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论文

浅议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

道德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师生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效果。当今社会是

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传统师生关系,则是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大潜在问

题与障碍。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之上的,它认为,“长幼有序”、“一日

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是长辈,学生是晚辈,作为晚辈的学生必须对长辈的教师处处恭敬有加,

时时听从教诲,不得抗逆,,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进步和素质教育

的要求。新的世纪,新的世界,新的发展和变化,要求以人为本,创建现代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一步提高

育人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举措。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

关键字:师生关系 和谐 教师 学生 教育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及类型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

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

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

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受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因素所制约,并受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和社

会制度下会出现不同的师生关系如在封建社会,强调师道尊严,学生处于绝对服

从的被动地位。而在当前我们应该有一种要包含着成熟者与未成熟者老一辈与新

一辈先知者与未知者的要求和期望,包含着园丁对花朵精心引导和培育的情谊。

也包含着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的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

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并不是一

种单一的关系形式,而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具体来说,它是

由以下几种层面的关系构成: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

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

的教学任务, 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师生之间良好

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在师生

关系中 ,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一种合理化的结

合关系 。师生之间良好工作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修

养 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良好素质修养的教师, 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育过程,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之

中。

(二)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

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 教师) 和( 学生)

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

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以及暗含于教育中的

期待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肯定, 从而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 就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效应,教育实践也证

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学生便会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鼓

励,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教师。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嫌弃、厌恶、对他们的

期望较低或不抱期望,学生便会从教师的表情态度中感受到教师的( 偏心) 并因

而以消极的态度来对抗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具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

能它不仅可以激发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空

间上和心理上的距离,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还具有调节学

生行为的功能同样的话语,同一教师用不同的情感来表达会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

的效果。同样的批评,由与学生建立不同情感的教师来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是以情感作为基础的,没有情感关系作为

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师生之间的正常的心理关系。

(三)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 师生之间在学校组织中所产生的关系是一种正

式关系。但师生之间也会产生正式关系之外的非正式关系即个人关系 它是一种

非外来强制和约束的发生在正式组织之外的自然形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

生的交往没有正式关系中的拘谨、刻板及模式化的倾向,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

理距离并实现正式关系中难于达到的师生间的深刻了解和情感沟通。 如师生之

间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建立的关系就是这种个人关系的表现 师生之间个人

关系的形成有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它对于影响学生, 控制教育过程有着师生间

其他关系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教师对他的更细微、更具体

的要求。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学生对教学和教育工作比较客观和真实的信息反

馈,而且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还可以缩短信息沟通的流程与层次,实现与个别学

生之间面对面的双向沟通和交往。但是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必须掌握分寸如果交

往过密,关系过于特殊甚至超越了界限,就不仅无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反而会

使教师无法继续工作。同时,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要区分

在不同场合下不同关系中师生充当的不同角色所应遵循的不同行为准则,只有这

样,才能使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得到健康发展 。

(四)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

生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

巩固的。 师生关系虽然是师生之间在教育情境中建立的人际关系,但它从最简

单的社会联系开始直到最复杂的具有稳定的社会行为无一不受到社会道德规范

的影响和制约,无一不遵守一定社会的伦理要求。从而保持自身的伦理结构, 因

此,师生关系能集中反映社会伦理文化,表现为一种鲜明的道德关系。从教育和

教学的特点来看,教育和教学活动自身就是一种道德活动。在师生关系建立过程

中,师生一刻都不能离开对道德规范的遵守, 也离不开道德规范的调节。 因此,

建立健康的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师生关

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统一应该成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这种和谐是一种美,当然与其他的和谐美不同,师生关系的这种和谐的美具有自

己的特征,它不是一种刻意追求的行为结果,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痕迹,它不

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真诚与善良,合乎教育规律性与合乎教育目的性交融

无间的辩证统一。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心理关系、个人

关系、道德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师生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

效果。当今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科技化的

社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传统师

生关系,则是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大潜在问题与障碍。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

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之上的,它认为,“长幼有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是

长辈,学生是晚辈,作为晚辈的学生必须对长辈的教师处处恭敬有加,时时听从教

诲,不得抗逆,,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进步和素质教育

的要求。新的世纪,新的世界,新的发展和变化,要求以人为本,创建现代和谐的

师生关系,以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构建和谐的师

生关系,是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举措。和谐师

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办学过程中,

在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

观念,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重视人际关系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潜在

影响作用。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双方的相互尊重、

理解、信任和民主、平等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它打破了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对

象之间易产生的“心理对抗”,改变了以往教育活动中信息传递的单向性,提倡参

与性、交互性、探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我们的教师从思想深处热爱每一位

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在民主、平

等、严格而宽容的和谐氛围中进行。

(二)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活动的共同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

成才环境。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肩负着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品德高尚、思维

活跃、体魄健美、个性充分,心理素质良好的优秀小学生。这个育人目标主要是

通过学校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教师的指导、组织作用,对学生

的信任、尊重、民主、严格而宽容的爱将对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健康成长产生积

极的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教育战线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管理教育学生过程中的

教育方法单一、缺乏民主、宽容,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出现体罚和变相体

罚学生的状况。这些方式(做法)往往都是在教师们不经意间就已经完成了,教师也

认为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关心、爱护学生。从教师的角度讲,每一位教师都会

肯定地说:“我是热爱学生的。”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大多数恐怕不能接受这

种“爱”。这一现象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双方都

能承认和接受的“爱”。研究和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系到深化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跨世纪教育的改革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大

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以往教育活动中学生与老师间单纯的服从、听从这

种教育过程的单向性的缺陷,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的交流以多维的方式进行,“交互”的功能得以充分的体现,育人的实效性极

大提高。所以说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成才环境,塑造了一批心理健康的全

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形成了师生在课堂内外交往方式的

“友好界面”。相互尊重,严格而宽容的爱使学生喜欢也敢于向教师倾吐内心深处

的秘密;教育教学活动中反馈的信息量增大,可信度提高;培养出的孩子懂得尊重

他人,与人相处、协调的能力增强。同时,这种“友好界面”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向往性和兴趣性产生重要影响,将会把美好的童年留在学生永恒的记忆之中。

(三)和谐师生关系是学校面向新世纪办学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

受教育程度日益提高,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寄予厚望,家长自身素质高,学

历高、熟知教育规律、方法。他们不仅仅满足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校在教

育活动过程中,老师对孩子的人格的尊重,对孩子的态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

科学,关注着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接受知识

的渠道在不断拓宽、增多,除了从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获得,还能通过其它媒体、渠

道获得很多信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时代的学生掌握信息量获取知识的渠

道不一定比老师少。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教

师也应向学生学习,善于捕捉各种信息,适应学生信息量大、知识面宽的特点。把

握新时期教育活动的特点,满足家长、社会对高质量办学的需求。从这个意义来

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生存竞争,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学

校的一种管理风格;是一种教育活动的“情调”;也是对家长、社会的承诺。在教

育即将走向新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在培养新世纪需要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

重任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定能培养、塑造出一批又一批的具有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思维敏捷、与人友好相处的身心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众所周知,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老师)和受教育者(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必须形成并依赖于一

定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

任务的必要条件。恳切地说,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以怎样的态度和情感互相对待的

问题,这种态度和情感制约着师生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气氛。所以在良好的师生

关系中,师生都以和对方的接近交往为乐趣,相互信任,在对方面前都有 安全感、

和谐感,敢于向对方敞开心灵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就会态度和蔼,表情亲切,语调

温和;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态度认真,精力集中,更不愿违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把教

师对他们的热爱和尊重,化为学习上的一股动力,能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意见,

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此外,师生之间还会由于有感情基础而产生共鸣效果,整个教

学气氛就出现活跃、轻松和愉快的局面,良好的气氛所激发的是积极、热情、认

真、自信的心理状态与轻松、愉悦、舒畅、欢快的心境和情绪。在这种精神状态

下,学生心理压力小,兴奋度高,容易形成优势兴奋的中心,有助于暂时神经联系的

形成,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某

科成绩好的学生,他(她)们对任教该科的老师感情就较深。如果学生出现逆反心,

故意与老师对着干,对学习冷淡,不感兴趣,甚至有厌学的情绪,教学效果就会极差,

老师的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

提。思孟学派所著的《学记》中就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主张,即:

使学生与教师和睦相处,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

系是和谐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精神的要求,关注、促进个体

的全面和谐发展,使人的智力、技能、体质、人格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地、和谐地

发展,以实现教育的全部意蕴——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四、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建立和谐

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

的共同追求,又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优

化,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结果来看,具有三个特征:

(一)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有礼貌,

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

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尊师是学生对教师正确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现,

是人类的美德。得到学生尊重是教师最大的需要和满足。

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

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

道德情感基础。爱生包括“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

学生并公正地对待学生。

现代“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体现

了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的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

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二)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相互

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

趋势的需要,而且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

求教师向学生学习、;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利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

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也要求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

和共同学习。民主平等是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 共同参与,意味着

教师与学生以不同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入实际的教育生活,形成需要、智能、个

性等方面的互补,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的

结果是师生的融洽、协调。和谐亲密体现了师生的人际亲和力、心理融洽度。

(三)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快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

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 ,相互

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共享共创体现了师

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共享共创的结果是教师和学

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学生的道德、思想、智慧、兴趣、人格等全面声成,

是教师专业自我的成熟过程。

五、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是作为人而相遇在一起并

产生关系的,因此,确立人的客观存在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应始终是真实的人,而不是具有某种固定角色职能的行动体,尤其是

教师更要有人的意识和信念。一方面,教师要使自己有独特而真实的表现,以富

有人性的力量感召学生,另一方面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感,更有独特个

性和巨大创造性的人对待,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关怀。这样,整个教育过

程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相处和人际交往的过程。如果不以人为教育之根本,而

是让知识和权威成为维系师生的纽带,成为教育过程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师生之

间就没有建立和谐关系的可能性。之间对话和互为主体交往的前提和目标。没有

理解,对话便失去了基础和导向,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只有理解,师生

才能与对方产生精神上的相遇和沟通,共同体验同一经验;通过理解,师生才有

彼此的“敞开”和“接纳”,真正进入对方的精神领域,生成平等的对话。而对

话又是促成双方直接理解的前提,通过对话,形成新的共识,师生的理解才成为

可能,没有对话,难以达成共识,难以互相理解。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并不仅

是二者对对方的心理状态的体验或移情,不仅仅是二者达到情感的一致性,而是

牵涉到更为宽广的东西,诸如语言、思想、情感、态度、意见等等。师生之间的

高级理解是把精神生命的整体参与到理解中,从生命的整体性上把握彼此,彼此

进入相互的精神世界,以期人格的相遇。师生之间通过理解达到精神的契合,达

到学生理解真理、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自我理解,把握人的本质属

性,即人的意义与价值、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关联。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进

(二)接纳和包容原则 接纳和包容还意味着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宽容。师

生交往中彼此既要体验个人本身,又要看到对方的独特性,认同和接受对方。师

生双方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当双方要建立和谐的

关系时,必须首先接纳对方的差异性,尤其教师一方更需具备宽容精神。接纳和

宽容意味着尊重和保障学生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有权就某些问题或事实发表自己

独立的见解,教师不应强迫学生服从己见;还意味着信任,特别是教师要相信学

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独立、合理的见解;还要允

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错误的过程也是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错误

行为不应妄贴标签,要给学生留有改正的机会,并相信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

对教师的接纳和宽容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行为、思想、情感给以属人性的理解,而

非属神性的理解,把教师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整体,而非是神。当然,接纳

和宽容不等于纵容和放任,纵容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教师的教育责任所内在

规定了的师生之间虽有宽容,但对影响学生发展的思想和言行,教师理应毫不姑

息。

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

心理背景,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最活跃,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

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受教育目的任务制约的,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

的教育现状来看,师生之间的交往还不太令人满意,学校里师生情感相斥难以沟通

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对立冲突的事件也常有报道。我们知道,不良的师生关系是

学生厌学弃学心理发展异常的重要原因。为此,教师在教育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

师生关系。

首先,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师生关系由

以前的专制型或权威型转变为合作型或伙伴型的关系,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鼓

励、是尊重,师生之间是一种理解、信任、合作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意识也发生

相应的转变,由以前的主宰者变成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

的,教育是协商式的、和风细雨的,而决不是君临天下式的。教师一定要有民主合

作的意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经验。早在两

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长和/当仁不让于师的主张

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人民教育家陶行

知提出: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1)虚心,(2)宽容,(3)与学生共甘苦,(4)跟民众学习,(5)

跟小孩学习,(6)肃清形式,教条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著名教师魏书生执教

前经常与学生商量教学的内容,形式与方法,注意吸收其合理的建议。他认为,教

师要有公仆之心善用-民主.的法宝,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

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开阔。

第二,尊重学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正如1996年国际

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所强调的: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

的终极目标。不要忘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在我们的手中掌握的是最宝贵的财

富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这里的人不是只有生理需求的

生物,而是一个社会人。作为社会人的学生,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思想、有意识、

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

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卡连柯也说过:要尽量多地

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

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理想,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

个性,要充分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师生间的美好情谊,

其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

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学生最不能

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传统教育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当成一

架录音机,一个传声筒,更有甚者对学生进行讽刺、谩骂,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负担

等。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花了几十年时间,对9万个学生进行调查从而概括出

学生的心目中喜欢的教师的12个特点,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这些特征,其

中有三点是这样的:(1)友善的态度 “她的课堂有如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

尊重 “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宽容 “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

蠢,将来也是这样” 西班牙从1999年6月开始提倡教育不打骂运动,这充分表现

了对受教育者的尊重。

第三,热爱学生 列.尼.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

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

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

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老

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

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

的心理距离。

第四,理解学生

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做教师的常常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总觉得自己在各方面

都高于学生,所以同学生谈话往往是教训的口气

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

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

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第五,赏识学生

人赏识的渴望。

活动

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信心,教学的天空将是一个冰冷的世界

一个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一点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高峰体验中奋发、崛起

不可讽刺、挖苦学生。要知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求学生

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教师应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持之有恒,不偏爱,不强制地爱,不盲目地爱,不粗暴的爱,不扭曲地爱

一种责任,是一种境界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实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师生人

际关系氛围来支持它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是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

长的关键因素,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情谊,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

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对

于推动新课改是十分必要的。

浅议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

道德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师生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效果。当今社会是

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传统师生关系,则是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大潜在问

题与障碍。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之上的,它认为,“长幼有序”、“一日

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是长辈,学生是晚辈,作为晚辈的学生必须对长辈的教师处处恭敬有加,

时时听从教诲,不得抗逆,,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进步和素质教育

的要求。新的世纪,新的世界,新的发展和变化,要求以人为本,创建现代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一步提高

育人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举措。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

关键字:师生关系 和谐 教师 学生 教育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及类型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

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

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

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师生关系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受

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因素所制约,并受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和社

会制度下会出现不同的师生关系如在封建社会,强调师道尊严,学生处于绝对服

从的被动地位。而在当前我们应该有一种要包含着成熟者与未成熟者老一辈与新

一辈先知者与未知者的要求和期望,包含着园丁对花朵精心引导和培育的情谊。

也包含着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爱戴的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

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并不是一

种单一的关系形式,而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具体来说,它是

由以下几种层面的关系构成: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

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

的教学任务, 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师生之间良好

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在师生

关系中 ,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一种合理化的结

合关系 。师生之间良好工作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修

养 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良好素质修养的教师, 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育过程,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之

中。

(二)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

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 教师) 和( 学生)

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

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以及暗含于教育中的

期待会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肯定, 从而激发起极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 就是教师对学生爱的效应,教育实践也证

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学生便会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鼓

励,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教师。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嫌弃、厌恶、对他们的

期望较低或不抱期望,学生便会从教师的表情态度中感受到教师的( 偏心) 并因

而以消极的态度来对抗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情感具有调节教师自身行为的功

能它不仅可以激发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且还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空

间上和心理上的距离,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还具有调节学

生行为的功能同样的话语,同一教师用不同的情感来表达会在学生身上产生不同

的效果。同样的批评,由与学生建立不同情感的教师来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是以情感作为基础的,没有情感关系作为

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师生之间的正常的心理关系。

(三)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 师生之间在学校组织中所产生的关系是一种正

式关系。但师生之间也会产生正式关系之外的非正式关系即个人关系 它是一种

非外来强制和约束的发生在正式组织之外的自然形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

生的交往没有正式关系中的拘谨、刻板及模式化的倾向,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

理距离并实现正式关系中难于达到的师生间的深刻了解和情感沟通。 如师生之

间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建立的关系就是这种个人关系的表现 师生之间个人

关系的形成有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它对于影响学生, 控制教育过程有着师生间

其他关系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教师对他的更细微、更具体

的要求。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学生对教学和教育工作比较客观和真实的信息反

馈,而且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还可以缩短信息沟通的流程与层次,实现与个别学

生之间面对面的双向沟通和交往。但是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必须掌握分寸如果交

往过密,关系过于特殊甚至超越了界限,就不仅无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反而会

使教师无法继续工作。同时,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份,要区分

在不同场合下不同关系中师生充当的不同角色所应遵循的不同行为准则,只有这

样,才能使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得到健康发展 。

(四)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

生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和

巩固的。 师生关系虽然是师生之间在教育情境中建立的人际关系,但它从最简

单的社会联系开始直到最复杂的具有稳定的社会行为无一不受到社会道德规范

的影响和制约,无一不遵守一定社会的伦理要求。从而保持自身的伦理结构, 因

此,师生关系能集中反映社会伦理文化,表现为一种鲜明的道德关系。从教育和

教学的特点来看,教育和教学活动自身就是一种道德活动。在师生关系建立过程

中,师生一刻都不能离开对道德规范的遵守, 也离不开道德规范的调节。 因此,

建立健康的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师生关

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统一应该成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这种和谐是一种美,当然与其他的和谐美不同,师生关系的这种和谐的美具有自

己的特征,它不是一种刻意追求的行为结果,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痕迹,它不

是一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真诚与善良,合乎教育规律性与合乎教育目的性交融

无间的辩证统一。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心理关系、个人

关系、道德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师生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

效果。当今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科技化的

社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传统师

生关系,则是创新教育所面临的一大潜在问题与障碍。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

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之上的,它认为,“长幼有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是

长辈,学生是晚辈,作为晚辈的学生必须对长辈的教师处处恭敬有加,时时听从教

诲,不得抗逆,,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进步和素质教育

的要求。新的世纪,新的世界,新的发展和变化,要求以人为本,创建现代和谐的

师生关系,以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构建和谐的师

生关系,是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举措。和谐师

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办学过程中,

在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

观念,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重视人际关系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潜在

影响作用。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双方的相互尊重、

理解、信任和民主、平等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它打破了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对

象之间易产生的“心理对抗”,改变了以往教育活动中信息传递的单向性,提倡参

与性、交互性、探讨性,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我们的教师从思想深处热爱每一位

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在民主、平

等、严格而宽容的和谐氛围中进行。

(二)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活动的共同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

成才环境。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肩负着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品德高尚、思维

活跃、体魄健美、个性充分,心理素质良好的优秀小学生。这个育人目标主要是

通过学校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教师的指导、组织作用,对学生

的信任、尊重、民主、严格而宽容的爱将对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健康成长产生积

极的决定性的作用。长期以来教育战线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管理教育学生过程中的

教育方法单一、缺乏民主、宽容,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甚至出现体罚和变相体

罚学生的状况。这些方式(做法)往往都是在教师们不经意间就已经完成了,教师也

认为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关心、爱护学生。从教师的角度讲,每一位教师都会

肯定地说:“我是热爱学生的。”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讲,他们大多数恐怕不能接受这

种“爱”。这一现象促使我们必须重视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研究双方都

能承认和接受的“爱”。研究和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系到深化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跨世纪教育的改革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大

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以往教育活动中学生与老师间单纯的服从、听从这

种教育过程的单向性的缺陷,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的交流以多维的方式进行,“交互”的功能得以充分的体现,育人的实效性极

大提高。所以说和谐师生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成才环境,塑造了一批心理健康的全

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形成了师生在课堂内外交往方式的

“友好界面”。相互尊重,严格而宽容的爱使学生喜欢也敢于向教师倾吐内心深处

的秘密;教育教学活动中反馈的信息量增大,可信度提高;培养出的孩子懂得尊重

他人,与人相处、协调的能力增强。同时,这种“友好界面”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向往性和兴趣性产生重要影响,将会把美好的童年留在学生永恒的记忆之中。

(三)和谐师生关系是学校面向新世纪办学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

受教育程度日益提高,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寄予厚望,家长自身素质高,学

历高、熟知教育规律、方法。他们不仅仅满足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校在教

育活动过程中,老师对孩子的人格的尊重,对孩子的态度、方法是否合理、得当、

科学,关注着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接受知识

的渠道在不断拓宽、增多,除了从学校的教育活动中获得,还能通过其它媒体、渠

道获得很多信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时代的学生掌握信息量获取知识的渠

道不一定比老师少。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教

师也应向学生学习,善于捕捉各种信息,适应学生信息量大、知识面宽的特点。把

握新时期教育活动的特点,满足家长、社会对高质量办学的需求。从这个意义来

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生存竞争,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学

校的一种管理风格;是一种教育活动的“情调”;也是对家长、社会的承诺。在教

育即将走向新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在培养新世纪需要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

重任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定能培养、塑造出一批又一批的具有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思维敏捷、与人友好相处的身心健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众所周知,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老师)和受教育者(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必须形成并依赖于一

定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协调一致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

任务的必要条件。恳切地说,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以怎样的态度和情感互相对待的

问题,这种态度和情感制约着师生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气氛。所以在良好的师生

关系中,师生都以和对方的接近交往为乐趣,相互信任,在对方面前都有 安全感、

和谐感,敢于向对方敞开心灵的大门。在教学中,教师就会态度和蔼,表情亲切,语调

温和;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态度认真,精力集中,更不愿违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把教

师对他们的热爱和尊重,化为学习上的一股动力,能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意见,

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此外,师生之间还会由于有感情基础而产生共鸣效果,整个教

学气氛就出现活跃、轻松和愉快的局面,良好的气氛所激发的是积极、热情、认

真、自信的心理状态与轻松、愉悦、舒畅、欢快的心境和情绪。在这种精神状态

下,学生心理压力小,兴奋度高,容易形成优势兴奋的中心,有助于暂时神经联系的

形成,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某

科成绩好的学生,他(她)们对任教该科的老师感情就较深。如果学生出现逆反心,

故意与老师对着干,对学习冷淡,不感兴趣,甚至有厌学的情绪,教学效果就会极差,

老师的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

提。思孟学派所著的《学记》中就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主张,即:

使学生与教师和睦相处,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

系是和谐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精神的要求,关注、促进个体

的全面和谐发展,使人的智力、技能、体质、人格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地、和谐地

发展,以实现教育的全部意蕴——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四、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建立和谐

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目标完成的基本保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者

的共同追求,又是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优

化,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结果来看,具有三个特征:

(一)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有礼貌,

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

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尊师是学生对教师正确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现,

是人类的美德。得到学生尊重是教师最大的需要和满足。

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

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

道德情感基础。爱生包括“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

学生并公正地对待学生。

现代“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体现

了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交往的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

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二)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相互

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

趋势的需要,而且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

求教师向学生学习、;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利性影响,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

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也要求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

和共同学习。民主平等是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 共同参与,意味着

教师与学生以不同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入实际的教育生活,形成需要、智能、个

性等方面的互补,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的

结果是师生的融洽、协调。和谐亲密体现了师生的人际亲和力、心理融洽度。

(三)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快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

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 ,相互

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共享共创体现了师

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共享共创的结果是教师和学

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学生的道德、思想、智慧、兴趣、人格等全面声成,

是教师专业自我的成熟过程。

五、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首先是作为人而相遇在一起并

产生关系的,因此,确立人的客观存在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应始终是真实的人,而不是具有某种固定角色职能的行动体,尤其是

教师更要有人的意识和信念。一方面,教师要使自己有独特而真实的表现,以富

有人性的力量感召学生,另一方面要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情感,更有独特个

性和巨大创造性的人对待,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关怀。这样,整个教育过

程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相处和人际交往的过程。如果不以人为教育之根本,而

是让知识和权威成为维系师生的纽带,成为教育过程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师生之

间就没有建立和谐关系的可能性。之间对话和互为主体交往的前提和目标。没有

理解,对话便失去了基础和导向,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只有理解,师生

才能与对方产生精神上的相遇和沟通,共同体验同一经验;通过理解,师生才有

彼此的“敞开”和“接纳”,真正进入对方的精神领域,生成平等的对话。而对

话又是促成双方直接理解的前提,通过对话,形成新的共识,师生的理解才成为

可能,没有对话,难以达成共识,难以互相理解。教师与学生的相互理解并不仅

是二者对对方的心理状态的体验或移情,不仅仅是二者达到情感的一致性,而是

牵涉到更为宽广的东西,诸如语言、思想、情感、态度、意见等等。师生之间的

高级理解是把精神生命的整体参与到理解中,从生命的整体性上把握彼此,彼此

进入相互的精神世界,以期人格的相遇。师生之间通过理解达到精神的契合,达

到学生理解真理、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自我理解,把握人的本质属

性,即人的意义与价值、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关联。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进

(二)接纳和包容原则 接纳和包容还意味着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宽容。师

生交往中彼此既要体验个人本身,又要看到对方的独特性,认同和接受对方。师

生双方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当双方要建立和谐的

关系时,必须首先接纳对方的差异性,尤其教师一方更需具备宽容精神。接纳和

宽容意味着尊重和保障学生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有权就某些问题或事实发表自己

独立的见解,教师不应强迫学生服从己见;还意味着信任,特别是教师要相信学

生的能力、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独立、合理的见解;还要允

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犯错误的过程也是认识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错误

行为不应妄贴标签,要给学生留有改正的机会,并相信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

对教师的接纳和宽容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行为、思想、情感给以属人性的理解,而

非属神性的理解,把教师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整体,而非是神。当然,接纳

和宽容不等于纵容和放任,纵容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教师的教育责任所内在

规定了的师生之间虽有宽容,但对影响学生发展的思想和言行,教师理应毫不姑

息。

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

心理背景,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最活跃,因而也是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

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受教育目的任务制约的,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

的教育现状来看,师生之间的交往还不太令人满意,学校里师生情感相斥难以沟通

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对立冲突的事件也常有报道。我们知道,不良的师生关系是

学生厌学弃学心理发展异常的重要原因。为此,教师在教育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

师生关系。

首先,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师生关系由

以前的专制型或权威型转变为合作型或伙伴型的关系,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鼓

励、是尊重,师生之间是一种理解、信任、合作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意识也发生

相应的转变,由以前的主宰者变成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

的,教育是协商式的、和风细雨的,而决不是君临天下式的。教师一定要有民主合

作的意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经验。早在两

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长和/当仁不让于师的主张

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人民教育家陶行

知提出: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1)虚心,(2)宽容,(3)与学生共甘苦,(4)跟民众学习,(5)

跟小孩学习,(6)肃清形式,教条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著名教师魏书生执教

前经常与学生商量教学的内容,形式与方法,注意吸收其合理的建议。他认为,教

师要有公仆之心善用-民主.的法宝,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

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开阔。

第二,尊重学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正如1996年国际

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所强调的: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

的终极目标。不要忘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在我们的手中掌握的是最宝贵的财

富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这里的人不是只有生理需求的

生物,而是一个社会人。作为社会人的学生,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思想、有意识、

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

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卡连柯也说过:要尽量多地

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

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理想,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

个性,要充分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师生间的美好情谊,

其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

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

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学生最不能

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传统教育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当成一

架录音机,一个传声筒,更有甚者对学生进行讽刺、谩骂,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负担

等。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花了几十年时间,对9万个学生进行调查从而概括出

学生的心目中喜欢的教师的12个特点,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这些特征,其

中有三点是这样的:(1)友善的态度 “她的课堂有如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

尊重 “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宽容 “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

蠢,将来也是这样” 西班牙从1999年6月开始提倡教育不打骂运动,这充分表现

了对受教育者的尊重。

第三,热爱学生 列.尼.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

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

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

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老

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

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

的心理距离。

第四,理解学生

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做教师的常常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总觉得自己在各方面

都高于学生,所以同学生谈话往往是教训的口气

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

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

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第五,赏识学生

人赏识的渴望。

活动

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信心,教学的天空将是一个冰冷的世界

一个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一点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高峰体验中奋发、崛起

不可讽刺、挖苦学生。要知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求学生

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教师应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持之有恒,不偏爱,不强制地爱,不盲目地爱,不粗暴的爱,不扭曲地爱

一种责任,是一种境界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实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有一种良好的师生人

际关系氛围来支持它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是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

长的关键因素,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师生间的情谊,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

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对

于推动新课改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内容

  •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程实施中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机械学习的现状,鼓 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 者 ...

  • 教育研究论文
  •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姓名:王杰 学号:[1**********] 学院:数学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一.题目: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二.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 ...

  •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对于韶师这类新办院校来说, 具有 ...

  •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 河源市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姓 名:郭丽婷 工作单位: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德爱学校 科 目:英语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论文标题: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 [email protected]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 要] 自从选择了师范 ...

  • 树立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构建和谐校园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 ...

  • 和谐地理课题研究报告
  • <构建和谐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立题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在改革开放.经济.政治.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党和政府正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国进一步繁荣强盛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的继承和发 ...

  • 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中职学校发展的需要
  • 更新时间:2011-07-16 10:00:05    字体:  大 | 中 | 小 摘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生.管理和教育必须采取不同的模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中等职业学校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职学校 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 发展需要 在教育教学过 ...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心得小论文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学习心得 姓名:缑开心 学号:[1**********]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它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学 ...

  • 教学经验论文
  • 浅谈高效课堂对教学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学习氛围 良好课堂学习氛围是使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积极性得到增强,学生烦躁情绪得到缓解的重要保障.想要对学习氛围进行构建做到,要对学生有足够多的信心和鼓励:老师要对自己的角色以及身份进行适当的转变,这样做可以使学生的潜力被充分的挖掘出来,还会使师生之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