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上好公开课
——参加初中语文“语感”教学观摩课后的反思
本学年市教研室初中语文组推行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语感‛教学法,上学期进行了‚语感‛教学法观摩课验收活动,我认真学习了‚语感‛教学法的材料和理论,精心设计了一节课,又找了几个同事进行修改之后又在邻班试了一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之后我就反思怎样才能上好公开课,就这一次的感受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精心设计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一开头就能引人入胜,无疑效果就非常好。导语要简洁、得体,要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或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 巧妙设计过渡语、引导语
做公开课对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得非常周密,尤其是各环节过渡语的设计。这些过渡语要么总结提升,要么引起思考,要么情感渲染,在整节课当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很多对课文的鉴赏文章,那里面有很多的分析语言我们可以借鉴。譬如《石壕吏》中,在引导学生对当时情景进行描绘时,我们就可以问:‚这段话是‘老妇人’一口气说完,‘差吏’在那洗耳恭听吗?‛‚那么官吏是怎样步步紧逼的?老妇人又是怎样硬得头皮应付的呢?请大家把当时的情景描述出来。‛
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就要精心设计引导语,这就要我们静下心来,想想怎样启发,才能水到渠成。把自己换位成学生,想一想问题提出后,学生大概会从什么地方回答,会说些什么,容易回答不?这些都是老师应提前预想到的。当然还有意料之外的这就是
三、 妥善处理个性化的发言
一节不是安排好、表演过的课堂随时都有意外的声音响起,这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对于这些在公开课上学生个性化的回答发言,我想我们不能因为听课的人多或备课没备到,就急着否定或一概而过甚至装作没听见。要知道如果我们善加引导,它就可能成为课堂上学生积极动脑,自主发言的,老师抓住契机,鼓励引导学生亮点。比如在我讲这节观摩课《石壕吏》时,当我问道:同学们,依据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们对老妇人和石壕吏有什么印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赵靖华同学首先举手,并且举得很高,我就叫他,他回答:老妇人很善良。我一愣,这首诗主要表现老妇人的哀婉可怜,这个我怎么没想到,我在二班试讲了一节,也没有同学想到这儿,他也不是捣蛋的学生,于是我就问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赵靖华:‚从她收留杜甫留宿过夜就可以看出来她善良。‛我一听,很有道理呀!就表扬他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其实这也不过几十秒的时间,不但能够表现学生的个性思考,还能使我们的课堂出亮点,何乐而不为呢?
四、 重视设计结束语
成功的课堂教学, 不仅仅是开头引人入胜, 中间环环相扣, 还需要收尾耐人寻味。一个好的结尾, 不只是对一节课的总结, 好的结束语如同撞钟, 响亮警醒而又‚余音绕梁‛, 它能极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 并延伸至课后, 直至课外。所以要重视设计结束语,并且写好之后一定要会背,达到熟烂于心,信手拈来。
这两年我也上了多次镇级公开课,但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时间把握不住拖堂,引导不到位等等。这次活动我很重视,颇下了一番苦功夫,效果总算还不错,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我课下反思了很多,除了以上几点感受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想讲好课,就要一课多上,当然,这里的‚多上‛不是作秀,而是在其他班进行试讲。(这节课我事先在二
班上了一节,小作文展示的时间有点紧,后来我做了小调整。)这样你就可以知道自己设计的引导语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环节之间能否环环相扣;时间够不够,可以大概把握一下,便于我们调整教学设计,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我们才会自信,才会成功。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上课时我们的基本功。它需要教师的热心、专心、细心,只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它,定能收获经验、收获成绩。
怎样才能上好公开课
——参加初中语文“语感”教学观摩课后的反思
本学年市教研室初中语文组推行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语感‛教学法,上学期进行了‚语感‛教学法观摩课验收活动,我认真学习了‚语感‛教学法的材料和理论,精心设计了一节课,又找了几个同事进行修改之后又在邻班试了一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之后我就反思怎样才能上好公开课,就这一次的感受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精心设计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一开头就能引人入胜,无疑效果就非常好。导语要简洁、得体,要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或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二、 巧妙设计过渡语、引导语
做公开课对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得非常周密,尤其是各环节过渡语的设计。这些过渡语要么总结提升,要么引起思考,要么情感渲染,在整节课当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很多对课文的鉴赏文章,那里面有很多的分析语言我们可以借鉴。譬如《石壕吏》中,在引导学生对当时情景进行描绘时,我们就可以问:‚这段话是‘老妇人’一口气说完,‘差吏’在那洗耳恭听吗?‛‚那么官吏是怎样步步紧逼的?老妇人又是怎样硬得头皮应付的呢?请大家把当时的情景描述出来。‛
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就要精心设计引导语,这就要我们静下心来,想想怎样启发,才能水到渠成。把自己换位成学生,想一想问题提出后,学生大概会从什么地方回答,会说些什么,容易回答不?这些都是老师应提前预想到的。当然还有意料之外的这就是
三、 妥善处理个性化的发言
一节不是安排好、表演过的课堂随时都有意外的声音响起,这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思想准备,对于这些在公开课上学生个性化的回答发言,我想我们不能因为听课的人多或备课没备到,就急着否定或一概而过甚至装作没听见。要知道如果我们善加引导,它就可能成为课堂上学生积极动脑,自主发言的,老师抓住契机,鼓励引导学生亮点。比如在我讲这节观摩课《石壕吏》时,当我问道:同学们,依据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们对老妇人和石壕吏有什么印象?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赵靖华同学首先举手,并且举得很高,我就叫他,他回答:老妇人很善良。我一愣,这首诗主要表现老妇人的哀婉可怜,这个我怎么没想到,我在二班试讲了一节,也没有同学想到这儿,他也不是捣蛋的学生,于是我就问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赵靖华:‚从她收留杜甫留宿过夜就可以看出来她善良。‛我一听,很有道理呀!就表扬他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其实这也不过几十秒的时间,不但能够表现学生的个性思考,还能使我们的课堂出亮点,何乐而不为呢?
四、 重视设计结束语
成功的课堂教学, 不仅仅是开头引人入胜, 中间环环相扣, 还需要收尾耐人寻味。一个好的结尾, 不只是对一节课的总结, 好的结束语如同撞钟, 响亮警醒而又‚余音绕梁‛, 它能极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高潮, 并延伸至课后, 直至课外。所以要重视设计结束语,并且写好之后一定要会背,达到熟烂于心,信手拈来。
这两年我也上了多次镇级公开课,但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时间把握不住拖堂,引导不到位等等。这次活动我很重视,颇下了一番苦功夫,效果总算还不错,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我课下反思了很多,除了以上几点感受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想讲好课,就要一课多上,当然,这里的‚多上‛不是作秀,而是在其他班进行试讲。(这节课我事先在二
班上了一节,小作文展示的时间有点紧,后来我做了小调整。)这样你就可以知道自己设计的引导语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环节之间能否环环相扣;时间够不够,可以大概把握一下,便于我们调整教学设计,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我们才会自信,才会成功。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上课时我们的基本功。它需要教师的热心、专心、细心,只要我们用心去经营它,定能收获经验、收获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