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修改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课程纲要

设计教师:

任教班级:七年级一班

七年级二班

2017年2月14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设计日期:2017年2月

◆适用年级:七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40课时

【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促进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据此,制订本学期课程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引导学生确立“尊重青春,把我情绪、学会合作、遵守规则”的基本价值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问题; ②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③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④善于调节情绪,追求身心的康成长。

2.能力目标:

①能够从容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②学会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③正确运用排解不良情绪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

3.知识目标:

①了解青春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

②知道态度对调节情绪的作用,知道调节不良情绪的重要性,了解情绪具有相通用性和感染性,知道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情绪的重要性;

③懂得合作与分享,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让中学生知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从而懂得集体主义;

④让学生懂得法律的作用,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法律。

【课程内容】

目前我校七年级使用的是2016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是全新的教材。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伦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国策四大领域的知识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本册教材的编写在充分考虑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的情况下,在形态上不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论阐释为主,而是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的案例和活动,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新教材每一课内容的展

开都包含一条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用学生的个体经验作为学习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等活动设计,都从不同层面来促使学生分享,交流,从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最后以拓展空间结束本课内容,希望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

【课程实施】

1.基础型课程

(1)导入新课

采用音画情景、播放歌曲、生活案例、知识回忆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体验感悟

联系生活设置情景使学生设身处地加以体会和感受,创设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吸引注意、调动思维,引发学生探究。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采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相互学习,得出共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讨论、辩论、探究,顺其自然实现教学目标。

(4)课堂练习,巩固目标

利用练习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巩固知识,发展学生运用

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收获,达成目标

通过谈收获,回忆所学知识等,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拓展型课程:

(1)明确主题,确定形式

七年级教材有四个单元主题探究活动,但教材所提供的探究主题宽泛的,作为任务和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有的主题针对性还不强,生活味不浓,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应对教材进行提炼,对原主题作必要的修改,进行优化,形成一个与后续教学内容相关的、与学生亲近的、操作性强的话题。优化了的主题应该是贯串单元教学的始终,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主题。

教材有四个单元探究主题,对不同的主题应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因此,教师尽可能地将四个主题活动创设成不同的形式,可以是演讲比赛、调查汇报、故事会、小品表演等等。其意义在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不同的形式中学生才会学得更有兴趣、做得更有激情。

(2)布置任务,活动准备

单元主题探究课教学属任务型教学,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感受成功的同时又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开放的探究式活动不等于放任式活动,任务的布置需要引导学生构建一个较为清

晰的预期成果,教师在任务的布置上应选择合理的时间、方式、对完成任务预想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在学生正式开展活动前都应给予热心的指导,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明确任务之后,接下来的探究学习自然展开。

(3)落实任务,方法指导

在单元主题探究学习中,由于不同的主题呈现的任务各具特色,况且学生面对的又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应站到学生一边,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将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做学生行动设计的参谋,把有效的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

教师参与指导,一方面会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会让学生感受到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有无形的力量在支持,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更具有信心。

(4)关注过程,细心辅导、知行结合

单元主题探究课教学是一种过程性教学,从教师布置任务到学生成果汇报,中间存在较大的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这过程中,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如何,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再则,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属方法论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会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自主、开放的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绝不可使其成为放任式学习。

教师课前课后经常性地询问学生任务完成的状况、所遇到的困难;尝试分享探究过程中所拥有的乐趣;积极主动要求参加到学生的探究队伍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与他们在一起。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顾问”。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和合作,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内化,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明确价值取向。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预定学习探究目标,尤其是对那些毅力不强,善打退堂鼓的或者兴趣易转移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或督促,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

(5)丰富形式,成果展示

一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探究主题。因此,教师尽可能地将四个主题活动创设成不同的形式,可以是演讲比赛、调查汇报、故事会、小品表演等等,以丰富的形式展览成果。

【课程评价】

1.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权重:40%)

(1)考勤(10分)

(2)课堂表现:课堂纪律及参与互动、小组讨论等情况(10分)

如:纪律方面:如有迟到旷课等要及时调查原因,属无故违纪者扣除综合素质评定分数;课堂参与度方面:积极参与互动、小组讨论、发言的给予学生相应的表扬和批评,并奖励积分。

作业(10分)

必须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及不交作业的的学生要一一记录,督促补充完整,同时记入综合素质评定。

(4)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10分)

对于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按活动表现及成果给予奖励积分。

2.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权重:60%)

(1)单元综合练习评价(20分)

(2)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40分)

达到优秀者每次加20分,达到良好者加10分。

所需条件:

1.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掌握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及驾驭课程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网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课程纲要

设计教师:

任教班级:七年级一班

七年级二班

2017年2月14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设计日期:2017年2月

◆适用年级:七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40课时

【课程目标】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促进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据此,制订本学期课程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引导学生确立“尊重青春,把我情绪、学会合作、遵守规则”的基本价值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问题; ②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③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乐观的心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④善于调节情绪,追求身心的康成长。

2.能力目标:

①能够从容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②学会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③正确运用排解不良情绪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

3.知识目标:

①了解青春期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

②知道态度对调节情绪的作用,知道调节不良情绪的重要性,了解情绪具有相通用性和感染性,知道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发泄情绪的重要性;

③懂得合作与分享,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让中学生知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从而懂得集体主义;

④让学生懂得法律的作用,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法律。

【课程内容】

目前我校七年级使用的是2016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是全新的教材。据此,教材改革力求彻底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教材的构架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统整了课程标准规定和要求的伦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国策四大领域的知识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一些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本册教材的编写在充分考虑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的情况下,在形态上不以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论阐释为主,而是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的案例和活动,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和情感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认同。新教材每一课内容的展

开都包含一条线索:以运用你的经验开始,希望用学生的个体经验作为学习起点;随后的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等活动设计,都从不同层面来促使学生分享,交流,从而引导个体对自身经验的反思。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最后以拓展空间结束本课内容,希望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

【课程实施】

1.基础型课程

(1)导入新课

采用音画情景、播放歌曲、生活案例、知识回忆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创设情景,体验感悟

联系生活设置情景使学生设身处地加以体会和感受,创设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吸引注意、调动思维,引发学生探究。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采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相互学习,得出共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讨论、辩论、探究,顺其自然实现教学目标。

(4)课堂练习,巩固目标

利用练习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巩固知识,发展学生运用

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收获,达成目标

通过谈收获,回忆所学知识等,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拓展型课程:

(1)明确主题,确定形式

七年级教材有四个单元主题探究活动,但教材所提供的探究主题宽泛的,作为任务和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有的主题针对性还不强,生活味不浓,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确定主题时,应对教材进行提炼,对原主题作必要的修改,进行优化,形成一个与后续教学内容相关的、与学生亲近的、操作性强的话题。优化了的主题应该是贯串单元教学的始终,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主题。

教材有四个单元探究主题,对不同的主题应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因此,教师尽可能地将四个主题活动创设成不同的形式,可以是演讲比赛、调查汇报、故事会、小品表演等等。其意义在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不同的形式中学生才会学得更有兴趣、做得更有激情。

(2)布置任务,活动准备

单元主题探究课教学属任务型教学,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感受成功的同时又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开放的探究式活动不等于放任式活动,任务的布置需要引导学生构建一个较为清

晰的预期成果,教师在任务的布置上应选择合理的时间、方式、对完成任务预想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在学生正式开展活动前都应给予热心的指导,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明确任务之后,接下来的探究学习自然展开。

(3)落实任务,方法指导

在单元主题探究学习中,由于不同的主题呈现的任务各具特色,况且学生面对的又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来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应站到学生一边,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将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做学生行动设计的参谋,把有效的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

教师参与指导,一方面会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会让学生感受到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时刻有无形的力量在支持,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更具有信心。

(4)关注过程,细心辅导、知行结合

单元主题探究课教学是一种过程性教学,从教师布置任务到学生成果汇报,中间存在较大的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这过程中,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如何,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再则,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属方法论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会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自主、开放的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绝不可使其成为放任式学习。

教师课前课后经常性地询问学生任务完成的状况、所遇到的困难;尝试分享探究过程中所拥有的乐趣;积极主动要求参加到学生的探究队伍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与他们在一起。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顾问”。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处理信息、交流和合作,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和内化,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明确价值取向。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预定学习探究目标,尤其是对那些毅力不强,善打退堂鼓的或者兴趣易转移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或督促,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

(5)丰富形式,成果展示

一册教材有四个单元探究主题。因此,教师尽可能地将四个主题活动创设成不同的形式,可以是演讲比赛、调查汇报、故事会、小品表演等等,以丰富的形式展览成果。

【课程评价】

1.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权重:40%)

(1)考勤(10分)

(2)课堂表现:课堂纪律及参与互动、小组讨论等情况(10分)

如:纪律方面:如有迟到旷课等要及时调查原因,属无故违纪者扣除综合素质评定分数;课堂参与度方面:积极参与互动、小组讨论、发言的给予学生相应的表扬和批评,并奖励积分。

作业(10分)

必须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及不交作业的的学生要一一记录,督促补充完整,同时记入综合素质评定。

(4)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10分)

对于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按活动表现及成果给予奖励积分。

2.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权重:60%)

(1)单元综合练习评价(20分)

(2)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40分)

达到优秀者每次加20分,达到良好者加10分。

所需条件:

1.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掌握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及驾驭课程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网络


相关内容

  •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课程纲要
  • 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学期<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课程类型: 设计教师 :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年级下册 设计日期:2017年2月 适用年级:七年级第二学期 授课时间:20课时 欲达到的课程目标: 七年级<道德与法制>课程欲达到的教学目标:1.力争学 ...

  • 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纲要
  •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课程纲要 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 ...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程纲要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第四单元 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课时:12课时 设计者:刘璐 (经开区曹古寺小学) 一.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指导,在脱离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27 ...

  • 七年级语文课程纲要分享课
  • 语文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 学校:郑州市第七十七中学 姓名:牛路瑶 [教材分析]: 课程纲要是教师教学的设计方案,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蓝本.和学生分享课程纲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通过课程纲要的分享,使教师和学生都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通过和学生分享课程纲要,使学生可以了解本期 ...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2013-2014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组别:黄水路小学五语组 组员:乔永强 敬俊红 贾玉红 孟莉 王晨晓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课文 44课时 综合性学习 14课时 口语交际 7课时 习作 14课时 回顾拓展 14课时 机动时间 20课时 ...

  •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 王治平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认识太阳> [教材来源]大象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课程类型]必修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 时]34课时 [设 计 者]王治平/新郑市梨河镇绰刘完全小学 [背景分析] ...

  • 八年级英语-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学 科 组:八年级英语备课组 课程名称:初中英语必修一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第4版Go for it 授课时间:60-70课时 授课教师:蔡宏伟 授课对象:上街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 1-10班学生 使用时间:2012 ...

  • 一年级下册美术课程纲要
  • 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基础课程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美术一 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32课时 设计教师:冯改菊 授课对象:武岗小学一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造型•表现: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体,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 ...

  •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课程纲要
  • 七年级英语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七年级英语 课程类型:初中英语必修课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适用年级:初中七年级 学期课时:90学时 设计者:七年级英语备课组郜丛珊,杨灿,康晓娜 设计日期:2014年2月16日 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 本学期是义务教育第二阶段第二学期.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