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此外,该激素还能增强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编辑本段简介

抗利尿激素(ADH )

化学简式

S ——------------S

| |

H2N-Gly-Arg-Pro-G-Asn-Gln-Phe-Tyr-G-COOH 编辑本段主要作用

改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影响水的重吸收;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 的主动重吸收和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使髓质组织间液溶质增加,渗透浓度提高,利于尿浓缩(减少尿量)。

编辑本段作用机理

抗利尿激素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V2受体结合后,激活膜内的腺甘酸化酶,使上皮细胞中cAMP 的生成增加;cAMP 生成增加激活上皮细胞中的蛋白激酶,蛋白激酶的激活,使位于管腔膜附近的含有水通道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增加管腔膜上的水通道,从而增加水的通透性。当抗利尿激素缺乏时,管腔膜上的水通道可在细胞膜的衣被凹陷处集中,后者形成吞饮小泡进入胞浆,称为内移(internalization)。因此,管腔膜上的水通道消失,对水就不通透。这些含水通道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或从管腔膜进入细胞内,就可调节管腔内膜对水的通透性。基侧膜则对水可自由通过,因此,水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后自由通过基侧膜进入毛细血管而被重吸收。

如:大量饮清水后,血液稀释,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素分泌减少,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少,结果排出大量低渗尿,将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此现象称水利尿(water diuresis)。

编辑本段影响抗利尿激素(ADH)释放的因素

调节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因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动脉血压。

①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可明显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这也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的因素。大量发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情况使机体失水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肾对水的重吸收活动明显增强,导致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相反,大量饮清水后,尿液被稀释,尿量增加,从而使机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例如,正常人一次饮用100ml 清水后,约过半小时,尿量就开始增加,到第一小时末,尿量可达最高值;随后尿量减少,2-3小时后尿量恢复到原来水平。如果饮用的是等渗盐水(0.9NaCI 溶液),则排尿量不出现饮清水后那样的变化。这种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它是临床上用来检测肾稀释能力的一种常用的试验。

②循环血量的改变,能反射性地影响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血量过多时,左心房被扩张,刺激了容量感受器,传入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中枢,抑制了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引起利尿,由于排出了过剩的水分,正常血量因而得到恢复。血量减少时,发生相反的变化。动脉血压升高,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此外,心房尿钠肽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血管紧张素Ⅱ则可刺激其分泌。

醛固酮的作用是保钠排钾,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

醛固酮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醛固酮

英文名称:

aldosterone

定义:

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盐皮质素。主要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和肾皮质集合管,

增加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促进钾离子的排泄,也

作用于髓质集合管,促进氢离子的排泄,酸化尿液。

应用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编辑本段简介

Ald ,ALS

钠100mmol /d , 钾60~100mmol /d 饮食条件下 立位138~415pmol /L 卧位28~138pmol /L 编辑本段增高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利尿剂、心衰、肝硬变、肾衰、肾病综合征等所致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周期性水肿,Bartter氏综合征,肾球旁器增生,手术后,低血容量,各种原因所致的低钾血症,部分恶性高血压及缓进型高血压等。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肾素低醛固酮综合征,1

8-羟化酶缺乏,糖尿病,Turner氏综合征,急性乙醇中毒等。

编辑本段作用

是人体内调节血容量的激素,通过调节肾脏对钠的重吸收,维持水平衡。醛固酮是调节细胞外液容量和电解质的激素,醛固酮的分泌,是通过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实现的。当细胞外液容量下降时,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脏重吸收钠增加,进而引起水重吸收增加,细胞外液容量增多;相反细胞外液容量增多时,通过上述相反的机制,使醛固酮分泌减少,肾重吸收钠水减少,细胞外液容量下降。血钠降低,血钾升高同样刺激肾上腺皮质,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编辑本段原理

醛固酮进入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浆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体,后者通过核膜,与核中DNA 特异性结合位点相互作用,调节特异性mRNA 转录,最终合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进而使关腔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线粒体内ATP 合成和管周膜上钠泵的活动性增加。从而导致对Na+的重吸收增强,对水的重吸收增加,K+的排出

量增加。

编辑本段分泌与血压的关系

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调节,即肾的球旁细胞感受血压下降和钠量减少的刺激,分泌肾素增多,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分泌醛固酮。当循环血量减少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使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强,以此维持水盐代谢的平衡。

醛固酮aldosterone

C21H28O5。11β,21-二羟-3.20-二氧-4-孕烯-18-醛(11→18)乳醛(Ⅰ)。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 具有代表性的强电解质代谢作用的盐皮质类固醇。其作用是促进Na+在体内贮留,同时排出K+。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生成,并受肾脏分泌的血管紧张肽原酶,即血管紧张肽(renin 即angiotensin )的调节。另也有11β-羟-18-醛型(Ⅱ)。

编辑本段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的皮质肿瘤或增生,醛固酮分泌增多所致。原醛症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症,约占高血压症中0.4~2%。发病年龄高峰为3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引起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分泌的9肽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吸收,是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关键性调节激素。此外,该激素还能增强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编辑本段简介

抗利尿激素(ADH )

化学简式

S ——------------S

| |

H2N-Gly-Arg-Pro-G-Asn-Gln-Phe-Tyr-G-COOH 编辑本段主要作用

改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影响水的重吸收;增加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 的主动重吸收和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使髓质组织间液溶质增加,渗透浓度提高,利于尿浓缩(减少尿量)。

编辑本段作用机理

抗利尿激素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V2受体结合后,激活膜内的腺甘酸化酶,使上皮细胞中cAMP 的生成增加;cAMP 生成增加激活上皮细胞中的蛋白激酶,蛋白激酶的激活,使位于管腔膜附近的含有水通道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上,增加管腔膜上的水通道,从而增加水的通透性。当抗利尿激素缺乏时,管腔膜上的水通道可在细胞膜的衣被凹陷处集中,后者形成吞饮小泡进入胞浆,称为内移(internalization)。因此,管腔膜上的水通道消失,对水就不通透。这些含水通道的小泡镶嵌在管腔膜或从管腔膜进入细胞内,就可调节管腔内膜对水的通透性。基侧膜则对水可自由通过,因此,水通过管腔膜进入细胞后自由通过基侧膜进入毛细血管而被重吸收。

如:大量饮清水后,血液稀释,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素分泌减少,肾对水的重吸收减少,结果排出大量低渗尿,将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此现象称水利尿(water diuresis)。

编辑本段影响抗利尿激素(ADH)释放的因素

调节抗利尿激素的主要因素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动脉血压。

①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可明显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这也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敏感的因素。大量发汗,严重呕吐或腹泻等情况使机体失水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肾对水的重吸收活动明显增强,导致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相反,大量饮清水后,尿液被稀释,尿量增加,从而使机体内多余的水排出体外。例如,正常人一次饮用100ml 清水后,约过半小时,尿量就开始增加,到第一小时末,尿量可达最高值;随后尿量减少,2-3小时后尿量恢复到原来水平。如果饮用的是等渗盐水(0.9NaCI 溶液),则排尿量不出现饮清水后那样的变化。这种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它是临床上用来检测肾稀释能力的一种常用的试验。

②循环血量的改变,能反射性地影响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血量过多时,左心房被扩张,刺激了容量感受器,传入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中枢,抑制了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引起利尿,由于排出了过剩的水分,正常血量因而得到恢复。血量减少时,发生相反的变化。动脉血压升高,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此外,心房尿钠肽可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血管紧张素Ⅱ则可刺激其分泌。

醛固酮的作用是保钠排钾,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

醛固酮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醛固酮

英文名称:

aldosterone

定义:

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盐皮质素。主要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和肾皮质集合管,

增加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促进钾离子的排泄,也

作用于髓质集合管,促进氢离子的排泄,酸化尿液。

应用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编辑本段简介

Ald ,ALS

钠100mmol /d , 钾60~100mmol /d 饮食条件下 立位138~415pmol /L 卧位28~138pmol /L 编辑本段增高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双侧肾上腺球状带增生),利尿剂、心衰、肝硬变、肾衰、肾病综合征等所致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周期性水肿,Bartter氏综合征,肾球旁器增生,手术后,低血容量,各种原因所致的低钾血症,部分恶性高血压及缓进型高血压等。 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低肾素低醛固酮综合征,1

8-羟化酶缺乏,糖尿病,Turner氏综合征,急性乙醇中毒等。

编辑本段作用

是人体内调节血容量的激素,通过调节肾脏对钠的重吸收,维持水平衡。醛固酮是调节细胞外液容量和电解质的激素,醛固酮的分泌,是通过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实现的。当细胞外液容量下降时,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醛固酮分泌增加,使肾脏重吸收钠增加,进而引起水重吸收增加,细胞外液容量增多;相反细胞外液容量增多时,通过上述相反的机制,使醛固酮分泌减少,肾重吸收钠水减少,细胞外液容量下降。血钠降低,血钾升高同样刺激肾上腺皮质,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编辑本段原理

醛固酮进入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浆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体,后者通过核膜,与核中DNA 特异性结合位点相互作用,调节特异性mRNA 转录,最终合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进而使关腔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线粒体内ATP 合成和管周膜上钠泵的活动性增加。从而导致对Na+的重吸收增强,对水的重吸收增加,K+的排出

量增加。

编辑本段分泌与血压的关系

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调节,即肾的球旁细胞感受血压下降和钠量减少的刺激,分泌肾素增多,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分泌醛固酮。当循环血量减少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使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强,以此维持水盐代谢的平衡。

醛固酮aldosterone

C21H28O5。11β,21-二羟-3.20-二氧-4-孕烯-18-醛(11→18)乳醛(Ⅰ)。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 具有代表性的强电解质代谢作用的盐皮质类固醇。其作用是促进Na+在体内贮留,同时排出K+。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生成,并受肾脏分泌的血管紧张肽原酶,即血管紧张肽(renin 即angiotensin )的调节。另也有11β-羟-18-醛型(Ⅱ)。

编辑本段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的皮质肿瘤或增生,醛固酮分泌增多所致。原醛症是一种继发性高血压症,约占高血压症中0.4~2%。发病年龄高峰为30~50岁,女性较男性多见。引起


相关内容

  • 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 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学习目标 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课前导学: 一. 体温调节 1.人的体温是指 的温度:人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系统等的调控下,人体的 和 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的体温来源于 所释放的热量,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

  •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 颅脑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30例诊疗体会 陈志勇 喻军华 黄锦峰 王璨 袁学刚 刘斌 吴新宇 胡太可 鄂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436000 [摘要]目的 提高颅脑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早期诊断意识和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近5年30例颅脑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 ...

  •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症(材料汇编)
  •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症 百科名片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yndromeofinappropriateantidiuretichormonesecretion,SIADH)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内源性抗利尿激素(ADH,即精氨酸加压素AVP)分泌异常增多,血浆抗利尿激素浓度相对于体液渗透压而言 ...

  • 必修三 通过激素的调节
  • 1.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分布在全身各个细胞周 围,激素无特异性 B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使靶细胞代谢发生变 化,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进行了信息交流 C .激素只能与其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成分是糖蛋 白或糖脂 D .激素与靶细胞结 合的时间越长,说明这种 ...

  • 泌尿外科常用药
  • 泌尿外科常用药 第一节 抗感染药 常用抗感染药物作用机制及分类: 1. 阻断细胞壁合成: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和杆菌肽等. 2. 阻止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如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等. 3. 损伤细胞膜影响通透性:如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 和制霉菌素. 4. 影响叶酸代谢:如磺 ...

  • 低钠血症,怎么办
  • 低钠血症,怎么办 低钠血症,怎么办 基本信息:男55岁疾病/症状:低钠血症病情描述:低钠血症,恶心干呕,吃不下饭.四肢乏力.钠持续补不上去 专家意见: 病情分析:这个一般就是有一些气血虚弱的现像,就可以吃一些补气血的药,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就会好的指导意见:一般就可以吃一些像,盐水归脾丸,四物汤这些 ...

  • 影响血脂药物知多少
  • □ 秦红群 云南大理州人民医院 血脂是人体中最不稳定的生理指标,血脂检验结果受很多因素影响,特别是药物的影响,影响血脂检查结果的药物主要有: 利尿药:利尿药中的双氢克脲噻和氯噻酮长期服用,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升高.英国研究发现,如果每日服用双氢克脲噻50-150毫克,连续使用3-6个月, ...

  •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1例报告
  • [中图分类号]R45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184-01 1病例报告 患者胡某,女,32岁,因"反复头晕.恶心.呕吐20+天,精神行为异常1+天"于2013年09月22日入我院.20+天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 ...

  • 浅谈利尿剂治疗
  • 浅谈利尿剂治疗左心衰的六大误区 利尿剂作为左心衰治疗的基石之一,临床地位极为重要,不赘述.但应用广泛不代表应用的合理,大家也肯定会有不同的用法和经验.听了吴学思教授在近期的心衰论坛会的报告,觉得收获很大.此帖的目的,主要是跟大家再共同分享一下利尿剂临床应用的几个常见问题: 误区一:用利尿剂治疗心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