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马化考研真题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文档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新文化运动 以1915年9月创刊的《新青年》杂志为阵地,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为主要倡导者而逐渐兴起的一个代表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文化革命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个运动是广大人民受到一次深刻的民主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为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作了酝酿和准备。新文化运动的初期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范畴,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领导和推动下,新文化运动冲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樊篱,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战后“巴黎和会”上战胜国无理拒绝了我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21条的要求,还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而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后举国愤怒。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21条”等口号,一致要求严惩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示威群众冲进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痛打要逃走的章宗祥,火烧赵家楼。军阀政府大肆镇压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总罢课,此后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学生也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不久中国工人阶级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政治罢工,全国各重要城市也相继罢工、罢市,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了中国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从6月3日以后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广大群众性的革命活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去三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共成立作了准备。

3.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实质是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一场论战。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反对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主张微小的社会改良。8月,李大钊也在《每周评论》上多次撰文《再论问题与主义》予以驳斥。指出,主义是解决问题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谈主义。中国社会问题必须先求根本解决,这个解决中国问题的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次论战扩大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 直皖战争 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于1920年7月间,对皖系军阀段祺瑞军队发动了进攻,爆发了直皖战争。两军激战于河北的 、高碑店、琉璃河一带,皖系失败。北京的中央政权被直奉势力所控制。

5.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公开从事工人运动的总机关。总部先设在上海,后迁到北京,各大城市设有分部,负责人为张国焘、邓中夏等人。主要任务是领导工人组织工会,开展斗争。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很快出现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6. 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1月,香港中国海员工人为了增加工资,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苏兆征等人领导下举行罢工。英帝国主义调军队镇压。十多万罢工工人离港回广州,行经沙田遭到英国军警开枪扫射,发生“沙田惨案”。在全国各地工人支援下,罢工斗争坚持了8个星期,终于迫使英帝国主义接受了工人提出的增加工资、抚恤死难工人等要求。罢工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全国工人的斗志,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党成立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7. 直奉战争 直系和奉系分别是北洋军阀派系之一。直系主要领导是冯国璋、曹锟和吴佩孚、孙传芳等人,因冯国璋为直隶人,故称直系;奉系首领是奉天人张作霖等。直奉两系为争夺派系主动权先后发生了两次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发生于1922年4月,两军战于长辛店、马厂等地,奉系失败退出关外。直系获胜占领了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分地盘,妄想以武力统一全国,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二七惨案”。第二次直奉战争发生于1924年,随着江浙战争的爆发,奉系军阀张作霖与皖系军阀卢永祥相呼应,于是年9月率奉军15万向直系发动进攻,爆发了直奉第二次战争。正当直系军阀吴佩孚在山海关前线同奉军交战之时,1924年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直系在前线崩溃,吴佩孚残部由大沽口逃往长江一带。这一次战争以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失败而告终。

8.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安源路矿是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的总称,开办于1898年,是帝国主义控制的买办资本企业。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使工人生活极其痛苦。1922年5月党在安源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9月路矿当局拒绝发放拖欠工人的工资并企图封闭工人俱乐部,引起工人不满和愤怒。1922年9月14日,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一万多工人在刘少奇、李

立三等领导下举行大罢工。工人高呼“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等口号,迫使资本家答应了工人提出的保证工人政治权利、改善待遇、增加工资等条件。由于安源工人运动具有坚实的基础,安源成为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基地,为党和革命输送了大批干部。罢工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9.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等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中国革命的纲领。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确定党的最高纲领是达到共产主义社会;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大会还通过了参加共产国际的决议;最后改选了中央领导机关,陈独秀为委员长。这次大会在我党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10. “二七”大罢工 又叫“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遭到北洋军阀军阀吴佩孚武力阻挠。,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于4日实现总同盟罢工。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疯狂屠杀京汉铁路工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也在这次运动中惨遭杀害。为了保存力量,京汉铁路总工会于9日通知工人复工。在军阀政府高压下,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这次大罢工,是京汉铁路工人反抗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压迫的政治大罢工,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同时也证明了无产阶级如果没有同盟军,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就不可能战胜强大的反动派。

11. 林祥谦 革命烈士,共产党员,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分会委员长,“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1923年2月7日被军阀逮捕。反动派用刀逼他下令复工,他严词拒绝。敌人连砍数刀,他始终不屈,高呼:“上工要总工会命令,我的头可断,工是不上的!”最后慷慨就义,表现了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英雄本色。

12.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选派优秀党员深入工人群众,领导工人开展斗争。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成为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有力地推动了这次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二七”大罢工将这次工人运动推向了高潮。这次罢工斗争达到180多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30多万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二七惨案”后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13. 好人政府 1922年5月,胡适、王宠惠、汤尔和、罗文斡等在《努力》周刊上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主张组织“显证的政府”,实行“有计划的政治”,鼓吹只要有几个“好人”出来组织政府,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不必打倒,中国旧可以富强起来。同年9月北洋军阀政府改组了内阁,以王宠惠为国务总理,汤、罗等为部长,胡适便宣传这是“好人政府”,大加捧场。这个“好人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到11月边宣告解散了。

14. 联省自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部分军阀政客为保持地方割据、反对民主革命而提出的反动主张。1920年湖南督军谭延 以避免卷入南北战争为借口发表通电,主张湖南“自治”。进步党人梁启超、熊希龄等进一步主张仿照美国联邦制,由各省制订省宪法实行“自治”,并召开联省会议,成立联省自治政府。广东军阀陈炯明、云南军阀唐继尧等通电响应。1924年一些进步人士也曾利用这一口号推动浙江自治和苏浙皖三省联合自治,进行反对孙传芳的斗争。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联省自治主张无人再提。

15. 官僚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与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官僚资产阶级除了剥削产业工人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在旧中国,它是在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最高峰。四大家族当权20多年就集中了一百亿至两百亿美元的财产,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16.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了,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正式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会还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7. 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求得各民族平等;民权主义即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私有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即以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中心。新三民主义的原则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

线的政治基础。

18. 二次革命论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理论。陈独秀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只能充当资产阶级的助手;只有在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资本主义获发展后,无产阶级再来进行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二次革命。这种错误理论实际上是要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叛变革命的时候处于束手无策的地位,导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19. 黄埔军校 国共合作形成后,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为军校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从各地选派了大批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到军校学习。还派周恩来作军校政治部主任,叶剑英、萧楚女、聂荣臻等担任各种负责工作。“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黄埔军校基本上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政治、军事人才;之后蒋介石控制军校,成为培养国民党军事政治骨干的学校。

20. 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发端于中苏协定的签订。1924年5月《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正式签订,废除了帝俄时代对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特权。这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个平等的协定,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热情,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群众运动。7月13日北京50余团体联合组成反帝国主义大同盟,提出了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任务;8月上海学生联合会等30多个团体组成反帝大同盟,广泛开展废约运动;9月3日起反帝大同盟发起全国性的反帝国主义运动周,在各地进行废约宣传。以后同国民会议运动汇合在一起。

21. 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将领冯玉祥由于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率军从前线回到北京发动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军阀控制下的中央政权,这就是有名的北京政变。政变后,冯玉祥将自己的部队改称为国民军,并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选段祺瑞为临时政府执政。但因冯张之间矛盾重重,不久爆发战争,冯玉祥逐步倾向广东革命政府。

22. 北上宣言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电请孙中山入京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邀请,于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宣布对内要打倒军阀;对外要废除不平等条约,“推倒军阀赖以生存之帝国”。并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11月12日孙中山由广州北上。

23. 东江讨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革命政府讨伐军阀陈炯明叛乱的两次军事行动。1925年2月,革命政府开始第一次东征。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黄埔学生军三千人是东征军主力。在共产党人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武装配合下经过两个月作战,击溃了陈炯明主力,陈率残部退入闽南。随后东征军回师广州,平息军阀刘震寰、杨希闵的叛乱,广东革命政府转危为安。1925年9月陈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下重占东江一带计划攻击广州,为统一广东,国民革命军成立后,举行第二次东征,周恩来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经一个月作战彻底消灭了陈炯明的反动势力。

24. 国民会议运动 1923年7月中共号召召开国民会议反对军阀政权;1924年11月再次号召召开国民会议,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得到全国人民响应,各地先后成立国民会议促进会,孙中山在《北伐宣言》中积极支持并重申了这一主张;1925年3月日在中共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下在北京举行了国民会议促进会全国代表大会。这一运动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反动面目,对动员人民参加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5. 西山会议派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加剧分化,其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集会,自称为“国民党第一届四中全会”。这次会议公开反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破坏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国共合作。随后在伤害成立所谓“国民党中央党部”,还在各地建立地方党部,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从事反共活动。因其集会地而得名“西山会议派”。1926年1月在中共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下中国国民党决议弹劾“西山会议派”,开除了最主要分子邹鲁等。

26. 五卅运动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运动迅速发展起来。1925年5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在英租界举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暴行。在南京路上,英国巡捕悍然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制造了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决定组织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的各阶层人民的反帝统一战线,实行罢工、罢课、罢市。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次日实现了全市“三罢”斗争;6月7日工商学联合会成立提出了“惩凶、赔偿、撤军上海、取消领事裁判权”等要求,形成了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随后各大中城市纷纷游行示威和“三罢”。革命浪潮迅速推向全国,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反帝运动。迫于反动势力的威胁利诱,民族资产阶级动摇并退出“三罢”。为保存力量和巩固已有的胜利,在资方满足工人一定要求的前提下,党中央适时停止了同盟罢工。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27. 关税自主运动 1925年10月26日,段祺瑞政府邀请各国驻华外交官在北京举行关税会议。为缓和“五卅运动”以来中国

人民的反帝情绪,帝国主义口头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但又以明知不能实行的废除厘金为先决条件,并要求禁止反帝。会议没有任何结果。会议期间北京学生和工人曾举行要求关税自主的游行示威,上海、南京等地群众纷纷响应,形成了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28. 省港大罢工 是指1925年至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州、香港工人为支援五卅运动而举行的政治大罢工。1925年6月23日,广州工人和部分回到广州的香港工人游行经过沙基时,遭到英帝国主义军队的射击,私商200余人,这就是“沙基惨案”。党为了进一步领导这场斗争,成立了以苏兆征、登中夏为首的“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纠察队,对香港实行封锁,使香港陷入瘫痪的状态。这次罢工坚持了16个月,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最长的一次罢工,充分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标志着革命高潮的到来。

29. 三一八惨案 1926年吴佩孚同张作霖“谅解”以后直奉联合进攻冯玉祥国民军。3月12日两艘日舰护卫奉系军舰开进大沽口炮轰国民军,遭到还击驱逐后日本以破坏《辛丑条约》为借口纠合英美八国向段祺瑞政府提出了撤除大沽口军事设施的最后通牒。各国军舰云集大沽口以武力相威胁。史称“大沽口事件”。3月18日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五千群众天安门游行示威到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在帝国主义指使下,段祺瑞下令军队向游行队伍开枪和砍杀,当场打死47人,伤200多人,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陈乔年也受伤。史称三一八惨案。

30. 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以“共产党阴谋暴动”的谣言为借口,扣押中山舰,逮捕了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拘捕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对这次阴谋事变,共产党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张依靠工农、联合国民党左派坚决反击,打击蒋介石反动气焰以巩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但陈独秀却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使蒋介石篡夺了第一军的军权,这是他篡夺国民党军权的开始。这次反革命政变史称“中山舰事件”。

31. 整理党务案 蒋介石在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的提案。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任国民党中央的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全部交出。企图以此打击共产党,限制和削弱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为他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条件。但陈独秀等却强迫中共代表团接受了这个反动提案。通过这次事件,蒋介石基本上夺取了国民党的党政实权。

32. 北伐战争 中共和国民党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战争。在中共影响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1926年7月北伐军从广东兵分三路进军。其中两湖是主要战场。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叶挺独立团和其他革命军一起,在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中击溃了军阀吴佩孚主力,攻克武汉;其他两路分别向江西、福建进军,先后攻占南昌、九江等地,消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在中共领导下,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有力的支援了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占领了两湖、闽浙赣徽苏等大半个中国,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了长江和黄河流域,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33. 汀泗桥战役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中北伐军于1926年在两湖战场与军阀吴佩孚主力作战的战役之一。汀泗桥是粤汉铁路军事要塞,守敌两万。北伐军总攻时连续12次均未成功。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依靠农民引路,抄小路从右翼高山向下猛攻,出敌不意,攻克汀泗桥。这次战役为北伐军直捣武汉起了重要作用。

34. “铁军”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两湖人民对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的誉称。叶挺独立团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担任北伐先锋,在两湖战场上的汀泗桥、贺胜桥等地连败顽敌;进攻武昌时担任主攻,奋勇杀敌,用云梯登上武昌城。因作战英勇,屡建战功,被称为“铁军”。

35. 五原誓师 1926年9月冯玉祥访苏回国得知国民革命军已进军湖北。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冯玉祥决定将他率领的国民军改组加入国民革命军,响应北伐。9月16日发表改组部队的宣言,宣布以国民革命和扶助民众运动为职志;17日在绥远五原举行誓师大会,正式宣布全军脱离北洋军阀系统,加入国民党,将部队改编为国民军联军,自任总司令,参加国民革命。五原誓师后,冯玉祥率部绕道甘肃进入陕西,11月下旬解西安之围,占领全陕。接着东出潼关配合北伐军在河南击败奉军主力。

36. 农民运动讲习所 为了适应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积极培养农民运动干部。从1924年——1926年,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先后在广州主办了6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毛泽东又在武汉举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37. . 汉口、九江工人收回英租界事件 1927年1月3日,汉口人民游行庆祝国民政府北迁和北伐胜利,在江汉关前遭到英国军队袭击,造成群众伤亡,5日武汉人民在中共领导下举行示威大会后驱逐英国巡捕,收回汉口租界;6日英国士兵在九江破坏码头工人罢工,造成人员伤亡,中共领导九江群众也驱逐了英国巡捕收回九江英租界。2月19日英帝国主义被迫与武汉国民政府签订协议,交还两租界。

38.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3月21日,为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推翻军阀统治,上海工人在共产党人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在总结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因缺乏经验和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的前两次起

义的教训基础上,经过周密准备和严格训练,英勇的上海工人血战30小时解放了上海,起义取得了成功。这次起义是中国工人阶级武装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

39.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4月12日蒋借口工人“内讧”派军队解散工人武装纠察队。后又下令禁止罢工和游行,并解散了上海总工会和一切革命团体,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同时又指使党徒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进行反革命大屠杀。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反动的国民政府。至此,大革命遭到局部失败。

40. 马日事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迅速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5月21日,在汪精卫指使下,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发革命政变,袭击湖南省工会、省农会及其他革命组织;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由于陈独秀妥协退让,下令解散包围长沙、保卫革命的十万农民武装,导致许克祥乘机反扑,仅20多天就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一万多人,工农运动遭到严重的摧残。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一事件为“马日事变”。

41.“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汪精卫集团日益动摇和反动。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汪精卫集团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是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大批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这就是“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从此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国共第一次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42. 杨度 先为北洋军阀官员,后为中共党员。曾留学日本。1902年参与创办《游学译编》,与陈天华等革命党人交往甚密,但其政治主张倾向于改良主义;1906年创办《中国新报》,鼓吹君主立宪;1911年任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武昌起义后组织“国事共济会”;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1915年组织筹安会任会长为袁世凯谋划复辟帝制。袁死后他思想发生转变,1922年投向孙中山,加入国民党;1927年曾设法营救李大钊;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以秘密党员身份参加党的地下工作。

43. 南昌起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受中共领导和影响的北伐军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经过英勇斗争,占领了南昌。起义胜利后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大批军队包围南昌,起义部队撤离南下。分散后于1928年4月同毛泽东部队井冈山胜利会师。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队诞生的光荣节日。

44. “八 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瞿秋白同志主持下于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在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进了一大步。但是会议在反“右”倾时没有注意到“左”倾情绪的滋生,以至后来瞿秋白发展了“左”倾盲动主义。

45.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根据“八 七”会议关于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的决定,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人、农民和一部分北伐军五千余人,组成工农革命军,举行武装起义,即著名的秋收起义。起义部队迅速占领了醴陵,攻打平江、浏阳,威胁长沙。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缺乏作战经验,部队受到严重损失。毛泽东当机立断,在文家市召开前敌委员会,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途中进行了三湾改编。部队有计划地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虽遭挫折,但扩大了党的影响,为党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

46. 文家市决策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部队在分路向长沙进军途中先后受挫,毛泽东通告各路部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9月19日文家市会师后召开前敌委员会,讨论部队进军方向。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将部队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会议同意了毛的正确主张,否决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主张。第二天部队撤离文家市,开始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

47.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由于起义部队遭到伏击,部队减员较大,于是部队进行了整编,即著名的“三湾改编”。通过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初步基础。

48.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人遵照党的指示,在广州领导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

了武装起义。经过激烈战斗,起义部队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占领了市内绝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但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部队在国民党军队的反扑下被迫撤出广州,起义失败。撤出的一部分部队后来分别在东江和左右江一带坚持斗争。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为中国无产阶级从城市转入农村,创造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49. 济南惨案 也称“五三惨案”。1928年春,在英美支持下蒋介石对奉系军阀张作霖发动了所谓“继续北伐战争”。日帝为阻止英美势力北上,借口保护侨民出兵占领济南。5月1日蒋军开进济南,日军即寻衅闹事开枪打死中国军民多人,3日则大举向蒋军驻地进攻,蒋介石下令不准抵抗并撤出济南,致使日军在济南奸淫掳掠,屠杀中国军民数千人,甚至残酷杀害蔡公时等17名与日交涉的外交人员。惨案发生后国民党继续采取投降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29年日军撤出济南。

50. 皇姑屯事件 奉系军阀张作霖因与蒋介石关内作战失败,1928年6月3日从北京乘火车退往关内东北沈阳。由于张未能满足日本侵占满蒙的全部要求,引起日帝极大不满,决心要除掉张作霖。4日晨当张专列开至沈阳皇姑屯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时称“皇姑屯事件”。

51. 平江起义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运、黄公略领导士兵在湖南平江起义,成立了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52. 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总结了一年来的土地斗争的经验,制定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主要内容是: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而后分配之;分配土地的数量标准和区域标准;山林分配法和土地税之征收等。由于经验不足,这个土地法令的不足是:没有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有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政府而不是属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

53.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决议批判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指出军队必须完全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这一决议使红军完全建立在马列主义基础上,肃清了一切旧军队的残余影响,对提高红军的政治觉悟和战斗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4. 中国作家左翼联盟 简称“左联”。是中共领导的革命文艺界团体。1930年3月2日由鲁迅、夏衍、田汉等50余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目的是联合一切进步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动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在鲁迅在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对“左联”的理论纲领作了有力的补充。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革命作家和进步作家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高举无产阶级战斗旗帜,密切配合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起了重要作用。1936年,根据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的需要,“左联”宣布解散。

55. 龙冈战役 1930年12月,第左联一次反共高潮时,蒋介石以十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运用甩开两手,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诱使敌主力两个师向龙冈、源头一带窜犯。红军乘敌孤军深入、立足未稳之机,以优势兵力包围敌军。经过几小时激战,活捉敌师长张辉瓒,全歼敌军九千人。

56. 土地革命路线 1930年,毛泽东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根据对中国农村各阶级的分析,总结土地革命经验,制定了一条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得到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土地革命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

57.“九 一八”事变 日帝发动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寇炸毁南满铁路沈阳附近柳条段的一条铁路,却诬称是中国军队干的,以此为借口,日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突然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袭击沈阳。由于蒋介石下令“绝对不许抵抗”,19日,日军一夜之间轻取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林、黑龙江等省。1932年1月日军占领锦州,几十万东北军毫无抵抗地退出山海关内。不到半年的时间,整个东北沦亡了。此即“九 一八”事变

5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通过了《宪法大纲》,制定了《土地法》、《劳动法》,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红军司令,瑞金成为红色中国的首都。

59. 珍珠桥惨案 1931年12月17日,全国各地到南京请愿的学生和南京学生三万多人,联合举行抗日大示威。在珍珠桥畔,国民党政府反动军警向学生开枪射击,又用刺刀冲杀,三十多人英勇牺牲,一百多人受伤,很多人被捕。这就是珍珠桥惨案。

60. “一 二八”事变 日军武装侵占上海的事件。“九 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又加紧准备侵占上海,作为进攻中国内地的基地。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突袭驻上海闸北的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下奋起抵抗,

十九路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由于蒋介石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凇沪抗战,最后弹尽粮绝,被迫撤退。蒋介石同日本签订卖国的《凇沪停战协定》允许日军驻留上海,中国军队撤出。

61. 满洲国 日帝侵占中国东北后,于1932年制造的傀儡政权。3月在长春成立,扶清朝废帝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1934年改为满洲帝国,立溥仪为皇帝,年号康德。1945年日本投降,满洲国也被消灭。

62. 《凇沪停战协定》 也称《上海停战协定》。1932年日寇发动“一 二八”事变后,蒋介石破坏上海军民的英勇抗战,坚持对日妥协。在英美等国调停下,中日进行谈判,于5月5日同日本侵略军签订了《凇沪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允许日军驻留上海,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一带驻军。这一协定出卖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充分暴露了蒋介石的卖国真面目。

63. 长城抗战 1933年3月日军侵占热河,又大举向长城各口进攻,驻守长城沿线的中国军队奋起抗战,特别是宋哲元29军在喜峰口、关麟征的二五师在古北口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给日军以重大的杀伤,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援。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镇压抗日运动,阻挠前线抗战,使长城抗战遭到失败。

64. 《塘沽协定》 1933年日寇进占热河,进攻长城要塞,危及平津,国民党第29军及驻长城部队自动进行抵抗。蒋介石却加紧镇压抗日运动,并于5月31日同日本侵略军签定了《塘沽协定》,承认日本对东北三省和热河省的占领,把河北东部划为非武装区,中国军队不得在那里驻扎。这一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帝占领东北和热河四省,并把察北、冀东大片国土拱手送给日本,使华北门户洞开,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

65. 遵义会议 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地批判了中央领导人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推举张闻天为总书记,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军事。会议结束了第三次(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6. 《何梅协定》 1935年5月日帝借口中国当局援助东北义勇军孙永勤部进入滦东“非武装区”破坏《塘沽协定》,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交涉并调大批军队入关进一步威胁平津。蒋介石屈服于日帝压力,指派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秘密谈判,7月6日达成卖国的《何梅协定》。其主要内容为:取消河北省和平津两市国民党党部;撤出河北驻军;撤换河北省主席和平津市长;禁止一切反日活动等。日帝利用这一协定,进一步加紧了对华北的侵略。

67. 华北事变 日帝为实现其吞并全中国的野心,1935年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5月日本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华北特殊化”的无理要求,并以武力相威胁;6至7月强迫签订《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接着策动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妄图使河北、山东、山西、绥远和察哈尔5省脱离中国而“自治”;10月指使冀东数县汉奸暴动,占领香河县城成立“线政临时维持会”;11月在河北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并声明冀东22县脱离中国统治。国民党政府为了满足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指派宋哲元为委员长,汉奸王揖唐等为副委员。这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事件,统称“华北事变”。

68. “一 二九”运动 中共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日寇发动“华北事变”,而国民党政府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还指令宋哲元等组织“冀察政务委员会”来迎合日本所谓“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同反动军警展开英勇搏斗。次日,全市总罢课。12月16日党又领导了北平学生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迫使国民党当局宣布“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很快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一 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69.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25日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错误,规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根据中央决议的精神,于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系统地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中共在这个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也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瓦窑堡会议是党在新形势下制定 新政策路线和策略方针的一次重要会议。它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得到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和策略方针的问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70. 七君子事件 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响应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11月22日,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七位救国会领导人在上海被捕。随后被押解于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时称“七君子事件”。后来江苏高等法院欲判刑七君子激起全国人民抗议,宋庆龄发动“救国入狱行动”陪坐牢,在全国人民压力下七君子获释。

71. 西安事变 也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日帝加紧侵略中国,蒋则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反共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

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西北军被蒋调到陕甘一带“剿共”,受到沉重打击。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张杨和红军达成停战协定并要求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拒绝了张杨并亲临西安督战并以剥夺兵权为威胁逼迫二人“剿共”。12月12日张杨扣留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通电全国,要求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事变后,以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置蒋于死地以便取而代之;亲英美的宋子文等则希望和平解决以维护英美在华利益和蒋介石的统治地位;中共正确分析了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势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赴西安协助处理。由于中共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斗争,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25日,张学良送蒋回到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72. 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以后,东北的抗日队伍在党的领导下,组成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指挥。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英勇战斗,牵制了日本侵略军进攻关内的力量,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

73. 卢沟桥事变 即“七七”事变,是日帝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芦沟桥附近的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便炮轰芦沟桥。我国驻军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影响下奋起还击,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这就是芦沟桥事变。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

74.“八 一三”事变 继“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帝在上海发动的又一次侵略战争。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企图进逼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完全投降。在上海人民大力支援下,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坚持达三个月之久,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这次入侵直接威胁了蒋介石集团的政权,损害了美、英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国民党被迫实行对日作战。

75.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中共中央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使已经发动的抗日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会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76.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8月,洛川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方针。十大纲领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抗日的外交政策;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良人民生活;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抗日的民族团结。

77. 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执行的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它与国民党反对发动人民,只由政府包办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相对立。在全面抗战路线下,主张抗战到底,反对任何妥协投降;主张实施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打败日帝;主张把抗日战争的胜利引向人民胜利的结局,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全面抗战路线代表了全民族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弱国战争强国的正确途径,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7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为团结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帝而制定的政治路线和基本策略。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随着日帝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共号召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军队、阶级联合起来,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的努力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七七事变”后,中共领导的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统一战线中,中共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放手发动群众,发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对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79. 八路军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发表。8月22日红军西北主力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人副总司令,叶剑英任参谋长。下辖三个师:115师师长林彪,政委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中国人民在前线和敌后抗日的主要作战力量。

80. 新四军 八路军建立后,南方各省的红色游击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开赴抗日前线作战。皖南事变后,陈毅同志任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重建了新四军军部。

81.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115师在山西东北部的平型关与来犯的日军激战,歼敌一千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平型关歼灭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的第一次大捷。这次胜利严重打击了敌人,振奋了全国人民人心。

82.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之一。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在全城展开了疯狂大屠杀,据调查,南京人民被杀害的达30多万,被焚烧的房屋达三分之一。这是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战胜

利后,刽子手松井石根和谷寿夫分别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绞死和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

83. 台儿庄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保卫徐州的一次外围战役。1938年春,日军妄图侵占徐州,打通津浦线。国民党将领李宗仁率领军队,在徐州北边的台儿庄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共歼灭敌军二万人左右,缴获了大量战利品。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此役是国民党战场在抗战初期一次比较大的胜利。这次胜利打击了日寇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84. 抗战建国纲领 1938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内容包括抗战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政策。迫于当时的抗战局势,这个纲领对人民作了某些形式上和口头上的让步,如规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许诺给予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但同时又继续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规定全国人民必须以“三民主义”作为抗战和建国的“最高准绳”,全国的抗战力量都必须置于国民党的领导之下。尽管如此与抗战前的国民党国策相比还是有进步的,因此当时的各党派为了团结抗战曾基本上给予肯定。不过后来随着蒋介石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纲领中对人民的让步也成了一纸空文。

85. 花园口决堤事件 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攻占开封后准备夺取郑州,为进攻武汉创造条件。国民党政府为了迟滞敌人的前进,不顾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郑州以北的花园口决堤。但日军迂回前进进攻武汉,决堤并未阻止住日军的进犯。由于国民党借口“军事秘密”,事前并未动员人民迁移,黄水向东南泛流造成了89万人被淹死,1200万人无家可归,并造成了连年灾荒的黄泛区的惨重灾难。

86. 国民参政会 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由各抗日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组成的国家最高咨询机关。根据《国民参政会组织条理》规定:它的一切决议须经国防最高会议通过才能有效,因此它对国民政府无约束作用,还不是一个完全的民意机关。1938年7月6日在汉口召开一届一次会议,一共召开了4届13次会议。蒋介石、汪精卫先后担任议长,参政员大部分是国民政府指派的国民党员及其附庸分子,共产党员只有7名。尽管无任何立法和行政权利,中共还是利用这一机构宣传自己的主张,团结各个抗日党派,同国民党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有力的斗争。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参政员一度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1945年7月因国民党拒绝中共提出的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中共参政员再次拒绝出席。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参政会成为国民党御用工具,1947年举行四届三次大会后撤销。

87.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1939年1月在重庆举行。这次会议以研究如何反动为主题。根据蒋介石的讲话,会议确定了溶共、限共、反共的方针;设立了“防共委员会”;通过了“整理党务”的决议案;并设置了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的“国防最高委员会”从儿加强了蒋介石个人独裁的权力。通过这次会议,国民党蒋介石把其抗战以来的政策重心由外转内,由抗日转向反共。

88. 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寇进行的一次全面出击的大规模战役。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下,组织了115个团,40万大军,在华北5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本侵略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出击。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时间长达3个半月,歼灭日伪军4万3千多人。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胜利,它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谣言,增强了全国人民坚决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八路军的军威。

89.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中国共产党为了顾全大局,一致抗日,同意把驻在皖南的新四军调到江北。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九千多人转移到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八万人的伏击。虽经广大战士奋战,终因众寡悬殊,除一千多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去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留,项英被叛徒杀害。这就是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90.“南进”“北进”政策 日帝的一种侵略政策。二战前和大战期间,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在军事侵略路线上有所谓“南进”和“北进”两种主张。两者都把侵略中国作为“既定国策”。前者主张:侵占中国后北攻苏联,以霸占整个亚洲;后者主张:侵华后向东南亚扩张以便独霸西太平洋。1941年日帝发动太平洋战争,推行其所谓“南进”政策。

91.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9月25日,日本侵略军二千五百人进犯狼牙山,企图歼灭我八路军一个团。我军五壮士扼守险要,掩护全团转移。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从清晨战斗到傍晚,杀伤很多敌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当他们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砸悔武器,纵身跳下悬崖,表现了无产阶级战士的高尚气节。

92. “三三制”原则 抗日战争时期,为继续扩大合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自1940年起中共在解放区政权建设上所实行的原则。即:在参议会和政府里,代表工人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这种原则保证了中共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同时紧密团结和争取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对孤立反共顽固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和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团结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93. 中国民主同盟 简称民盟。民主党派之一。前身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由中国人民救国会、乡村建设派、农工民主党、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中华职业教育社6个团体组成。1941年春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在军事进攻和政治压迫中共的同

时,对其他党派也加紧了“消灭异己”的政策。各小党为谋生存联合起来,于1941年发表宣言和十条纲领,推黄炎培为主席(后由张澜),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1947因拒绝参加蒋介石伪国大,被反动政府宣布为非法团体解散总部;1948年在沈钧儒领导下在香港重建民盟总部,并发表了放弃“中间”立场,愿意与中共密切合作的“宣言”;同年5月响应中共五一号召,愿赴解放区筹备新政协的召开工作;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94. 大生产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进行的生产自救运动。1941年由于日帝的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解放区军民响应党的号召,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掀起了大生产运动。这个运动始于部队,随后陕甘宁边区的党政军机关、民众团体和学校直至游击区都相继开展起来。这场运动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改善了人民生活,密切了军民关系,锻炼了干部,使解放区度过了严重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95. 四大家族 是指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代表的国民党官僚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他们利用国家政权,垄断金融、控制商业、独占工业、兼并土地、建立法西斯特务组织。四大家族的统治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内战的祸根。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

96. 延安整风运动 中共为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于1942年到1943年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中进行的大规模的整顿党内作风的运动。主要内容有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194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号召全党学习毛泽东的关于整顿“三风”的报告和中央发布的整风文件,从此开始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次整风运动肃清了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影响,帮助全党进一步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发扬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党的团结,为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准备了条件,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97. 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至23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持在延安杨家岭召开。80余名出席会议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就当时延安文艺界理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对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中先后两次发言,统称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阐述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的源泉以及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等问题;系统地回答了当时文艺运动中许多有争论的问题。这次会议是当时中共开展的整风运动的一部分,对以后的革命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文学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98. 《中国之命运》

1943年由陶希圣执笔,以蒋介石名义发表的反共小册子。宣传法西斯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书中污蔑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是“新式割据”、“新式军阀”。扬言两年内解决中国之命运,要以武力解决共产党。它的出版是蒋介石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第三次反动高潮的舆论准备。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前夕召开的。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总结了中共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同时进一步阐明了中共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路线和军事路线;大会还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警惕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危险,号召人民为实现建立一个民主联合政府,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而斗争。此外,大会还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工作指针并选出了以毛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中共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99.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初期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执意发动内战,但鉴于当时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以及发动内战的准备尚未就绪,遂伪装和平,于1945年8月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遂派毛泽东为首的代表团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但在解放区的政权

和人民军队问题上,由于蒋介石顽固坚持所谓“军令政令之统一”,双方未达成协议。重庆谈判揭露了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中共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国民党则陷入被动。

100. 《国共双方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中签署的文件。在“纪要”中,国民党表面上不得不承认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但在解放区的政权和人民军队问题上,由于蒋介石顽固坚持所谓“军令政令之统一”,妄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决绝了中共提出了“应承认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的合法地”和“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的主张,双方在这两个根本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国民党反动独裁政权的本质决定了纪要中的承诺根本不可能兑现,1946年7月国民党政府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101.“一 二一”血案

即“昆明惨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内战运动日益高涨。1945年11月底,昆明三万学生罢课,要求立即停止内战,撤退在中国的美国侵略军,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保障人民民主权利。12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指挥特务和军警向学生投掷手榴弹,炸死爱

国师生4人,伤60多人,这就是“一 二一”血案。血案的发生,促进了国统区反内战运动的发展。

102. 《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

即“停战协定”。1946年1月10日中共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签定。重庆谈判后,国民党违背“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犯,在遭到解放区军民有力的回击后,鉴于国内外的舆论压力,国民党反动派被迫接受了中共提出的无条件停止内战的建议,并与之进行谈判。在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调停”下双方经过激烈斗争签定了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停止国内一切军事冲突,并恢复一切交通。中共履行了这一协定,但国民党不但继续“抢占战略要点”,而且还不断调军进犯解放区。不久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完全撕毁了停战协定。

103.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旧政协”。这个会议是国民党在中共的斗争、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和国民党内战准备未绪的情况下被迫召开的。会议于1946年10月31日在重庆举行。国共及多个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斗争的焦点仍然是重庆谈判中没有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军队和政权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由于国民党顽固坚持先“军队国家化”后“政治民主化”,顽固地要求中共交出解放区政权等,因此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决议。但在中共的斗争下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这些决议后来也没国民党撕毁。

104. 较场口血案

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人民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在较场口召开庆祝大会。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打伤大会主席郭沫若及代表60多人,造成较场口血案。

105. 上党战役

1946年10月,“双十协定”签订不久,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在山西东南部和京汉铁路沿线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人民解放军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消灭来犯之敌,于10月中旬在山西上党地区一带歼灭来犯之敌三万五千人。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即“中美商约”。它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向美国全面出卖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于1946年11月4日订立,名义上是一个“通商”条约,实际上却规定了美国在中国享有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特权。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这项卖国条约,称之为“新二十一条”。

106. “二 二八”起义

解放战争时期台湾人民为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的重大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殖民苦难的台湾人民刚回归祖国,却又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省专卖局缉私人员和警察在台北市行凶殴打烟贩,造成流血事件。28日,台北市民举行罢市游行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局等要求,又遭到血腥镇压,从而激起全省人民愤怒,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者曾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起义从3月8日起遭到国民党的血腥镇压,群众被杀达三万余人。至13日起义失败。“二 二八”起义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他直接配合了当时祖国大陆的解放战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07. 第二条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内以学生为主体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蒋介石发动内战遭到国统区人民的强烈反对。从1946年底到1947年初,国统区人民举行抗暴斗争,抗议美国士兵强奸北京女大学生的暴行,要求美军撤出中国;1947年5月国统区各大中城市相继发生广大学生的反内战示威游行;5月20日国民党军警同时在南京和天津血腥镇压示威学生,造成了有名的“五 二0”血案。随后,这一斗争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口号的鼓动下,在国统区形成了一场强大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爱国风暴。蒋介石处于全民包围之中。这一系列运动形成了与解放军反对国民党进犯的第一条战线斗争相呼应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

108. 延安保卫战

1947年3月,蒋介石纠集23万兵力,向我党中央的所在地延安地区进犯,我军主动撤离延安,牵着敌人在陕北广大地区东奔西跑,在运动中歼敌。在彭德怀将军的指挥下,经过一年的战斗,收复延安。

109. 孟良崮战役 1947年4月,国民党反动军队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重点在沂蒙山区。陈毅等指挥华东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三万多人,师长张灵甫被击毙。这样,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被粉碎了。 110. “五 二0”血案

1947年5月,上海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运动迅速扩大到南京、北平等大中城市。5月20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学生联合在南京举行示威,遭到国民党军警野蛮镇压,受伤百余人,被捕20余人;同日,天津学生的示威也遭镇压,受伤50余人,这就是“五 二0”血案。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动了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发展。 111.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总结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经验,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党贯彻依靠聘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计划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112. 国民党“行宪国大”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挽救风雨飘摇的反动政权,进行垂死挣扎而玩弄的一个政治骗局。在人民革命力量的沉重打击下,国民党反动政权已日暮途穷,为了欺骗人民,给自己批上“民主”、“自由政府”的外衣,1948年3月至5月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选举总统、副总统。这次“国大”丑态百出,充分暴露了国民党集团分崩离析的恐慌心理。蒋介石被选为总统,与蒋有矛盾的桂系首领李宗仁在美国支持下当选为副总统。蒋介石的“行宪国大”骗局遭到了中共、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揭露和谴责。

113. 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我军同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1948年12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共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154万多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14.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全国革命胜利前夕,中共中央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拜坡村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国内外的基本矛盾;强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政治、经济、外交等反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会议还号召全党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个会议为中共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思想上作了准备,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1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新政协”。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包括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事、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的代表,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改名北京;规定了国歌、代国旗;规定了这个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还规定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共同纲领》起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第一届政协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会议还选举了其他国家领导人。政协第一次会议还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有关重要事项作出了规定。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

1.新文化运动 以1915年9月创刊的《新青年》杂志为阵地,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为主要倡导者而逐渐兴起的一个代表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文化革命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个运动是广大人民受到一次深刻的民主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为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五四”运动在思想上作了酝酿和准备。新文化运动的初期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范畴,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领导和推动下,新文化运动冲破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樊篱,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战后“巴黎和会”上战胜国无理拒绝了我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21条的要求,还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而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后举国愤怒。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21条”等口号,一致要求严惩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示威群众冲进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痛打要逃走的章宗祥,火烧赵家楼。军阀政府大肆镇压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总罢课,此后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学生也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不久中国工人阶级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政治罢工,全国各重要城市也相继罢工、罢市,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等上了中国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从6月3日以后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广大群众性的革命活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去三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共成立作了准备。

3.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实质是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一场论战。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反对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主张微小的社会改良。8月,李大钊也在《每周评论》上多次撰文《再论问题与主义》予以驳斥。指出,主义是解决问题的观点、理论和方法,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谈主义。中国社会问题必须先求根本解决,这个解决中国问题的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次论战扩大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共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 直皖战争 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于1920年7月间,对皖系军阀段祺瑞军队发动了进攻,爆发了直皖战争。两军激战于河北的 、高碑店、琉璃河一带,皖系失败。北京的中央政权被直奉势力所控制。

5.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公开从事工人运动的总机关。总部先设在上海,后迁到北京,各大城市设有分部,负责人为张国焘、邓中夏等人。主要任务是领导工人组织工会,开展斗争。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很快出现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6. 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2年1月,香港中国海员工人为了增加工资,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苏兆征等人领导下举行罢工。英帝国主义调军队镇压。十多万罢工工人离港回广州,行经沙田遭到英国军警开枪扫射,发生“沙田惨案”。在全国各地工人支援下,罢工斗争坚持了8个星期,终于迫使英帝国主义接受了工人提出的增加工资、抚恤死难工人等要求。罢工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全国工人的斗志,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成为党成立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7. 直奉战争 直系和奉系分别是北洋军阀派系之一。直系主要领导是冯国璋、曹锟和吴佩孚、孙传芳等人,因冯国璋为直隶人,故称直系;奉系首领是奉天人张作霖等。直奉两系为争夺派系主动权先后发生了两次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发生于1922年4月,两军战于长辛店、马厂等地,奉系失败退出关外。直系获胜占领了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分地盘,妄想以武力统一全国,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二七惨案”。第二次直奉战争发生于1924年,随着江浙战争的爆发,奉系军阀张作霖与皖系军阀卢永祥相呼应,于是年9月率奉军15万向直系发动进攻,爆发了直奉第二次战争。正当直系军阀吴佩孚在山海关前线同奉军交战之时,1924年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回师北京发动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直系在前线崩溃,吴佩孚残部由大沽口逃往长江一带。这一次战争以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失败而告终。

8.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安源路矿是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的总称,开办于1898年,是帝国主义控制的买办资本企业。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使工人生活极其痛苦。1922年5月党在安源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9月路矿当局拒绝发放拖欠工人的工资并企图封闭工人俱乐部,引起工人不满和愤怒。1922年9月14日,安源煤矿和株萍铁路一万多工人在刘少奇、李

立三等领导下举行大罢工。工人高呼“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等口号,迫使资本家答应了工人提出的保证工人政治权利、改善待遇、增加工资等条件。由于安源工人运动具有坚实的基础,安源成为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基地,为党和革命输送了大批干部。罢工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9.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等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中国革命的纲领。大会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确定党的最高纲领是达到共产主义社会;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大会还通过了参加共产国际的决议;最后改选了中央领导机关,陈独秀为委员长。这次大会在我党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10. “二七”大罢工 又叫“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举行成立大会。遭到北洋军阀军阀吴佩孚武力阻挠。,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于4日实现总同盟罢工。7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疯狂屠杀京汉铁路工人,造成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也在这次运动中惨遭杀害。为了保存力量,京汉铁路总工会于9日通知工人复工。在军阀政府高压下,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这次大罢工,是京汉铁路工人反抗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压迫的政治大罢工,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的迅速增长;同时也证明了无产阶级如果没有同盟军,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就不可能战胜强大的反动派。

11. 林祥谦 革命烈士,共产党员,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分会委员长,“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1923年2月7日被军阀逮捕。反动派用刀逼他下令复工,他严词拒绝。敌人连砍数刀,他始终不屈,高呼:“上工要总工会命令,我的头可断,工是不上的!”最后慷慨就义,表现了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英雄本色。

12.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选派优秀党员深入工人群众,领导工人开展斗争。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成为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有力地推动了这次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二七”大罢工将这次工人运动推向了高潮。这次罢工斗争达到180多次,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30多万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二七惨案”后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13. 好人政府 1922年5月,胡适、王宠惠、汤尔和、罗文斡等在《努力》周刊上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主张组织“显证的政府”,实行“有计划的政治”,鼓吹只要有几个“好人”出来组织政府,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不必打倒,中国旧可以富强起来。同年9月北洋军阀政府改组了内阁,以王宠惠为国务总理,汤、罗等为部长,胡适便宣传这是“好人政府”,大加捧场。这个“好人政府”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到11月边宣告解散了。

14. 联省自治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部分军阀政客为保持地方割据、反对民主革命而提出的反动主张。1920年湖南督军谭延 以避免卷入南北战争为借口发表通电,主张湖南“自治”。进步党人梁启超、熊希龄等进一步主张仿照美国联邦制,由各省制订省宪法实行“自治”,并召开联省会议,成立联省自治政府。广东军阀陈炯明、云南军阀唐继尧等通电响应。1924年一些进步人士也曾利用这一口号推动浙江自治和苏浙皖三省联合自治,进行反对孙传芳的斗争。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出师北伐,联省自治主张无人再提。

15. 官僚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与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官僚资产阶级除了剥削产业工人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在旧中国,它是在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最高峰。四大家族当权20多年就集中了一百亿至两百亿美元的财产,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16.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了,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正式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会还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革命进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7. 新三民主义 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求得各民族平等;民权主义即建立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私有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即以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中心。新三民主义的原则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

线的政治基础。

18. 二次革命论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理论。陈独秀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只能充当资产阶级的助手;只有在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资本主义获发展后,无产阶级再来进行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二次革命。这种错误理论实际上是要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是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叛变革命的时候处于束手无策的地位,导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

19. 黄埔军校 国共合作形成后,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为军校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从各地选派了大批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到军校学习。还派周恩来作军校政治部主任,叶剑英、萧楚女、聂荣臻等担任各种负责工作。“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黄埔军校基本上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政治、军事人才;之后蒋介石控制军校,成为培养国民党军事政治骨干的学校。

20. 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 发端于中苏协定的签订。1924年5月《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正式签订,废除了帝俄时代对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特权。这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第一个平等的协定,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热情,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群众运动。7月13日北京50余团体联合组成反帝国主义大同盟,提出了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任务;8月上海学生联合会等30多个团体组成反帝大同盟,广泛开展废约运动;9月3日起反帝大同盟发起全国性的反帝国主义运动周,在各地进行废约宣传。以后同国民会议运动汇合在一起。

21. 北京政变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将领冯玉祥由于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率军从前线回到北京发动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军阀控制下的中央政权,这就是有名的北京政变。政变后,冯玉祥将自己的部队改称为国民军,并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选段祺瑞为临时政府执政。但因冯张之间矛盾重重,不久爆发战争,冯玉祥逐步倾向广东革命政府。

22. 北上宣言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电请孙中山入京共商国事。孙中山接受邀请,于11月10日发表《北上宣言》,宣布对内要打倒军阀;对外要废除不平等条约,“推倒军阀赖以生存之帝国”。并表示接受中共提出的召集国民会议的主张。11月12日孙中山由广州北上。

23. 东江讨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东革命政府讨伐军阀陈炯明叛乱的两次军事行动。1925年2月,革命政府开始第一次东征。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黄埔学生军三千人是东征军主力。在共产党人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武装配合下经过两个月作战,击溃了陈炯明主力,陈率残部退入闽南。随后东征军回师广州,平息军阀刘震寰、杨希闵的叛乱,广东革命政府转危为安。1925年9月陈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支持下重占东江一带计划攻击广州,为统一广东,国民革命军成立后,举行第二次东征,周恩来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经一个月作战彻底消灭了陈炯明的反动势力。

24. 国民会议运动 1923年7月中共号召召开国民会议反对军阀政权;1924年11月再次号召召开国民会议,争取建立民主共和国,得到全国人民响应,各地先后成立国民会议促进会,孙中山在《北伐宣言》中积极支持并重申了这一主张;1925年3月日在中共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下在北京举行了国民会议促进会全国代表大会。这一运动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反动面目,对动员人民参加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25. 西山会议派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加剧分化,其右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集会,自称为“国民党第一届四中全会”。这次会议公开反动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破坏革命统一战线,反对国共合作。随后在伤害成立所谓“国民党中央党部”,还在各地建立地方党部,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从事反共活动。因其集会地而得名“西山会议派”。1926年1月在中共和国民党左派支持下中国国民党决议弹劾“西山会议派”,开除了最主要分子邹鲁等。

26. 五卅运动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运动迅速发展起来。1925年5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在英租界举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暴行。在南京路上,英国巡捕悍然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制造了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决定组织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的各阶层人民的反帝统一战线,实行罢工、罢课、罢市。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次日实现了全市“三罢”斗争;6月7日工商学联合会成立提出了“惩凶、赔偿、撤军上海、取消领事裁判权”等要求,形成了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随后各大中城市纷纷游行示威和“三罢”。革命浪潮迅速推向全国,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反帝运动。迫于反动势力的威胁利诱,民族资产阶级动摇并退出“三罢”。为保存力量和巩固已有的胜利,在资方满足工人一定要求的前提下,党中央适时停止了同盟罢工。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27. 关税自主运动 1925年10月26日,段祺瑞政府邀请各国驻华外交官在北京举行关税会议。为缓和“五卅运动”以来中国

人民的反帝情绪,帝国主义口头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但又以明知不能实行的废除厘金为先决条件,并要求禁止反帝。会议没有任何结果。会议期间北京学生和工人曾举行要求关税自主的游行示威,上海、南京等地群众纷纷响应,形成了反对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28. 省港大罢工 是指1925年至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州、香港工人为支援五卅运动而举行的政治大罢工。1925年6月23日,广州工人和部分回到广州的香港工人游行经过沙基时,遭到英帝国主义军队的射击,私商200余人,这就是“沙基惨案”。党为了进一步领导这场斗争,成立了以苏兆征、登中夏为首的“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纠察队,对香港实行封锁,使香港陷入瘫痪的状态。这次罢工坚持了16个月,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最长的一次罢工,充分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标志着革命高潮的到来。

29. 三一八惨案 1926年吴佩孚同张作霖“谅解”以后直奉联合进攻冯玉祥国民军。3月12日两艘日舰护卫奉系军舰开进大沽口炮轰国民军,遭到还击驱逐后日本以破坏《辛丑条约》为借口纠合英美八国向段祺瑞政府提出了撤除大沽口军事设施的最后通牒。各国军舰云集大沽口以武力相威胁。史称“大沽口事件”。3月18日在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五千群众天安门游行示威到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在帝国主义指使下,段祺瑞下令军队向游行队伍开枪和砍杀,当场打死47人,伤200多人,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陈乔年也受伤。史称三一八惨案。

30. 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以“共产党阴谋暴动”的谣言为借口,扣押中山舰,逮捕了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拘捕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全体共产党员。对这次阴谋事变,共产党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张依靠工农、联合国民党左派坚决反击,打击蒋介石反动气焰以巩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但陈独秀却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使蒋介石篡夺了第一军的军权,这是他篡夺国民党军权的开始。这次反革命政变史称“中山舰事件”。

31. 整理党务案 蒋介石在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的提案。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任国民党中央的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全部交出。企图以此打击共产党,限制和削弱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为他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条件。但陈独秀等却强迫中共代表团接受了这个反动提案。通过这次事件,蒋介石基本上夺取了国民党的党政实权。

32. 北伐战争 中共和国民党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战争。在中共影响推动下,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1926年7月北伐军从广东兵分三路进军。其中两湖是主要战场。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叶挺独立团和其他革命军一起,在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中击溃了军阀吴佩孚主力,攻克武汉;其他两路分别向江西、福建进军,先后攻占南昌、九江等地,消灭了军阀孙传芳的主力。在中共领导下,各地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有力的支援了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不到半年时间,北伐军占领了两湖、闽浙赣徽苏等大半个中国,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了长江和黄河流域,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33. 汀泗桥战役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中北伐军于1926年在两湖战场与军阀吴佩孚主力作战的战役之一。汀泗桥是粤汉铁路军事要塞,守敌两万。北伐军总攻时连续12次均未成功。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依靠农民引路,抄小路从右翼高山向下猛攻,出敌不意,攻克汀泗桥。这次战役为北伐军直捣武汉起了重要作用。

34. “铁军”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两湖人民对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的誉称。叶挺独立团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担任北伐先锋,在两湖战场上的汀泗桥、贺胜桥等地连败顽敌;进攻武昌时担任主攻,奋勇杀敌,用云梯登上武昌城。因作战英勇,屡建战功,被称为“铁军”。

35. 五原誓师 1926年9月冯玉祥访苏回国得知国民革命军已进军湖北。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冯玉祥决定将他率领的国民军改组加入国民革命军,响应北伐。9月16日发表改组部队的宣言,宣布以国民革命和扶助民众运动为职志;17日在绥远五原举行誓师大会,正式宣布全军脱离北洋军阀系统,加入国民党,将部队改编为国民军联军,自任总司令,参加国民革命。五原誓师后,冯玉祥率部绕道甘肃进入陕西,11月下旬解西安之围,占领全陕。接着东出潼关配合北伐军在河南击败奉军主力。

36. 农民运动讲习所 为了适应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积极培养农民运动干部。从1924年——1926年,彭湃、阮啸仙、毛泽东等先后在广州主办了6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毛泽东又在武汉举办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37. . 汉口、九江工人收回英租界事件 1927年1月3日,汉口人民游行庆祝国民政府北迁和北伐胜利,在江汉关前遭到英国军队袭击,造成群众伤亡,5日武汉人民在中共领导下举行示威大会后驱逐英国巡捕,收回汉口租界;6日英国士兵在九江破坏码头工人罢工,造成人员伤亡,中共领导九江群众也驱逐了英国巡捕收回九江英租界。2月19日英帝国主义被迫与武汉国民政府签订协议,交还两租界。

38.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1927年3月21日,为配合北伐军的胜利进军,推翻军阀统治,上海工人在共产党人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在总结1926年10月和1927年2月因缺乏经验和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的前两次起

义的教训基础上,经过周密准备和严格训练,英勇的上海工人血战30小时解放了上海,起义取得了成功。这次起义是中国工人阶级武装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

39.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4月12日蒋借口工人“内讧”派军队解散工人武装纠察队。后又下令禁止罢工和游行,并解散了上海总工会和一切革命团体,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同时又指使党徒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进行反革命大屠杀。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反动的国民政府。至此,大革命遭到局部失败。

40. 马日事变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精卫迅速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5月21日,在汪精卫指使下,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发革命政变,袭击湖南省工会、省农会及其他革命组织;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由于陈独秀妥协退让,下令解散包围长沙、保卫革命的十万农民武装,导致许克祥乘机反扑,仅20多天就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一万多人,工农运动遭到严重的摧残。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一事件为“马日事变”。

41.“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武汉汪精卫集团日益动摇和反动。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汪精卫集团提出“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是一人漏网”的反革命口号,大批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这就是“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从此以后,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国共第一次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42. 杨度 先为北洋军阀官员,后为中共党员。曾留学日本。1902年参与创办《游学译编》,与陈天华等革命党人交往甚密,但其政治主张倾向于改良主义;1906年创办《中国新报》,鼓吹君主立宪;1911年任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武昌起义后组织“国事共济会”;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1915年组织筹安会任会长为袁世凯谋划复辟帝制。袁死后他思想发生转变,1922年投向孙中山,加入国民党;1927年曾设法营救李大钊;192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以秘密党员身份参加党的地下工作。

43. 南昌起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受中共领导和影响的北伐军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经过英勇斗争,占领了南昌。起义胜利后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调集大批军队包围南昌,起义部队撤离南下。分散后于1928年4月同毛泽东部队井冈山胜利会师。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队诞生的光荣节日。

44. “八 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瞿秋白同志主持下于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议在革命紧急关头及时地向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反对政治上的“右”倾机会主义,使党进了一大步。但是会议在反“右”倾时没有注意到“左”倾情绪的滋生,以至后来瞿秋白发展了“左”倾盲动主义。

45.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根据“八 七”会议关于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的决定,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工人、农民和一部分北伐军五千余人,组成工农革命军,举行武装起义,即著名的秋收起义。起义部队迅速占领了醴陵,攻打平江、浏阳,威胁长沙。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缺乏作战经验,部队受到严重损失。毛泽东当机立断,在文家市召开前敌委员会,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途中进行了三湾改编。部队有计划地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秋收起义虽遭挫折,但扩大了党的影响,为党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准备了条件。

46. 文家市决策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部队在分路向长沙进军途中先后受挫,毛泽东通告各路部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9月19日文家市会师后召开前敌委员会,讨论部队进军方向。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将部队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去。会议同意了毛的正确主张,否决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主张。第二天部队撤离文家市,开始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

47.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由于起义部队遭到伏击,部队减员较大,于是部队进行了整编,即著名的“三湾改编”。通过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初步基础。

48.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人遵照党的指示,在广州领导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

了武装起义。经过激烈战斗,起义部队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占领了市内绝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但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部队在国民党军队的反扑下被迫撤出广州,起义失败。撤出的一部分部队后来分别在东江和左右江一带坚持斗争。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为中国无产阶级从城市转入农村,创造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49. 济南惨案 也称“五三惨案”。1928年春,在英美支持下蒋介石对奉系军阀张作霖发动了所谓“继续北伐战争”。日帝为阻止英美势力北上,借口保护侨民出兵占领济南。5月1日蒋军开进济南,日军即寻衅闹事开枪打死中国军民多人,3日则大举向蒋军驻地进攻,蒋介石下令不准抵抗并撤出济南,致使日军在济南奸淫掳掠,屠杀中国军民数千人,甚至残酷杀害蔡公时等17名与日交涉的外交人员。惨案发生后国民党继续采取投降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29年日军撤出济南。

50. 皇姑屯事件 奉系军阀张作霖因与蒋介石关内作战失败,1928年6月3日从北京乘火车退往关内东北沈阳。由于张未能满足日本侵占满蒙的全部要求,引起日帝极大不满,决心要除掉张作霖。4日晨当张专列开至沈阳皇姑屯附近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时称“皇姑屯事件”。

51. 平江起义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运、黄公略领导士兵在湖南平江起义,成立了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52. 井冈山土地法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总结了一年来的土地斗争的经验,制定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主要内容是: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而后分配之;分配土地的数量标准和区域标准;山林分配法和土地税之征收等。由于经验不足,这个土地法令的不足是:没有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有地主土地;土地所有权属政府而不是属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禁止土地买卖。

53.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了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决议批判了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指出军队必须完全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这一决议使红军完全建立在马列主义基础上,肃清了一切旧军队的残余影响,对提高红军的政治觉悟和战斗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4. 中国作家左翼联盟 简称“左联”。是中共领导的革命文艺界团体。1930年3月2日由鲁迅、夏衍、田汉等50余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目的是联合一切进步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和推动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在鲁迅在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对“左联”的理论纲领作了有力的补充。左联的成立对于团结革命作家和进步作家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高举无产阶级战斗旗帜,密切配合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起了重要作用。1936年,根据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的需要,“左联”宣布解散。

55. 龙冈战役 1930年12月,第左联一次反共高潮时,蒋介石以十万兵力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运用甩开两手,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诱使敌主力两个师向龙冈、源头一带窜犯。红军乘敌孤军深入、立足未稳之机,以优势兵力包围敌军。经过几小时激战,活捉敌师长张辉瓒,全歼敌军九千人。

56. 土地革命路线 1930年,毛泽东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根据对中国农村各阶级的分析,总结土地革命经验,制定了一条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得到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土地革命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

57.“九 一八”事变 日帝发动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寇炸毁南满铁路沈阳附近柳条段的一条铁路,却诬称是中国军队干的,以此为借口,日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突然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袭击沈阳。由于蒋介石下令“绝对不许抵抗”,19日,日军一夜之间轻取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林、黑龙江等省。1932年1月日军占领锦州,几十万东北军毫无抵抗地退出山海关内。不到半年的时间,整个东北沦亡了。此即“九 一八”事变

58.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通过了《宪法大纲》,制定了《土地法》、《劳动法》,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红军司令,瑞金成为红色中国的首都。

59. 珍珠桥惨案 1931年12月17日,全国各地到南京请愿的学生和南京学生三万多人,联合举行抗日大示威。在珍珠桥畔,国民党政府反动军警向学生开枪射击,又用刺刀冲杀,三十多人英勇牺牲,一百多人受伤,很多人被捕。这就是珍珠桥惨案。

60. “一 二八”事变 日军武装侵占上海的事件。“九 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又加紧准备侵占上海,作为进攻中国内地的基地。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突袭驻上海闸北的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下奋起抵抗,

十九路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由于蒋介石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凇沪抗战,最后弹尽粮绝,被迫撤退。蒋介石同日本签订卖国的《凇沪停战协定》允许日军驻留上海,中国军队撤出。

61. 满洲国 日帝侵占中国东北后,于1932年制造的傀儡政权。3月在长春成立,扶清朝废帝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1934年改为满洲帝国,立溥仪为皇帝,年号康德。1945年日本投降,满洲国也被消灭。

62. 《凇沪停战协定》 也称《上海停战协定》。1932年日寇发动“一 二八”事变后,蒋介石破坏上海军民的英勇抗战,坚持对日妥协。在英美等国调停下,中日进行谈判,于5月5日同日本侵略军签订了《凇沪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允许日军驻留上海,中国军队不得在上海一带驻军。这一协定出卖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充分暴露了蒋介石的卖国真面目。

63. 长城抗战 1933年3月日军侵占热河,又大举向长城各口进攻,驻守长城沿线的中国军队奋起抗战,特别是宋哲元29军在喜峰口、关麟征的二五师在古北口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给日军以重大的杀伤,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支援。但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镇压抗日运动,阻挠前线抗战,使长城抗战遭到失败。

64. 《塘沽协定》 1933年日寇进占热河,进攻长城要塞,危及平津,国民党第29军及驻长城部队自动进行抵抗。蒋介石却加紧镇压抗日运动,并于5月31日同日本侵略军签定了《塘沽协定》,承认日本对东北三省和热河省的占领,把河北东部划为非武装区,中国军队不得在那里驻扎。这一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帝占领东北和热河四省,并把察北、冀东大片国土拱手送给日本,使华北门户洞开,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

65. 遵义会议 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地批判了中央领导人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左”倾错误;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推举张闻天为总书记,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军事。会议结束了第三次(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6. 《何梅协定》 1935年5月日帝借口中国当局援助东北义勇军孙永勤部进入滦东“非武装区”破坏《塘沽协定》,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交涉并调大批军队入关进一步威胁平津。蒋介石屈服于日帝压力,指派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秘密谈判,7月6日达成卖国的《何梅协定》。其主要内容为:取消河北省和平津两市国民党党部;撤出河北驻军;撤换河北省主席和平津市长;禁止一切反日活动等。日帝利用这一协定,进一步加紧了对华北的侵略。

67. 华北事变 日帝为实现其吞并全中国的野心,1935年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5月日本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华北特殊化”的无理要求,并以武力相威胁;6至7月强迫签订《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接着策动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妄图使河北、山东、山西、绥远和察哈尔5省脱离中国而“自治”;10月指使冀东数县汉奸暴动,占领香河县城成立“线政临时维持会”;11月在河北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并声明冀东22县脱离中国统治。国民党政府为了满足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指派宋哲元为委员长,汉奸王揖唐等为副委员。这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事件,统称“华北事变”。

68. “一 二九”运动 中共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1935年日寇发动“华北事变”,而国民党政府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还指令宋哲元等组织“冀察政务委员会”来迎合日本所谓“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党的号召和领导下,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同反动军警展开英勇搏斗。次日,全市总罢课。12月16日党又领导了北平学生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迫使国民党当局宣布“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很快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响应。“一 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69.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会议讨论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25日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决议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错误,规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会后毛泽东根据中央决议的精神,于27日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系统地阐明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中共在这个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也批判了党内“左”倾关门主义错误。瓦窑堡会议是党在新形势下制定 新政策路线和策略方针的一次重要会议。它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得到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和策略方针的问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70. 七君子事件 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等响应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释放政治犯,并与中共谈判建立统一的抗日政权。11月22日,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七位救国会领导人在上海被捕。随后被押解于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时称“七君子事件”。后来江苏高等法院欲判刑七君子激起全国人民抗议,宋庆龄发动“救国入狱行动”陪坐牢,在全国人民压力下七君子获释。

71. 西安事变 也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日帝加紧侵略中国,蒋则坚持不抵抗政策继续进行反共内战。以张学良为首的东

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西北军被蒋调到陕甘一带“剿共”,受到沉重打击。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张杨和红军达成停战协定并要求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蒋拒绝了张杨并亲临西安督战并以剥夺兵权为威胁逼迫二人“剿共”。12月12日张杨扣留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通电全国,要求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事变后,以汪精卫、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置蒋于死地以便取而代之;亲英美的宋子文等则希望和平解决以维护英美在华利益和蒋介石的统治地位;中共正确分析了当时错综复杂的形势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并派周恩来赴西安协助处理。由于中共的努力和全国人民的斗争,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25日,张学良送蒋回到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成为国内革命战争走向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72. 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以后,东北的抗日队伍在党的领导下,组成统一的东北抗日联军,由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等指挥。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英勇战斗,牵制了日本侵略军进攻关内的力量,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

73. 卢沟桥事变 即“七七”事变,是日帝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芦沟桥附近的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便炮轰芦沟桥。我国驻军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影响下奋起还击,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这就是芦沟桥事变。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战争时期。

74.“八 一三”事变 继“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帝在上海发动的又一次侵略战争。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上海,企图进逼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完全投降。在上海人民大力支援下,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指挥部队奋勇抗击日军坚持达三个月之久,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这次入侵直接威胁了蒋介石集团的政权,损害了美、英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国民党被迫实行对日作战。

75.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中共中央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使已经发动的抗日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会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76.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37年8月,洛川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方针。十大纲领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总动员;改革政治机构;抗日的外交政策;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改良人民生活;抗日的教育政策;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抗日的民族团结。

77. 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执行的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的路线,它与国民党反对发动人民,只由政府包办抗战的片面抗战路线相对立。在全面抗战路线下,主张抗战到底,反对任何妥协投降;主张实施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打败日帝;主张把抗日战争的胜利引向人民胜利的结局,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全面抗战路线代表了全民族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弱国战争强国的正确途径,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78.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为团结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打败日帝而制定的政治路线和基本策略。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随着日帝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共号召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军队、阶级联合起来,组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的努力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七七事变”后,中共领导的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英美派大资产阶级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统一战线中,中共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放手发动群众,发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对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79. 八路军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发表。8月22日红军西北主力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人副总司令,叶剑英任参谋长。下辖三个师:115师师长林彪,政委聂荣臻;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中国人民在前线和敌后抗日的主要作战力量。

80. 新四军 八路军建立后,南方各省的红色游击队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开赴抗日前线作战。皖南事变后,陈毅同志任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重建了新四军军部。

81.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115师在山西东北部的平型关与来犯的日军激战,歼敌一千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平型关歼灭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的第一次大捷。这次胜利严重打击了敌人,振奋了全国人民人心。

82.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暴行之一。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在全城展开了疯狂大屠杀,据调查,南京人民被杀害的达30多万,被焚烧的房屋达三分之一。这是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战胜

利后,刽子手松井石根和谷寿夫分别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绞死和引渡给中国政府处死。

83. 台儿庄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保卫徐州的一次外围战役。1938年春,日军妄图侵占徐州,打通津浦线。国民党将领李宗仁率领军队,在徐州北边的台儿庄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共歼灭敌军二万人左右,缴获了大量战利品。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此役是国民党战场在抗战初期一次比较大的胜利。这次胜利打击了日寇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84. 抗战建国纲领 1938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内容包括抗战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政策。迫于当时的抗战局势,这个纲领对人民作了某些形式上和口头上的让步,如规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许诺给予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但同时又继续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规定全国人民必须以“三民主义”作为抗战和建国的“最高准绳”,全国的抗战力量都必须置于国民党的领导之下。尽管如此与抗战前的国民党国策相比还是有进步的,因此当时的各党派为了团结抗战曾基本上给予肯定。不过后来随着蒋介石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纲领中对人民的让步也成了一纸空文。

85. 花园口决堤事件 1938年6月日本侵略军攻占开封后准备夺取郑州,为进攻武汉创造条件。国民党政府为了迟滞敌人的前进,不顾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郑州以北的花园口决堤。但日军迂回前进进攻武汉,决堤并未阻止住日军的进犯。由于国民党借口“军事秘密”,事前并未动员人民迁移,黄水向东南泛流造成了89万人被淹死,1200万人无家可归,并造成了连年灾荒的黄泛区的惨重灾难。

86. 国民参政会 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由各抗日党派代表及无党派人士组成的国家最高咨询机关。根据《国民参政会组织条理》规定:它的一切决议须经国防最高会议通过才能有效,因此它对国民政府无约束作用,还不是一个完全的民意机关。1938年7月6日在汉口召开一届一次会议,一共召开了4届13次会议。蒋介石、汪精卫先后担任议长,参政员大部分是国民政府指派的国民党员及其附庸分子,共产党员只有7名。尽管无任何立法和行政权利,中共还是利用这一机构宣传自己的主张,团结各个抗日党派,同国民党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有力的斗争。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参政员一度拒绝出席国民参政会;1945年7月因国民党拒绝中共提出的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中共参政员再次拒绝出席。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参政会成为国民党御用工具,1947年举行四届三次大会后撤销。

87.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1939年1月在重庆举行。这次会议以研究如何反动为主题。根据蒋介石的讲话,会议确定了溶共、限共、反共的方针;设立了“防共委员会”;通过了“整理党务”的决议案;并设置了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的“国防最高委员会”从儿加强了蒋介石个人独裁的权力。通过这次会议,国民党蒋介石把其抗战以来的政策重心由外转内,由抗日转向反共。

88. 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对日寇进行的一次全面出击的大规模战役。1940年8月至12月,八路军在彭德怀副总司令指挥下,组织了115个团,40万大军,在华北5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本侵略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出击。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时间长达3个半月,歼灭日伪军4万3千多人。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胜利,它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谣言,增强了全国人民坚决抗战的信心,提高了八路军的军威。

89.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中国共产党为了顾全大局,一致抗日,同意把驻在皖南的新四军调到江北。新四军军部和直属部队九千多人转移到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队八万人的伏击。虽经广大战士奋战,终因众寡悬殊,除一千多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去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留,项英被叛徒杀害。这就是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90.“南进”“北进”政策 日帝的一种侵略政策。二战前和大战期间,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在军事侵略路线上有所谓“南进”和“北进”两种主张。两者都把侵略中国作为“既定国策”。前者主张:侵占中国后北攻苏联,以霸占整个亚洲;后者主张:侵华后向东南亚扩张以便独霸西太平洋。1941年日帝发动太平洋战争,推行其所谓“南进”政策。

91.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9月25日,日本侵略军二千五百人进犯狼牙山,企图歼灭我八路军一个团。我军五壮士扼守险要,掩护全团转移。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从清晨战斗到傍晚,杀伤很多敌人,牵制了敌人的兵力。当他们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砸悔武器,纵身跳下悬崖,表现了无产阶级战士的高尚气节。

92. “三三制”原则 抗日战争时期,为继续扩大合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自1940年起中共在解放区政权建设上所实行的原则。即:在参议会和政府里,代表工人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这种原则保证了中共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同时紧密团结和争取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对孤立反共顽固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和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团结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93. 中国民主同盟 简称民盟。民主党派之一。前身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由中国人民救国会、乡村建设派、农工民主党、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中华职业教育社6个团体组成。1941年春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在军事进攻和政治压迫中共的同

时,对其他党派也加紧了“消灭异己”的政策。各小党为谋生存联合起来,于1941年发表宣言和十条纲领,推黄炎培为主席(后由张澜),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1947因拒绝参加蒋介石伪国大,被反动政府宣布为非法团体解散总部;1948年在沈钧儒领导下在香港重建民盟总部,并发表了放弃“中间”立场,愿意与中共密切合作的“宣言”;同年5月响应中共五一号召,愿赴解放区筹备新政协的召开工作;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94. 大生产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进行的生产自救运动。1941年由于日帝的残酷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解放区军民响应党的号召,自己动手,发展生产,克服困难,掀起了大生产运动。这个运动始于部队,随后陕甘宁边区的党政军机关、民众团体和学校直至游击区都相继开展起来。这场运动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改善了人民生活,密切了军民关系,锻炼了干部,使解放区度过了严重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95. 四大家族 是指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代表的国民党官僚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他们利用国家政权,垄断金融、控制商业、独占工业、兼并土地、建立法西斯特务组织。四大家族的统治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内战的祸根。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

96. 延安整风运动 中共为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于1942年到1943年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中进行的大规模的整顿党内作风的运动。主要内容有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194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号召全党学习毛泽东的关于整顿“三风”的报告和中央发布的整风文件,从此开始了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次整风运动肃清了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影响,帮助全党进一步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发扬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党的团结,为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准备了条件,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97. 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至23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持在延安杨家岭召开。80余名出席会议的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就当时延安文艺界理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倾向、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对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中先后两次发言,统称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阐述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的源泉以及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等问题;系统地回答了当时文艺运动中许多有争论的问题。这次会议是当时中共开展的整风运动的一部分,对以后的革命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文学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98. 《中国之命运》

1943年由陶希圣执笔,以蒋介石名义发表的反共小册子。宣传法西斯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书中污蔑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是“新式割据”、“新式军阀”。扬言两年内解决中国之命运,要以武力解决共产党。它的出版是蒋介石分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第三次反动高潮的舆论准备。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前夕召开的。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全国人民,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总结了中共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同时进一步阐明了中共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路线和军事路线;大会还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警惕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危险,号召人民为实现建立一个民主联合政府,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而斗争。此外,大会还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工作指针并选出了以毛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中共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

99.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初期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执意发动内战,但鉴于当时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以及发动内战的准备尚未就绪,遂伪装和平,于1945年8月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中共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遂派毛泽东为首的代表团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了《国共双方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方针,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但在解放区的政权

和人民军队问题上,由于蒋介石顽固坚持所谓“军令政令之统一”,双方未达成协议。重庆谈判揭露了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中共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国民党则陷入被动。

100. 《国共双方会谈纪要》

即“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中签署的文件。在“纪要”中,国民党表面上不得不承认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和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但在解放区的政权和人民军队问题上,由于蒋介石顽固坚持所谓“军令政令之统一”,妄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决绝了中共提出了“应承认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的合法地”和“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的主张,双方在这两个根本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国民党反动独裁政权的本质决定了纪要中的承诺根本不可能兑现,1946年7月国民党政府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101.“一 二一”血案

即“昆明惨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内战运动日益高涨。1945年11月底,昆明三万学生罢课,要求立即停止内战,撤退在中国的美国侵略军,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保障人民民主权利。12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指挥特务和军警向学生投掷手榴弹,炸死爱

国师生4人,伤60多人,这就是“一 二一”血案。血案的发生,促进了国统区反内战运动的发展。

102. 《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

即“停战协定”。1946年1月10日中共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签定。重庆谈判后,国民党违背“双十协定”,向解放区大举进犯,在遭到解放区军民有力的回击后,鉴于国内外的舆论压力,国民党反动派被迫接受了中共提出的无条件停止内战的建议,并与之进行谈判。在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调停”下双方经过激烈斗争签定了停战协定。协定规定停止国内一切军事冲突,并恢复一切交通。中共履行了这一协定,但国民党不但继续“抢占战略要点”,而且还不断调军进犯解放区。不久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完全撕毁了停战协定。

103.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旧政协”。这个会议是国民党在中共的斗争、国内外舆论的强大压力和国民党内战准备未绪的情况下被迫召开的。会议于1946年10月31日在重庆举行。国共及多个党派、无党派人士参加了会议。会议斗争的焦点仍然是重庆谈判中没有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军队和政权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由于国民党顽固坚持先“军队国家化”后“政治民主化”,顽固地要求中共交出解放区政权等,因此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决议。但在中共的斗争下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这些决议后来也没国民党撕毁。

104. 较场口血案

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人民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在较场口召开庆祝大会。国民党特务捣毁会场,打伤大会主席郭沫若及代表60多人,造成较场口血案。

105. 上党战役

1946年10月,“双十协定”签订不久,蒋介石密令国民党军队在山西东南部和京汉铁路沿线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人民解放军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消灭来犯之敌,于10月中旬在山西上党地区一带歼灭来犯之敌三万五千人。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即“中美商约”。它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向美国全面出卖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条约于1946年11月4日订立,名义上是一个“通商”条约,实际上却规定了美国在中国享有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特权。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这项卖国条约,称之为“新二十一条”。

106. “二 二八”起义

解放战争时期台湾人民为反对国民党政府反动统治的重大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殖民苦难的台湾人民刚回归祖国,却又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省专卖局缉私人员和警察在台北市行凶殴打烟贩,造成流血事件。28日,台北市民举行罢市游行提出惩凶、赔偿、取消专卖局等要求,又遭到血腥镇压,从而激起全省人民愤怒,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起义者曾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起义从3月8日起遭到国民党的血腥镇压,群众被杀达三万余人。至13日起义失败。“二 二八”起义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他直接配合了当时祖国大陆的解放战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07. 第二条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内以学生为主体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蒋介石发动内战遭到国统区人民的强烈反对。从1946年底到1947年初,国统区人民举行抗暴斗争,抗议美国士兵强奸北京女大学生的暴行,要求美军撤出中国;1947年5月国统区各大中城市相继发生广大学生的反内战示威游行;5月20日国民党军警同时在南京和天津血腥镇压示威学生,造成了有名的“五 二0”血案。随后,这一斗争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口号的鼓动下,在国统区形成了一场强大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爱国风暴。蒋介石处于全民包围之中。这一系列运动形成了与解放军反对国民党进犯的第一条战线斗争相呼应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

108. 延安保卫战

1947年3月,蒋介石纠集23万兵力,向我党中央的所在地延安地区进犯,我军主动撤离延安,牵着敌人在陕北广大地区东奔西跑,在运动中歼敌。在彭德怀将军的指挥下,经过一年的战斗,收复延安。

109. 孟良崮战役 1947年4月,国民党反动军队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重点在沂蒙山区。陈毅等指挥华东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三万多人,师长张灵甫被击毙。这样,国民党反动派的重点进攻被粉碎了。 110. “五 二0”血案

1947年5月,上海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运动迅速扩大到南京、北平等大中城市。5月20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学生联合在南京举行示威,遭到国民党军警野蛮镇压,受伤百余人,被捕20余人;同日,天津学生的示威也遭镇压,受伤50余人,这就是“五 二0”血案。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动了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发展。 111.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总结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经验,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党贯彻依靠聘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计划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112. 国民党“行宪国大”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为挽救风雨飘摇的反动政权,进行垂死挣扎而玩弄的一个政治骗局。在人民革命力量的沉重打击下,国民党反动政权已日暮途穷,为了欺骗人民,给自己批上“民主”、“自由政府”的外衣,1948年3月至5月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选举总统、副总统。这次“国大”丑态百出,充分暴露了国民党集团分崩离析的恐慌心理。蒋介石被选为总统,与蒋有矛盾的桂系首领李宗仁在美国支持下当选为副总统。蒋介石的“行宪国大”骗局遭到了中共、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揭露和谴责。

113. 三大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下,我军同国民党展开战略决战,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1948年12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共歼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154万多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14.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全国革命胜利前夕,中共中央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拜坡村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国内外的基本矛盾;强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政治、经济、外交等反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会议还号召全党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个会议为中共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在政治、思想上作了准备,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1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新政协”。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包括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事、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的代表,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改名北京;规定了国歌、代国旗;规定了这个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还规定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各方面的基本政策。《共同纲领》起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第一届政协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选举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会议还选举了其他国家领导人。政协第一次会议还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有关重要事项作出了规定。


相关内容

  • 中国科学院普通地质学考研试题
  • 名词解释(12*2.5) 地层层序律 地质构造 变质作用 硬度 块体运动 稳定大陆边缘 医学地质学 洋流 同化作用 深断裂 地热梯度 二.简述题 1.写出下列三对地质概念的区别(6) 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 断层与节理 沉积物与沉积岩 2.简述地下水的地质作用?(8) 3.为什么"季候泥(纹 ...

  • 2014中山大学新闻学考研经验分享
  • 2014中山大学新闻学考研经验分享 难以想象,自己也可以如此心绪宁静地坐在电脑前面,写下自己考研253天的轨迹.仿佛去年这时候在论坛里看到成功考上的经验帖,还一脸花痴崇拜表情.今年走过了,觉得尔尔.这并不是骄傲或者自豪的情绪,而是觉得,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内心很沉静. 我必须像一只狼一样,即使饱了这 ...

  • 英语经验文档
  • 阅读占的分数非常多,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啦.我的经验,要想把阅读搞好,前面一部的词汇是前提,只有对大部分的考研词汇都能够掌握中文意思,才能谈阅读速度和技巧.至于文章里小部分的超纲词汇,那没有必要去浪费太多时间. 阅读有几个问题我们觉得很痛苦:速度跟不上,长难从句搞不懂,选项辨析不清楚. 我的个人观点很简 ...

  •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基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2010年中国 ...

  • 北大考研辅导班--北大美学考研真题(十)
  • 北大美学考研真题(十) 北大美学考研系所简介 北大美学考研系所是北京大学具有悠久传统和优势的系所.1921年蔡元培先生率先在北京大学开设美学课,是全国最早的美学课程.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了全国高校最早的美学教研室,并在全国最早开设西方美学史.中国美学史.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等课程,出版了相应的各种教 ...

  • 北师大2013-1993文学类考研真题
  • 北京师范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公触山.后裔射日.嫦娥奔月都保存在<__>中. 2.<诗经>除了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的__. 3.<庄子 ...

  • 北师大特殊教育学考研真题.考研经验.考研指南
  • 资料介绍: 740教育学基础综合简介 资料的编撰以北师大要求的参考书籍为根据,借鉴了出题老师的上课讲义,按照"教材导读一复习策略一考点梳理一历年真题一考题预测"的体例编排而成."教材导读"把考研中的考点与指定的教材对应起来,并对教材作简单地介绍和梳理,引导大家 ...

  • 2017年历史学考研:你必须知道的10个方面
  • 2017年历史学考研:你必须知道的10个方面 2017历史学考研的复习也进入了暑期阶段,大家的历史学复习得怎么样了?下面勤思教育历史学考研辅导班的老师整理了10个方面,2017历史学考研的考生注意 一.历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从2007年改为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命 ...

  • 北京林业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真题,考研经验,考研招生信息
  • 北京林业大学翻译硕士考研真题,考研经验,考研招生信息院校名称报录比推荐参考书备注 1-叶子南<英汉翻译案例讲评>,北京:笔译22人,不招收同等学力. 外文出版社,2011. 2-李长栓.施晓菁<汉英翻译案例讲 评>,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5- 北京林业大 学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