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 例1, 例2。
【教材分析】《质数与合数》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 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 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学号牌、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找出1~20奇数, 偶数。
2. 分类:师:自然数可以分为哪两类? 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2的倍数分的)
3、导入课题: 师:自然数可以按照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 偶数两类。那么自然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质数与合数”(板书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课件出示, 学生完成表格)
2. 观察思考 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生:不一样)
3、师: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 ( 学生讨论, 分类 )
4. 学生报结果(表格, 学生完成)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 1 2,3,5,7,11,13,17,19 4,6,8,9,10,12,14,15,16,18,20
5. 观察比较, 发现特点,归纳概念。
(1)师:观察2.,3,5,7,11,13,17,19 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数叫什么?
(2)师:观察4,6,8,9,10,12,14,15,16,18,20的因数, 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 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三. 巩固练习。(P25. 1. 2.)
1. 下面的说法还正确吗? 说说你叫的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3)在1,2,3,4,5,…中, 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2+3=5) ( )
教学反思: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课始——课中——课尾,教师都紧紧抓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始奇偶数的复习,课中出示学校的有关数据以及100以内质数表的建立,课尾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营造民主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本节课是一节概念建立课,教者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全体学
生积极参与、自由探索、合作交流,成功地构建了自然数按约数个数的分类方法,完善了自然数这一集合圈。
3、关爱生命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节课在这方面落实得较好。从把1~12这12个数分类,以及根据约数特点给予命名,还有最后阶段的小结,都充公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堂中学生意想不到的提问和精彩绝伦的发言,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灵感被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 例1, 例2。
【教材分析】《质数与合数》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 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 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学号牌、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找出1~20奇数, 偶数。
2. 分类:师:自然数可以分为哪两类? 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2的倍数分的)
3、导入课题: 师:自然数可以按照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 偶数两类。那么自然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质数与合数”(板书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课件出示, 学生完成表格)
2. 观察思考 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生:不一样)
3、师: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 ( 学生讨论, 分类 )
4. 学生报结果(表格, 学生完成)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 1 2,3,5,7,11,13,17,19 4,6,8,9,10,12,14,15,16,18,20
5. 观察比较, 发现特点,归纳概念。
(1)师:观察2.,3,5,7,11,13,17,19 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数叫什么?
(2)师:观察4,6,8,9,10,12,14,15,16,18,20的因数, 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 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三. 巩固练习。(P25. 1. 2.)
1. 下面的说法还正确吗? 说说你叫的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3)在1,2,3,4,5,…中, 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2+3=5) ( )
教学反思: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课始——课中——课尾,教师都紧紧抓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始奇偶数的复习,课中出示学校的有关数据以及100以内质数表的建立,课尾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营造民主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本节课是一节概念建立课,教者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全体学
生积极参与、自由探索、合作交流,成功地构建了自然数按约数个数的分类方法,完善了自然数这一集合圈。
3、关爱生命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节课在这方面落实得较好。从把1~12这12个数分类,以及根据约数特点给予命名,还有最后阶段的小结,都充公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堂中学生意想不到的提问和精彩绝伦的发言,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灵感被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