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乐府双壁看乐府中的女性观

从“乐府双璧”看乐府诗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长诗以其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以及深广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成为我国诗歌宝库中一双放射奇光异彩的宝石,被称为“乐府双璧”。其中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当时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木兰 刘兰芝 女性意识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诗词曲赋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客人的女性形象。乐府作为一种社会流行的俗乐歌词,也以爱情和女性为重要的表现对象,塑造了出现在爱情、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及社交场合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例如《陌上桑》中的美女罗敷、《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木兰辞》中的木兰等等。

《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角刘兰芝是中国温柔贤惠的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她柔婉美丽、细腻多情,勤劳能干,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奉养公婆,和丈夫更是夫唱妇随、情深意笃。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和忠贞坚定 ,尤为鲜明地体现在她的身上。即便如此,也难逃被遣的命运,回家后更是不得不面对再嫁的状况,可她对爱情的忠贞最终使她别无选择,无奈之下只有“举身赴清池”。

相比刘兰芝的悲伤爱情故事,《木兰辞》更显得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与父母团聚。木兰形象以勇武的精神和英雄的气概为传统女性展现了独特的一面。比起刘兰芝,木兰表现得更加刚毅,勇猛。当我们为木兰的忠孝义节拍手叫好时,又可曾想过,在男权社会中,木兰这样的女性英雄为什么能得到推崇和歌颂呢?

在《木兰辞》里,木兰被赋予了典型的中华民族“忠、孝、智、勇”的传统美德。木兰从军的出发点是“替爷征”,使老父避免战争之苦以安享晚年。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敢于冲破男尊女卑的世俗偏见和传统观念,像男子一样去保家卫国,驰骋沙场,出生入死。在艰苦的十多年征战岁月中,女扮男装的木兰克服了女性种种生理和心理的障碍,在“将军百战死”的险恶战役中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纵观整个故事,所宣扬的基本主题是“忠孝两不渝”,而在这个过程中,木兰自身的女性性别角色实际上处于被抽空状态。歌颂木兰的文人墨客大多都侧重于强调木兰的孝顺与忠诚,把整个故事当做一个“忠孝教育”的案例来分析,很少从女性角度来分析这个故事。自古以来根据木兰从军故事编码的众多作品,在刻画木兰艺术形象时总是不约而同地倾向“宏大叙事”,多从她身上所体现出的群体道德,如爱国思想、忠孝观念,以及她的英雄魄力阳刚之气来歌颂她赞美她,却很少把她回归

到一个女性位置上去揣摩其深层的的内心世界和复杂多样的情感冲突。

木兰实际上也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她原本也是像刘兰芝一样心灵手巧的劳动妇女,却为了父亲而披上战袍。木兰本身是没有冲破男权,打破封建礼教的野心的。建立功勋之后,“送儿还故乡”是她的愿望。而木兰得以代父从军,保家卫国,主要还是因为她的女扮男装,“以女性面目出现的木兰是不可能被那个桎梏重重的男权社会所认可的。《木兰辞》中的木兰成功地实现了替父从军的理想,但这种对性别禁锢的冲击是不能视为女性解放的范畴,木兰代父从军,反映的是以‘孝’为核心的儒家血缘伦理关系引申出来的以‘忠’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关系。”①木兰这种看似成功的“化妆”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冲出男权社会的罗网的,因为木兰不是以一个女子的面目替父从军的,这种性别“倒置”是对男性霸权的一种不自觉的迎合,它终归不过是一种攀借男权话语以谋求女性权利表达的错位话语形式。与其说是女性英雄的成功,不如说是女性面具下男性的成功。在男性居主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中,当女子为争取自身地位和权益而不得不假借男装乔装打扮时,当女性为谋求人生价值不得不以放弃自身性别角色向男性角色规范低头时,对女性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悲剧式的无奈。法国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波娃在其专著《第二性》中谈到“女性,是由男性为标准来定义和区分的„„女性乔装为男性是男权主义带来的结果,”并总结道:“一个人不是生为女性,而是逐渐成为女性的,她的身体和与世界的联系是被他人而不是自己的行为改变的。”木兰的勇武是以女扮男装来体现的,不会引起男性反感,同时也不失男子的自尊,而她实际上又是一个女子,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男人的好奇和同情。因此引起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赞颂。

相比木兰,看似纤弱、娇柔的刘兰芝给封建礼教的冲击更加有力。刘兰芝的悲剧爱情故事体现了妇女与不公平命运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这也更映衬出了兰芝不向命运低头,敢于反抗的坚强意志。在悲剧色彩的情节发展过程中,兰芝忠于爱情,敢于向封建的传统世俗作斗争的高贵品质跃然纸上。诗的浪漫主义结尾是对叛逆的歌颂,对斗争的鼓舞,这是为中国劳动妇女坚毅勇敢的个性品质谱就的一曲赞歌。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女性要么作为礼教的承负者出现,要么作为体现男性情爱观及情欲意趣的性别角色出现。这种女性题材的狭窄化,是礼教及男性统治的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俞平伯1950年4月16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漫谈故事的技巧》„„它之所以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叙事诗,在于能反抗礼教的旗手,对着传统伦理的最中心点‘孝道’给了一个沉重的打击,当头一棒。” ① 《从不同时代版本看木兰形象的嬗变》 秦慧芳

②② 《孔雀东南飞》故园拾穗第52页 李志海著

从众多乐府诗中可以看出,乐府诗主要是表现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她们不仅在爱情生活中能保持独立的人格,而且在一般的社会生活中也能显示出这种独立性。但是这样的女性在女性意识方面是有局限的,她们大部分实为封建时代受制于男性中心社会的中国妇女渴求消除性别歧视获得男女平等之心理欲望的外化。而这其中强调的男女平等还是以男性价值标准为前提来评判女性的,这种所谓“平等”仍然被先入为主地锁在男性中心的话语权框架之中。因此,乐府诗中还未流露出女性主义思想的痕迹,但可以看到女性解放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志海.《孔雀东南飞》故园拾穗.安徽大学出版社

[2]钱志熙.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大象出版社

[3]秦慧芬.从不同时代版本看木兰形象的嬗变.2008-6-3

从“乐府双璧”看乐府诗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长诗以其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和强烈的反抗精神,以及深广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成为我国诗歌宝库中一双放射奇光异彩的宝石,被称为“乐府双璧”。其中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当时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木兰 刘兰芝 女性意识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诗词曲赋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客人的女性形象。乐府作为一种社会流行的俗乐歌词,也以爱情和女性为重要的表现对象,塑造了出现在爱情、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及社交场合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例如《陌上桑》中的美女罗敷、《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木兰辞》中的木兰等等。

《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角刘兰芝是中国温柔贤惠的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她柔婉美丽、细腻多情,勤劳能干,任劳任怨,操持家务、奉养公婆,和丈夫更是夫唱妇随、情深意笃。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和忠贞坚定 ,尤为鲜明地体现在她的身上。即便如此,也难逃被遣的命运,回家后更是不得不面对再嫁的状况,可她对爱情的忠贞最终使她别无选择,无奈之下只有“举身赴清池”。

相比刘兰芝的悲伤爱情故事,《木兰辞》更显得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与父母团聚。木兰形象以勇武的精神和英雄的气概为传统女性展现了独特的一面。比起刘兰芝,木兰表现得更加刚毅,勇猛。当我们为木兰的忠孝义节拍手叫好时,又可曾想过,在男权社会中,木兰这样的女性英雄为什么能得到推崇和歌颂呢?

在《木兰辞》里,木兰被赋予了典型的中华民族“忠、孝、智、勇”的传统美德。木兰从军的出发点是“替爷征”,使老父避免战争之苦以安享晚年。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敢于冲破男尊女卑的世俗偏见和传统观念,像男子一样去保家卫国,驰骋沙场,出生入死。在艰苦的十多年征战岁月中,女扮男装的木兰克服了女性种种生理和心理的障碍,在“将军百战死”的险恶战役中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纵观整个故事,所宣扬的基本主题是“忠孝两不渝”,而在这个过程中,木兰自身的女性性别角色实际上处于被抽空状态。歌颂木兰的文人墨客大多都侧重于强调木兰的孝顺与忠诚,把整个故事当做一个“忠孝教育”的案例来分析,很少从女性角度来分析这个故事。自古以来根据木兰从军故事编码的众多作品,在刻画木兰艺术形象时总是不约而同地倾向“宏大叙事”,多从她身上所体现出的群体道德,如爱国思想、忠孝观念,以及她的英雄魄力阳刚之气来歌颂她赞美她,却很少把她回归

到一个女性位置上去揣摩其深层的的内心世界和复杂多样的情感冲突。

木兰实际上也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她原本也是像刘兰芝一样心灵手巧的劳动妇女,却为了父亲而披上战袍。木兰本身是没有冲破男权,打破封建礼教的野心的。建立功勋之后,“送儿还故乡”是她的愿望。而木兰得以代父从军,保家卫国,主要还是因为她的女扮男装,“以女性面目出现的木兰是不可能被那个桎梏重重的男权社会所认可的。《木兰辞》中的木兰成功地实现了替父从军的理想,但这种对性别禁锢的冲击是不能视为女性解放的范畴,木兰代父从军,反映的是以‘孝’为核心的儒家血缘伦理关系引申出来的以‘忠’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伦理关系。”①木兰这种看似成功的“化妆”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冲出男权社会的罗网的,因为木兰不是以一个女子的面目替父从军的,这种性别“倒置”是对男性霸权的一种不自觉的迎合,它终归不过是一种攀借男权话语以谋求女性权利表达的错位话语形式。与其说是女性英雄的成功,不如说是女性面具下男性的成功。在男性居主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中,当女子为争取自身地位和权益而不得不假借男装乔装打扮时,当女性为谋求人生价值不得不以放弃自身性别角色向男性角色规范低头时,对女性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悲剧式的无奈。法国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西蒙•波娃在其专著《第二性》中谈到“女性,是由男性为标准来定义和区分的„„女性乔装为男性是男权主义带来的结果,”并总结道:“一个人不是生为女性,而是逐渐成为女性的,她的身体和与世界的联系是被他人而不是自己的行为改变的。”木兰的勇武是以女扮男装来体现的,不会引起男性反感,同时也不失男子的自尊,而她实际上又是一个女子,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男人的好奇和同情。因此引起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赞颂。

相比木兰,看似纤弱、娇柔的刘兰芝给封建礼教的冲击更加有力。刘兰芝的悲剧爱情故事体现了妇女与不公平命运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这也更映衬出了兰芝不向命运低头,敢于反抗的坚强意志。在悲剧色彩的情节发展过程中,兰芝忠于爱情,敢于向封建的传统世俗作斗争的高贵品质跃然纸上。诗的浪漫主义结尾是对叛逆的歌颂,对斗争的鼓舞,这是为中国劳动妇女坚毅勇敢的个性品质谱就的一曲赞歌。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女性要么作为礼教的承负者出现,要么作为体现男性情爱观及情欲意趣的性别角色出现。这种女性题材的狭窄化,是礼教及男性统治的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俞平伯1950年4月16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漫谈故事的技巧》„„它之所以成为中国最伟大的叙事诗,在于能反抗礼教的旗手,对着传统伦理的最中心点‘孝道’给了一个沉重的打击,当头一棒。” ① 《从不同时代版本看木兰形象的嬗变》 秦慧芳

②② 《孔雀东南飞》故园拾穗第52页 李志海著

从众多乐府诗中可以看出,乐府诗主要是表现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她们不仅在爱情生活中能保持独立的人格,而且在一般的社会生活中也能显示出这种独立性。但是这样的女性在女性意识方面是有局限的,她们大部分实为封建时代受制于男性中心社会的中国妇女渴求消除性别歧视获得男女平等之心理欲望的外化。而这其中强调的男女平等还是以男性价值标准为前提来评判女性的,这种所谓“平等”仍然被先入为主地锁在男性中心的话语权框架之中。因此,乐府诗中还未流露出女性主义思想的痕迹,但可以看到女性解放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李志海.《孔雀东南飞》故园拾穗.安徽大学出版社

[2]钱志熙.汉魏乐府的音乐与诗.大象出版社

[3]秦慧芬.从不同时代版本看木兰形象的嬗变.2008-6-3


相关内容

  •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 201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古代文学>选题参考 1."秦世不文"原因探析(黄静) 2.论李斯的人生悲剧及其原因(黄静) 3.西汉政论文兴盛原因考(黄静) 4.贾谊.晁错政论文异同论(黄静) 5.<史记>与<汉书>批判精神之比较(黄静) ...

  • 浅析南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毕业论文任务书
  • ※※※※※※※※※ ※※ 2010届学生 ※ ※ 毕业设计(论文) 材料 ※※ (一) ※※※※※※※※※ 毕业 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题名称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指导教师 浅析南北朝民歌中的女性形象 谭珍珍 0615104-29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 张大联 副教授 2009年 12 月 ...

  • 宫体诗与南朝乐府
  • 宫 体 诗 与南 朝 乐 府 胡大雷 内容 提 要 时 , 自东 晋 以 来 , 文 士 逐 渐 接 受 南朝 乐府 " , 至 梁 时大量拟 作 一 与此 同 南朝 文 士 也逐 渐建立 起 自己的 . 侧 艳之 词 , " 的传统 文士 宫体诗与南朝 乐 府 除 入 乐与 否 ...

  • [陌上桑]教案
  • 陌上桑 教学目的 1.掌握汉乐府的基本常识 2 .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主人公罗敷的形象. 导入: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北朝民歌<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一个女子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乐府诗<陌上桑>,它的主人公同也样是一位光芒 ...

  • 中晚唐七律向齐梁宫体诗的功能扩张
  • (原载:<云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4期) 摘要:七律与五律在形式.来源.起源时代等方面各不相同,早期七律在功能上与以齐梁宫体诗为代表的早期五律也有很大差异,但在元和以后,七律已承担起了早期五律的主要功能,包括赋题.咏物.体写女色等.中晚唐七律兴起的艳情诗风可视为七律的功能向 ...

  • 8木兰诗导学案答案1
  • 2016级八班单课专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七上8木兰诗导学案 10 木兰诗 人类诞生于妇女也成长于妇女.若没有女性,人类社会便了无生机:若没有女性形象,文学作品也会黯然失色.很多文学作品,因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而得以永垂不朽,名存千古,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其中之一. 1.积累 ...

  • 汉乐府诗特点
  •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现代汉语部分 1. 普通话儿化词的读音与意义 2. 普通话轻声词的运用问题 3. 普通话中"啊"的变读与运用 4. 词的结构方式与词义理据 5. 简论复合词的语义构成 6. 词语意义的创新与演变 7. 论词义误用的原因 8. 缩略词语与新词语 ...

  • 孔雀东南飞导入
  • 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教师朗读歌词的前两段(屏幕显示),创设悲悯气氛. 问1:预习过全诗,请问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诗歌? 问2: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但后人却更熟悉<孔雀东南飞>,为什么? 结合屏幕显示,迅速说明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结合屏幕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