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85号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教案三

一、教学目的:

了解并能区别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了解城市地域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三种常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区别。 2.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三、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因素。

四、素质要求:

通过对城市地域结构形成历史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2.5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板书)

一、三种常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板书)

1.同心圆模式

(1)同心圆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学生活动】读课文图2.18和地图册P19同心圆模式图,观察同心圆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2)同心圆模式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①阅读课文图2.18下的文字说明,了解同心圆模式的主要特点。②从课文图2.18中可看出,在不同的地带出现了哪些不同类型的住宅区?这主要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呢?(按照据市中心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出现的是:较为低级的产业工人住宅带、中产阶层住宅带、上层和中上层人员的住宅带,这主要与人们收入的高低和交通条件有很大关系。第三个环是产业工人的住宅区,多数工人从过渡带迁来,收入较低,缺乏先进的交通工具(如小汽车),不希望距工

作地太远,所以便集聚在过渡带的外围。中产阶层的住宅带位于工人住宅带和通勤带之间。因为他们的收入较高,所以住房条件较好,其中有许多政府公务人员。 最外面一环是通勤带,这里是上层和中上层人们的住宅区,它们是沿着高速交通线发展起来的。因为他们有很高的收入,拥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而可以远离城市中心,选择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住房宽敞的地带。)

2.扇形模式

当小汽车这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在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租金很高的高级住宅区将沿着方便的交通线向外发展,中等租金的住宅区便在高租金已占据的地区旁边发展起来,而在中、高级住宅区的相反方向上形成低级住宅区和批发、轻工业区。这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就是扇形模式。

(1)扇形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学生活动】读课文图2.19,地图册P19扇形模式图,观察扇形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2)扇形模式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①阅读课文图2.19的文字说明,了解扇形模式的主要特点。②为什么低级住宅区分布在中、高级住宅区的相反方向上呢?(受社会因素中收人的影响。收人的差异会促使社会阶层的产生,而高收人社会阶层的人不愿意与低收人阶层的住宅区相邻。所以,在位置上就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3.多核心模式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市中心区由于地价上涨、交通、住房拥挤等原因,使得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点(如卫星城)。这些新的核心点,在不断的加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类似于同心圆模式的中心区,这就是多核心模式。

(1)多核心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学生活动】读课文图2.20册P19多核心模式图,观察多核心模式的形态和各

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2)多核心模式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①阅读课文图2.20文字说明,了解多核心模式的主要特点。②在多核心模式中。中心商务区的最关键的区位因素是什么?(交通,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交通的焦点)③ 多核心模式中的中心商务区位置与同心圆模式中的中心商务区的位置有何同?(多核心模式的中心商务区常常不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有时根据交通条件的变化而偏向一方。)④在多核心模式中,低级、中级和高级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的位置关系有没有明显改变?(没有明显改变。低级住宅区仍旧多在中心商务区和中级住宅区附近布置,而中高级住宅区为了寻求好的居住环境向城市另一侧发展。)⑤三种常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模式的核心,高级住宅区趋向于分布在距城市中心较远的城市边缘,而低级住宅区则集聚在市中心附近,两侧之间隔着中级住宅区。)

二、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下,城市地域结构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一、教学目的:

了解并能区别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了解城市地域结构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三种常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区别。 2.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三、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因素。

四、素质要求:

通过对城市地域结构形成历史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2.5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板书)

一、三种常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板书)

1.同心圆模式

(1)同心圆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学生活动】读课文图2.18和地图册P19同心圆模式图,观察同心圆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2)同心圆模式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①阅读课文图2.18下的文字说明,了解同心圆模式的主要特点。②从课文图2.18中可看出,在不同的地带出现了哪些不同类型的住宅区?这主要是由什么因素造成的呢?(按照据市中心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出现的是:较为低级的产业工人住宅带、中产阶层住宅带、上层和中上层人员的住宅带,这主要与人们收入的高低和交通条件有很大关系。第三个环是产业工人的住宅区,多数工人从过渡带迁来,收入较低,缺乏先进的交通工具(如小汽车),不希望距工

作地太远,所以便集聚在过渡带的外围。中产阶层的住宅带位于工人住宅带和通勤带之间。因为他们的收入较高,所以住房条件较好,其中有许多政府公务人员。 最外面一环是通勤带,这里是上层和中上层人们的住宅区,它们是沿着高速交通线发展起来的。因为他们有很高的收入,拥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而可以远离城市中心,选择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住房宽敞的地带。)

2.扇形模式

当小汽车这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在一个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租金很高的高级住宅区将沿着方便的交通线向外发展,中等租金的住宅区便在高租金已占据的地区旁边发展起来,而在中、高级住宅区的相反方向上形成低级住宅区和批发、轻工业区。这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就是扇形模式。

(1)扇形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学生活动】读课文图2.19,地图册P19扇形模式图,观察扇形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2)扇形模式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①阅读课文图2.19的文字说明,了解扇形模式的主要特点。②为什么低级住宅区分布在中、高级住宅区的相反方向上呢?(受社会因素中收人的影响。收人的差异会促使社会阶层的产生,而高收人社会阶层的人不愿意与低收人阶层的住宅区相邻。所以,在位置上就出现了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的状况。)

3.多核心模式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市中心区由于地价上涨、交通、住房拥挤等原因,使得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了新的核心点(如卫星城)。这些新的核心点,在不断的加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类似于同心圆模式的中心区,这就是多核心模式。

(1)多核心模式的形态和各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学生活动】读课文图2.20册P19多核心模式图,观察多核心模式的形态和各

功能区的大致分布。

(2)多核心模式的主要特点

【学生活动】①阅读课文图2.20文字说明,了解多核心模式的主要特点。②在多核心模式中。中心商务区的最关键的区位因素是什么?(交通,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交通的焦点)③ 多核心模式中的中心商务区位置与同心圆模式中的中心商务区的位置有何同?(多核心模式的中心商务区常常不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有时根据交通条件的变化而偏向一方。)④在多核心模式中,低级、中级和高级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的位置关系有没有明显改变?(没有明显改变。低级住宅区仍旧多在中心商务区和中级住宅区附近布置,而中高级住宅区为了寻求好的居住环境向城市另一侧发展。)⑤三种常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共同点是什么?(都以中心商务区作为模式的核心,高级住宅区趋向于分布在距城市中心较远的城市边缘,而低级住宅区则集聚在市中心附近,两侧之间隔着中级住宅区。)

二、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

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下,城市地域结构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相关内容

  •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
  •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970 更新时间:2008-6-17 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一.课程标准 本节课程标准: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阐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 ...

  • 人教版高二地理教案第四章
  •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 ...

  • 地理必修三第四章教案
  •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 ...

  • 人教版必修二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word教案
  •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理解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3.分析 ...

  • 教案[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了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二 ...

  •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1~3
  • <教与学整体设计·全品学练考>教学资源光盘目录 新课标 人教版 地理必修1~3 整理人: 尹家国 必修1 教案 1.第一章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2.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4.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5.第二章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6. ...

  • 百年历史看天津
  • 百年历史看天津 汉语国际教育一班 陈佳佳 学号13579144 "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天津,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是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三大中心之一,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 ...

  • 2-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 2~5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三种常见模式,理解各种模式的主 要特点和形成原因. 2.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历程,理解各发展阶段城市地 域结构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结合示意图和实际问题,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德育目标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 ...

  •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 第十一章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第一节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一.均质性和均质地域 (一)概念 1.均质性:城市地域在职能分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 2.均质地域: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周围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如城市中的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等均是均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