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场中学数学课题《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开 题 报 告
经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从即日起正式开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 。 那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如今,学生的知识构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建构获得的。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臵,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 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在他主编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到: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
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 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小学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我们要正确认识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合理创设有效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面对丰富的新课程资源,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探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活动成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建构适当的问题情境,注重现有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效教育理论
有效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分析、归纳、总结大量的案例,明确不同的教学情境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标准也是不同的。找寻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因素,探究达成有效教学的策略,促使教师能更理性地思考课堂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2、研究内容
(1)通过对学生认知结构层次及现状的调查,制定出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课堂教学情境模式;
(2)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统一;
(3)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时间中的合理分配
(4)研究有效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类型与形式
(5)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效果的因素。
(6)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境。如现行教材中的情境设计的合理情的分析及改良课本中的情境设计的研究,使
之更有效地切合我们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
3、创新之处:
(1)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的研究报告
(2)探索和形成 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 的课堂优化组合模式。
(3)依据实验研究的经验或困惑,撰写课堂教学实录、做好案例分析、完成研究论文等。
三、课题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
1、研究措施:
(1)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对各种不同的情境达成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创设情境的不同策略。
(2)尊重学生的认识起点,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记录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的语言、形态,分析这些因素对情境创设效果的影响,。
(4)研究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问题,总结创设情境在一堂课中所花费的时间,总结挖掘时间效益,追求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2、研究保障
(1)人员保证
组长由安华松同志担任,课题组成员均为各科的骨干教师,有多名中级教师和青年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曾参与过省级课题研究,分别有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
(2)经费保证
科研经费由学校提供,有充足的活动经费。
(3)机制保证
教研室制订科研制度。由教研室负责定时定点召集成员,交流在平时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困惑。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进程和预期成果
(一)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观察法。在数学课堂里意识地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表现,并做相应记录。
3、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4、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出小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
(二) 研究进程:8个月,即2015 年10月至2016 年 5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
(1)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方案。
(2)召开课题开题大会。
(3)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4月)
(1)按方案制订实验工作计划,发现问题和典型,开展研究。本课题的最终成果:《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比如观摩实验课、公开课和论文、教学安全研讨,以及其它研究交流活动等。注意实验课后的调查测试,定期进行检测和阶段性小结。
(3) 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5月)
主要工作内容: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成果的汇总,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继续深入研究。
(三) 研究预期成果(含阶段性成果) 。
本课题的阶段成果:
1、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论文集)
2、教学典型案例。
3、公开课、教案、课件等。
本课题的最终成果:《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安华松
副组长:安正天
组 员:崔 康 冉隆强 宋朝学 杨昌国 李永强
2、课题研究小组:
主持人:安正天
研究者: 崔 康 冉隆强 李永强
课题资料及档案管理: 宋朝学 杨昌国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2015年10月
板场中学数学课题《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
开 题 报 告
经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从即日起正式开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新课程标准》指出: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 。 那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如今,学生的知识构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建构获得的。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臵,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 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在他主编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到: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
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 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小学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我们要正确认识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合理创设有效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面对丰富的新课程资源,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探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活动成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建构适当的问题情境,注重现有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效教育理论
有效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分析、归纳、总结大量的案例,明确不同的教学情境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标准也是不同的。找寻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因素,探究达成有效教学的策略,促使教师能更理性地思考课堂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2、研究内容
(1)通过对学生认知结构层次及现状的调查,制定出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课堂教学情境模式;
(2)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统一;
(3)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时间中的合理分配
(4)研究有效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类型与形式
(5)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效果的因素。
(6)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境。如现行教材中的情境设计的合理情的分析及改良课本中的情境设计的研究,使
之更有效地切合我们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
3、创新之处:
(1)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的研究报告
(2)探索和形成 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 的课堂优化组合模式。
(3)依据实验研究的经验或困惑,撰写课堂教学实录、做好案例分析、完成研究论文等。
三、课题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
1、研究措施:
(1)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对各种不同的情境达成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创设情境的不同策略。
(2)尊重学生的认识起点,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记录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的语言、形态,分析这些因素对情境创设效果的影响,。
(4)研究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问题,总结创设情境在一堂课中所花费的时间,总结挖掘时间效益,追求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2、研究保障
(1)人员保证
组长由安华松同志担任,课题组成员均为各科的骨干教师,有多名中级教师和青年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曾参与过省级课题研究,分别有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
(2)经费保证
科研经费由学校提供,有充足的活动经费。
(3)机制保证
教研室制订科研制度。由教研室负责定时定点召集成员,交流在平时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困惑。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进程和预期成果
(一)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观察法。在数学课堂里意识地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表现,并做相应记录。
3、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4、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出小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
(二) 研究进程:8个月,即2015 年10月至2016 年 5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1月)
(1)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方案。
(2)召开课题开题大会。
(3)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4月)
(1)按方案制订实验工作计划,发现问题和典型,开展研究。本课题的最终成果:《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比如观摩实验课、公开课和论文、教学安全研讨,以及其它研究交流活动等。注意实验课后的调查测试,定期进行检测和阶段性小结。
(3) 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5月)
主要工作内容: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成果的汇总,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继续深入研究。
(三) 研究预期成果(含阶段性成果) 。
本课题的阶段成果:
1、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论文集)
2、教学典型案例。
3、公开课、教案、课件等。
本课题的最终成果:《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安华松
副组长:安正天
组 员:崔 康 冉隆强 宋朝学 杨昌国 李永强
2、课题研究小组:
主持人:安正天
研究者: 崔 康 冉隆强 李永强
课题资料及档案管理: 宋朝学 杨昌国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