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不同型别的肝炎病毒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其一经肠道传播如甲肝、戊肝,其二经血途径传播,如乙肝、丙肝、丁肝。

肝炎病人在发病前大都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如与病人、带毒者同食、同住、聚餐和密切接触者,或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潜伏期后发病。有的则在发病前输过血,用过血制品或由于不洁注射或扎针引起肝炎。

肝炎病人经过潜伏期后,多数起病急,具有因肝脏症引起的症状,如黄疸及胃肠功能障碍而导致的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及病毒或血清学检查的特异性指标为诊断依据。

如近期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应尽早去医院诊治。

甲肝和戊肝均为粪口传播,采取的防治措施基本相同。

1.对患者要进行隔离治疗,从发病之日起最少要隔离3-4周,并给予抗肝炎药物治疗,疗程2-3个月,以保护肝细胞及肝功能恢复,病人治愈后应观察4-6个月,并定期检查肝功能是否正常,对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40-45天。

2.对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应急接种,也可给胎盘球蛋白被动保护。

3.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如毛蚶等。 乙、丙、丁三型肝炎均是经血传播,如输血、用血制品、注射、

针炙、拔牙或母婴传播,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孕妇做好产前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标记检查,特别是 HBsAg,如是阳性者其新生儿要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以阻断母婴传播。

2.对乙肝密切接触或暴露人群,可接种乙肝疫苗。

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日期视病情而定。乙、丙两型病毒复制指标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尚需6个月至1年。

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的。得了艾滋病应该针对症状,及时地、积极地进行治疗,而且,目前已经有了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消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能会在怀孕的后期、分娩过程中和母乳喂养时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传播的可能性为25-40%,一般为30%左右。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

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

(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

(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可到具有初筛资格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HIV抗体检测,确诊须到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应在高危行为后的0、6、12周、半年时检测HIV抗体,半年以后仍未检测到HIV抗体,则认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叫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哪些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的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

一般来说,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以下人群推荐接种:

1、60岁以上人群;

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

6、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

7、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什么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应慎用流感疫苗。此外,以下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

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

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

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5、慢性病发作期;

6、严重过敏体质者;

7、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肠道传染病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是指大肠和小肠,是人体消化道的一部分。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病原体所污染,那么这些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经过口腔进入肠道,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样的传染病就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等。

二.肠道传染病共同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昆虫传播 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四、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1、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运动。

2、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4、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

5、购买易生虫的蔬菜应注意鲜嫩无虫眼,留意是否使用了农药,摘去黄叶后应用水浸泡半小时以上,中间换水2~3次,然后再烹调。 6、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

7、最好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 8、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9、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10、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同时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应在去医院的同时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概括起来,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不同型别的肝炎病毒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其一经肠道传播如甲肝、戊肝,其二经血途径传播,如乙肝、丙肝、丁肝。

肝炎病人在发病前大都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如与病人、带毒者同食、同住、聚餐和密切接触者,或饮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潜伏期后发病。有的则在发病前输过血,用过血制品或由于不洁注射或扎针引起肝炎。

肝炎病人经过潜伏期后,多数起病急,具有因肝脏症引起的症状,如黄疸及胃肠功能障碍而导致的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及病毒或血清学检查的特异性指标为诊断依据。

如近期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应尽早去医院诊治。

甲肝和戊肝均为粪口传播,采取的防治措施基本相同。

1.对患者要进行隔离治疗,从发病之日起最少要隔离3-4周,并给予抗肝炎药物治疗,疗程2-3个月,以保护肝细胞及肝功能恢复,病人治愈后应观察4-6个月,并定期检查肝功能是否正常,对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40-45天。

2.对易感儿童进行甲肝疫苗免疫应急接种,也可给胎盘球蛋白被动保护。

3.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如毛蚶等。 乙、丙、丁三型肝炎均是经血传播,如输血、用血制品、注射、

针炙、拔牙或母婴传播,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孕妇做好产前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标记检查,特别是 HBsAg,如是阳性者其新生儿要同时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以阻断母婴传播。

2.对乙肝密切接触或暴露人群,可接种乙肝疫苗。

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日期视病情而定。乙、丙两型病毒复制指标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尚需6个月至1年。

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的。得了艾滋病应该针对症状,及时地、积极地进行治疗,而且,目前已经有了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消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能会在怀孕的后期、分娩过程中和母乳喂养时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传播的可能性为25-40%,一般为30%左右。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

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

(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

(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可到具有初筛资格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HIV抗体检测,确诊须到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测。应在高危行为后的0、6、12周、半年时检测HIV抗体,半年以后仍未检测到HIV抗体,则认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叫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哪些人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的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的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

一般来说,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以下人群推荐接种:

1、60岁以上人群;

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4、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

6、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

7、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什么人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应慎用流感疫苗。此外,以下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

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

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

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5、慢性病发作期;

6、严重过敏体质者;

7、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肠道传染病

一.什么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是指大肠和小肠,是人体消化道的一部分。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病原体所污染,那么这些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经过口腔进入肠道,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样的传染病就是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包括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以及食物中毒等;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相关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等。

二.肠道传染病共同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水传播 病人或病原携带者的粪便、呕吐物排入水源,洗涤被病原体污染的衣裤、器具、手等都可使水受到污染。水源受到污染后可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霍乱、伤寒、菌痢被称为三大水媒病。

经食物传播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的过程中都存在被病原体污染的危险。食品中的病原体可来自存放容器、进餐用具、手的接触、施用粪肥及被昆虫污染等。

接触传播 通过握手,使用或接触衣物、文具、门把手、钱币等都有可能造成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昆虫传播 苍蝇、蟑螂等都能起机械搬运病原体的作用,有些病原体还能在昆虫的肠管里存活一段时间,甚至繁殖。到处活动的苍蝇、蟑螂等昆虫也是造成肠道传染病扩散的重要原因。

四、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1、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对粪便、垃圾和污水的卫生管理,发动群众开展除四害运动。

2、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4、不喝生水,菜要烧熟煮透,吃剩的菜放在冰箱里过夜,食用时应重新回锅加热。

5、购买易生虫的蔬菜应注意鲜嫩无虫眼,留意是否使用了农药,摘去黄叶后应用水浸泡半小时以上,中间换水2~3次,然后再烹调。 6、贮存食品或加工食品时,都应该生熟分开。

7、最好不要去大排挡就餐和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 8、发现食物有异样或异味不可食用,也不可煮沸烧透后再食用。 9、对碗筷等餐具应经常煮沸消毒。

10、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庭成员同时出现食物中毒现象,应在去医院的同时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概括起来,预防肠道传染病有一个九字真经: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


相关内容

  • 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 宁县湘乐镇北仓小学 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计划: 一.工作目标 ...

  • 2014年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方案
  • 通 知 XX乡村民: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代射功能增强,体内水分丢失较多,易出现电解质平衡紊乱,造成抵抗力下降,体质虚弱易发生中暑及肠道传染病,特别是老年人.体弱多病者及儿童更易发生上述疾病,因此做好预防十分重要. 为做好夏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普及健康知识,我院定于5月15日在全乡范围内对部分村民代表培 ...

  • 常见传染病知识讲座
  • 舞阳县第三实验小学 小学生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孟桂凤 各位家长: 大家好! 小学生处于生长期,抵抗力与成年人相比较弱,易感染一些常见的传染病,那么有什么预防方法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生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常见的传染病预防一.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 ...

  • 动物常见病防治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 动物常见病防治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况 <动物常见病防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课内学时90学时,5学分. 动物常见病防治课程包括家畜内科常见病.家畜外科常见病.家畜产科常见病.畜禽常见寄生虫病和畜禽常见传 ...

  • 健康教育咨询活动模板
  • 老观嘴村卫生所 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第 1 期 老观嘴村卫生所 2013年1月 通 知 老观嘴村村民: 你们好! 春季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其中春季传染病的危害最大最强,必须要做好预防措施.春季传染病最常见的有: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水痘.手足口病.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 ...

  • 小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
  • 小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生常见病的种类. 2.掌握常见病的预防措施及防治方法. 3.家校配合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一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学生处于童年期,也是人生中最健康的阶段,其患病率和 死亡率都极低,但随着课 业负担的加重,也 ...

  •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大纲
  • 绪 论(2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研究方法. 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对象 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任务 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研究 ...

  • 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措施
  • 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措施 学校人群聚集,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学生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有力地保障我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 ...

  • 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
  • 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 儿童少年年龄小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某些致病微生物的免疫能力较差.往往由于某些诱因,而容易感染某些传染病或发生疾病.一贯以来学校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重视学生常见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建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兼职卫生课教师为成员的一个防治 ...

  •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
  • 卫生部 教育部关于 印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的通知 卫科教发„2012‟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教育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卫生部直属有关单位,教育部直属有关高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