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份惊喜
——一道“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习题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第三小学:陈建军
( 邮政编码:311121 E-mail:[email protected])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目中有人”,给学生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事实上,教师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往往会还给教师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下面就以一道“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习题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案例】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三册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小菲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3,十位上的3错写成8,算得的和是100。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
二、备课时的想法:
在备课时,我看了一遍题目,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这题的解法:“先算出没有错写的那个加数(100-83=17),再复原错写的加数‘37’,最后把17+37=54,正确的答案就是‘54’。”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这道习题时,决大多数学生都采用了我在备课时想到的这种解法进行解答。 正当我要结束这一题开始下一环节的教学时,一位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小脸涨得通红,嘴里还大声地说:“老师,我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本来我觉得没必要在此题上花这么多的时间,可是又怕不让他说,他会无心接下去的学习,于是就给了他一次机会。(现在,我庆幸当时自己给了他这一次机会,而他还给我的是一份惊喜。)
生1:我是这样想的,小菲把一个加数由“37”错写成“83”,83大于37,那他就多加了——“83-37=46”,然后,我们从“100”中减去“46”,就能得到正确答案,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计算:83-37=46,100-46=54。
(嘿,没想到这小家伙的方法还真比我简单。)我被他的灵气感染了,大大表扬了他。(这时我已经准备结束这道题的讲解了。)
刚想接下去上课,又有一个小女孩举起了小手,轻轻地说:老师,还可以这样算„„ (难道还有更简单的方法?该不会是把前面用过的方法进行重复吧?)我忍不住说了一句:相同的就不要说了。
可是那位女同学执意不肯放弃。看她是那么的坚决,于是我又给了她一次机会,请她回答,没想到,她给我带来的是更大的一份惊喜。
生2: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小菲在计算时把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3,那么就少加了4;十位上的3错写成8,那么多加了50。因此,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计算:
100-50+4=54。
(哇,好巧妙的解法!我不禁为孩子思维的独创性所折服,为孩子们的聪明而感动。)我不禁为她鼓起掌来,瞬时间,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深深地感到:在数学课堂上,我们教师给学生机会,学生还给我们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我们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做到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数学学习。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我们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人,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坚信学生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事实上,只有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我们教师才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地给学生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创造、获得发展。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表达想法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既然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如果连表达的机会都不给他们,显然是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要求,向学生提供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自己富有个性的想法,促使全体学生在诉说与倾听中取得进步,得到发展。前面所讲的案例中,我正是因为给了学生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才使自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有预先的教学设计,但又不能限于自己的预设,不能固步自封于原有的教案框框之中。我们说,教案是“死”的,但教学是“活”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因此,我们教师在使用教案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我们既要重视预设,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预设,而应该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及时地对预定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大胆地突破自己的预设,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试想一下,在前面所说的案例中,如果我始终固步自封于预定的教案框框之中,那么我就绝对不会给这几个学生说的机会,而如果我不让学生说出他们富有个性的想法,那么又怎么会得到那一次又一次意外的惊喜呢?
总之,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正因为如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为我们给学生的是一次机会,而学生还我们的是一份惊喜。
你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份惊喜
——一道“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习题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第三小学:陈建军
( 邮政编码:311121 E-mail:[email protected])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到“目中有人”,给学生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事实上,教师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往往会还给教师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下面就以一道“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习题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案例】
一、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三册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小菲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3,十位上的3错写成8,算得的和是100。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
二、备课时的想法:
在备课时,我看了一遍题目,就自然而然地想到这题的解法:“先算出没有错写的那个加数(100-83=17),再复原错写的加数‘37’,最后把17+37=54,正确的答案就是‘54’。”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这道习题时,决大多数学生都采用了我在备课时想到的这种解法进行解答。 正当我要结束这一题开始下一环节的教学时,一位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小脸涨得通红,嘴里还大声地说:“老师,我还有更简单的方法!”
本来我觉得没必要在此题上花这么多的时间,可是又怕不让他说,他会无心接下去的学习,于是就给了他一次机会。(现在,我庆幸当时自己给了他这一次机会,而他还给我的是一份惊喜。)
生1:我是这样想的,小菲把一个加数由“37”错写成“83”,83大于37,那他就多加了——“83-37=46”,然后,我们从“100”中减去“46”,就能得到正确答案,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计算:83-37=46,100-46=54。
(嘿,没想到这小家伙的方法还真比我简单。)我被他的灵气感染了,大大表扬了他。(这时我已经准备结束这道题的讲解了。)
刚想接下去上课,又有一个小女孩举起了小手,轻轻地说:老师,还可以这样算„„ (难道还有更简单的方法?该不会是把前面用过的方法进行重复吧?)我忍不住说了一句:相同的就不要说了。
可是那位女同学执意不肯放弃。看她是那么的坚决,于是我又给了她一次机会,请她回答,没想到,她给我带来的是更大的一份惊喜。
生2: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小菲在计算时把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3,那么就少加了4;十位上的3错写成8,那么多加了50。因此,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计算:
100-50+4=54。
(哇,好巧妙的解法!我不禁为孩子思维的独创性所折服,为孩子们的聪明而感动。)我不禁为她鼓起掌来,瞬时间,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深深地感到:在数学课堂上,我们教师给学生机会,学生还给我们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我们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做到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数学学习。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我们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人,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坚信学生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事实上,只有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坚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好数学。我们教师才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地给学生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创造、获得发展。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表达想法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既然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如果连表达的机会都不给他们,显然是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要求,向学生提供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地说出他们自己富有个性的想法,促使全体学生在诉说与倾听中取得进步,得到发展。前面所讲的案例中,我正是因为给了学生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才使自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有预先的教学设计,但又不能限于自己的预设,不能固步自封于原有的教案框框之中。我们说,教案是“死”的,但教学是“活”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因此,我们教师在使用教案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我们既要重视预设,又不能局限于自己的预设,而应该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恰当、及时地对预定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大胆地突破自己的预设,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试想一下,在前面所说的案例中,如果我始终固步自封于预定的教案框框之中,那么我就绝对不会给这几个学生说的机会,而如果我不让学生说出他们富有个性的想法,那么又怎么会得到那一次又一次意外的惊喜呢?
总之,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正因为如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为我们给学生的是一次机会,而学生还我们的是一份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