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三基练习题
1. 我国第一部药典是( )
A.《神衣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中药大辞典》 E.《本草纲目》
2. 调配处方时应先( )
A.校对计量器具
B.审查处方
C.核对药价
D.调配贵细药品
E.调配毒性药品
3. 海藻、甘草在同一处方中出现,应( )
A.与其他调剂人员协商后调配
B.拒绝调配
C.找开具处方的医生重新签字后调配
D.照方调配
E.自行改方后调配
4. 具有补益和中功效的是( )
A.辛味药物 B.甘味药物 C.苦味药物
D.淡味药物 E.咸味药物
5. 下列有关妊娠禁忌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B.能造成堕胎的药物
C.具有芳香走窜功能的药物
D.具有消食导滞功能的药物
E.峻下逐水药、毒性药、破血逐瘀药
6. 下列有关处方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指导患者用药提供依据
B.是调剂人员鉴别药品的依据 ) )
C.是患者已交药费的凭据
D.是统计医疗药品消耗、预算采购药品的依据
E.是调剂人员配发药品的依据
7. 调剂人员发现处方已被涂改,应该( )
A.令患者请求处方医生写清后调配
B.要求处方医生重新开具处方后调配
C.向处方医生问明情况,并签字确认后调配
D.仔细辨别,看清后调配
E.请示单位领导批准后调配
8. 能增强活血作用的炮制方法是( )
A.蜜炙 B.醋炙 C.胆汁炙 D.洒炙 E.姜汁炙
9. 除下列哪一项外,均为十八反的内容
A.乌头反白蔹 B.海藻反甘草 C.甘草反甘遂
D.细辛反藜芦 E.人参反五灵脂
10.下列不属于“十九畏”内容的是( )
A.水银畏砒霜 B.狼毒畏密陀僧 C.巴豆畏牵牛
D.人参畏五灵脂 E.丁香畏人参
11.具有泻火存阴功效的是( )
A.辛味药物 B.甘味药物 C.苦味药物
D.淡味药物 E.咸味药物
12.下列哪项是酸味中药的作用( )
A.能补能和能缓 B.能燥能泄 C.能下能软
D.能收能涩 E.能行能散
13.下列哪种药物属于中药毒性药物( )
A.麦冬 B.穿心莲 C.知母 D.水银 E.天麻
14.下列关于辩证论治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
A.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 B.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C.同一疾病不同阶段不会出现不同证型
D.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出现不同的证型
E.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 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 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15.属于根茎类中药的是( )
A.紫苏 B.蝉蜕 C.麻黄 D.薄荷 E.大黄
16.下列关于中药作用趋势“升降沉浮”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
A.“升”指提升、升阳
B“浮”指上行、发散
C.“升降沉浮”是指中药的滋味与作用
D.“沉”指下行、通利
E.“降”是指将逆、收敛
17.下列属于“升浮”药物的是( )
A.“温”性中药 B.“凉”性中药 C.“寒”性中药
D.“苦”味中药 E.“咸”味中药
18.川乌炮制的目的主要是( )
A.改变药性 B.消除和减少毒性 C.便于调剂制剂
D.便于贮存 E.洁净药物
19.下列哪种炮制方法可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止血作用( )
A.酒制 B.醋制 C.蜜制 D.炒炭 E.炒黄
20.下列有关汤剂用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汤药多宜温服,但热性病者应冷服,寒性病者应热服
B.冬季服用汤剂比夏季服用临床效果要好
C.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用
D.多数药物宜饭前服,有利于药物吸收
E.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
21.中药处方的调配程序为( )
A.计价收费→审方→调配→复核→发药
B.审方→调配→计价收费→复核→发药
C.审方→计价收费→调配→复核→发药
D.审方→复核→计价收费→调配→发药
E.审方→调配→复核→计价收费→发药
22.下列在药斗架中不用特殊存放的中药是( )
A.属于配伍禁忌的药物
B.有恶劣气味的药物
C.贵重药物
D.毒性中药和麻醉中药
E.需要先煎或后下的药物
23.下列哪项为青蒿具有的功效( )
A.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B.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C.清透虚热,消除疳热
D.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E.清透虚热,清热燥湿
24.具有解表散寒,解鱼蟹中毒的中药是( )
A.白芷 B.紫苏 C.决明子 D.防己 E.天南星
25.下列中药不具有消食导滞功效( )
A.山楂 B.神曲 C.麦芽 D.鸡内金 E.白术
26.具有发表散寒,又能温肺化饮的药是 ( )
A.杏仁 B.紫苏 C.麻黄 D.桂枝 E.细辛
27. 外感风寒,巅顶头痛,首选何药( )
A.细辛 B.蒿本 C.白芷 D.羌活 E.葛根
28. 处方中药品名称不应使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名称
B.《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
C.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称
D.通用名
E.俗名
29.不宜文火久煎的中药是( )
A.解表药 B.补益药 C.贝壳类药
D.矿物类药 E.甲壳类药
3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药调剂过程中审方的内容 ( )
A.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是否书写清楚
B.处方是否有改动
C.处方药物是否超剂量
D.处方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E.患者临床诊断是否正确
31.中医方剂治疗主病主证的是( )
A.佐助药 B.反佐药 C.使药
D.臣药 E.君药
32.八纲辨证是中医辩证论治基础知识之一,其中不包括( )
A.阴阳辩证
B.寒热辩证
C.虚实辩证
D.湿热辩证
E.表里辩证
33.下列关于补益药说法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消除虚证的药物,称为补益药
B.临证中根据各种药物的功效及其主治证候不同,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四类
C.补益药具有补益疗虚、扶正祛邪、扶正固脱的功效
D.人生、鹿茸、天麻、枸杞属于补益药
E.有实邪患者不宜使用补益药
34.医疗机构供应和调配毒性中药,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 )
A.1次极量 B.1日极量 C.2日极量
D.3日极量 E.1周极量
35.下列属于中药毒性药品的是( )
A.藿香 B.大黄 C.五味子 D.生姜 E.生川乌
36.下列不属于发散风寒药的是( )
A.生姜 B.荆芥 C.桂枝
D.薄荷 E.麻黄
37.下列不属于“十九畏”内容的是( )
A.水银畏砒霜 B.狼毒畏密陀僧 C.巴豆畏半夏
D.丁香畏郁金 E.人参畏五灵脂
38.下列不属于“十八反”内容的是( ) A.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B.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C.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
D.藜芦反玄参、细辛、芍药
E.甘草反桂枝、薄荷、麦芽
39.下列有关开具中药处方叙述,不正确是( )
A.所开具中药饮片应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
B.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应书写清楚
C.所开具药物应与处方中医辩证诊断相符
D.可以将中成药与中药饮片开具在一张处方上
E.在特殊情况下,可超剂量开具药物,但需注明原因
40.黄连的功效是( )
A.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B.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C.清虚热、除疳热
D.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E.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41.下列不属于道地药材的是( )
A.怀山药 B.田三七 C.东阿胶
D.青陈皮 E.杭白芍
42.下列哪项是苦味中药的作用( )
A.能补能和能缓 B.能燥能泄 C.能下能软
D.能收能涩 E.能行能散
43.下列哪项是辛味中药的作用( )
A.能补能和能缓 B.能燥能泄 C.能下能软
D.能收能涩 E.能行能散
44.中药药性理论中,“四气”是如何总结出来的( )
A.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B.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
C.是机体反映的结果总结出来的
D.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概括出来的
E.以上都不是
45.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 )
A.消除毒性 B.改变药性 C.便于贮藏
D.增强药效 E.纯净药材
46.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是( )
A.辛味药物 B.甘味药物 C.苦味药物
D.淡味药物 E.咸味药物
47.具有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是( )
A.杏仁 B.麻黄 C.葶苈子
D.桂枝 E.前胡
48.善泻三焦之火的药是( )
A.连翘 B.穿心莲 C.芦根
D.黄柏 E.栀子
49.使用前常煅制的中药是( )
A.种子类 B.叶类药 C.花类药
D.矿物类药 E.根类药
50.具有调和药性的中药是( )
A.薄荷 B.牛蒡子 C.升麻
D.葛根 E.甘草
51.下列关于辩证论治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全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 B.辩证论治中“症”指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C.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D.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可能出现不同的证型
E.中医认为,不同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可能出现相同的证型
52.下列关于中药“升降沉浮”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
A.“升”指提升、升阳
B“浮”指上行、发散
C.“沉”指下行、通利
D.“升降沉浮”是指中药作用趋势的概括
E.“降”是指泻火、散结
53.下列不属于补益药的是( )
A.人生 B.黄芪 C.枸杞
D当归 E.半夏
54.下列不属于泻下药的是( )
A.大黄 B.钩藤 C.番泻叶
D.芒硝 E.芦苇
55.《中国药典》是药品研制、生产(进口)、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相关单位的法定技术标准,现行《中国药典》是( )版。
A.2010年 B.2015年 C.2005年
D.2000年 E.1995年
56.下列属于常用中药调剂工具的是( )
A戥秤 B.分厘戥 C.研钵 D铜冲钵 E.天平秤
57.属于根类中药的是( )
A.紫苏 B.防风 C.麻黄 D.薄荷 E.蝉蜕
58. 具有发汗解表,又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 )
A.生姜 B.紫苏 C.桂枝 D.荆芥 E.薤白
59.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功效的药物是( )
A.杏仁 B.紫苏 C.麻黄 D.生姜 E.细辛
60.下列不属于清热中药的是( )
A.石膏 B.黄连 C.黄芩 D.五味子 E.黄柏
1--5:BBCBD 6--10:BCDEE 11--15:CDDCE 16-20:CABDB 21--25:CEDBE 26--30:EBEAE 31-35:EDDCE 36-40:DCEDE 41-45:DBEDB 46-50:EBEDE 51-55:CEEBB 56-60:EBBDD
中药学三基练习题
1. 我国第一部药典是( )
A.《神衣本草经》 B.《新修本草》 C.《证类本草》
D.《中药大辞典》 E.《本草纲目》
2. 调配处方时应先( )
A.校对计量器具
B.审查处方
C.核对药价
D.调配贵细药品
E.调配毒性药品
3. 海藻、甘草在同一处方中出现,应( )
A.与其他调剂人员协商后调配
B.拒绝调配
C.找开具处方的医生重新签字后调配
D.照方调配
E.自行改方后调配
4. 具有补益和中功效的是( )
A.辛味药物 B.甘味药物 C.苦味药物
D.淡味药物 E.咸味药物
5. 下列有关妊娠禁忌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有致畸作用的药物
B.能造成堕胎的药物
C.具有芳香走窜功能的药物
D.具有消食导滞功能的药物
E.峻下逐水药、毒性药、破血逐瘀药
6. 下列有关处方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指导患者用药提供依据
B.是调剂人员鉴别药品的依据 ) )
C.是患者已交药费的凭据
D.是统计医疗药品消耗、预算采购药品的依据
E.是调剂人员配发药品的依据
7. 调剂人员发现处方已被涂改,应该( )
A.令患者请求处方医生写清后调配
B.要求处方医生重新开具处方后调配
C.向处方医生问明情况,并签字确认后调配
D.仔细辨别,看清后调配
E.请示单位领导批准后调配
8. 能增强活血作用的炮制方法是( )
A.蜜炙 B.醋炙 C.胆汁炙 D.洒炙 E.姜汁炙
9. 除下列哪一项外,均为十八反的内容
A.乌头反白蔹 B.海藻反甘草 C.甘草反甘遂
D.细辛反藜芦 E.人参反五灵脂
10.下列不属于“十九畏”内容的是( )
A.水银畏砒霜 B.狼毒畏密陀僧 C.巴豆畏牵牛
D.人参畏五灵脂 E.丁香畏人参
11.具有泻火存阴功效的是( )
A.辛味药物 B.甘味药物 C.苦味药物
D.淡味药物 E.咸味药物
12.下列哪项是酸味中药的作用( )
A.能补能和能缓 B.能燥能泄 C.能下能软
D.能收能涩 E.能行能散
13.下列哪种药物属于中药毒性药物( )
A.麦冬 B.穿心莲 C.知母 D.水银 E.天麻
14.下列关于辩证论治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
A.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 B.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C.同一疾病不同阶段不会出现不同证型
D.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出现不同的证型
E.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 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 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15.属于根茎类中药的是( )
A.紫苏 B.蝉蜕 C.麻黄 D.薄荷 E.大黄
16.下列关于中药作用趋势“升降沉浮”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
A.“升”指提升、升阳
B“浮”指上行、发散
C.“升降沉浮”是指中药的滋味与作用
D.“沉”指下行、通利
E.“降”是指将逆、收敛
17.下列属于“升浮”药物的是( )
A.“温”性中药 B.“凉”性中药 C.“寒”性中药
D.“苦”味中药 E.“咸”味中药
18.川乌炮制的目的主要是( )
A.改变药性 B.消除和减少毒性 C.便于调剂制剂
D.便于贮存 E.洁净药物
19.下列哪种炮制方法可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止血作用( )
A.酒制 B.醋制 C.蜜制 D.炒炭 E.炒黄
20.下列有关汤剂用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般汤药多宜温服,但热性病者应冷服,寒性病者应热服
B.冬季服用汤剂比夏季服用临床效果要好
C.一般疾病服药,多采用每日一剂,每剂分两次或三次服用
D.多数药物宜饭前服,有利于药物吸收
E.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
21.中药处方的调配程序为( )
A.计价收费→审方→调配→复核→发药
B.审方→调配→计价收费→复核→发药
C.审方→计价收费→调配→复核→发药
D.审方→复核→计价收费→调配→发药
E.审方→调配→复核→计价收费→发药
22.下列在药斗架中不用特殊存放的中药是( )
A.属于配伍禁忌的药物
B.有恶劣气味的药物
C.贵重药物
D.毒性中药和麻醉中药
E.需要先煎或后下的药物
23.下列哪项为青蒿具有的功效( )
A.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B.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C.清透虚热,消除疳热
D.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E.清透虚热,清热燥湿
24.具有解表散寒,解鱼蟹中毒的中药是( )
A.白芷 B.紫苏 C.决明子 D.防己 E.天南星
25.下列中药不具有消食导滞功效( )
A.山楂 B.神曲 C.麦芽 D.鸡内金 E.白术
26.具有发表散寒,又能温肺化饮的药是 ( )
A.杏仁 B.紫苏 C.麻黄 D.桂枝 E.细辛
27. 外感风寒,巅顶头痛,首选何药( )
A.细辛 B.蒿本 C.白芷 D.羌活 E.葛根
28. 处方中药品名称不应使用(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名称
B.《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
C.经国家批准的专利药品名称
D.通用名
E.俗名
29.不宜文火久煎的中药是( )
A.解表药 B.补益药 C.贝壳类药
D.矿物类药 E.甲壳类药
3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药调剂过程中审方的内容 ( )
A.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是否书写清楚
B.处方是否有改动
C.处方药物是否超剂量
D.处方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
E.患者临床诊断是否正确
31.中医方剂治疗主病主证的是( )
A.佐助药 B.反佐药 C.使药
D.臣药 E.君药
32.八纲辨证是中医辩证论治基础知识之一,其中不包括( )
A.阴阳辩证
B.寒热辩证
C.虚实辩证
D.湿热辩证
E.表里辩证
33.下列关于补益药说法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消除虚证的药物,称为补益药
B.临证中根据各种药物的功效及其主治证候不同,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四类
C.补益药具有补益疗虚、扶正祛邪、扶正固脱的功效
D.人生、鹿茸、天麻、枸杞属于补益药
E.有实邪患者不宜使用补益药
34.医疗机构供应和调配毒性中药,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 )
A.1次极量 B.1日极量 C.2日极量
D.3日极量 E.1周极量
35.下列属于中药毒性药品的是( )
A.藿香 B.大黄 C.五味子 D.生姜 E.生川乌
36.下列不属于发散风寒药的是( )
A.生姜 B.荆芥 C.桂枝
D.薄荷 E.麻黄
37.下列不属于“十九畏”内容的是( )
A.水银畏砒霜 B.狼毒畏密陀僧 C.巴豆畏半夏
D.丁香畏郁金 E.人参畏五灵脂
38.下列不属于“十八反”内容的是( ) A.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B.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C.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
D.藜芦反玄参、细辛、芍药
E.甘草反桂枝、薄荷、麦芽
39.下列有关开具中药处方叙述,不正确是( )
A.所开具中药饮片应按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
B.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应书写清楚
C.所开具药物应与处方中医辩证诊断相符
D.可以将中成药与中药饮片开具在一张处方上
E.在特殊情况下,可超剂量开具药物,但需注明原因
40.黄连的功效是( )
A.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B.补气升阳、固表止汗
C.清虚热、除疳热
D.解表散寒、温中止呕
E.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41.下列不属于道地药材的是( )
A.怀山药 B.田三七 C.东阿胶
D.青陈皮 E.杭白芍
42.下列哪项是苦味中药的作用( )
A.能补能和能缓 B.能燥能泄 C.能下能软
D.能收能涩 E.能行能散
43.下列哪项是辛味中药的作用( )
A.能补能和能缓 B.能燥能泄 C.能下能软
D.能收能涩 E.能行能散
44.中药药性理论中,“四气”是如何总结出来的( )
A.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B.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
C.是机体反映的结果总结出来的
D.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概括出来的
E.以上都不是
45.生地黄制成熟地黄的目的是( )
A.消除毒性 B.改变药性 C.便于贮藏
D.增强药效 E.纯净药材
46.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是( )
A.辛味药物 B.甘味药物 C.苦味药物
D.淡味药物 E.咸味药物
47.具有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的药是( )
A.杏仁 B.麻黄 C.葶苈子
D.桂枝 E.前胡
48.善泻三焦之火的药是( )
A.连翘 B.穿心莲 C.芦根
D.黄柏 E.栀子
49.使用前常煅制的中药是( )
A.种子类 B.叶类药 C.花类药
D.矿物类药 E.根类药
50.具有调和药性的中药是( )
A.薄荷 B.牛蒡子 C.升麻
D.葛根 E.甘草
51.下列关于辩证论治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A.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全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 B.辩证论治中“症”指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C.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D.中医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可能出现不同的证型
E.中医认为,不同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可能出现相同的证型
52.下列关于中药“升降沉浮”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
A.“升”指提升、升阳
B“浮”指上行、发散
C.“沉”指下行、通利
D.“升降沉浮”是指中药作用趋势的概括
E.“降”是指泻火、散结
53.下列不属于补益药的是( )
A.人生 B.黄芪 C.枸杞
D当归 E.半夏
54.下列不属于泻下药的是( )
A.大黄 B.钩藤 C.番泻叶
D.芒硝 E.芦苇
55.《中国药典》是药品研制、生产(进口)、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相关单位的法定技术标准,现行《中国药典》是( )版。
A.2010年 B.2015年 C.2005年
D.2000年 E.1995年
56.下列属于常用中药调剂工具的是( )
A戥秤 B.分厘戥 C.研钵 D铜冲钵 E.天平秤
57.属于根类中药的是( )
A.紫苏 B.防风 C.麻黄 D.薄荷 E.蝉蜕
58. 具有发汗解表,又能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 )
A.生姜 B.紫苏 C.桂枝 D.荆芥 E.薤白
59.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功效的药物是( )
A.杏仁 B.紫苏 C.麻黄 D.生姜 E.细辛
60.下列不属于清热中药的是( )
A.石膏 B.黄连 C.黄芩 D.五味子 E.黄柏
1--5:BBCBD 6--10:BCDEE 11--15:CDDCE 16-20:CABDB 21--25:CEDBE 26--30:EBEAE 31-35:EDDCE 36-40:DCEDE 41-45:DBEDB 46-50:EBEDE 51-55:CEEBB 56-60:EB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