的困难或问题。

在小组评议结束后,可以由小组推荐或个人自荐数篇习作参加全班交流评价。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也参与其中。由作者先读文,然后全班同学随机点评,点评时要求不重复别人的观点。 这种习作评改模式,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多方思维的碰撞中会闪现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创新的灵感,精彩纷呈,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舞台,满足了学生共同参与习作评价的需要,给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幼儿的心灵。”是啊,孩子的习作世界是一片纯真、美丽、天然的花园,只要我们努力给予阳光,他们的花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他们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

作者:曾素美

学校:泉州市惠安县涂寨学区互助小学


相关内容

  • "作文赏识教学"案例研究
  • "作文赏识教学"案例研究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追求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结论,在"文体套路"的强制贯输下,进行着作文教学的"批量产出",致使"假.大.空.套"的官样化.统一化的语言在学生作 ...

  • 小学赏识教育实施方案
  • 小学"赏识教育"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倡导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优质教育,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搬经中学赏识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以爱为本,为成功人生奠基" ...

  • 小课题结题陈述材料
  • <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结题陈述材料 棕溪镇武王完小 吴龙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棕溪镇武王完小的教师吴龙义,很感谢您给我这次陈述的机会.我们课题组选择的是题目是<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本课题组的两位成员都是首次做课题,能力有限,经验不足,诚恳希望各位老 ...

  • 作文评语的三种写法
  • 新课程理念提出,作文评价不光是单单地评改作文,更主要的是评学生,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的作文心理来看,每次习作后,他们都希望及时知道教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从中找到成就感和努力方向.好的批语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 ...

  • 课题组工作总结
  • 近年,我们城关镇中学语文组老师深刻感受到,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积极性不高,应付作文的现象严重.一方面学生厌写作文,写不出高质量的美文,越发失去兴趣与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厌批作文,批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也激不起学生写作热情.为此,我们在2011年十一月,申请了<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

  • 怎样写作文评语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却是一个难点."老师怕教 ...

  • 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课堂氛围
  •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只有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理由.启动思维.驰骋想象.为了使学生愿学.乐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

  •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 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对于推进小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面对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作文现状,如何提高作文水平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说好普通话,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我们这个地区,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除了上课,平时的语言 ...

  • 互动式作文评改课题研究方案 2
  • 互动式作文评改课题研究方案 民意中学语文组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学生作文情况的检查.评估.交流和总结,又是对学生继续修改作文的指导.因此,作文评改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们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