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微课堂]肠梗阻的超声表现

一、肠梗阻的简介

肠梗阻即各种原因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分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管性肠梗阻。临床上以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位特点。

二、肠梗阻 的超声表现

肠梗阻以上的肠管扩张,内径常大于3 cm,结肠内径常大于5cm。扩张的肠管(内大量积液和积气,积气为形态不定的强回声及其后方逐渐衰减,无边缘效应,积液为无回声暗区,暗区内有时可见浮动的强回声斑点。扩张肠管蠕动活跃不规则,呈“气过水征”或双向运动。)

肠腔内积气、积液,肠壁变薄,肠腔内有气体的强回声、液性无回声及肠内容物的杂乱光点、絮状物或不规则团块,多个完全充满液体的扩张肠管形成多囊状液性暗区。肠管粘膜皱襞水肿增厚时,纵断面可见,呈“鱼刺样”或“琴键样”改变,短轴切面,肠管呈“面包征”。高位肠梗阻胃内可见液体潴留。而结肠梗阻的患者可见较厚的结肠壁,由于结肠带的存在而呈多个膨大囊状相连的管道;且可见结肠带间粘膜向腔内突起形成的结肠半月壁,常位于脐周部。

梗阻处肠粘膜水肿、肠壁增厚,肠蠕动增强、减弱或消失,腹腔部分可见液性暗区。对某些肠梗阻,超声可作出病因诊断,如 肠肿瘤时2表现为肠壁增厚呈“假肾征”或“靶环征”,肠套叠时表现为多条线状稍强回声呈“同心圆征”、“套筒征”,肠蛔虫时表现为肠内条索状物等,但肠扭转、肠粘连等不易由超声发现。

三、机械性肠梗阻的部位判断

小肠梗阻表现为小肠扩张。根据小肠位置、管径、黏膜皱襞等可区分为空肠梗阻还是回肠梗阻。空肠位于上腹部,管径较回肠粗、皱襞排列紧密,扩张的两肠管紧靠时呈“鱼肋状”、形似弹簧,这种皱襞由空肠向回肠移行逐渐稀少,在回肠下段皱襞几乎消失而呈空管状,且回肠多位于下腹部。结肠梗阻,由于回盲瓣有阻止肠内容物回流的作用,故早期常只有结肠扩张,位于腹部周围并可见结肠袋,管腔明显大于小肠。

四、区别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

小肠梗阻表现为小肠扩张。根据小肠位置、管径、黏膜皱襞等可区分为空肠梗阻还是回肠梗阻。空肠位于上腹部,管径较回肠粗、皱襞排列紧密,扩张的两肠管紧靠时呈“鱼肋状”、形似弹簧,这种皱襞由空肠向回肠移行逐渐稀少,在回肠下段皱襞几乎消失而呈空管状,且回肠多位于下腹部。结肠梗阻,由于回盲瓣有阻止肠内容物回流的作用,故早期常只有结肠扩张,位于腹部周围并可见结肠袋,管腔明显大于小肠。

病例1

急症患者,男性,58岁,腹部绞痛来诊。

高频探头扫查,超声示腹部可见明显扩张的肠管回声,或液体积聚,肠壁略呈琴键征;或内容物较多肠腔内呈强回声;或混杂回声。

超声提示肠梗阻并肠间积液。

肠间积液约1.0cm。

病例2

重温机械性肠梗阻的声像图表现:

1.肠管库张:腹部小肠部位膨胀管径大于3.0cm,积液或积气;

2.肠壁间改变:“琴键征”、“鱼刺征”、“鸡冠头”、“乳头状”;

3.肠蠕动增强;如果肠管血运障碍,则蠕动减慢或不动;

4.可能出现腹腔积液。

病例3

患者男,57岁,跑运输,于外地不知误食何物,于三日前突发腹痛,主要为右下腹。于当地门诊诊断为肠炎输液三天,至今疼痛减轻,主要压痛点消失,变为全腹部压痛,肌紧张。患者三日未食,滴水未进。超声检查,腹腔内见大量扩张的肠管回声,肠管走行大致与升-乙状结肠相符,肠管管径最宽处约3.5cm。肠腔内或液体积聚,管壁明显增厚,平均厚度达1.0cm,于液体衬托下呈“琴键征”;或内容物与液体混杂,明显具流动感。

诊断意见:1.提示结肠梗阻。2.肝周及肝肾隐窝处液性暗区,考虑腹腔积液。3.腹、盆腔内液性暗区,建议患者憋尿后复查。

临床考虑腹部某处肠管(阑尾可能性大)炎症或穿孔至大量渗出液,炎症扩散引起肠麻痹,只是肠梗阻发生。

后做腹透,肠腔内见阶梯状液平。

经术后证实为空肠扭转,致使肠梗阻扩张,内见大量积血。

临床医生“考虑腹部某处肠管(阑尾可能性大)炎症或穿孔导致大量渗出液,炎症扩散引起肠麻痹,只是肠梗阻发生。”这个诊断是无法解释所有声像图改变的。

这段增后续的肠壁从粘膜看是小肠(空肠),不是大肠。结肠是看不到这种 粘膜皱襞的。

阑尾穿孔很容易形成包裹,积液多聚积于右下腹,极少在肝周都看到这么明显的腹水。而小肠穿孔多有明显的外伤史。

单纯性的肠梗阻一般是不会有肠壁增厚 ,这种增厚的肠壁一般提示有小肠的缺血或出血。

比如肠扭转、腹内疝崁顿、肠系膜动脉栓塞、腹型紫癜需要一一去排除。描述中看到增厚的肠壁范围较长,尤其要警惕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肠系膜扭转。

肝周见液性暗区,以肝肾隐窝处为著,最大深径约4.8cm,透声尚可,肝右后叶似于暗区中漂浮,嘱患者站李伟扫查,肝肾隐窝内液性暗区明显缩小,最深约0.8cm。

病例3

患者男性,20岁,腹痛来院检查,拍片怀疑肠梗阻,彩超检查如下:

住院经灌肠后,患者转移性有下腹通明显,临床考虑阑尾炎致所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开始腹痛明显,有下腹因肠胀气明显,未探及肿大的阑尾,只看见了扩张的肠管,内容物往返流动,灌肠后改善,一天后转移性右下腹痛,电视患者拒做彩超,消炎治疗后好转出院。

病例5

患者男,24岁,腹部贯通伤行肠修补术后28天,。腹痛7小时。声像图如下。肠间、髂窝、盆腔积液,较深处约3.7cm,透声性欠佳。下腹部见多个肠段扩张似囊肿样,内见斑点状、絮状回声沉积,考虑肠管冲液扩张,肠梗阻?

后经手术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

病例6

女,子宫切除术后1m,突发左下腹痛,呕吐,腹部平片无液气平,B超见局限性肠管扩张办积液,肠系膜呈扇形分布,详细莫血管无血流信号。术中可见左下腹粘连带压迫部分小肠缺血变紫,温盐水敷后恢复正常并抽出血性积液。

机械性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上最常见

动力性肠梗阻,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

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引起。

心得:1.超声可以比腹部平片早起发现肠梗阻,避免肠道坏死;2.对于术后肠梗阻病人首先考虑粘连性肠梗阻。

来源:中国超声医师

一、肠梗阻的简介

肠梗阻即各种原因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分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管性肠梗阻。临床上以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位特点。

二、肠梗阻 的超声表现

肠梗阻以上的肠管扩张,内径常大于3 cm,结肠内径常大于5cm。扩张的肠管(内大量积液和积气,积气为形态不定的强回声及其后方逐渐衰减,无边缘效应,积液为无回声暗区,暗区内有时可见浮动的强回声斑点。扩张肠管蠕动活跃不规则,呈“气过水征”或双向运动。)

肠腔内积气、积液,肠壁变薄,肠腔内有气体的强回声、液性无回声及肠内容物的杂乱光点、絮状物或不规则团块,多个完全充满液体的扩张肠管形成多囊状液性暗区。肠管粘膜皱襞水肿增厚时,纵断面可见,呈“鱼刺样”或“琴键样”改变,短轴切面,肠管呈“面包征”。高位肠梗阻胃内可见液体潴留。而结肠梗阻的患者可见较厚的结肠壁,由于结肠带的存在而呈多个膨大囊状相连的管道;且可见结肠带间粘膜向腔内突起形成的结肠半月壁,常位于脐周部。

梗阻处肠粘膜水肿、肠壁增厚,肠蠕动增强、减弱或消失,腹腔部分可见液性暗区。对某些肠梗阻,超声可作出病因诊断,如 肠肿瘤时2表现为肠壁增厚呈“假肾征”或“靶环征”,肠套叠时表现为多条线状稍强回声呈“同心圆征”、“套筒征”,肠蛔虫时表现为肠内条索状物等,但肠扭转、肠粘连等不易由超声发现。

三、机械性肠梗阻的部位判断

小肠梗阻表现为小肠扩张。根据小肠位置、管径、黏膜皱襞等可区分为空肠梗阻还是回肠梗阻。空肠位于上腹部,管径较回肠粗、皱襞排列紧密,扩张的两肠管紧靠时呈“鱼肋状”、形似弹簧,这种皱襞由空肠向回肠移行逐渐稀少,在回肠下段皱襞几乎消失而呈空管状,且回肠多位于下腹部。结肠梗阻,由于回盲瓣有阻止肠内容物回流的作用,故早期常只有结肠扩张,位于腹部周围并可见结肠袋,管腔明显大于小肠。

四、区别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

小肠梗阻表现为小肠扩张。根据小肠位置、管径、黏膜皱襞等可区分为空肠梗阻还是回肠梗阻。空肠位于上腹部,管径较回肠粗、皱襞排列紧密,扩张的两肠管紧靠时呈“鱼肋状”、形似弹簧,这种皱襞由空肠向回肠移行逐渐稀少,在回肠下段皱襞几乎消失而呈空管状,且回肠多位于下腹部。结肠梗阻,由于回盲瓣有阻止肠内容物回流的作用,故早期常只有结肠扩张,位于腹部周围并可见结肠袋,管腔明显大于小肠。

病例1

急症患者,男性,58岁,腹部绞痛来诊。

高频探头扫查,超声示腹部可见明显扩张的肠管回声,或液体积聚,肠壁略呈琴键征;或内容物较多肠腔内呈强回声;或混杂回声。

超声提示肠梗阻并肠间积液。

肠间积液约1.0cm。

病例2

重温机械性肠梗阻的声像图表现:

1.肠管库张:腹部小肠部位膨胀管径大于3.0cm,积液或积气;

2.肠壁间改变:“琴键征”、“鱼刺征”、“鸡冠头”、“乳头状”;

3.肠蠕动增强;如果肠管血运障碍,则蠕动减慢或不动;

4.可能出现腹腔积液。

病例3

患者男,57岁,跑运输,于外地不知误食何物,于三日前突发腹痛,主要为右下腹。于当地门诊诊断为肠炎输液三天,至今疼痛减轻,主要压痛点消失,变为全腹部压痛,肌紧张。患者三日未食,滴水未进。超声检查,腹腔内见大量扩张的肠管回声,肠管走行大致与升-乙状结肠相符,肠管管径最宽处约3.5cm。肠腔内或液体积聚,管壁明显增厚,平均厚度达1.0cm,于液体衬托下呈“琴键征”;或内容物与液体混杂,明显具流动感。

诊断意见:1.提示结肠梗阻。2.肝周及肝肾隐窝处液性暗区,考虑腹腔积液。3.腹、盆腔内液性暗区,建议患者憋尿后复查。

临床考虑腹部某处肠管(阑尾可能性大)炎症或穿孔至大量渗出液,炎症扩散引起肠麻痹,只是肠梗阻发生。

后做腹透,肠腔内见阶梯状液平。

经术后证实为空肠扭转,致使肠梗阻扩张,内见大量积血。

临床医生“考虑腹部某处肠管(阑尾可能性大)炎症或穿孔导致大量渗出液,炎症扩散引起肠麻痹,只是肠梗阻发生。”这个诊断是无法解释所有声像图改变的。

这段增后续的肠壁从粘膜看是小肠(空肠),不是大肠。结肠是看不到这种 粘膜皱襞的。

阑尾穿孔很容易形成包裹,积液多聚积于右下腹,极少在肝周都看到这么明显的腹水。而小肠穿孔多有明显的外伤史。

单纯性的肠梗阻一般是不会有肠壁增厚 ,这种增厚的肠壁一般提示有小肠的缺血或出血。

比如肠扭转、腹内疝崁顿、肠系膜动脉栓塞、腹型紫癜需要一一去排除。描述中看到增厚的肠壁范围较长,尤其要警惕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肠系膜扭转。

肝周见液性暗区,以肝肾隐窝处为著,最大深径约4.8cm,透声尚可,肝右后叶似于暗区中漂浮,嘱患者站李伟扫查,肝肾隐窝内液性暗区明显缩小,最深约0.8cm。

病例3

患者男性,20岁,腹痛来院检查,拍片怀疑肠梗阻,彩超检查如下:

住院经灌肠后,患者转移性有下腹通明显,临床考虑阑尾炎致所致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开始腹痛明显,有下腹因肠胀气明显,未探及肿大的阑尾,只看见了扩张的肠管,内容物往返流动,灌肠后改善,一天后转移性右下腹痛,电视患者拒做彩超,消炎治疗后好转出院。

病例5

患者男,24岁,腹部贯通伤行肠修补术后28天,。腹痛7小时。声像图如下。肠间、髂窝、盆腔积液,较深处约3.7cm,透声性欠佳。下腹部见多个肠段扩张似囊肿样,内见斑点状、絮状回声沉积,考虑肠管冲液扩张,肠梗阻?

后经手术证实为粘连性肠梗阻。

病例6

女,子宫切除术后1m,突发左下腹痛,呕吐,腹部平片无液气平,B超见局限性肠管扩张办积液,肠系膜呈扇形分布,详细莫血管无血流信号。术中可见左下腹粘连带压迫部分小肠缺血变紫,温盐水敷后恢复正常并抽出血性积液。

机械性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上最常见

动力性肠梗阻,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

血运性肠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内血栓形成,血管栓塞引起。

心得:1.超声可以比腹部平片早起发现肠梗阻,避免肠道坏死;2.对于术后肠梗阻病人首先考虑粘连性肠梗阻。

来源:中国超声医师


相关内容

  • [超声微课堂]急性胆囊炎的超声表现
  • ■ 读懂影像报告 病例简介 主诉 患者女性,62岁,突发右上腹痛,伴高热.寒战.恶心及呕吐. 超声检查 胆囊体积增大,约13.3 cm×4.0 cm,胆囊壁厚约1.0 cm,呈"双边征".胆囊颈部见1.5 cm强回声团,后伴声影,未见移动.胆囊腔内见多发强回声团,较大者约1.9 ...

  • 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肌病
  • 先天性心脏病 一. 房间隔缺损 1流行病学: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15% .女性多见. 2 解剖分型 (1 )原发孔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2 )继发孔型(3 )静脉窦型(4 )冠状窦型 3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在心房水平左向右分流,导致右房.右室血流容量负荷过重,右房. ...

  • 医学影像学总结
  • 医学影像学总结 名解: 1.自然对比:X 线检查时,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所形成的灰度对比. 2.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人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 官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这种引入的物质称之为对比剂. 3.多普勒效应:指超声遇到运动的介质界面时,反射波的频 ...

  •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
  • 现代临床医学概论 第七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定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

  • 肠梗阻应该做哪些检查,有什么常见的检查方法?
  • http://jbk.39.net/ 肠梗阻应该做哪些检查,有什么常见的检查方法? 肠梗阻常见的检查方法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胃肠道疾病的超声检查.腹部透视.腹部平片.粪便性状 肠梗阻一般都有哪些检查方法 一.检查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 ...

  • 中西医临床影像学重点
  • 1. X线的特性:a穿透性b荧光效应c感光效应d电离效应. 2. X射线的图像特点: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是灰阶图像;图像上的白影与黑影虽然也与组织的厚度有关,但主要反映组织密度的高低;同样厚度的组织结构,密度高者,吸收的X线量多,影像在图像上呈白影:密度低者,吸收的X线量少,图像上呈黑影.X ...

  • 超声诊断学
  • 第三章 超声检查 概 论 超声学是一门集医学.声学.电子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现代临床领域中已占领重要地位. 第一节 超声诊断原理及各型临床应用 一.A型诊断法 A型超声诊断法又称为示波法.当声束在人体组织中传播遇到两层不同阻抗的临近介质界面时 ...

  • 医学影像名词解释
  •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总结 1. 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 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 ...

  • 影像学试题
  • 一.A型题:(每题1分,共50分,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A卷) 1. 伦琴发现X线的时间是: A.1895年 B.1896年 C.1897年 D.1898年 2. 不属于X线特性的是: A.穿透性 B.荧光效应 C.闪光效应 3. 不属于透视的优点的是: A.经济方便 B.动态观察 C.报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