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一)

本单元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困惑。二年级数学教材是以多样、形象、有趣为宗旨,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厌学情绪早期形成。新学期刚开始,学生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验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做到了一下几点:

1. 在原来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

2. 纠正老经验的错误认知,建立1 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经验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4. 在情景教学中要学会思。二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只能达到 40﹪-60﹪的效果,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得也吃力。我在教学中积极设臵生活中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例如:小熊从家到学校已经走了35米,小熊家离学校共有多少米? 教师引导学生演示,在直观演示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轻松的解决问题。

5. 在教学情境中要让学生学会记。数学教学中概念性知识教师最难讲,学生最难接受,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就更难了。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及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米长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观察一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再用尺子画出1厘米的线段,真切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这样既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知识的记忆,又在记忆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形成,收到了相辅相成的效果。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中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感受吧!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的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⑴横式上的得数漏写。⑵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上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的学生问十位算起可以吗? 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住典型的错例,和学生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性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中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

还有,在上本单元时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全做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是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训练,不断加强。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初步的认识角,学会画角,比较角的大小。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呢?在教学设计时我进行了以下的做法:

一、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

学生对于角究竟有多少认识呢?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曾有过观察物体的学习体验,学生觉得在长方形、正方形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另外学生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所以,我觉得角的认识首先应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并在本单元教学中发展他们的认知水平。由此,我在教学导入这一环节时,运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儿童画语言“认认老朋友”,引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逐个的呈现出来,而后又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形出发,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形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个图形就是角。这样,使学生很形象的接受了“角”这一概念。

二、依存学生体验,发展学生认知。

数学教学向来是以知识和技能为重要目标的,在新课程教学下,如何体现“经历、体验”这一理念呢?我觉得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无论哪一门学科,其心理机制是一样的,无论是知识的重点还是难点,只要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点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引起学生内心的重视。所以在教学画角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顾前面画角的方法,口述画角的步骤,然后进行互相比较,得出画角的正确步骤,这样,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亲身体验对于发展学生正确的认知是很有好处的。体验带来的是一种学习的革命,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不断进行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水平。

单元小结(四)

本单元是学生初步认识表内乘法,所以,我们本单元的设计就从加法入手。先出示情境图,根据发现的问题来提问题,从情境图中开火车的有多少人,做碰碰车的有多少人,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些情景入手,大部分孩子都能解除加法算式,教师板书,然后同学们来观察着几个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都有相同的加数。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要注重孩子对语言表达上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在总结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利用我们之前的发现使学生意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换一句话说,只要有着相同加数的算式才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在学习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如:4+4+4+4+4这5个4相加即可以写成5×4也可以写成4×5,因为之前老师在暑假作业上有一项要求整理背诵9内乘法口诀表,有的学生只是单纯的去记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至于我让他转换其他的加法算式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出现了滥用乘法口诀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何为乘法口诀,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分不清加数和个数,比如3+3写成乘法算式,有个别同学会写成3×3,针对这一情况,我会重新让学生去回忆并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乘法的起始课,使学生学习并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时计算过程中经常见到几个几相加,却并没真正的运用过。所以,这一单元就是培养认识到加法和乘法关系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生总体上掌握的不错。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自己去做吧。

单元小结(五)

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臵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观察物体,可以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这样比较全面。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不能离开实物,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具体讲有如下几个特点:

1、活动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时,离不开学生的活动。比如,在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的站在位臵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有观察,有记录,最后进行对比、交流、总结,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的理解和运用知识。

2、在本单元教学设计时,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臵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同的。又如让学生通过玩手中的长方形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时,通过颜色与几何体面的对应,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

3、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有些不足的地方也值得我深思。比如:学生对“面”的理解比较抽象,模糊。在观察一个纸箱时,有的学生竟说出自己能看到四个面。还有,课堂上“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但学生的活动没有章法,有些乱。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活而不乱”,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9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4 、多种形式练习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送绕口令“数枣”、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个格字代表2个单位。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喜欢的可爱的小动物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本节课自我感觉最好的就是真正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教学中还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这本单元内容是《数学广角》,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参加森林运动会”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站跑道和握手祝贺。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单元小结(一)

本单元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困惑。二年级数学教材是以多样、形象、有趣为宗旨,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绊脚石,只能消极的促使学生厌学情绪早期形成。新学期刚开始,学生就碰到了难题——长度单位。虽然他们在去年一年的学习中触及到关于“米”或”“厘米”这类的词语,但是真正的意思还是不知道的,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学习长度单位。这对于他们是新知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经验了。所以,这样的课我做到了一下几点:

1. 在原来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框架,发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我们很近。

2. 纠正老经验的错误认知,建立1 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两者建立联系,能用新知识去测量生活中的物体。能用老经验检验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4. 在情景教学中要学会思。二年级学生听话效果、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有时教师对同样一句话重复多次,也只能达到 40﹪-60﹪的效果,这样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得也吃力。我在教学中积极设臵生活中的画面帮助学生分析。例如:小熊从家到学校已经走了35米,小熊家离学校共有多少米? 教师引导学生演示,在直观演示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一份深深的思考轻松的解决问题。

5. 在教学情境中要让学生学会记。数学教学中概念性知识教师最难讲,学生最难接受,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就更难了。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及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1米长的尺子上的刻度,先观察一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再用尺子画出1厘米的线段,真切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这样既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加深知识的记忆,又在记忆的过程中促进了知识的形成,收到了相辅相成的效果。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中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下面就谈谈自己上本单元后的一些感受吧!

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的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⑴横式上的得数漏写。⑵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上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的学生问十位算起可以吗? 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想重要的是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通过学生板演,我和学生一起抓住典型的错例,和学生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性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中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

还有,在上本单元时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不高,一次作业下来,全做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是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训练,不断加强。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初步的认识角,学会画角,比较角的大小。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呢?在教学设计时我进行了以下的做法:

一、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

学生对于角究竟有多少认识呢?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曾有过观察物体的学习体验,学生觉得在长方形、正方形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另外学生也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所以,我觉得角的认识首先应该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并在本单元教学中发展他们的认知水平。由此,我在教学导入这一环节时,运用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儿童画语言“认认老朋友”,引导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逐个的呈现出来,而后又从学生熟悉的三角形出发,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形成一个新的图形,这个图形就是角。这样,使学生很形象的接受了“角”这一概念。

二、依存学生体验,发展学生认知。

数学教学向来是以知识和技能为重要目标的,在新课程教学下,如何体现“经历、体验”这一理念呢?我觉得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无论哪一门学科,其心理机制是一样的,无论是知识的重点还是难点,只要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点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引起学生内心的重视。所以在教学画角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顾前面画角的方法,口述画角的步骤,然后进行互相比较,得出画角的正确步骤,这样,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亲身体验对于发展学生正确的认知是很有好处的。体验带来的是一种学习的革命,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不断进行体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水平。

单元小结(四)

本单元是学生初步认识表内乘法,所以,我们本单元的设计就从加法入手。先出示情境图,根据发现的问题来提问题,从情境图中开火车的有多少人,做碰碰车的有多少人,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些情景入手,大部分孩子都能解除加法算式,教师板书,然后同学们来观察着几个加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都有相同的加数。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要注重孩子对语言表达上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在总结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利用我们之前的发现使学生意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换一句话说,只要有着相同加数的算式才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在学习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如:4+4+4+4+4这5个4相加即可以写成5×4也可以写成4×5,因为之前老师在暑假作业上有一项要求整理背诵9内乘法口诀表,有的学生只是单纯的去记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至于我让他转换其他的加法算式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出现了滥用乘法口诀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何为乘法口诀,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分不清加数和个数,比如3+3写成乘法算式,有个别同学会写成3×3,针对这一情况,我会重新让学生去回忆并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乘法的起始课,使学生学习并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时计算过程中经常见到几个几相加,却并没真正的运用过。所以,这一单元就是培养认识到加法和乘法关系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生总体上掌握的不错。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自己去做吧。

单元小结(五)

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臵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观察物体,可以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这样比较全面。初步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不能离开实物,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具体讲有如下几个特点:

1、活动时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时,离不开学生的活动。比如,在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的站在位臵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有观察,有记录,最后进行对比、交流、总结,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的理解和运用知识。

2、在本单元教学设计时,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臵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同的。又如让学生通过玩手中的长方形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时,通过颜色与几何体面的对应,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

3、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有些不足的地方也值得我深思。比如:学生对“面”的理解比较抽象,模糊。在观察一个纸箱时,有的学生竟说出自己能看到四个面。还有,课堂上“动”起来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但学生的活动没有章法,有些乱。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课堂中如何让学生“活而不乱”,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习了1-6的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及意义都有所了解,但7--9的乘法口诀句数较多,记忆不太容易。因此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我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学插图及教学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口决的编制学习过程中。

2、小组合作,主动探究,编制口诀

学生已经学过了1到6的口诀,已经知道了口诀的一些特点,如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还有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编口诀。然后指名反馈。在检验学生的口诀时渗透两个乘法算式、用加法计算等一些基本知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口诀,找一找口诀的规律。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这单元教学,我认为还有一个闪光的地方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合作的愉快,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4 、多种形式练习

对口诀的记忆如果单纯的依靠读、背,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学得也比较累。所以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送绕口令“数枣”、利用规律记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我认为我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个格字代表2个单位。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喜欢的可爱的小动物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信息来自生活,并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本节课自我感觉最好的就是真正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本单元教学中还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这本单元内容是《数学广角》,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创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

首先,由“参加森林运动会”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再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又创设了两个问题:站跑道和握手祝贺。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这种童话式的数学情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发现了只有按照规律有顺序地排一排,才能不会落也不会多。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不足和感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预设让学生从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但是学生直接出示了两种好方法,学生了解方法的好处,但没能让学生从比较中得出结论,加深印象。这种预设与生成的不同,在我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好生成性的资源。

(2)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知识目标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虽然学生意识到了要按规律有顺序地来排,但部分学生在没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样的规律来排,如何促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按照怎样的规律来排,促进课堂的效率,是我感到困惑的地方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整数部分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 ...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时分秒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用估算解决问题.首先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体现口算方法多样化.接 ...

  • 2015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doc
  • 5.2.1 位置(一)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 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会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 查罕扎布小学 孔凡新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 能性>.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 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七方面来说一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关于&quo ...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 杜楼小学:雷高峰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杜楼小学雷高峰,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 一.教材分析: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 ...

  • [新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教案
  •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2课: 位置与方向㈡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知识与技能: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 路线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 ...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计划课时: 累计课时: 3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时安 ...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 中小学各学科说课备选课题 中学语文 课题一 <短文两篇"贝壳>(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二 <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三 <春>(人教2001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四 & ...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2课: 位置与方向㈡ 教学内容: 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知识与技能: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 路线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