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苑】
从《艺术人生》看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文关怀
□吴英春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110036)
摘要:本文以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为例,分析了人文关怀在电视谈话节目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应具有的人文精神,从而阐述了人文精神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核心,人文关怀在主持人与嘉宾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相互渗透。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06)05-0146-02多的联想。
其次,运用小道具和音乐营造人性化的谈话氛围。节目中使用的一些小道具常常会让嘉宾们触景生情。音乐的使用是谈话节目中不可缺少的情感表现因素,用音乐点缀、烘托谈话的情绪,营造出人性化的谈话氛围。在《艺术人生》中,背景音乐的使用将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心灵碰撞出美妙的合弦,让谈话更精彩,对节目的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场乐队的演奏者音乐感觉非常棒,在嘉宾出场时乐队经常演奏出令人拍案叫绝的音乐。如嘉宾葛存壮老先生出场时,乐队的几个“嘎”小子竟演奏起了《鬼子进村》,由于葛老先生过去扮演过不少“鬼子”的形象,而葛老先生一听这音乐也不含糊,身上的喜剧细胞被调动起来,迈着当年的“鬼子步”,“猫腰端着枪”就走到了前台,并且乐呵呵地说:“《艺术人生》每个环节都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刚才这段音乐,很好,我很熟悉。”此时现场的观众早已笑作一团。
简短的音乐可以巧妙地转换话题,也可以推动人们的情感,在谈话的动情处,流淌出一段“煽情”的旋律,往往比千言万语更催人泪下。在乐队的伴奏下由大陆歌手满文军演唱蔡琴的成名曲《恰似你的温柔》,在动人的歌声中引出蔡琴;吕丽萍谈到事业转折点时,现场演奏起了《编辑部的故事》主题曲;当歌唱家德德玛谈到重病后重返舞台,在现场用并不完美的歌声认真演唱刘欢的《从头再来》时,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泪流满面。这种真实的情感,真挚的泪水,在音乐的烘托下更突显出《艺术人生》所带来的浓郁的人文情怀。
二、人文关怀在主持人与嘉宾交流过程中相互渗透电视谈话节目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体及现代传播手段,将人们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话题,同受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人与人之间的亲切、自然、真实的谈话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形态是建立在大众传播中人际传播具有很强影响力的认知基础上,有着独特的传播魅力。
首先,主持人的真诚打开了嘉宾倾诉的心扉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希望嘉宾们谈出真实的情感,因为
中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这种节目的兴起为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建立起一种人文立场,传递着人文精神,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谈话节目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因为沟通和交流是人类的一个重要天性,任何一个社会人都有沟通和交流的愿望。人们的思想、精神通过交流得以延伸和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发展变化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连思维的运转都在提速,这样的环境使人们的精神情绪容易产生浮躁现象,需要向人倾诉,需要抚慰,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电视谈话节目的存在与发展是一种必然,谈话节目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内涵,它满足了大众的需要。
一、人文精神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核心成功的谈话节目,不仅仅在于主持人能够熟练地驾驭整个谈话节目的运作规程,更在于制作者在整个节目运作过程中抓住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体现出人文精神。以《艺术人生》为例,《艺术人生》的编导马宁说:“我们所理解的人文主义关怀,就是把自己当成最普通的人,把观众当成最普通的人,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下交流。”〔1〕
首先,通过现场布置塑造人文化的谈话空间。西方经济学家高德巴哈在1997年提出了“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其重要性是它引导行动,如果没有足够的注意力,选择权就会受到限制。有效的信息传播是通过受众的选择来实现的,而受众选择的前提就是他们的注意力能否被吸引。《艺术人生》节目在演播厅的布置方面就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塑造人文化的谈话空间。在悠扬的、富有浓郁回忆意境的旋律中呈现出一个深蓝色的动感画面,一滴水激荡出美丽的浪花,淡然融入大海,一个能激发人倾诉的话筒拉开了《艺术人生》谈话现场的幕布。演播厅的布置庄重简洁、典雅大气,充满了艺术气息,用深蓝色绒布布置成弧线形的背景墙,暖色的几盏小灯映照在挂着艺术家或明星们的大幅生活照、剧照上,这些照片似乎在无声地讲述嘉宾不平凡的艺术生涯,“无声胜有声”的画面能够勾起人们的回忆,唤起更
理论界2006.5
146
【文化论苑】
真实能够产生刺激、引起兴奋。《艺术人生》追求的是实现主持人、嘉宾与观众之间真实、真诚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产生情感共鸣。所以谈话的重点不是放在艺术家和明星们的演艺事业方面,而是注重他们的人生经历、感情经验、友情经历与事业经历的结合。
“谈话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和核心,起着控制整个节目节奏的作用。在电视谈话节目传播群体中,主持人是唯一固定的,嘉宾和现场观众是流动的。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是引言人,中间是串联人,结尾是总结人,全程节奏是控制人。”〔2〕作为节目主持人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真诚、真实去感染嘉宾,博得嘉宾的充分信任。《艺术人生》的主持人朱军真情流露出来的人文精神,用他的真诚打开了嘉宾的心扉。“无论是采访还是做节目,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而交流首先要有诚意,没有诚意很多事情就无从谈起。”〔3〕朱军是认真努力的,他参与节目的策划和编辑,灵活驾驭谈话的节奏、进程和话题的展开,在节目中专注地倾听嘉宾谈话,为嘉宾的心灵打开倾诉的窗户。“我理解嘉宾们每每潸然泪下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当你的故事有人用心地倾听,当你的过往被人苦心地记住,原来是这么的幸福。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人人都有一段思索过、徘徊过、痛过也笑过的心路历程。当你在一个特殊的舞台上将记忆开启,交流的就不止是话语了,而是人心啊!”〔4〕曾经有同行采访朱军:“为什么我们采访嘉宾问到隐私时,他不会告诉我们,却告诉了你,请问有什么采访技巧吗?”朱军对此问题的回答特别简单,他说“因为你采访的是隐私,而我采访的只是他的生活段落,或者说是某个生活经历,这有质的区别。当所谓挖隐私的时候,你的眼神是肮脏的,是不可告人的。我提问的出发点是想从他的经历中给更多人以启示,所以我在问话时的眼神是真实的,所以才会愿意倾诉。”〔5〕这个回答看似简单却说出了谈话节目的实质,值得其他谈话节目借鉴。
美国新闻学家雷特狄克说:“在人们的心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记忆,如果你能唤起他们心中的这些形象,你的描述就具有了激动人心的力量。”〔6〕主持人通过提问去“刺激”、“唤醒”嘉宾的内心情感。《艺术人生》让观众们多次聆听到老艺术家们的真实人生故事,真诚袒露名人生活中的艰辛与无奈,让观众了解到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也多次在节目中见到朱军同嘉宾、观众一起感动,一起流泪。真诚的流露不止是流眼泪,而是眼泪背后发自主持人内心的真情。
其次,主持人的认真倾听为嘉宾搭建倾诉的平台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交流是由“说”和“听”两部分构成,他们是语言链条上互相依赖、互相支持的两个方面,缺失任何一种要素都不会形成语言交流。
对主持人来说,“听”的能力决定理解能力,是否能对嘉宾的谈话有一个正确理解和把握。主持人认真倾听是为了更好地驾驭话题、发现和挖掘话题,不是为了听而听,而是为了更好地说而听。只有这样,才能与嘉宾进行真诚的沟通和平等的对话,才能引起与嘉宾和观众的共鸣,为嘉宾搭建一个倾诉的平台,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倾听是一门艺术,是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对嘉宾的一种尊
重。对嘉宾、对观众尊重才能让谈话者谈出真诚和真实,才能让观众感动。嘉宾感受到主持人对他的尊重,会视主持人为知己,产生倾诉的欲望。
《艺术人生》为艺术家和明星们搭建了一个倾述的平台。记得明星成龙在《艺术人生》节目中激动地对主持人朱军、观众说过这样一段话:“谢谢《艺术人生》节目,谢谢主持人朱军给了我一个讲述的机会。我有很多话要说,可是平时没有人可以去说,有些话是不能同我的助手讲,也没有机会同朋友、同家人讲。所以,我要谢谢《艺术人生》,谢谢你们让我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话,我很感动。”可以说是谈话节目,也是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们给了嘉宾们一个畅所欲言、真诚述说的空间。“鸣谢在《艺术人生》不吝言语的嘉宾,你们给予我最公开的信任。”〔7〕
一次成功的谈话节目会让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心情都是愉快和痛快的。如陈昆专辑,陈昆真诚地谈到了自己不幸福的童年,逃课的经历,向观众和喜爱他的“昆迷”们坦诚自己总有不安全感。当朱军引出陈昆姐姐去世的事情时,陈昆哭了,因为这个话题一直是陈昆心里的痛,他不想回答,只想逃避,但一向善解人意的朱军这一次却采取了“逼问”。现场出现短暂的沉寂后,陈昆在朱军鼓励的目光下,流着泪讲出了积淤在心中的对姐姐的一份感情。朱军的“咄咄逼人”引起“昆迷”和电视机前一部分观众的指责。但笔者不认为这是主持人在揭陈昆的伤疤,正是因为朱军的“逼问”,才使陈昆释放出压抑已久的心结。敞开关闭已久的心扉可以帮助陈昆明日轻装上阵,朱军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个自信又不自信,还有些自卑的真实陈昆。《艺术人生》的“真诚抒发人生感悟”的栏目特色也自然而然地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对人的关注、爱护越深,就越容易在节目中建立话语场,形成自然和谐的交流,与受众形成和谐的关系。和谐的双方关系,是指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协调、融洽,双方的心理距离较小,即使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彼此之间也能够互相理解、沟通。和谐关系的建立,重要的是双方对于心理距离的态度,是否都有缩小心理距离的愿望和心理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随着媒介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更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强调电视谈话节目的人文内涵,人文精神将是电视谈话节目永远不变的追求。作为媒介人要以人文情怀去关注社会人生,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谈话节目主持人与嘉宾、观众之间真情的互动,以真诚、真实、真情与观众进行心灵的交流,让电视谈话节目真正地走入观众的内心,才能不仅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而且可以提升观众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5]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首届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名主持讲坛》的文字记录,2004.45、48.
[2]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华艺出版社,154.[3][4][7]朱军.时刻准备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185、221、224.
[6]刘洁.电视节目主持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17、116.
[作者简介]吴英春(1973-),女,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播音主持教研室主任,讲师。
责任编辑:闫大鹏
147
2006.5理论界
【文化论苑】
从《艺术人生》看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文关怀
□吴英春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辽宁
沈阳110036)
摘要:本文以中央电视台著名的谈话节目《艺术人生》为例,分析了人文关怀在电视谈话节目所起的重要作用及应具有的人文精神,从而阐述了人文精神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核心,人文关怀在主持人与嘉宾进行沟通交流过程中相互渗透。
关键词:电视谈话节目;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47(2006)05-0146-02多的联想。
其次,运用小道具和音乐营造人性化的谈话氛围。节目中使用的一些小道具常常会让嘉宾们触景生情。音乐的使用是谈话节目中不可缺少的情感表现因素,用音乐点缀、烘托谈话的情绪,营造出人性化的谈话氛围。在《艺术人生》中,背景音乐的使用将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心灵碰撞出美妙的合弦,让谈话更精彩,对节目的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场乐队的演奏者音乐感觉非常棒,在嘉宾出场时乐队经常演奏出令人拍案叫绝的音乐。如嘉宾葛存壮老先生出场时,乐队的几个“嘎”小子竟演奏起了《鬼子进村》,由于葛老先生过去扮演过不少“鬼子”的形象,而葛老先生一听这音乐也不含糊,身上的喜剧细胞被调动起来,迈着当年的“鬼子步”,“猫腰端着枪”就走到了前台,并且乐呵呵地说:“《艺术人生》每个环节都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刚才这段音乐,很好,我很熟悉。”此时现场的观众早已笑作一团。
简短的音乐可以巧妙地转换话题,也可以推动人们的情感,在谈话的动情处,流淌出一段“煽情”的旋律,往往比千言万语更催人泪下。在乐队的伴奏下由大陆歌手满文军演唱蔡琴的成名曲《恰似你的温柔》,在动人的歌声中引出蔡琴;吕丽萍谈到事业转折点时,现场演奏起了《编辑部的故事》主题曲;当歌唱家德德玛谈到重病后重返舞台,在现场用并不完美的歌声认真演唱刘欢的《从头再来》时,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泪流满面。这种真实的情感,真挚的泪水,在音乐的烘托下更突显出《艺术人生》所带来的浓郁的人文情怀。
二、人文关怀在主持人与嘉宾交流过程中相互渗透电视谈话节目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体及现代传播手段,将人们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话题,同受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人与人之间的亲切、自然、真实的谈话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形态是建立在大众传播中人际传播具有很强影响力的认知基础上,有着独特的传播魅力。
首先,主持人的真诚打开了嘉宾倾诉的心扉
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希望嘉宾们谈出真实的情感,因为
中国的电视谈话类节目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这种节目的兴起为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建立起一种人文立场,传递着人文精神,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谈话节目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中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因为沟通和交流是人类的一个重要天性,任何一个社会人都有沟通和交流的愿望。人们的思想、精神通过交流得以延伸和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发展变化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连思维的运转都在提速,这样的环境使人们的精神情绪容易产生浮躁现象,需要向人倾诉,需要抚慰,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电视谈话节目的存在与发展是一种必然,谈话节目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内涵,它满足了大众的需要。
一、人文精神是电视谈话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核心成功的谈话节目,不仅仅在于主持人能够熟练地驾驭整个谈话节目的运作规程,更在于制作者在整个节目运作过程中抓住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体现出人文精神。以《艺术人生》为例,《艺术人生》的编导马宁说:“我们所理解的人文主义关怀,就是把自己当成最普通的人,把观众当成最普通的人,在一种平和的状态下交流。”〔1〕
首先,通过现场布置塑造人文化的谈话空间。西方经济学家高德巴哈在1997年提出了“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其重要性是它引导行动,如果没有足够的注意力,选择权就会受到限制。有效的信息传播是通过受众的选择来实现的,而受众选择的前提就是他们的注意力能否被吸引。《艺术人生》节目在演播厅的布置方面就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塑造人文化的谈话空间。在悠扬的、富有浓郁回忆意境的旋律中呈现出一个深蓝色的动感画面,一滴水激荡出美丽的浪花,淡然融入大海,一个能激发人倾诉的话筒拉开了《艺术人生》谈话现场的幕布。演播厅的布置庄重简洁、典雅大气,充满了艺术气息,用深蓝色绒布布置成弧线形的背景墙,暖色的几盏小灯映照在挂着艺术家或明星们的大幅生活照、剧照上,这些照片似乎在无声地讲述嘉宾不平凡的艺术生涯,“无声胜有声”的画面能够勾起人们的回忆,唤起更
理论界2006.5
146
【文化论苑】
真实能够产生刺激、引起兴奋。《艺术人生》追求的是实现主持人、嘉宾与观众之间真实、真诚地进行交流和沟通,产生情感共鸣。所以谈话的重点不是放在艺术家和明星们的演艺事业方面,而是注重他们的人生经历、感情经验、友情经历与事业经历的结合。
“谈话节目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和核心,起着控制整个节目节奏的作用。在电视谈话节目传播群体中,主持人是唯一固定的,嘉宾和现场观众是流动的。主持人在节目开始是引言人,中间是串联人,结尾是总结人,全程节奏是控制人。”〔2〕作为节目主持人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真诚、真实去感染嘉宾,博得嘉宾的充分信任。《艺术人生》的主持人朱军真情流露出来的人文精神,用他的真诚打开了嘉宾的心扉。“无论是采访还是做节目,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而交流首先要有诚意,没有诚意很多事情就无从谈起。”〔3〕朱军是认真努力的,他参与节目的策划和编辑,灵活驾驭谈话的节奏、进程和话题的展开,在节目中专注地倾听嘉宾谈话,为嘉宾的心灵打开倾诉的窗户。“我理解嘉宾们每每潸然泪下的真正原因,那就是当你的故事有人用心地倾听,当你的过往被人苦心地记住,原来是这么的幸福。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人人都有一段思索过、徘徊过、痛过也笑过的心路历程。当你在一个特殊的舞台上将记忆开启,交流的就不止是话语了,而是人心啊!”〔4〕曾经有同行采访朱军:“为什么我们采访嘉宾问到隐私时,他不会告诉我们,却告诉了你,请问有什么采访技巧吗?”朱军对此问题的回答特别简单,他说“因为你采访的是隐私,而我采访的只是他的生活段落,或者说是某个生活经历,这有质的区别。当所谓挖隐私的时候,你的眼神是肮脏的,是不可告人的。我提问的出发点是想从他的经历中给更多人以启示,所以我在问话时的眼神是真实的,所以才会愿意倾诉。”〔5〕这个回答看似简单却说出了谈话节目的实质,值得其他谈话节目借鉴。
美国新闻学家雷特狄克说:“在人们的心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记忆,如果你能唤起他们心中的这些形象,你的描述就具有了激动人心的力量。”〔6〕主持人通过提问去“刺激”、“唤醒”嘉宾的内心情感。《艺术人生》让观众们多次聆听到老艺术家们的真实人生故事,真诚袒露名人生活中的艰辛与无奈,让观众了解到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也多次在节目中见到朱军同嘉宾、观众一起感动,一起流泪。真诚的流露不止是流眼泪,而是眼泪背后发自主持人内心的真情。
其次,主持人的认真倾听为嘉宾搭建倾诉的平台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交流是由“说”和“听”两部分构成,他们是语言链条上互相依赖、互相支持的两个方面,缺失任何一种要素都不会形成语言交流。
对主持人来说,“听”的能力决定理解能力,是否能对嘉宾的谈话有一个正确理解和把握。主持人认真倾听是为了更好地驾驭话题、发现和挖掘话题,不是为了听而听,而是为了更好地说而听。只有这样,才能与嘉宾进行真诚的沟通和平等的对话,才能引起与嘉宾和观众的共鸣,为嘉宾搭建一个倾诉的平台,体现出人文关怀的精神。倾听是一门艺术,是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对嘉宾的一种尊
重。对嘉宾、对观众尊重才能让谈话者谈出真诚和真实,才能让观众感动。嘉宾感受到主持人对他的尊重,会视主持人为知己,产生倾诉的欲望。
《艺术人生》为艺术家和明星们搭建了一个倾述的平台。记得明星成龙在《艺术人生》节目中激动地对主持人朱军、观众说过这样一段话:“谢谢《艺术人生》节目,谢谢主持人朱军给了我一个讲述的机会。我有很多话要说,可是平时没有人可以去说,有些话是不能同我的助手讲,也没有机会同朋友、同家人讲。所以,我要谢谢《艺术人生》,谢谢你们让我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话,我很感动。”可以说是谈话节目,也是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们给了嘉宾们一个畅所欲言、真诚述说的空间。“鸣谢在《艺术人生》不吝言语的嘉宾,你们给予我最公开的信任。”〔7〕
一次成功的谈话节目会让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心情都是愉快和痛快的。如陈昆专辑,陈昆真诚地谈到了自己不幸福的童年,逃课的经历,向观众和喜爱他的“昆迷”们坦诚自己总有不安全感。当朱军引出陈昆姐姐去世的事情时,陈昆哭了,因为这个话题一直是陈昆心里的痛,他不想回答,只想逃避,但一向善解人意的朱军这一次却采取了“逼问”。现场出现短暂的沉寂后,陈昆在朱军鼓励的目光下,流着泪讲出了积淤在心中的对姐姐的一份感情。朱军的“咄咄逼人”引起“昆迷”和电视机前一部分观众的指责。但笔者不认为这是主持人在揭陈昆的伤疤,正是因为朱军的“逼问”,才使陈昆释放出压抑已久的心结。敞开关闭已久的心扉可以帮助陈昆明日轻装上阵,朱军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个自信又不自信,还有些自卑的真实陈昆。《艺术人生》的“真诚抒发人生感悟”的栏目特色也自然而然地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对人的关注、爱护越深,就越容易在节目中建立话语场,形成自然和谐的交流,与受众形成和谐的关系。和谐的双方关系,是指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协调、融洽,双方的心理距离较小,即使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彼此之间也能够互相理解、沟通。和谐关系的建立,重要的是双方对于心理距离的态度,是否都有缩小心理距离的愿望和心理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随着媒介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更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强调电视谈话节目的人文内涵,人文精神将是电视谈话节目永远不变的追求。作为媒介人要以人文情怀去关注社会人生,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谈话节目主持人与嘉宾、观众之间真情的互动,以真诚、真实、真情与观众进行心灵的交流,让电视谈话节目真正地走入观众的内心,才能不仅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而且可以提升观众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5]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首届中国电视十大名栏目名主持讲坛》的文字记录,2004.45、48.
[2]汪文斌,胡正荣.世界电视前沿.华艺出版社,154.[3][4][7]朱军.时刻准备着.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185、221、224.
[6]刘洁.电视节目主持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17、116.
[作者简介]吴英春(1973-),女,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播音主持教研室主任,讲师。
责任编辑:闫大鹏
147
2006.5理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