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 例1, 例2。

【教材分析】《质数与合数》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 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 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学号牌、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找出1~20奇数, 偶数。

2. 分类:师:自然数可以分为哪两类? 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2的倍数分的)

3、导入课题: 师:自然数可以按照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 偶数两类。那么自然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质数与合数”(板书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课件出示, 学生完成表格)

2. 观察思考 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生:不一样)

3、师: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 ( 学生讨论, 分类 )

4. 学生报结果(表格, 学生完成)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 1 2,3,5,7,11,13,17,19 4,6,8,9,10,12,14,15,16,18,20

5. 观察比较, 发现特点,归纳概念。

(1)师:观察2.,3,5,7,11,13,17,19 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数叫什么?

(2)师:观察4,6,8,9,10,12,14,15,16,18,20的因数, 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 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三. 巩固练习。(P25. 1. 2.)

1. 下面的说法还正确吗? 说说你叫的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3)在1,2,3,4,5,…中, 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2+3=5) ( )

教学反思: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课始——课中——课尾,教师都紧紧抓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始奇偶数的复习,课中出示学校的有关数据以及100以内质数表的建立,课尾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营造民主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本节课是一节概念建立课,教者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全体学

生积极参与、自由探索、合作交流,成功地构建了自然数按约数个数的分类方法,完善了自然数这一集合圈。

3、关爱生命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节课在这方面落实得较好。从把1~12这12个数分类,以及根据约数特点给予命名,还有最后阶段的小结,都充公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堂中学生意想不到的提问和精彩绝伦的发言,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灵感被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 例1, 例2。

【教材分析】《质数与合数》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 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 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学号牌、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找出1~20奇数, 偶数。

2. 分类:师:自然数可以分为哪两类? 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2的倍数分的)

3、导入课题: 师:自然数可以按照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 偶数两类。那么自然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质数与合数”(板书课题)

二. 探究新知。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课件出示, 学生完成表格)

2. 观察思考 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一样多吗?(生:不一样)

3、师:你能把这些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吗? ( 学生讨论, 分类 )

4. 学生报结果(表格, 学生完成)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 1 2,3,5,7,11,13,17,19 4,6,8,9,10,12,14,15,16,18,20

5. 观察比较, 发现特点,归纳概念。

(1)师:观察2.,3,5,7,11,13,17,19 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数叫什么?

(2)师:观察4,6,8,9,10,12,14,15,16,18,20的因数, 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数, 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三. 巩固练习。(P25. 1. 2.)

1. 下面的说法还正确吗? 说说你叫的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

(3)在1,2,3,4,5,…中, 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2+3=5) ( )

教学反思: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课始——课中——课尾,教师都紧紧抓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课始奇偶数的复习,课中出示学校的有关数据以及100以内质数表的建立,课尾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营造民主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本节课是一节概念建立课,教者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全体学

生积极参与、自由探索、合作交流,成功地构建了自然数按约数个数的分类方法,完善了自然数这一集合圈。

3、关爱生命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节课在这方面落实得较好。从把1~12这12个数分类,以及根据约数特点给予命名,还有最后阶段的小结,都充公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堂中学生意想不到的提问和精彩绝伦的发言,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灵感被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


相关内容

  • 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反思
  • 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反思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 ...

  • [质数和合数]教案
  • <质数和合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以及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和的运算规律.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经验--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 ...

  • 新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反思
  •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用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通过小组合作,经历"研究视图───构思摆法───摆出物体──观察验证", ...

  •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2.2. 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质数与奇数的区别 课题 ...

  • 小学数学课后反思
  • 篇一:小学数学教学反思_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的掌握也较为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公倍数".& ...

  •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研学内容:人教版第23至25页的质数和合数. 研学目标: 1. 学会自然数按因数个数来分类的方法,学会根据新掌握的概念来快速判断质数和合数的方法. 2.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养成与人正确交流和学习的好习惯. 研学重点:学会自然数按因数个数来分类的方法. 研 ...

  • 46质数和合数
  • 探究科学之谜 展示数学魅力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P23.24页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 ...

  • [找质数]教学设计
  • <找质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的第5节 "找质数".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活动,认识.理解质数 与合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按照数的本质特征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分类 ...

  • 10.小学数学[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 [简介] 1996年4月,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全国协作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有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澳门的3000多人参加.邱老师上了一堂五年级"质数.合数"的观摩课,把尝试教学法与游戏教学法结合起来,通过游戏让学生尝试自己获取知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里刊登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