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小论文:美俄博弈

浅谈美俄博弈

(上海大学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姓名:**)

摘要:通过叙述普京、梅德韦杰夫两个时代的美俄博弈,从各个方面着手,详细阐述、解释

了美俄博弈的部分表现,并就美俄关系的大局及前景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车臣北约战略反导经济布局梅普组合对抗合作

一,普京时代的美俄博弈

1、车臣问题

车臣虽然只是出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却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同样也必须经过这里。长期以来,能源产品是俄罗斯除军火外在国际市场唯一拿得出手的商品,能源贸易一旦堵塞,俄罗斯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因此,长期以来,俄罗斯必须牢牢控制住车臣。苏联解体之后,车臣实际上逐渐获得了独立,虽然俄罗斯在名义上没有认可。随着俄罗斯国内政局在92年后趋于稳定,所以必须收回车臣,于是在94年底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第一次车臣战争由此开始。另一方面,车臣问题始终笼罩在西方国家的阴影之下——美国出于巩固全球霸权、进一步分裂俄罗斯的考虑,暗中为车臣非法武装提供高精尖武器,在外交场合向俄政府施压,美国总统也曾接见过车臣伪总统杜达耶夫。对于俄罗斯自身,本已被“休克疗法”折腾的奄奄一息的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压下(由美国主导的始于冷战时期的低油价政策也仍在继续)开始走向崩溃,车臣战争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造血机能正在枯竭,那么让一个伤口持续流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最终,虽然车臣非法武装遭到重创,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炸死,但是俄军仍在苦战一年多之后失利。结果是担任正面主攻的131摩步旅遭重创;车臣武装利用狙击手进行巷战,给俄军造成重大伤亡;杜达耶夫被击毙后,战事陷入胶着状态;1996年签订协议后俄撤军(俄罗斯撤军、车臣5年内不独立、俄罗斯赔钱给车臣)。

科索沃战争后,美欧之间逐渐出现裂痕,中东的动荡局使得西欧在能源问题上开始有求于俄国人,俄罗斯的外交活动开始增大,并且油价上涨也使俄罗斯恢复元气。在这一大环境下,普京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果断发起第二次车臣战争,从东、中、西三面发动猛烈攻势;专门制定了对付狙击手的战术:以狙击对狙击、重火力粉碎;在南面山区重兵部署包围圈。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它严厉打击了恐怖势力和分裂势力,挫败了美国进一步肢解俄罗斯的战略图谋,也树立了普京的个人威望,同时为争夺里海石油、南下高加索、挺进中亚埋下了战略伏笔。

2、美俄博弈之北约东扩

美国利用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带。北约5次扩张,其中有两次是苏联解体之后:1999年,波兰、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约,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中东欧四国加入北约。而下一步,美国盯上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一旦乌克兰、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俄罗斯将直接面对北约,毫无战略纵;深黑海舰队也将撤出黑海,俄罗斯在世界岛腹地将毫无军事存在。对此,俄罗斯有相应的应对:驻军南奥塞梯使得使得格鲁吉亚不符合加入北约的条件(加入北约的条件:不得处于交战状态、不得与邻国有领土争端、国内无强大的反对派势力等),扶植南奥塞梯的反格鲁吉亚势力。另外,俄罗斯还想控制阿布哈兹(两个天然良港、一个双向跑道机场)。

08年8月8日,正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获得西方暗中支持的亲美小国格鲁吉亚对俄发起闪电战。普京虽然在中国,但对此早有准备,强硬而干脆,立刻出兵相击,格鲁吉亚来不及等待美国等国家的支持,只能求饶撤退。俄罗斯利用这一机会,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炮弹提出了警告,显示了其强大的威慑力。俄罗斯因而控制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获得了

对抗北约的有效战略纵深,打破了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

3、战略安全领域的博弈

在战略安全领域,冷战后出现曙光的美俄削减战略武器的努力近乎失败,双方同时加大在战略力量方面的投入,开始新一轮较量。美国加大对俄罗斯在战略力量方面的优势,并试图以此占据对俄总体外交的强势地位。继退出《反导条约》后,2003年,美宣布解除小型核武器研究禁令。2004年,,美导弹防御体系正式开始部署。之后,美一方面加紧新型战略核武器的研制,以取代目前主要由冷战时期生产的战略核力量,另一方面加快战术核武器的生产,以适应新型战争的需要。与此同时,加大对俄核讹诈力度。针对美国的核讹诈,俄罗斯一方面进行有力回击,一方面实质性加大军事力量尤其是战略力量的建设。2006年3月30日,普京回击称,俄拥有应付敌国攻击的足够核弹头。06年4月3日,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发表讲话表示,“俄军拥有足够的实施战略遏制的能力,完全能够保障国家的安全”。06年4月13日,俄导弹设计中心负责人索罗门诺夫宣称,俄“白杨—M”、“圆锤”导弹未来15-20年内能突破任何导弹防御系统。为应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普京决定部署新一代进攻性战略武器。07年1月,美国向波兰和捷克提出就建立导弹防御基地问题恢复谈判,并先后分别与波兰和捷克签署了相关协议。美国在东欧地区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俄罗斯认为,改导弹防御系统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俄在提出替代方案和抗议无果后,于07年宣布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并开始升级更新一系列战略武器装备。

4、围绕经济布局的博弈

2008年12月,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美国的基准利率非常低。于是,俄罗斯从美国银行总共借了5000亿美金,低息贷款,用20余家国有企业的股权作为抵押。而俄罗斯的外汇存底不过6000亿美金,因此,这些企业认为股票升值了,用这个作抵押,他们占便宜了。其结果是,不知不觉,能源价格在金融炒家操纵之下拉到了147美元一桶,表面上让俄罗斯大型企业透过能源出口赚钱了,结果他们做梦也没也有想到,原油价格会从147美元跌到35美元。俄罗斯这些企业,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欧亚集团等等,全部亏损。股指由2000多点跌到500点。而就在这个时刻,美国银行要求俄罗斯企业还钱,现在能源价格一跌,俄方还不起了。甚至都不能够卖股票去还款,跌了这么多,股票根本不值钱了。最终,抵押品几乎没收,这些俄企业的股票股权几乎被这些美国银行全部席卷。在这件事上,俄罗斯彻底败了。

二,梅德韦杰夫时代的美俄博弈

2009年俄罗斯经济:高失业率、高通胀、GDP负增长,普京离任总统留下的烂摊子,给梅德韦杰夫摆脱普京道路创造了机会。紧接着,梅普貌似出现“裂痕”:梅德韦杰夫驾驶苏-34战斗轰炸机飞行半小时,第2天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是我,不是普京。”美国很快觉察并利用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之间的裂痕,拉拢梅,美俄关系缓和。美国的前国家安全顾问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极力劝导俄(梅)和美国联手制约中国,而梅德韦杰夫也在10年后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疏中亲美的倾向。2010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红场阅兵,俄罗斯邀请北约四国部队参加阅兵,10年6月23日的梅奥(奥巴马)汉堡外交等事件都能表现出此时俄罗斯的亲美。10年后,关于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之间有矛盾的说法越来越多,且随着2010年以后,俄罗斯经济逐渐好转,梅德韦杰夫的支持率逐渐上升,梅德韦杰夫表示不排除2012和普京竞争总统。这使美国大大放松了对俄的警惕,美国没有在俄扶植其他亲美人物,看好梅继续连任下任俄罗斯总统,并且在很多方面协助让步俄罗斯,比如奥巴马放弃东欧导弹防御计划。但情况出现了:2011年9月24日,梅德韦杰夫提议应由普京参加2012总统竞选,美国为之震惊!!美国这才明白自己被耍了,上了个大当。或许梅德韦杰夫之前的亲美倾向、和普京之间的裂痕都是装的,就是为了使俄罗斯经济快速恢复并让美国放松警惕。

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期间的行为产生的成效有很多。掩护了普京,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力,没有再去扶植另外的亲美分子竞选总统;还和美国缓和了对抗,获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期;最重要的是使俄罗斯政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牢牢控制在“普-梅”组合手中。(普梅长期执政对中国来说也是总体有利。)

三,当前美俄关系的前景

1、不会像冷战时紧张

第一,苏联解体后,不再存在两极,美俄双方也没有进行冷战的意愿,同时也不具备冷战的客观条件。美俄关系确立的前提首先是摆脱了敌意和敌意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因素。第二,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遇到的新挑战和新威胁在世界政治中排在首要地位。随着冷战的结束,美俄两国终于有可能携手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技术扩散的威胁以及各种不稳定的国家和不确定敌人的威胁,开展能源领域的合作。第三,俄罗斯与美国实力差距较大。俄罗斯不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经济上或者军事上与美国竞争。因此,俄罗斯不可能再同美国硬拼,会审慎务实地处理对美关系。

2、对抗合作的模式正在形成

美俄两国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美俄两国名为“战略伙伴”,但实际上仅限于宣言。原因在于既缺乏实际行动,又缺乏常设机构和国际法基础,更没有经济基础和内政基础。再加上这种伙伴关系模式是在两国的潜力和利益不对称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虚多于实。正是由于双方国力和相互战略需求的失衡与不对称,美俄关系在冷战结束后始终未能建立起俄罗斯所希望的相互尊重、利益共享的双边关系态势。

从总体上看,美攻俄守的态势一时难以改变。在可预见的未来,科索沃最终地位、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加入北约以及伊朗核问题等,都可能成为美俄再度角力的导火索。目前美俄关系的主流趋势是竞争多于合作。

美俄两国之间既非盟友也非敌人。在苏联解体至今的大多数时间内,两国间矛盾多于合作。“9·11”事件之后,两国在确认共同的敌人方面形成了难得的战略共识。但由于小布什政府经常借反恐名义实现美国排他性的全球战略安排,两国在反恐领域的矛盾很快就暴露出来。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即便在关系严重恶化的时期,美俄双方也并非敌人,因为毕竟在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双方具有明显的利益一致性和不同程度的合作。

3、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

国内政治的发展俄罗斯转型时期最重要、最关键的变量是国内政治的变化。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发展对俄外交战略的定位及对外政策的制定发挥着重要影响。作为俄罗斯对外关系优先方向的美国,甚至包括西欧,其制定对俄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依据也源于此。美俄关系现在只是具有了伙伴关系的肤浅表象,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发展演变。

总之,美俄关系前景:竞争仍将是主调,双方的公开争端是北约东扩和反导问题,暗中的较量的是在独联体地区,特别是对中亚的能源争夺,最根本的分歧是建立一个多极的世界秩序还是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

参考文献:

[1].袁鹏:《美国队俄战略析论——依据、目标、框架、变化》,现代国际关系出版社,2006;

[2].郑羽:《既非盟友也非敌人——苏联解体后的美俄关系(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3].李玲芝:“浅析美俄关系的现状及前景”,《黑龙江史志-学术交流》,2010年第3期。

浅谈美俄博弈

(上海大学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姓名:**)

摘要:通过叙述普京、梅德韦杰夫两个时代的美俄博弈,从各个方面着手,详细阐述、解释

了美俄博弈的部分表现,并就美俄关系的大局及前景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车臣北约战略反导经济布局梅普组合对抗合作

一,普京时代的美俄博弈

1、车臣问题

车臣虽然只是出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却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它的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同样也必须经过这里。长期以来,能源产品是俄罗斯除军火外在国际市场唯一拿得出手的商品,能源贸易一旦堵塞,俄罗斯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因此,长期以来,俄罗斯必须牢牢控制住车臣。苏联解体之后,车臣实际上逐渐获得了独立,虽然俄罗斯在名义上没有认可。随着俄罗斯国内政局在92年后趋于稳定,所以必须收回车臣,于是在94年底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第一次车臣战争由此开始。另一方面,车臣问题始终笼罩在西方国家的阴影之下——美国出于巩固全球霸权、进一步分裂俄罗斯的考虑,暗中为车臣非法武装提供高精尖武器,在外交场合向俄政府施压,美国总统也曾接见过车臣伪总统杜达耶夫。对于俄罗斯自身,本已被“休克疗法”折腾的奄奄一息的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压下(由美国主导的始于冷战时期的低油价政策也仍在继续)开始走向崩溃,车臣战争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造血机能正在枯竭,那么让一个伤口持续流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最终,虽然车臣非法武装遭到重创,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炸死,但是俄军仍在苦战一年多之后失利。结果是担任正面主攻的131摩步旅遭重创;车臣武装利用狙击手进行巷战,给俄军造成重大伤亡;杜达耶夫被击毙后,战事陷入胶着状态;1996年签订协议后俄撤军(俄罗斯撤军、车臣5年内不独立、俄罗斯赔钱给车臣)。

科索沃战争后,美欧之间逐渐出现裂痕,中东的动荡局使得西欧在能源问题上开始有求于俄国人,俄罗斯的外交活动开始增大,并且油价上涨也使俄罗斯恢复元气。在这一大环境下,普京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果断发起第二次车臣战争,从东、中、西三面发动猛烈攻势;专门制定了对付狙击手的战术:以狙击对狙击、重火力粉碎;在南面山区重兵部署包围圈。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它严厉打击了恐怖势力和分裂势力,挫败了美国进一步肢解俄罗斯的战略图谋,也树立了普京的个人威望,同时为争夺里海石油、南下高加索、挺进中亚埋下了战略伏笔。

2、美俄博弈之北约东扩

美国利用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带。北约5次扩张,其中有两次是苏联解体之后:1999年,波兰、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约,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中东欧四国加入北约。而下一步,美国盯上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一旦乌克兰、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俄罗斯将直接面对北约,毫无战略纵;深黑海舰队也将撤出黑海,俄罗斯在世界岛腹地将毫无军事存在。对此,俄罗斯有相应的应对:驻军南奥塞梯使得使得格鲁吉亚不符合加入北约的条件(加入北约的条件:不得处于交战状态、不得与邻国有领土争端、国内无强大的反对派势力等),扶植南奥塞梯的反格鲁吉亚势力。另外,俄罗斯还想控制阿布哈兹(两个天然良港、一个双向跑道机场)。

08年8月8日,正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获得西方暗中支持的亲美小国格鲁吉亚对俄发起闪电战。普京虽然在中国,但对此早有准备,强硬而干脆,立刻出兵相击,格鲁吉亚来不及等待美国等国家的支持,只能求饶撤退。俄罗斯利用这一机会,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炮弹提出了警告,显示了其强大的威慑力。俄罗斯因而控制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获得了

对抗北约的有效战略纵深,打破了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

3、战略安全领域的博弈

在战略安全领域,冷战后出现曙光的美俄削减战略武器的努力近乎失败,双方同时加大在战略力量方面的投入,开始新一轮较量。美国加大对俄罗斯在战略力量方面的优势,并试图以此占据对俄总体外交的强势地位。继退出《反导条约》后,2003年,美宣布解除小型核武器研究禁令。2004年,,美导弹防御体系正式开始部署。之后,美一方面加紧新型战略核武器的研制,以取代目前主要由冷战时期生产的战略核力量,另一方面加快战术核武器的生产,以适应新型战争的需要。与此同时,加大对俄核讹诈力度。针对美国的核讹诈,俄罗斯一方面进行有力回击,一方面实质性加大军事力量尤其是战略力量的建设。2006年3月30日,普京回击称,俄拥有应付敌国攻击的足够核弹头。06年4月3日,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发表讲话表示,“俄军拥有足够的实施战略遏制的能力,完全能够保障国家的安全”。06年4月13日,俄导弹设计中心负责人索罗门诺夫宣称,俄“白杨—M”、“圆锤”导弹未来15-20年内能突破任何导弹防御系统。为应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普京决定部署新一代进攻性战略武器。07年1月,美国向波兰和捷克提出就建立导弹防御基地问题恢复谈判,并先后分别与波兰和捷克签署了相关协议。美国在东欧地区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俄罗斯认为,改导弹防御系统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俄在提出替代方案和抗议无果后,于07年宣布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并开始升级更新一系列战略武器装备。

4、围绕经济布局的博弈

2008年12月,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美国的基准利率非常低。于是,俄罗斯从美国银行总共借了5000亿美金,低息贷款,用20余家国有企业的股权作为抵押。而俄罗斯的外汇存底不过6000亿美金,因此,这些企业认为股票升值了,用这个作抵押,他们占便宜了。其结果是,不知不觉,能源价格在金融炒家操纵之下拉到了147美元一桶,表面上让俄罗斯大型企业透过能源出口赚钱了,结果他们做梦也没也有想到,原油价格会从147美元跌到35美元。俄罗斯这些企业,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欧亚集团等等,全部亏损。股指由2000多点跌到500点。而就在这个时刻,美国银行要求俄罗斯企业还钱,现在能源价格一跌,俄方还不起了。甚至都不能够卖股票去还款,跌了这么多,股票根本不值钱了。最终,抵押品几乎没收,这些俄企业的股票股权几乎被这些美国银行全部席卷。在这件事上,俄罗斯彻底败了。

二,梅德韦杰夫时代的美俄博弈

2009年俄罗斯经济:高失业率、高通胀、GDP负增长,普京离任总统留下的烂摊子,给梅德韦杰夫摆脱普京道路创造了机会。紧接着,梅普貌似出现“裂痕”:梅德韦杰夫驾驶苏-34战斗轰炸机飞行半小时,第2天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是我,不是普京。”美国很快觉察并利用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之间的裂痕,拉拢梅,美俄关系缓和。美国的前国家安全顾问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极力劝导俄(梅)和美国联手制约中国,而梅德韦杰夫也在10年后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疏中亲美的倾向。2010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红场阅兵,俄罗斯邀请北约四国部队参加阅兵,10年6月23日的梅奥(奥巴马)汉堡外交等事件都能表现出此时俄罗斯的亲美。10年后,关于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之间有矛盾的说法越来越多,且随着2010年以后,俄罗斯经济逐渐好转,梅德韦杰夫的支持率逐渐上升,梅德韦杰夫表示不排除2012和普京竞争总统。这使美国大大放松了对俄的警惕,美国没有在俄扶植其他亲美人物,看好梅继续连任下任俄罗斯总统,并且在很多方面协助让步俄罗斯,比如奥巴马放弃东欧导弹防御计划。但情况出现了:2011年9月24日,梅德韦杰夫提议应由普京参加2012总统竞选,美国为之震惊!!美国这才明白自己被耍了,上了个大当。或许梅德韦杰夫之前的亲美倾向、和普京之间的裂痕都是装的,就是为了使俄罗斯经济快速恢复并让美国放松警惕。

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期间的行为产生的成效有很多。掩护了普京,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力,没有再去扶植另外的亲美分子竞选总统;还和美国缓和了对抗,获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期;最重要的是使俄罗斯政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牢牢控制在“普-梅”组合手中。(普梅长期执政对中国来说也是总体有利。)

三,当前美俄关系的前景

1、不会像冷战时紧张

第一,苏联解体后,不再存在两极,美俄双方也没有进行冷战的意愿,同时也不具备冷战的客观条件。美俄关系确立的前提首先是摆脱了敌意和敌意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因素。第二,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遇到的新挑战和新威胁在世界政治中排在首要地位。随着冷战的结束,美俄两国终于有可能携手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技术扩散的威胁以及各种不稳定的国家和不确定敌人的威胁,开展能源领域的合作。第三,俄罗斯与美国实力差距较大。俄罗斯不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经济上或者军事上与美国竞争。因此,俄罗斯不可能再同美国硬拼,会审慎务实地处理对美关系。

2、对抗合作的模式正在形成

美俄两国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美俄两国名为“战略伙伴”,但实际上仅限于宣言。原因在于既缺乏实际行动,又缺乏常设机构和国际法基础,更没有经济基础和内政基础。再加上这种伙伴关系模式是在两国的潜力和利益不对称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虚多于实。正是由于双方国力和相互战略需求的失衡与不对称,美俄关系在冷战结束后始终未能建立起俄罗斯所希望的相互尊重、利益共享的双边关系态势。

从总体上看,美攻俄守的态势一时难以改变。在可预见的未来,科索沃最终地位、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加入北约以及伊朗核问题等,都可能成为美俄再度角力的导火索。目前美俄关系的主流趋势是竞争多于合作。

美俄两国之间既非盟友也非敌人。在苏联解体至今的大多数时间内,两国间矛盾多于合作。“9·11”事件之后,两国在确认共同的敌人方面形成了难得的战略共识。但由于小布什政府经常借反恐名义实现美国排他性的全球战略安排,两国在反恐领域的矛盾很快就暴露出来。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即便在关系严重恶化的时期,美俄双方也并非敌人,因为毕竟在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双方具有明显的利益一致性和不同程度的合作。

3、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

国内政治的发展俄罗斯转型时期最重要、最关键的变量是国内政治的变化。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发展对俄外交战略的定位及对外政策的制定发挥着重要影响。作为俄罗斯对外关系优先方向的美国,甚至包括西欧,其制定对俄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依据也源于此。美俄关系现在只是具有了伙伴关系的肤浅表象,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发展演变。

总之,美俄关系前景:竞争仍将是主调,双方的公开争端是北约东扩和反导问题,暗中的较量的是在独联体地区,特别是对中亚的能源争夺,最根本的分歧是建立一个多极的世界秩序还是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

参考文献:

[1].袁鹏:《美国队俄战略析论——依据、目标、框架、变化》,现代国际关系出版社,2006;

[2].郑羽:《既非盟友也非敌人——苏联解体后的美俄关系(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3].李玲芝:“浅析美俄关系的现状及前景”,《黑龙江史志-学术交流》,2010年第3期。


相关内容

  •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 当代大学生如何全面理解中国外交战略布局 摘要: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近三年来中国的外交事件.通过叙述每一年外交的重大事件,展现出中国当下的外交战略布局.1919年,巴黎和会上,作为"一战"战胜国的中国外交失败,让广大的中国人民明白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1978年1 ...

  • 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当代传承
  • [摘要]后危机时代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继承与发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思想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大学生海洋意识建设问题上,要贯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思想,摈除传统重陆轻海的观念,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水平和服务能力.和谐世界理念和合作博弈 ...

  • 最新形势与政策
  • 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及今后发展趋势 一.世界主要大国关系调整新态势 1.美俄关系在起伏跌宕中重新走向较量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是影响重大国际地区事务走向的主要因素.冷战结束后的美俄关系,其重要性.特殊性虽有所下降,但仍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走势始终牵动国际战略全局. 苏联解体后,美俄两 ...

  • 南昌大学MPA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
  • 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号:研 究 生: 导 师: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 入学时间: 入学时间: 开题时间: 开题时间: 年 年 月 月 日南昌大学 MPA 教育中心制 南昌大学填 报说明一.开题报告中的一至五项必须采用计算机输 ...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_哪些人文社科著作引用最多?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报告 --人文社科著作引用最多 本文所列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学术影响力排行榜乃改革开放以来人文社科各类学科覆盖面最广.引用率影响力最全.数据最权威的排行榜. 社会学论文引用国外学术著作前10名 1 詹姆斯·S. 科尔曼(James S. Coleman)著,邓方译:&l ...

  • 经济硕士论文-低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应对策略
  • 在 职 研 究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 低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姓名 导师 专业 世界经济 年级 班别 低油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作 者 指导教师 2016年03月08日 内 容 提 要 石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工业的血液,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2014年下半年 ...

  •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倪世雄笔记重点
  • 国际关系理论笔记 第一部分 理论:是"代表取向",是概念框架,甚至涵盖分析技巧:是一种思维的象征性构架,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假设,定义,法则,观点和远离. 如何建构理论:分离,联系,抽象,理性 国际关系理论:简单说,作为一种学术总称,国际关系理论意指研究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科学分析框 ...

  • 上海合作组织研究综述
  • 作者:高飞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4年10期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6国元首2001年6月15日宣布成立的一个地区性国际组织.该组织成员国面积3018.9 3万平方公里,占欧亚大陆的3/5:人口14.55亿,占世界的1/4.中国和俄罗斯是联 ...

  • 第四讲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态势新特点新趋势
  • 川音2014-2015学年上学期<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之(四)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态势新特点新趋势 大国关系历来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各主要大国因应全球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