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精选古诗词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27.描写优美梦境的作用:1.与丑恶的现实形成对比。2.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3.为下文“梦醒之嗟”作铺垫。

28.最后一段赏析:前者体现消极的一面:表明自己伤感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一方面反映他积极的一面:突出他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山居秋暝 王维

(1)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

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 通过诗一般的景物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何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29.概括景物特征和表现手法。

:清新、宁静、和平、安乐。和动静结合。

30.给这幅画拟一个标题。

:山村晚秋图或山村雨后秋景图。

31.见习这首诗的结构特征。

:诗的前三联借景抒情,为尾联直抒胸臆作铺垫。尾联的作用:直抒胸臆,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热爱。点明主旨、深化意境。

3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作用。

:使前面静态的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增强了画面的形象性,生动性,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虞美人 李煜

(1)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失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他的无尽无休,雕栏玉砌:指代旧日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富的东西,朱颜改:语含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33.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以及抒发了作者的什么之情。 :运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生动,突出失国之痛的沉重。

34.此词写景的突出的写景特点:虚实结合。

鹊桥仙 秦观

35.品味“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的妙处。

:运用比喻形象的写出了感情至深,而又难分难舍之境。

36.写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含义。

:这一句富有哲理性。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两情相悦应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真挚相爱,坚贞不渝,不在乎只在那一朝一夕的短暂相会,这种高尚的境界让人为之一振。

声声慢 李清照

37.这首词的语言特征及作用。

: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丈夫的挚爱和晚年的孤独,凄清读来朗朗上口,有音韵和谐之美。

38.简析“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实写:“尽荠麦青青”。作用: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寄寓着昔盛今衰的伤感之情。

39.说说“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依据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运用拟人,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烟雾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害。

40.“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一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原燃了凄凉冷落(物是人非)的氛围,烘托了战后的痛惜伤感之情。

渔翁

41.品味“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写景的妙处。

:运用动静结合,多角度写景,好处:使景物幽胜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42.全诗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刻画了一个独来独往,自由自在的渔翁形象。政治上是以后的情趣。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43.写出“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了黯淡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在听闻友人被贬后的心理和动作。、

44.“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和“坐”两字的好处。

:“惊”和“坐”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听闻友人被贬后的心理和动作。

李凭箜篌引

45.比较这首诗与《琵琶行》的异同。

:相同点:都同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空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侧面:“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作用:突出了乐声的美妙和李凭技艺的精湛。

登高 杜甫

46.简析这首诗的结构。

:写法特点:多角度写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作用:写出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7.通过重九登高的见闻,描绘大江边凄清壮阔(雄浑壮阔、凄清萧瑟)的秋景,抒发居无定所、(流落他乡,颠沛流离)、年老多病,贫困潦倒的身世之感

蜀相 杜甫

48找出颔联中构成全诗诗眼的两字,加以品析。

:“自”和“空”。多角度写景,反衬出祠堂的冷清、寂寞。

49.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惋惜和对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5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才智与功业。

石头城 刘禹锡

51这首诗最突出的写法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借景抒情,抒发了昔盛今衰(六朝兴废),自然永恒、人世沧桑之情。

书愤 陆游

52.简析首联的作用。

:以有形写无形。点题,奠定了全诗悲愤的感情基调。首句回忆过去,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面的“空自许”作铺垫,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5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慨?

:抒发了诗人功业无成,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年华易逝(光阴虚掷)、岁月蹉跎的感慨。

5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抒发了矢志不渝,收复失地的决心,也表明了作者对南宋抗敌严重匮乏的惋惜。

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达了诗人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成就自己的报国大业,表达了诗人至死也不忘恢复中原之志。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27.描写优美梦境的作用:1.与丑恶的现实形成对比。2.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3.为下文“梦醒之嗟”作铺垫。

28.最后一段赏析:前者体现消极的一面:表明自己伤感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一方面反映他积极的一面:突出他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山居秋暝 王维

(1)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

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2) 通过诗一般的景物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何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29.概括景物特征和表现手法。

:清新、宁静、和平、安乐。和动静结合。

30.给这幅画拟一个标题。

:山村晚秋图或山村雨后秋景图。

31.见习这首诗的结构特征。

:诗的前三联借景抒情,为尾联直抒胸臆作铺垫。尾联的作用:直抒胸臆,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热爱。点明主旨、深化意境。

3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作用。

:使前面静态的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增强了画面的形象性,生动性,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虞美人 李煜

(1)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但作为失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他的无尽无休,雕栏玉砌:指代旧日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富的东西,朱颜改:语含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易主,物是人非。

33.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以及抒发了作者的什么之情。 :运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生动,突出失国之痛的沉重。

34.此词写景的突出的写景特点:虚实结合。

鹊桥仙 秦观

35.品味“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的妙处。

:运用比喻形象的写出了感情至深,而又难分难舍之境。

36.写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含义。

:这一句富有哲理性。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两情相悦应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真挚相爱,坚贞不渝,不在乎只在那一朝一夕的短暂相会,这种高尚的境界让人为之一振。

声声慢 李清照

37.这首词的语言特征及作用。

: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丈夫的挚爱和晚年的孤独,凄清读来朗朗上口,有音韵和谐之美。

38.简析“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实写:“尽荠麦青青”。作用: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寄寓着昔盛今衰的伤感之情。

39.说说“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依据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运用拟人,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烟雾以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害。

40.“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一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原燃了凄凉冷落(物是人非)的氛围,烘托了战后的痛惜伤感之情。

渔翁

41.品味“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写景的妙处。

:运用动静结合,多角度写景,好处:使景物幽胜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42.全诗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刻画了一个独来独往,自由自在的渔翁形象。政治上是以后的情趣。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43.写出“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了黯淡凄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在听闻友人被贬后的心理和动作。、

44.“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和“坐”两字的好处。

:“惊”和“坐”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听闻友人被贬后的心理和动作。

李凭箜篌引

45.比较这首诗与《琵琶行》的异同。

:相同点:都同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空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侧面:“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作用:突出了乐声的美妙和李凭技艺的精湛。

登高 杜甫

46.简析这首诗的结构。

:写法特点:多角度写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作用:写出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47.通过重九登高的见闻,描绘大江边凄清壮阔(雄浑壮阔、凄清萧瑟)的秋景,抒发居无定所、(流落他乡,颠沛流离)、年老多病,贫困潦倒的身世之感

蜀相 杜甫

48找出颔联中构成全诗诗眼的两字,加以品析。

:“自”和“空”。多角度写景,反衬出祠堂的冷清、寂寞。

49.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惋惜和对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5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才智与功业。

石头城 刘禹锡

51这首诗最突出的写法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借景抒情,抒发了昔盛今衰(六朝兴废),自然永恒、人世沧桑之情。

书愤 陆游

52.简析首联的作用。

:以有形写无形。点题,奠定了全诗悲愤的感情基调。首句回忆过去,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面的“空自许”作铺垫,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53.“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慨?

:抒发了诗人功业无成,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年华易逝(光阴虚掷)、岁月蹉跎的感慨。

5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抒发了矢志不渝,收复失地的决心,也表明了作者对南宋抗敌严重匮乏的惋惜。

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达了诗人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成就自己的报国大业,表达了诗人至死也不忘恢复中原之志。


相关内容

  • 如何快速背诵语文古诗词
  • 语文的古诗文生僻字多,词汇生涩难懂,背诵起来很是麻烦.古诗文的背诵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呢?其实只要掌握了古诗文的一些特点,总结一些小技巧就很容易背诵了,济南加誉学堂的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一些方法,希望对同学们背诵顾古文言文有所帮助. 1.按写作顺序背诵文章 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 高二语文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 高二语文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必修5及选修模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 ...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1. -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3.-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5.百分网 -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6. - 含教研动态,科研课题,中考辅导等. 7. - 高考语文教案 ...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性质 理念 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用)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 ...

  •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 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20xx ...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 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高一年级教学指导意见 学生刚上高中,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方法等都不熟悉,老师必须要注意初高中的衔接,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辨证性和周密性.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基础知识:落实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 ...

  • 唐诗宋词精选_唐诗三百首_唐诗宋词名句_古诗配画赏析_古诗学习网
  • - 中国古诗词 首页 唐诗 宋词 古诗考题 诗词名句 古诗名文 古诗鉴赏 元曲鉴赏 文章阅读 ┃ 唐诗栏目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孟浩然的诗 杜甫的诗 王维的诗集 李商隐的诗 杜牧的诗 柳宗元的诗 王昌龄的诗 韩愈的诗 刘禹锡的诗 韦应物的诗 崔颢的诗 岑参的诗集 刘长卿的诗 王勃的诗 李颀的诗集 ...

  • 高二语文备课组下学期工作计划
  • 高二语文备课组下学期工作计划 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总体安排为依据,以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教学工作,夯实学生语文基础,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

  •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
  • 郑州市2005-2006学年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科 七年级 一.教学指导思想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理念做出了 全新的阐述,教师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2.针对现在的七年级新生在小学时还是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