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将迎接新的挑战。我们都知道,一个学校是由多个班级组成的,班级是学校的重要成员,它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学校。如何才能将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呢?那就要看这个班的指挥官——班主任的工作是怎样进行的。有人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集体。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我愿用真诚、热情为他们撑起一片挚爱的晴空,让他们各自闪烁出最灿烂、最动人的光辉!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我在开学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摸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儿歌,而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又具有吸引力。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一二三,静下来。四五六,坐神气。七八九, 快快快。”。"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2、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教室桌凳歪斜时,我总是整理齐,讲桌不整洁时,我总是清理干净……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总有学生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而且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3、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打星本活动,评选出"班级大明星"大力进行表彰。另外我们开展的"夺星"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孩子们兴趣很大。每个星期都会有同学被评为“进步之星”,“小恒星”等等。
4、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每周都按照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我通过"电话热线"、"家校联系"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抓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抓好班级德育工作是推动班级前进的一项有效的措施。本学期,根据我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结合班级实际,初中一年级采取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措施,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目标激励,形成推动力
学年伊始,为了更好地打好基础,我就给一年级级提出长期目标:在各项活动中勇争全校第一,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一年级学生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校广播操比赛中,本着"重在参与,为集体争光"的宗旨,所有同学尽心尽力,虽为能获奖,却也感受到了集体的同心协力;校运会上,运动员们为了集体的利益在比赛场上你争我夺,拉拉队员则在一旁加油助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随后,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更具体的管理小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来形成班集体。短期的激励性目标,显示了集体的才能和力量,增强了班级成员的信心。同时,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针对年级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良好,成绩稳定,在期初就提出了"争取好成绩向父母负责,向祖国汇报"的目标,组织了"为提高学习成绩立功"等自主晨会活动,并给每个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而且分小组、个人展开比赛。由于目标明确,个人任务具体,调动了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成绩好的学生放弃休息时间给成绩差的学生补课,成绩差的学生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各小组经常召开学习交流,检查学习情况,帮助释疑解难,出现了人人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奋斗的热潮。在集体目标的激励和教育下个体目标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强化。
二、活动展开,形成凝聚力
刚开始,我发现年级的凝聚力不够,常常有自顾自的现象。面对这个问题,我收集大量资料,在课内外号召大家展开有关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讨论,并给他们讲述"事在人为,重在参与"的道理;讲述"不必成败论英雄"的道理等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小干部开展了许多的班级活动,如:"我能行"才艺展示、"国庆节"我把鲜花献给你等等,从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在其它活动中他们也表现不俗:校运动会全校第二名,四赛评比中成绩名列前矛……各种集体活动成为塑造自我,增强年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三、制度完善,形成约束力
学期伊始,我就根据年级实际情况,发动学生依照学校规章制度制定辅助性的细则。如"六项生活常规评比"细则、"学习帮教,一帮一"细则……执行规章制度时,我发动大家来互相检查、监督。树立遵守纪律的典型,形成以遵守纪律为荣,以违反纪律为耻的良好班风。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和班干部,有规必循,有章必依;执规必严,违章必究。在我带的班级,我要求人人参与班干部工作,促使大家形成这样的共识:班干部是为大家服务的,更重要的是担任班干部可以使自己各项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为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打好基础。班干部定期开班委会,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每月全班进行班委评议,介绍成功的经验,总结不足之处,研究改进方法,选出月优秀班干部进行奖励。因为大家都参与过班级管理,所以都能体谅班干部的难处,都能积极配合班干部,做好班级工作,同时注意积累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培养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集体责任感,提高了组织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四、家教感染,形成吸引力
家庭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能给学校教育以强有力的支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帮助,良好的家校联系在无形中给学生的生活织出了一张无微不至的关怀之网,同时,也能有效地填补对学生督促的盲区。为此,我常常以电话、面谈的形式和学生的家长联系,以次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在校表现有个及时的了解。密切的家校联系,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家长参与管理,也极大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倍受鼓舞。,从而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快速进步。
通过以上的具体措施,本学期年级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收获。总结是成功之母,一定要认真总结本学期的各项工作,找出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优化德育这项艰巨而具有长远意义的工作。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将迎接新的挑战。我们都知道,一个学校是由多个班级组成的,班级是学校的重要成员,它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学校。如何才能将班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呢?那就要看这个班的指挥官——班主任的工作是怎样进行的。有人说: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集体。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我愿用真诚、热情为他们撑起一片挚爱的晴空,让他们各自闪烁出最灿烂、最动人的光辉!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上能有更新的气息,我在开学初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摸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教学儿歌,规范行为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 ……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儿歌,而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又具有吸引力。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一二三,静下来。四五六,坐神气。七八九, 快快快。”。"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2、言传身教,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家长、朋友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教室桌凳歪斜时,我总是整理齐,讲桌不整洁时,我总是清理干净……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总有学生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而且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3、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级里通过打星本活动,评选出"班级大明星"大力进行表彰。另外我们开展的"夺星"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孩子们兴趣很大。每个星期都会有同学被评为“进步之星”,“小恒星”等等。
4、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每周都按照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自律,增强自信,达到自强。
同时,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平时,我通过"电话热线"、"家校联系"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使家长有的放矢的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一年级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抓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奠基工程,我们要常抓不懈。
抓好班级德育工作是推动班级前进的一项有效的措施。本学期,根据我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结合班级实际,初中一年级采取了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措施,具体的做法如下:
一、目标激励,形成推动力
学年伊始,为了更好地打好基础,我就给一年级级提出长期目标:在各项活动中勇争全校第一,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一年级学生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校广播操比赛中,本着"重在参与,为集体争光"的宗旨,所有同学尽心尽力,虽为能获奖,却也感受到了集体的同心协力;校运会上,运动员们为了集体的利益在比赛场上你争我夺,拉拉队员则在一旁加油助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随后,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更具体的管理小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来形成班集体。短期的激励性目标,显示了集体的才能和力量,增强了班级成员的信心。同时,带动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针对年级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良好,成绩稳定,在期初就提出了"争取好成绩向父母负责,向祖国汇报"的目标,组织了"为提高学习成绩立功"等自主晨会活动,并给每个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而且分小组、个人展开比赛。由于目标明确,个人任务具体,调动了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成绩好的学生放弃休息时间给成绩差的学生补课,成绩差的学生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各小组经常召开学习交流,检查学习情况,帮助释疑解难,出现了人人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奋斗的热潮。在集体目标的激励和教育下个体目标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强化。
二、活动展开,形成凝聚力
刚开始,我发现年级的凝聚力不够,常常有自顾自的现象。面对这个问题,我收集大量资料,在课内外号召大家展开有关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讨论,并给他们讲述"事在人为,重在参与"的道理;讲述"不必成败论英雄"的道理等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小干部开展了许多的班级活动,如:"我能行"才艺展示、"国庆节"我把鲜花献给你等等,从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在其它活动中他们也表现不俗:校运动会全校第二名,四赛评比中成绩名列前矛……各种集体活动成为塑造自我,增强年级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三、制度完善,形成约束力
学期伊始,我就根据年级实际情况,发动学生依照学校规章制度制定辅助性的细则。如"六项生活常规评比"细则、"学习帮教,一帮一"细则……执行规章制度时,我发动大家来互相检查、监督。树立遵守纪律的典型,形成以遵守纪律为荣,以违反纪律为耻的良好班风。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和班干部,有规必循,有章必依;执规必严,违章必究。在我带的班级,我要求人人参与班干部工作,促使大家形成这样的共识:班干部是为大家服务的,更重要的是担任班干部可以使自己各项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为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打好基础。班干部定期开班委会,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每月全班进行班委评议,介绍成功的经验,总结不足之处,研究改进方法,选出月优秀班干部进行奖励。因为大家都参与过班级管理,所以都能体谅班干部的难处,都能积极配合班干部,做好班级工作,同时注意积累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培养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了集体责任感,提高了组织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四、家教感染,形成吸引力
家庭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能给学校教育以强有力的支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帮助,良好的家校联系在无形中给学生的生活织出了一张无微不至的关怀之网,同时,也能有效地填补对学生督促的盲区。为此,我常常以电话、面谈的形式和学生的家长联系,以次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的在校表现有个及时的了解。密切的家校联系,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家长参与管理,也极大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倍受鼓舞。,从而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快速进步。
通过以上的具体措施,本学期年级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收获。总结是成功之母,一定要认真总结本学期的各项工作,找出不足,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优化德育这项艰巨而具有长远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