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化
摘要
长期以来,《圣经》被视为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圣经文化则是通向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登堂入室的“金钥匙”。因而西方社会中的政治体制、文学创作,乃至风俗习惯无不深受其影响。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曾说过:《圣经》是人生意义启示的最高峰。因此,有必要重读《圣经》,更有必要重新审视圣经文化及其在西方文化中的准确地位。
关键词 《圣经》 圣经文化 影响 莎士比亚
Culture of Holy Bible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t piller of the werter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Holy Bible and the Culture of Holy Bible is emphasized in this artic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hem on the political system, literature creation and customs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 twenty-eighth President Wilson said “The Bible is the meaning of life inspiration peak”. The discussion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only with accurate and thorough understanding can we expect our concepts of western culture to be faithful and justified with them .
Key Words:Holy Bible;Culture of Holy Bible; Influence,Shakespeare
引言
圣经文化即是与《圣经》有关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包括政治文明、精神
文明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圣经》对西方各国的文学艺术和语言发展都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是一部重要的世界文学遗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也越来越广泛,很有有必要了解这部有深远影响的西方典籍。同时,圣经文化是通向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登堂入室的“金钥匙”。像我们所熟知的一些文学著作如《神曲》、《复活》、《鲁宾逊漂流记》、《简爱》等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圣经》的影响。莎士比亚在其著作中更是8000多次引用了《圣经》。如今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逾越节等都是从圣经故事中衍生出的。并且西方社会中的政治体制、文学创作,乃至风俗习惯无不深受其影响。《英国文学之圣经传统字典》是一本令人赞赏的好书。这本书的总编乔佛瑞指出,尽管世俗主义当道于廿世纪,圣经依旧影响着廿世纪的文学:圣经在廿世纪英语系文学里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亚于在十九世纪的作为;事实上,没有一本书比圣经更影响文学。因此,要想研究西方文学政治,必须要了解《圣经》内容,有必要熟悉圣经故事,更要熟知圣经文化在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地位。
正文
外国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中有许多的文学名著都收到了《圣经》的影响,其文学名著中的主题思想、写作方式、典故运用等都与《圣经》息息相关。
1、《神曲》和《圣经》
但丁的《神曲》中在天堂篇里开宗明义地说:转动万物者的荣耀穿越宇宙大地,并且它在某一处闪耀着,却在某一处黯淡。随后但丁写道: 有一种语言适合给你的心灵,因为心灵只能从它所能感应的事务中学习,它更适合有学问的人。职是之故,圣经屈尊降卑以符合你的心智,并且它乃是神的手和脚。他要告诉我们的是,神用我们能懂得的方式向我们沟通。
神曲里还有多处凸显了圣经的世界观。例如针对世俗本质和繁华有如过往云烟一事,但丁写道:世俗的名声如噪音,不过是一阵风,起自八方,不断转化它的名称,再从别处吹起。世俗的名声并没有永恒的价值:永恒的价值和永恒的灵魂有关。如同耶稣说过: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神曲》反映出但丁所相信的真理,然而他却无意让其作品抢走圣经的光彩。
曼拉夫告诉我们:他一面维护,并也部份相信神曲是神赐予他的真理图像。即便如此,除了死亡之外,他并不打算用他笔下的幻像世界取代圣经的绝对性。换言之,虽然他受了启示着写成书,然而这份启示仍然无法和神所直接启示的圣经可以比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圣经》对于但丁的影响,并且《神曲》中许多人物的设定以及其叙事写作的方式都与《圣经》息息相关。
2、《简爱》和《圣经》
夏绿蒂著名的古典小说《简爱》在结束时,主角之一说了一段读者都不会陌生的祷告。他说: 「我的主人......」他说:已预先警告过我,每过一天祂就说得更为明确--『我很快就会再来!』『阿们,来罢,主耶稣,』我更热切地响应着。这是古典文学小说、戏剧或诗歌里千万个直接或间接使用圣经的例子之一。在圣经里我们读到一些重要的故事,从该隐和亚伯到挪亚方舟,从大卫和歌利亚到主耶稣基督熟情的受难和复活。除了这些活生生的真实故事以外,耶稣基督说了许多比喻属灵故事。借着这些比喻他向大众表达了神的真理。圣经包含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故事。
3、莎士比亚和《圣经》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从圣经里接受了丰富的遗产。其它的书能像圣经一样更影响文学吗?教授兼作家葛雷司比在他《基督教经典之作》一书中说: 我们文化里伟大的文学著作充满了圣经的使用和暗示。如同一位伟大的论家所说的,如果你不熟悉《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话,你便不能欣赏我们文化里最伟大的作品。圣经的思想、观念、人物和用语是文学界里通行的。
英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大文豪莎士比亚是一名狂热的基督教徒,他的著作中有8000多次应用了《圣经》。《哈姆雷特》里有两个著名的出处可以说明莎翁作品和圣经的相似之处。在第一幕的第三场里,波罗尼亚斯对他的儿子说了这段名闻遐迩的句子:最要紧的乃是:忠于自己,日夜记住这句话,别人就不能欺骗你。莎翁的句子“忠于自己”和《便西拉智训》37章 13 节:征询你良知之心,因没有人会比你的心更加忠实于你。便西拉智训是圣经旁经之一,相对于旧约而言,它的份量少了许多,却被罗马天主教视为也是神的话语。对莎翁而言,这句话是和神圣经典互相呼应的。还有在《亨利六世》的第三部分里,亨利王的儿子理查说道: 不,神不许我希望他们悲惨。他们乃是神所配的。悲惨啊!一旦剪断他
们共负的轭梁。这些话出自耶稣有关婚姻的谈话:神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
4、本仁约翰、狄更斯和《圣经》
被《圣经》所影响的不仅有文学名著,还有许多人的人生,如那位写下著名大作《天路历程》的文豪本仁约翰曾感觉到自己一点指望也没有。但是有一次在读经时,他读着约翰福音六章。当他读到第 37 节: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人,我总不丢弃他。这节经文深深地祝福着本仁约翰:到我这里来的人,我总不丢弃他。神向他说话,开了他的心眼,使他归入主的名下。可以说如果没有圣经,就不可能有这一本《天路历程》的文学佳作。
狄更斯在不朽的《双城记》借主角之一的卡顿点出基督教的主旨: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更大。当他前往断头台的时候,他安慰着同一个要上断头台的女子,他用天堂一词激励这位女子。狄更斯引用耶稣的应许慰藉卡顿和那位女子:主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由此也可看出《圣经》对狄更斯的影响。
5、塞万提斯和《圣经》
塞万提斯创造了《堂吉诃德》,使之成为文学史上最风靡的人物之一。在《堂吉诃德》里,整个历程是被一个熟读大小书籍的小人物所搧起的。因为他是如此地沉迷在阅读之中,有人说他:卖了几亩良田,好去买有关骑士精神的书籍。稍后我们读到:他如此耽溺在那些浪漫情怀之中,日以继夜地阅读书籍,以至于......他失去了理智。这里塞万提斯引用一个圣经的看法:着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堂吉诃德选择旅行。这无疑是模仿耶稣谦逊的行径。这位先生骑着一匹名叫罗辛南德的瘦马走天涯,这又是比照基督在第一个棕榈主日骑驴的故事。耐人寻味的还有那位具有忠心耿耿、顺服素质的基督徒仆人桑乔。杜兰把他描写成:心肠好、宅心仁厚、聪明、目不识丁,对主人忠心有加。
底下节录小说中的片片段段,用来说明圣经对它的影响:
『没有报复的理由,』桑乔回答说。『因为一个好基督徒不会作坏事,除此之外。我会叫那做错事的驴子顺服在我良善的意思里,也就是平安地活着,就好象上天给我生命一样。』
『既然如此,』森林说,『我们就放弃流浪吧!既然我们有面包,就别让我们
去寻找水果蛋糕,并且把我们的小屋还给我们,因为神如果愿意的话,祂会在那里找着我们的。』
在他接受一切庄严事务,以及厌倦了骑士武侠的小说之后,最后堂吉诃德的即将离世的日子来了!一名在场的公证人说,他从未读过哪一个骑士像好基督徒堂吉诃德那样安详地死在他自己的床上。
结语
我写《圣经》并不就是说我信仰基督,实际上我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因为我一向认为要想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首先要了解它的神话传说,所以当偶然听说《圣经》是西方的神话传说的源头,更是西方文明的精神支柱的时候我才有了读《圣经》的想法。读过《圣经》后我觉得其内容真是丰富至极、包罗万象。抛去其中所涉及的信仰问题不说,《圣经》中从不避讳人性,把人性中的美好以及丑恶都描写的很深刻,这可以然我们深刻的认识自己,认识人本身,发人深省。最后,我想说,《圣经》的确是一本好书。
圣经文化
摘要
长期以来,《圣经》被视为西方精神文明的支柱,圣经文化则是通向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登堂入室的“金钥匙”。因而西方社会中的政治体制、文学创作,乃至风俗习惯无不深受其影响。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曾说过:《圣经》是人生意义启示的最高峰。因此,有必要重读《圣经》,更有必要重新审视圣经文化及其在西方文化中的准确地位。
关键词 《圣经》 圣经文化 影响 莎士比亚
Culture of Holy Bible
Abstract: As the important piller of the werter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influence of the Holy Bible and the Culture of Holy Bible is emphasized in this artic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hem on the political system, literature creation and customs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s twenty-eighth President Wilson said “The Bible is the meaning of life inspiration peak”. The discussion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only with accurate and thorough understanding can we expect our concepts of western culture to be faithful and justified with them .
Key Words:Holy Bible;Culture of Holy Bible; Influence,Shakespeare
引言
圣经文化即是与《圣经》有关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包括政治文明、精神
文明和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圣经》对西方各国的文学艺术和语言发展都曾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是一部重要的世界文学遗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也越来越广泛,很有有必要了解这部有深远影响的西方典籍。同时,圣经文化是通向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登堂入室的“金钥匙”。像我们所熟知的一些文学著作如《神曲》、《复活》、《鲁宾逊漂流记》、《简爱》等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圣经》的影响。莎士比亚在其著作中更是8000多次引用了《圣经》。如今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逾越节等都是从圣经故事中衍生出的。并且西方社会中的政治体制、文学创作,乃至风俗习惯无不深受其影响。《英国文学之圣经传统字典》是一本令人赞赏的好书。这本书的总编乔佛瑞指出,尽管世俗主义当道于廿世纪,圣经依旧影响着廿世纪的文学:圣经在廿世纪英语系文学里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亚于在十九世纪的作为;事实上,没有一本书比圣经更影响文学。因此,要想研究西方文学政治,必须要了解《圣经》内容,有必要熟悉圣经故事,更要熟知圣经文化在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地位。
正文
外国文学特别是西方文学中有许多的文学名著都收到了《圣经》的影响,其文学名著中的主题思想、写作方式、典故运用等都与《圣经》息息相关。
1、《神曲》和《圣经》
但丁的《神曲》中在天堂篇里开宗明义地说:转动万物者的荣耀穿越宇宙大地,并且它在某一处闪耀着,却在某一处黯淡。随后但丁写道: 有一种语言适合给你的心灵,因为心灵只能从它所能感应的事务中学习,它更适合有学问的人。职是之故,圣经屈尊降卑以符合你的心智,并且它乃是神的手和脚。他要告诉我们的是,神用我们能懂得的方式向我们沟通。
神曲里还有多处凸显了圣经的世界观。例如针对世俗本质和繁华有如过往云烟一事,但丁写道:世俗的名声如噪音,不过是一阵风,起自八方,不断转化它的名称,再从别处吹起。世俗的名声并没有永恒的价值:永恒的价值和永恒的灵魂有关。如同耶稣说过: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神曲》反映出但丁所相信的真理,然而他却无意让其作品抢走圣经的光彩。
曼拉夫告诉我们:他一面维护,并也部份相信神曲是神赐予他的真理图像。即便如此,除了死亡之外,他并不打算用他笔下的幻像世界取代圣经的绝对性。换言之,虽然他受了启示着写成书,然而这份启示仍然无法和神所直接启示的圣经可以比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圣经》对于但丁的影响,并且《神曲》中许多人物的设定以及其叙事写作的方式都与《圣经》息息相关。
2、《简爱》和《圣经》
夏绿蒂著名的古典小说《简爱》在结束时,主角之一说了一段读者都不会陌生的祷告。他说: 「我的主人......」他说:已预先警告过我,每过一天祂就说得更为明确--『我很快就会再来!』『阿们,来罢,主耶稣,』我更热切地响应着。这是古典文学小说、戏剧或诗歌里千万个直接或间接使用圣经的例子之一。在圣经里我们读到一些重要的故事,从该隐和亚伯到挪亚方舟,从大卫和歌利亚到主耶稣基督熟情的受难和复活。除了这些活生生的真实故事以外,耶稣基督说了许多比喻属灵故事。借着这些比喻他向大众表达了神的真理。圣经包含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故事。
3、莎士比亚和《圣经》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从圣经里接受了丰富的遗产。其它的书能像圣经一样更影响文学吗?教授兼作家葛雷司比在他《基督教经典之作》一书中说: 我们文化里伟大的文学著作充满了圣经的使用和暗示。如同一位伟大的论家所说的,如果你不熟悉《圣经》和莎士比亚的话,你便不能欣赏我们文化里最伟大的作品。圣经的思想、观念、人物和用语是文学界里通行的。
英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大文豪莎士比亚是一名狂热的基督教徒,他的著作中有8000多次应用了《圣经》。《哈姆雷特》里有两个著名的出处可以说明莎翁作品和圣经的相似之处。在第一幕的第三场里,波罗尼亚斯对他的儿子说了这段名闻遐迩的句子:最要紧的乃是:忠于自己,日夜记住这句话,别人就不能欺骗你。莎翁的句子“忠于自己”和《便西拉智训》37章 13 节:征询你良知之心,因没有人会比你的心更加忠实于你。便西拉智训是圣经旁经之一,相对于旧约而言,它的份量少了许多,却被罗马天主教视为也是神的话语。对莎翁而言,这句话是和神圣经典互相呼应的。还有在《亨利六世》的第三部分里,亨利王的儿子理查说道: 不,神不许我希望他们悲惨。他们乃是神所配的。悲惨啊!一旦剪断他
们共负的轭梁。这些话出自耶稣有关婚姻的谈话:神所配合的,人不能分开。
4、本仁约翰、狄更斯和《圣经》
被《圣经》所影响的不仅有文学名著,还有许多人的人生,如那位写下著名大作《天路历程》的文豪本仁约翰曾感觉到自己一点指望也没有。但是有一次在读经时,他读着约翰福音六章。当他读到第 37 节: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人,我总不丢弃他。这节经文深深地祝福着本仁约翰:到我这里来的人,我总不丢弃他。神向他说话,开了他的心眼,使他归入主的名下。可以说如果没有圣经,就不可能有这一本《天路历程》的文学佳作。
狄更斯在不朽的《双城记》借主角之一的卡顿点出基督教的主旨: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更大。当他前往断头台的时候,他安慰着同一个要上断头台的女子,他用天堂一词激励这位女子。狄更斯引用耶稣的应许慰藉卡顿和那位女子:主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由此也可看出《圣经》对狄更斯的影响。
5、塞万提斯和《圣经》
塞万提斯创造了《堂吉诃德》,使之成为文学史上最风靡的人物之一。在《堂吉诃德》里,整个历程是被一个熟读大小书籍的小人物所搧起的。因为他是如此地沉迷在阅读之中,有人说他:卖了几亩良田,好去买有关骑士精神的书籍。稍后我们读到:他如此耽溺在那些浪漫情怀之中,日以继夜地阅读书籍,以至于......他失去了理智。这里塞万提斯引用一个圣经的看法:着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另外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堂吉诃德选择旅行。这无疑是模仿耶稣谦逊的行径。这位先生骑着一匹名叫罗辛南德的瘦马走天涯,这又是比照基督在第一个棕榈主日骑驴的故事。耐人寻味的还有那位具有忠心耿耿、顺服素质的基督徒仆人桑乔。杜兰把他描写成:心肠好、宅心仁厚、聪明、目不识丁,对主人忠心有加。
底下节录小说中的片片段段,用来说明圣经对它的影响:
『没有报复的理由,』桑乔回答说。『因为一个好基督徒不会作坏事,除此之外。我会叫那做错事的驴子顺服在我良善的意思里,也就是平安地活着,就好象上天给我生命一样。』
『既然如此,』森林说,『我们就放弃流浪吧!既然我们有面包,就别让我们
去寻找水果蛋糕,并且把我们的小屋还给我们,因为神如果愿意的话,祂会在那里找着我们的。』
在他接受一切庄严事务,以及厌倦了骑士武侠的小说之后,最后堂吉诃德的即将离世的日子来了!一名在场的公证人说,他从未读过哪一个骑士像好基督徒堂吉诃德那样安详地死在他自己的床上。
结语
我写《圣经》并不就是说我信仰基督,实际上我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因为我一向认为要想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首先要了解它的神话传说,所以当偶然听说《圣经》是西方的神话传说的源头,更是西方文明的精神支柱的时候我才有了读《圣经》的想法。读过《圣经》后我觉得其内容真是丰富至极、包罗万象。抛去其中所涉及的信仰问题不说,《圣经》中从不避讳人性,把人性中的美好以及丑恶都描写的很深刻,这可以然我们深刻的认识自己,认识人本身,发人深省。最后,我想说,《圣经》的确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