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皮娃娃兵读后感

《锌皮娃娃兵》读后感

这是出版系列丛书的第二本,记录的是俄罗斯参战阿富汗的那段历史,作者同样是采取记录并复述的形式,让参战的士兵、后勤、医生以及他们的家属发声,记录下这场战争对于他们个人、家庭的影响。题目的意思其实就是阵亡的军人,当时很多年轻军人(二十岁左右或更小被称为娃娃兵)牺牲后入殓于锌皮棺材后被运回国内。自作手法与作者其他出版物没有太大差异,都是客观的记录汇集而成,说实话对于我个人而言不是很适应这种方式,因为它甚至不太能叫做一种写作手法,因为语言比较零碎,而且过于直白朴素,读起来略乏味,缺乏一些文学的可读性,这个争议伴随着作者每一本书的出版和获奖从不停歇,被颁诺贝尔之后更是达到顶峰,不多赘述。不过这本书里作者触发了一个新的思考点,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什么才叫正义?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读者和她一起来思考。

因为信息的不对等,我们很难知道我们如今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军人服从命令去前线参战,他们自然认为自己在执行一项正义的任务,保卫国家利益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不可能去想这利益的背后居然还会藏着猫腻,是执政的政府为了自己的私囊或者一点可怜的国际名声为出发点的决策,居然不是为了整个俄罗斯民族的利益,更糟糕的是他们的敌人并不是真正的恶党,阿富汗人也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在反抗外国的制裁罢了,对方也是正义,他们才是侵略。他们就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奔赴可怕的战场,付出了身体伤残或者失去生命的代价,最后换来的是,是一场非正义不道德的结局。先不论这里头到底有多少政治的因素在里面,作者因为其一贯的立场就是所有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错误的,而受到排挤和打压以至于被迫流亡在外,很多人没有办法理解自己/自己的孩子从一个民族英雄变成了杀人凶手和战争机器,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连一个好名声都无法成全他简直是不人道的。还有一部分人(肯站出来诉说观点并让作者收录在书里的人)隐隐意识到自己被政府欺骗利用了,也反思自己在战场上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但是更多的从书里的叙述来看,还是希望可以逃避这场过去,更多人倾向于遗忘而不是深入探究原因。

诚然,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没有从哲学意义上探讨人性和问题本质的能力,逃离让自己痛苦的根源这是无可厚非的人性本能的选择,就好像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的确也没有权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们的行为作出批评,我们没有去背负过这种重担,说话不腰疼。军人本来的职责就是执行命令而不是分析行动背后的利弊,何况在生死尚不能保的场合,没有这样的余力和丛容去思考这些层面的问题,而事后有些人被困于与伤病的缠斗,无暇顾及这些,有些人选择了逃避,诚然逃避的确是无视了真相真理,但作为局外人,我们也不能一味谴责他们就是空虚,就是帮凶,毕竟经历了这么大的痛苦,情感上难以接受也是正常。在后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我不清楚是谁写的“并非每一个领到军人多年服役证的人,都能用优惠价格的肉食品填饱空虚的灵魂,然后把灵魂变成进口的破烂,在凭特权获得的一块土地上,把它埋起来,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说。”我觉得略有些偏颇,经历了生离死别、死里逃生,勇敢的人会选择去剖析反思,直面血淋淋的事实和残酷的真相,但是大部分到底是常人,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他们不想回忆我们也应该尊重,说到底我们需要先明确一点,即参军的人有错吗?还是决策者的错误,我认为只要是执行没有明显违反人道的命令(比如屠杀平民、妇女儿童;虐囚等等)的军人是没有太多过错的,既然没错,就可以放过。而决策者不同,权利本身就应该受到监控和限制,事件发生之后,做什么事实上都已经不能挽回和弥补了,思考并减少悲剧的重演才是唯一的意义,不是么。其中很要紧的一项,就是如何去控制那些国家名义的权利机器,让他们无法轻易发动军事行动,用和平方式来解决问题。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另一端总结“心中留下一种感情,说明自己分担了那场灾难,说明我们经受了感情的裂变。我们在那边,认清自己是受了骗。他们被什么东西触动了,而这些东西没有触动过别人。这或许是我们心里的一块病。”他们也是承受者,他们有自己的创伤,只要有触动有所感,就说明这一切还有希望,包括作者的记录也就变得有了意义。

看了这本书,庆幸自己没有卷入生活的泥沼,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也总有不和谐的声音存在,就算是我们国家的军人,也会执行很多任务,也会有伤亡,也会有关于正义性的讨论,大概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永恒的二元悖论中发展过来的,各有出发点和角度,又各有苦衷和伤痛。只能说,多理解生命的意义,多反思行为背后的动机,人类整体才会有进步。 摘录:

我是通过人说话的声音来聆听世界的。人说话的声音对我永远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让我心旷神怡、沉迷陶醉。我对生活本身极度信任,这大概是我观察世界的一种方法。 人会觉醒的,但不会那么快,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谁不是国家主义者,谁就玷污了对阵亡英雄的纪念,这些可怜的、被当成炮灰的阵亡影响,他们所有人都是多么想活呀。

我们供奉过很多神,现在有的神在垃圾堆里,有的神在博物馆里。让我们把真理变成神吧。但是真理是多么残酷,真实,除了真实之外,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打消我们当奴隶的愿望。人的立场与观点不同,对真实的认识也不同

我们应当理解经历过死亡的人的心理,当他回到和平的生活中,看看人人都忙于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没人对他感兴趣时,他也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我是一个经历过死亡的人。他撞到了漠不关心的墙壁上,他们当中一部分创伤最深的人便会和社会对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冲突。 指的是青少年死时装的棺材

人们在这里靠仇恨生存,靠仇恨活下去。为了我们一个被杀害的士兵,我们会屠杀整个村子,在那边,我们觉得事事都是正义之举。我想过在这之前那样的生活,但是办不到,我对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已经漠不关心了。

他知道理想,但不知道人生。我也这样,多年生活在远离祖国的地方,以为人生就是由理想组成的。

《锌皮娃娃兵》读后感

这是出版系列丛书的第二本,记录的是俄罗斯参战阿富汗的那段历史,作者同样是采取记录并复述的形式,让参战的士兵、后勤、医生以及他们的家属发声,记录下这场战争对于他们个人、家庭的影响。题目的意思其实就是阵亡的军人,当时很多年轻军人(二十岁左右或更小被称为娃娃兵)牺牲后入殓于锌皮棺材后被运回国内。自作手法与作者其他出版物没有太大差异,都是客观的记录汇集而成,说实话对于我个人而言不是很适应这种方式,因为它甚至不太能叫做一种写作手法,因为语言比较零碎,而且过于直白朴素,读起来略乏味,缺乏一些文学的可读性,这个争议伴随着作者每一本书的出版和获奖从不停歇,被颁诺贝尔之后更是达到顶峰,不多赘述。不过这本书里作者触发了一个新的思考点,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什么才叫正义?作者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读者和她一起来思考。

因为信息的不对等,我们很难知道我们如今的选择到底是对是错,军人服从命令去前线参战,他们自然认为自己在执行一项正义的任务,保卫国家利益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不可能去想这利益的背后居然还会藏着猫腻,是执政的政府为了自己的私囊或者一点可怜的国际名声为出发点的决策,居然不是为了整个俄罗斯民族的利益,更糟糕的是他们的敌人并不是真正的恶党,阿富汗人也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在反抗外国的制裁罢了,对方也是正义,他们才是侵略。他们就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奔赴可怕的战场,付出了身体伤残或者失去生命的代价,最后换来的是,是一场非正义不道德的结局。先不论这里头到底有多少政治的因素在里面,作者因为其一贯的立场就是所有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错误的,而受到排挤和打压以至于被迫流亡在外,很多人没有办法理解自己/自己的孩子从一个民族英雄变成了杀人凶手和战争机器,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连一个好名声都无法成全他简直是不人道的。还有一部分人(肯站出来诉说观点并让作者收录在书里的人)隐隐意识到自己被政府欺骗利用了,也反思自己在战场上一些非理性的行为,但是更多的从书里的叙述来看,还是希望可以逃避这场过去,更多人倾向于遗忘而不是深入探究原因。

诚然,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没有从哲学意义上探讨人性和问题本质的能力,逃离让自己痛苦的根源这是无可厚非的人性本能的选择,就好像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的确也没有权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们的行为作出批评,我们没有去背负过这种重担,说话不腰疼。军人本来的职责就是执行命令而不是分析行动背后的利弊,何况在生死尚不能保的场合,没有这样的余力和丛容去思考这些层面的问题,而事后有些人被困于与伤病的缠斗,无暇顾及这些,有些人选择了逃避,诚然逃避的确是无视了真相真理,但作为局外人,我们也不能一味谴责他们就是空虚,就是帮凶,毕竟经历了这么大的痛苦,情感上难以接受也是正常。在后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我不清楚是谁写的“并非每一个领到军人多年服役证的人,都能用优惠价格的肉食品填饱空虚的灵魂,然后把灵魂变成进口的破烂,在凭特权获得的一块土地上,把它埋起来,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说。”我觉得略有些偏颇,经历了生离死别、死里逃生,勇敢的人会选择去剖析反思,直面血淋淋的事实和残酷的真相,但是大部分到底是常人,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他们不想回忆我们也应该尊重,说到底我们需要先明确一点,即参军的人有错吗?还是决策者的错误,我认为只要是执行没有明显违反人道的命令(比如屠杀平民、妇女儿童;虐囚等等)的军人是没有太多过错的,既然没错,就可以放过。而决策者不同,权利本身就应该受到监控和限制,事件发生之后,做什么事实上都已经不能挽回和弥补了,思考并减少悲剧的重演才是唯一的意义,不是么。其中很要紧的一项,就是如何去控制那些国家名义的权利机器,让他们无法轻易发动军事行动,用和平方式来解决问题。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另一端总结“心中留下一种感情,说明自己分担了那场灾难,说明我们经受了感情的裂变。我们在那边,认清自己是受了骗。他们被什么东西触动了,而这些东西没有触动过别人。这或许是我们心里的一块病。”他们也是承受者,他们有自己的创伤,只要有触动有所感,就说明这一切还有希望,包括作者的记录也就变得有了意义。

看了这本书,庆幸自己没有卷入生活的泥沼,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也总有不和谐的声音存在,就算是我们国家的军人,也会执行很多任务,也会有伤亡,也会有关于正义性的讨论,大概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永恒的二元悖论中发展过来的,各有出发点和角度,又各有苦衷和伤痛。只能说,多理解生命的意义,多反思行为背后的动机,人类整体才会有进步。 摘录:

我是通过人说话的声音来聆听世界的。人说话的声音对我永远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让我心旷神怡、沉迷陶醉。我对生活本身极度信任,这大概是我观察世界的一种方法。 人会觉醒的,但不会那么快,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谁不是国家主义者,谁就玷污了对阵亡英雄的纪念,这些可怜的、被当成炮灰的阵亡影响,他们所有人都是多么想活呀。

我们供奉过很多神,现在有的神在垃圾堆里,有的神在博物馆里。让我们把真理变成神吧。但是真理是多么残酷,真实,除了真实之外,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打消我们当奴隶的愿望。人的立场与观点不同,对真实的认识也不同

我们应当理解经历过死亡的人的心理,当他回到和平的生活中,看看人人都忙于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没人对他感兴趣时,他也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我是一个经历过死亡的人。他撞到了漠不关心的墙壁上,他们当中一部分创伤最深的人便会和社会对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冲突。 指的是青少年死时装的棺材

人们在这里靠仇恨生存,靠仇恨活下去。为了我们一个被杀害的士兵,我们会屠杀整个村子,在那边,我们觉得事事都是正义之举。我想过在这之前那样的生活,但是办不到,我对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已经漠不关心了。

他知道理想,但不知道人生。我也这样,多年生活在远离祖国的地方,以为人生就是由理想组成的。


相关内容

  • 面粉娃娃读后感
  • 面粉娃娃读后感 放假了,妈妈带我去书店选课外书,当我看到<面粉娃娃>蓝色封面上那可爱的娃娃就爱上了这本书.原来是安妮·范恩写的啊!安妮·范恩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我读过她的好多书,比如说:<杀手猫日记>.<郁金香的触摸>...... 今天看到面粉娃娃后,更是喜欢 ...

  • [超酷天使大肚子爸]读后感
  • <超酷天使大肚子爸>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辫子姐姐郁雨君写的<超酷天使大肚子爸>. 在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大肚子爸爸和四个小女孩住在奇妙院子里所发生的一些感人的故事.这个奇妙院子是一个超级喜爱芭比娃娃的维C阿姨租给大肚子爸爸的,维C阿姨经常过来陪她们玩.这四个女孩她们身上都有 ...

  •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读后感
  • 傻妞的故事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读后感 递铺三小 301班 汪奕彤 指导老师 赵国宇 "哈哈哈„„"笑死我了,<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真是一本超级有意思的书.为了防止强盗进家门,"我"和克拉拉在门口挂了一个大水桶,结果把爸爸淋成了落汤鸡 ...

  • 观察走进儿童世界读后感
  • 近期读了这本<观察走进儿童世界>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 ...

  • [棉花白了]观后感600字
  • <棉花白了>观后感600字 棉花白了,不仅仅是体现棉花似白雪一样"绽放"更重要的是一个是否纯洁与善良.在<棉花白了>这部电影当中主人公小波,在救田伟的这件事情中,能充分体现他是一个善良和纯洁的人.他的这种救死扶伤的精神,令我十分感动,同时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

  • 北师版一年级语文我家住在大海边
  • 我家住在大海边 教材分析 <我家住在大海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月亮湾的美,大海的美,而且感受到大海美得并不空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的美好感情,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 学生分析 学习本单元时,学生入 ...

  • [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9)_800字
  • 中国神话仍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许多神话故事早就在民间一代一代地薪火相传,一些神话还成为典故和熟语,被赋予了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女娲补天的故事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精典,故事是这样子的:有一天,大龙和精卫.小太极一起到远古时代去玩,居然看到了传说中能顶住上天.撑开天与地的「不周山」,也遇到了美丽的女娲娘娘, ...

  • 小布头奇遇记读后感
  • <小布头奇遇记>是孙幼军写的一本童话故事,小布头的故事有39个,我用了一个月把它看完了,小布头本来很胆小,经过各种各样的奇遇勇敢了很多. 小布头是十六岁的萧老师用很小的布头做出来的,他身体很小,像个小拇指,有一双细细的眼睛.红红的嘴巴.扁扁的鼻子.头上带着一顶尖尖的帽子,还有,他很淘气. ...

  • [少年蝙蝠侠]读后感500字
  • 最近,我买了<少年蝙蝠侠>和<最后一匹狼>.其中我最喜欢读的就是<少年蝙蝠侠>.这本书的作者杨鹏是中国首位迪尼斯签约作家.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冬天,有一户人家,他夫妇两人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因家中贫困儿子生病没有及时医治死去了.一天,一声巨响,家中的男子在后院的水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