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及组成的测定
xxxx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系化134班 北京102617)
摘要:本实验先以铁与硫酸作用得到硫酸亚铁,使其与硫酸铵溶液混合得到硫酸亚铁铵,再利用硫酸亚铁铵与草酸反应,制备草酸亚铁,再将其用过氧化氢氧化为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本实验过程中使用了结晶,抽滤,减压过滤等实验操作,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并练习了无机合成中氧化、还原、配位,并根据实验数据准确计算配合物的组成。经实验测定K3[Fe(C2O4)3]配离子的组成为Fe3+: C2O42-:K+:H2O约为1:3:3:3.
关键词: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组成测定,结晶,氧化还原滴定法。
[前言]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为翠绿色的单斜晶体,因其具有光敏性,所以常用来作为化学光量计。另外它是制备负载型活性铁催化剂的主要原材料,也是一些有机反应的良好催化剂,在工业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FeSO4·(NH4)2SO4·6H2O为原料制取,FeSO4·(NH4)2SO4·6H2O先与草酸反应生成 FeC2O4·2H2O沉淀,此沉淀在K2C2O4与H2C2O4的综合作用下生成K3[Fe(C2O4)3]·3H2O,其测定配离子组成及所带电荷数方法为离子交换法 。
1 实验部分
1.1试剂及仪器 试剂:H2SO4,(NH42SO4)(化学纯,北京化工厂),K2C2O4(化学纯,北京化工厂),H2C2O4(分析纯,北京化工厂),H2O2(30%) (分析纯,北京化工厂),KMnO4(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仪器:电子天平(5J600型,上海市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循环水式真空泵(上
海市英峪予华仪器厂),数显恒温水浴锅H11-4(同华电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过程
1.2.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称取1克铁屑放在小烧杯内,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在石棉网上加热10分钟。用倾析法除去碱溶液,并用水将铁屑洗净。把洗净的铁屑转入150ml锥形
瓶中,往锥形瓶中加入25ml 3mol/L 和H2SO4溶液,把锥形瓶水浴加热(反应中所产生的气体经由导管被10%NaOH(或Na2CO3)溶液所吸收),使铁屑与硫酸反应至不再有气泡冒出为止。最后得到硫酸亚铁溶液,趁热减压过滤。根据FeSO4的理论产量,按照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所需(NH4)2SO4的质量。在室温下称出(NH4)2SO4并将其配制成饱和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均匀,用3mol/L H2SO4溶液调节PH值为1-2.用小火加热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晶膜为止,冷却,即可析出硫酸亚铁铵晶体。抽虑,用滤纸把晶体压干,观察晶体的形状和颜色。称量并计算产率。
Fe+H2SO4=FeSO4+H2↑, FeSO4+(NH4)2SO4+6H2O=FeSO4·(NH4)2SO4·6H2O
1.2.2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
称取5克的FeSO4·(NH4)2SO4·6H2O固体,放入烧杯中,加15ml蒸馏水和5滴3mol/L硫酸,加热,然后加入20ml 1mol/L草酸溶液,加热至沸,不断搅拌,静置,得到黄色沉淀。降解,用倾析法弃出上层清液,沉淀用20ml去离子水洗涤2~3次。在上面的沉淀中,加入10ml饱和K2C2O4溶液,滤纸,加热至40℃,用滴管慢慢加入, 20ml 33%H2O2溶液,不断搅拌并保温在40℃,加热至沸不断搅拌,静置,得到黄色沉淀。降解,用倾析法弃出上层清液,沉淀用20ml去离子水洗涤2~3次。在上面的沉淀中,加入10mL3%K2C2O4饱和溶液,加热至40℃,用滴管慢慢加入, 20ml 3%H2O2溶液,不断搅拌并保温在40℃,此时,含有氢氧化铁沉淀产生。此时加热至沸,再加入8ml 1mol/L草酸溶液(首先一次性加入5ml,然后再慢慢地加入3ml)至沉淀溶剂溶解。此时溶液呈翠绿色,PH=4~5,加热浓缩至溶液体积为20ml,冷却,即有翠绿色K3[Fe(C2O4)3]·3H2O晶体析出。抽氯,称量,计算收率,将产物避光保存。若K3[Fe(C2O4)3]·3H2O溶液未达到饱和,冷却时不析出晶体,可以继续加热浓缩或加95%乙醇5ml,即可以析出晶体。
FeSO4·(NH4)2SO4·6H2O+H2C2O4=FeC2O4·2H2O↓+(NH4)2SO4+H2SO4+4H2O 6FeC2O4·2H2O+3H2O2+6K2C2O4=4K3[Fe(C2O4)3]+2Fe(OH)3↓+12H2O 2Fe(OH)3+3H2C2O4+3K3[Fe(C2O4)3]+6H2O
2 产品分析
2.1三草酸合铁(Ⅲ)配离子组成的测定
2.1.1 水含量测定
将两个称量瓶放入烘箱中,在110°C,干燥1小时,至恒重。准确称取0.5~0.6g样品两份,分别放入已恒重的称量瓶中。至于烘箱中,在110°C下加热、干燥1小时,至恒重,称重。
根据称重结果,计算结晶水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计)。
2.1.2 草酸根含量测定
K3[Fe(C2O4)3]·3H2O中C2O42-的测定准确称取1.1~1.2g自制样品于100 ml烧杯中,加入50 ml蒸馏水使之溶解,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准确吸取试液25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MnSO4 50ml及1 mol/ml H2SO4 5ml,加热至75~80°C,立即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浅红色并保持30s内不退色,
即为终点。记KMnO4消耗的体积为V1,重复操作,计算样品中含量。(滴定完的溶液的保留,用于Zn粉做还原剂时测定铁含量用)。
2--+2+
5C2O4+2Mn04+16H=10CO2↑+2Mn+8H2O
2.1.3 Fe3+含量测定
选用SnCl2、TiCl3为混合还原剂: 准确称取试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 6 mol/ml 盐酸,加热75~80°C,逐滴加入SnCl2至溶液浅黄色,使大部分Fe3+还原为Fe2+,加入Na2WO41ml,滴入TiCl3至溶液呈蓝色,并过量1滴,加入CuSO4溶液2滴,去离子水20ml,在冷水中冷却并震荡至蓝色褪尽,隔1~2min后,再加入10ml MnSO4溶液,继续加热,然后用MnSO4标准溶液滴定至浅红色并保持30s内不褪色,即达终点。由消耗的KMnO4体积V2,用差减法计算Fe3+的含量。 2Fe3++Sn2+=Fe2++Sn4+ 3。+3+2+2++
Fe+Ti+H2O=Fe+TiO+2H
MnO4-+5Fe3++8H+=Mn2++5Fe2++4H2O
2.1.4 钾含量的计算
由测得的铁、草酸根、结晶水的百分含量计算出钾的含量。
3 结果与讨论
3.1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硫酸亚铁铵理论产值:13.96g,硫酸亚铁铵实际产值:8.59g,硫酸亚铁铵的产率:61.53%,分析:产品外观符合标准,呈浅绿色,但实验结果产率偏低,可能是铁未完全反应,在蒸发过程中加热过量,并在结晶时有一部分晶体附着在容器内壁上, 这些因素造成产率不高。
3.2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实际产量:5.70g,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理论产量:6.26g,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产率:91%,分析:产品外观呈苹果翠绿色,产率较高。未达到理论产量原因可能为,在静置时,不能充分静置就会损失一部分原料,清洗FeC2O4·2H2O沉淀时,有一部分流失,在冷却结晶时有一部分附着在烧杯内壁上,无形中又增大了损失量,最终使许多原料不能生成产品。实际产量较高,可能因为最后晶体用滤纸干燥时,水分未能较好除去。
3.3三草酸合铁(Ⅲ)配离子组成的测定 1.C2O42- :
m克试样中C2O4的物质的量:nCO2
2
4
2-
5c(MnO4)VMnO4
21000
10=0.00678mol
1mol试样中C2O4的物质的量:nCO2
2
4
2-
nCO2
2
4
m样
M样=2.972mol
组成相对误差:
n(C2O4)3
3
2
4
2
100%=0.93%
100%=53.26%
m克试样中C2O4的百分含量:
2-
nCO288.0
m样
试样中C2O42- 的理论百分含量:2.Fe: m克试样中Fe
3+
3+
388.0
100%53.73% 491.3
的物质的量:nFe3
3+
5c(MnO4-)VMnO4-1000
3
10=0.001662
1mol试样中的Fe
的物质的量:n(Fe)
nFe3m样
M样=0.7284
组成相对误差:
n(Fe3)1
100%=27.16%
m克试样中Fe的百分含量:
3+
nFe355.8m样
100%=8.278%
试样中Fe3+ 的理论百分含量:
55.8
100%11.36% 491.3
3.试样中,Fe3+与C2O42-物质的量的比:nFe3:nco2=0.2451
24
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nFe3:nCO2= 0.2451与理论值相接近。
24
结果分析:实验值与理论值有较大偏差,C2O42-的误差不大,基本符合实际情况。Fe3+%的误差较大,有很大一部分的Fe3+流失,可能是SnCl2的量太少,或者是TiCl3
3+2+
的量太少,没有使Fe完全转化为Fe,也可能是由于没有达到滴定终点。
3.4 三草酸合铁(Ⅲ)配合物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数据记录:失水前质量为17.6854g。失水后质量为17.6370g。 mg试样中H2O的百分含量:H2O%=0.2737% 试样中H2O的理论百分量:10.99%
3.5 三草酸合铁(Ⅲ)配合物钾含量的测定
钾离子的百分含量为37.32%。实际值为37.64%
3 结果分析
实验值与理论值较为接近,其中水含量误差较大。实验操作不够精准。定容时液面未与刻度线完全对齐,导致标准溶液的浓度偏高或偏低,PH的值偏大或偏小,在绘制标准曲线时,斜率增大或减小。定容时,颜色变化把握不住等,导致误差较大。
4 结论
本实验以铁为原料,一步制取最终产物K3[Fe(C2O4)3],并测定其配阴离子的组
成,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翠绿色单斜晶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往该化合物的
水溶液中加入乙醇后,可析出 K3[Fe(C2O4)3]·3H2O结晶。它是光敏物质,见光易分解,变为黄色,其配阴离子由Fe3+ 和C2O42- 组成,且物质的量的比约为1:3。
在K3[Fe(C2O4)3]·3H2O合成过程中,当草酸加入H2O2 氧化FeC2O4·2H2O 产物制备K3[Fe(C2O4)3]·3H2O溶液时,原实验条件控制不严格,易发生草酸还原高铁的副反应而导致产品不纯。可以改进草酸加入方式和酸溶液的pH值的控制,可降低副反应,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卢芳仪,刘晓红,孙日圣,蒋柏泉,郑典模。硫酸亚铁的综合利用,化工环保,2000,(2);67~70
[2] 赵梅枝;李中华.由废铁生产硫酸亚铁铵.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2);起止页码
[3] 姜述芹,马荔,梁竹梅,杨涛,陈虹锦.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的改进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7);34~37
[4] 凌必文,刁海生,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及结构组成的测定.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2~15
综合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及组成的测定
xxxx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工系化134班 北京102617)
摘要:本实验先以铁与硫酸作用得到硫酸亚铁,使其与硫酸铵溶液混合得到硫酸亚铁铵,再利用硫酸亚铁铵与草酸反应,制备草酸亚铁,再将其用过氧化氢氧化为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本实验过程中使用了结晶,抽滤,减压过滤等实验操作,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并练习了无机合成中氧化、还原、配位,并根据实验数据准确计算配合物的组成。经实验测定K3[Fe(C2O4)3]配离子的组成为Fe3+: C2O42-:K+:H2O约为1:3:3:3.
关键词: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组成测定,结晶,氧化还原滴定法。
[前言]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为翠绿色的单斜晶体,因其具有光敏性,所以常用来作为化学光量计。另外它是制备负载型活性铁催化剂的主要原材料,也是一些有机反应的良好催化剂,在工业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FeSO4·(NH4)2SO4·6H2O为原料制取,FeSO4·(NH4)2SO4·6H2O先与草酸反应生成 FeC2O4·2H2O沉淀,此沉淀在K2C2O4与H2C2O4的综合作用下生成K3[Fe(C2O4)3]·3H2O,其测定配离子组成及所带电荷数方法为离子交换法 。
1 实验部分
1.1试剂及仪器 试剂:H2SO4,(NH42SO4)(化学纯,北京化工厂),K2C2O4(化学纯,北京化工厂),H2C2O4(分析纯,北京化工厂),H2O2(30%) (分析纯,北京化工厂),KMnO4(分析纯,北京化工厂)。
仪器:电子天平(5J600型,上海市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循环水式真空泵(上
海市英峪予华仪器厂),数显恒温水浴锅H11-4(同华电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过程
1.2.1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称取1克铁屑放在小烧杯内,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在石棉网上加热10分钟。用倾析法除去碱溶液,并用水将铁屑洗净。把洗净的铁屑转入150ml锥形
瓶中,往锥形瓶中加入25ml 3mol/L 和H2SO4溶液,把锥形瓶水浴加热(反应中所产生的气体经由导管被10%NaOH(或Na2CO3)溶液所吸收),使铁屑与硫酸反应至不再有气泡冒出为止。最后得到硫酸亚铁溶液,趁热减压过滤。根据FeSO4的理论产量,按照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所需(NH4)2SO4的质量。在室温下称出(NH4)2SO4并将其配制成饱和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均匀,用3mol/L H2SO4溶液调节PH值为1-2.用小火加热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晶膜为止,冷却,即可析出硫酸亚铁铵晶体。抽虑,用滤纸把晶体压干,观察晶体的形状和颜色。称量并计算产率。
Fe+H2SO4=FeSO4+H2↑, FeSO4+(NH4)2SO4+6H2O=FeSO4·(NH4)2SO4·6H2O
1.2.2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
称取5克的FeSO4·(NH4)2SO4·6H2O固体,放入烧杯中,加15ml蒸馏水和5滴3mol/L硫酸,加热,然后加入20ml 1mol/L草酸溶液,加热至沸,不断搅拌,静置,得到黄色沉淀。降解,用倾析法弃出上层清液,沉淀用20ml去离子水洗涤2~3次。在上面的沉淀中,加入10ml饱和K2C2O4溶液,滤纸,加热至40℃,用滴管慢慢加入, 20ml 33%H2O2溶液,不断搅拌并保温在40℃,加热至沸不断搅拌,静置,得到黄色沉淀。降解,用倾析法弃出上层清液,沉淀用20ml去离子水洗涤2~3次。在上面的沉淀中,加入10mL3%K2C2O4饱和溶液,加热至40℃,用滴管慢慢加入, 20ml 3%H2O2溶液,不断搅拌并保温在40℃,此时,含有氢氧化铁沉淀产生。此时加热至沸,再加入8ml 1mol/L草酸溶液(首先一次性加入5ml,然后再慢慢地加入3ml)至沉淀溶剂溶解。此时溶液呈翠绿色,PH=4~5,加热浓缩至溶液体积为20ml,冷却,即有翠绿色K3[Fe(C2O4)3]·3H2O晶体析出。抽氯,称量,计算收率,将产物避光保存。若K3[Fe(C2O4)3]·3H2O溶液未达到饱和,冷却时不析出晶体,可以继续加热浓缩或加95%乙醇5ml,即可以析出晶体。
FeSO4·(NH4)2SO4·6H2O+H2C2O4=FeC2O4·2H2O↓+(NH4)2SO4+H2SO4+4H2O 6FeC2O4·2H2O+3H2O2+6K2C2O4=4K3[Fe(C2O4)3]+2Fe(OH)3↓+12H2O 2Fe(OH)3+3H2C2O4+3K3[Fe(C2O4)3]+6H2O
2 产品分析
2.1三草酸合铁(Ⅲ)配离子组成的测定
2.1.1 水含量测定
将两个称量瓶放入烘箱中,在110°C,干燥1小时,至恒重。准确称取0.5~0.6g样品两份,分别放入已恒重的称量瓶中。至于烘箱中,在110°C下加热、干燥1小时,至恒重,称重。
根据称重结果,计算结晶水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计)。
2.1.2 草酸根含量测定
K3[Fe(C2O4)3]·3H2O中C2O42-的测定准确称取1.1~1.2g自制样品于100 ml烧杯中,加入50 ml蒸馏水使之溶解,定量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准确吸取试液25ml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MnSO4 50ml及1 mol/ml H2SO4 5ml,加热至75~80°C,立即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浅红色并保持30s内不退色,
即为终点。记KMnO4消耗的体积为V1,重复操作,计算样品中含量。(滴定完的溶液的保留,用于Zn粉做还原剂时测定铁含量用)。
2--+2+
5C2O4+2Mn04+16H=10CO2↑+2Mn+8H2O
2.1.3 Fe3+含量测定
选用SnCl2、TiCl3为混合还原剂: 准确称取试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 6 mol/ml 盐酸,加热75~80°C,逐滴加入SnCl2至溶液浅黄色,使大部分Fe3+还原为Fe2+,加入Na2WO41ml,滴入TiCl3至溶液呈蓝色,并过量1滴,加入CuSO4溶液2滴,去离子水20ml,在冷水中冷却并震荡至蓝色褪尽,隔1~2min后,再加入10ml MnSO4溶液,继续加热,然后用MnSO4标准溶液滴定至浅红色并保持30s内不褪色,即达终点。由消耗的KMnO4体积V2,用差减法计算Fe3+的含量。 2Fe3++Sn2+=Fe2++Sn4+ 3。+3+2+2++
Fe+Ti+H2O=Fe+TiO+2H
MnO4-+5Fe3++8H+=Mn2++5Fe2++4H2O
2.1.4 钾含量的计算
由测得的铁、草酸根、结晶水的百分含量计算出钾的含量。
3 结果与讨论
3.1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硫酸亚铁铵理论产值:13.96g,硫酸亚铁铵实际产值:8.59g,硫酸亚铁铵的产率:61.53%,分析:产品外观符合标准,呈浅绿色,但实验结果产率偏低,可能是铁未完全反应,在蒸发过程中加热过量,并在结晶时有一部分晶体附着在容器内壁上, 这些因素造成产率不高。
3.2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实际产量:5.70g,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理论产量:6.26g,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产率:91%,分析:产品外观呈苹果翠绿色,产率较高。未达到理论产量原因可能为,在静置时,不能充分静置就会损失一部分原料,清洗FeC2O4·2H2O沉淀时,有一部分流失,在冷却结晶时有一部分附着在烧杯内壁上,无形中又增大了损失量,最终使许多原料不能生成产品。实际产量较高,可能因为最后晶体用滤纸干燥时,水分未能较好除去。
3.3三草酸合铁(Ⅲ)配离子组成的测定 1.C2O42- :
m克试样中C2O4的物质的量:nCO2
2
4
2-
5c(MnO4)VMnO4
21000
10=0.00678mol
1mol试样中C2O4的物质的量:nCO2
2
4
2-
nCO2
2
4
m样
M样=2.972mol
组成相对误差:
n(C2O4)3
3
2
4
2
100%=0.93%
100%=53.26%
m克试样中C2O4的百分含量:
2-
nCO288.0
m样
试样中C2O42- 的理论百分含量:2.Fe: m克试样中Fe
3+
3+
388.0
100%53.73% 491.3
的物质的量:nFe3
3+
5c(MnO4-)VMnO4-1000
3
10=0.001662
1mol试样中的Fe
的物质的量:n(Fe)
nFe3m样
M样=0.7284
组成相对误差:
n(Fe3)1
100%=27.16%
m克试样中Fe的百分含量:
3+
nFe355.8m样
100%=8.278%
试样中Fe3+ 的理论百分含量:
55.8
100%11.36% 491.3
3.试样中,Fe3+与C2O42-物质的量的比:nFe3:nco2=0.2451
24
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nFe3:nCO2= 0.2451与理论值相接近。
24
结果分析:实验值与理论值有较大偏差,C2O42-的误差不大,基本符合实际情况。Fe3+%的误差较大,有很大一部分的Fe3+流失,可能是SnCl2的量太少,或者是TiCl3
3+2+
的量太少,没有使Fe完全转化为Fe,也可能是由于没有达到滴定终点。
3.4 三草酸合铁(Ⅲ)配合物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数据记录:失水前质量为17.6854g。失水后质量为17.6370g。 mg试样中H2O的百分含量:H2O%=0.2737% 试样中H2O的理论百分量:10.99%
3.5 三草酸合铁(Ⅲ)配合物钾含量的测定
钾离子的百分含量为37.32%。实际值为37.64%
3 结果分析
实验值与理论值较为接近,其中水含量误差较大。实验操作不够精准。定容时液面未与刻度线完全对齐,导致标准溶液的浓度偏高或偏低,PH的值偏大或偏小,在绘制标准曲线时,斜率增大或减小。定容时,颜色变化把握不住等,导致误差较大。
4 结论
本实验以铁为原料,一步制取最终产物K3[Fe(C2O4)3],并测定其配阴离子的组
成,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翠绿色单斜晶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往该化合物的
水溶液中加入乙醇后,可析出 K3[Fe(C2O4)3]·3H2O结晶。它是光敏物质,见光易分解,变为黄色,其配阴离子由Fe3+ 和C2O42- 组成,且物质的量的比约为1:3。
在K3[Fe(C2O4)3]·3H2O合成过程中,当草酸加入H2O2 氧化FeC2O4·2H2O 产物制备K3[Fe(C2O4)3]·3H2O溶液时,原实验条件控制不严格,易发生草酸还原高铁的副反应而导致产品不纯。可以改进草酸加入方式和酸溶液的pH值的控制,可降低副反应,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卢芳仪,刘晓红,孙日圣,蒋柏泉,郑典模。硫酸亚铁的综合利用,化工环保,2000,(2);67~70
[2] 赵梅枝;李中华.由废铁生产硫酸亚铁铵.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2);起止页码
[3] 姜述芹,马荔,梁竹梅,杨涛,陈虹锦.硫酸亚铁铵制备实验的改进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7);34~37
[4] 凌必文,刁海生,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合成及结构组成的测定.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