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综述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综述 所修课程名称: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修课程时间:2016 年5月至 2016 年 5 月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2016 年 5 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综述

余旭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1)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后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课程形态,本文从我国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现状、理论基础、内涵及其特征分别进行阐述,还说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及评价原则。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现状 问题 实施 评价

一、我国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现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改变,综合实践课程应运而生。从最初的产生至今,综合实践课程一次被称为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活动课、活动类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打破了沉闷的学科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综合实实践活动课程早在2000年1月31日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稿)》中就新设了,在2001年4月颁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在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随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分离出来,整合到其他领域之中,同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高中课程结构八大领域之一,主要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现在,综合实践课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在王宇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提出我国综合实践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各级学校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程度不一,绝大部分学校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经费不足,对部分教师和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对综合实践课程并不了解。在郭元祥的《当 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中,他认为问题存在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认识问题、师资问题、教学条件问题。即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管理机制未健全、学校管理教师等课程资源不力、责任安全保障缺乏、学习内容出现偏差,教师指导不到位以及过度追求物态技术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是建立在多种科学的理论基础上的,在房玉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知识观基础、教育观基础、课程观的发展、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七方面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从各个方面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性,阐述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及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我国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新的领域,不同的学者对其理解不同,郭元祥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张华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的实践性课程”。文可义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有计划、有组织的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现实生 活及 即时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综合运用知识、探究和直接体验整个过程为主要习得方式。以促进情感、行为、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重过程为主,终端结果为辅 的

评价方式的课程。”

这些概念的定义有许多共同之处,一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的落脚点始终是课程,也就是说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课程形态。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凸显人文精神。三是强调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学生的体验。四是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五是要求对综合知识的应用。

根据文献的阅读和对内涵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在新的基础教育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是“活动课程”的继承和发展,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根据房玉秀的阐述,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过程性、生成性、开放性共七个特点。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根据吴万辉在《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我见》中的阐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克服基础教育脱离学生生活世界与社会实际的倾向,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个性化的知识建构,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该篇文献中,他从课程纲要、师资队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课堂教学、四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进行阐述。他强调,课程纲要是基础,只有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开展的意义,才能有效达成综合实践课程的纲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前提,这要求立足于学校实际,通过各种途径,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吸纳优秀青年教师来参与到课程的开发研究和任课中去,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编好教材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这需要教师能成分挖掘课程的游行资源,寻求课程的无形资源,整合课程的地方资源,并切实发挥课程的共享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运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包括小组合作式、个人自主探究式。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确定主题、活动准备及设计研究计划、展开实践活动、表达与交流。在实施过程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老师应发挥应有的作用,给予必要的知道和建议,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的顺利实施。

五、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

在王林英的《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中提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团队竞赛及积分考核时主要的评价方式。在房玉秀的论文中,阐述的评价方式有成果展示法,师生相互商讨评价,问卷评价、档案袋评价。还提及对教师的评价。

这些评价方式可以综合使用,在评价过程中遵循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反思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

六、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面临这些问题是,应该多结合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来解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以适应21世纪的信息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房玉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2] 苏洁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综述[J]. 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3(25):143-145.

[3] 王宇侠.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亚太教育, 2016, 0(2):224-224.

[4] 王林英. 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6,

0(2):80-80.

[5] 吴万辉.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我见[J].中国教师, 2016, 0(4):78-80.

[6] 史春华.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实施策略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 10:49-49.

[7]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J]. 当代教育科学,2003,(4):15-17.

[8] 文可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特点、功能[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15-23.

[9] 郭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课型整合实施的策略研究[J]. 学科教学探索, 2015, 32:53-55.

本科课程考查(论文)专用封面

作业(论文)题目: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综述 所修课程名称: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修课程时间:2016 年5月至 2016 年 5 月 完成作业(论文)日期: 2016 年 5 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评阅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综述

余旭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1)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后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课程形态,本文从我国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现状、理论基础、内涵及其特征分别进行阐述,还说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及评价原则。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现状 问题 实施 评价

一、我国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现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改变,综合实践课程应运而生。从最初的产生至今,综合实践课程一次被称为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第二渠道、活动课、活动类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打破了沉闷的学科教学,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综合实实践活动课程早在2000年1月31日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稿)》中就新设了,在2001年4月颁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在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随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分离出来,整合到其他领域之中,同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高中课程结构八大领域之一,主要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现在,综合实践课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在王宇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中,提出我国综合实践还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各级学校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程度不一,绝大部分学校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经费不足,对部分教师和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对综合实践课程并不了解。在郭元祥的《当 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与问题》中,他认为问题存在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认识问题、师资问题、教学条件问题。即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管理机制未健全、学校管理教师等课程资源不力、责任安全保障缺乏、学习内容出现偏差,教师指导不到位以及过度追求物态技术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是建立在多种科学的理论基础上的,在房玉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知识观基础、教育观基础、课程观的发展、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七方面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从各个方面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必要性,阐述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及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我国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新的领域,不同的学者对其理解不同,郭元祥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张华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的实践性课程”。文可义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有计划、有组织的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现实生 活及 即时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综合运用知识、探究和直接体验整个过程为主要习得方式。以促进情感、行为、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以重过程为主,终端结果为辅 的

评价方式的课程。”

这些概念的定义有许多共同之处,一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的落脚点始终是课程,也就是说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课程形态。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凸显人文精神。三是强调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学生的体验。四是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五是要求对综合知识的应用。

根据文献的阅读和对内涵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在新的基础教育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是“活动课程”的继承和发展,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根据房玉秀的阐述,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过程性、生成性、开放性共七个特点。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根据吴万辉在《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我见》中的阐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克服基础教育脱离学生生活世界与社会实际的倾向,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个性化的知识建构,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该篇文献中,他从课程纲要、师资队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课堂教学、四个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进行阐述。他强调,课程纲要是基础,只有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开展的意义,才能有效达成综合实践课程的纲要。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前提,这要求立足于学校实际,通过各种途径,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吸纳优秀青年教师来参与到课程的开发研究和任课中去,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编好教材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这需要教师能成分挖掘课程的游行资源,寻求课程的无形资源,整合课程的地方资源,并切实发挥课程的共享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运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包括小组合作式、个人自主探究式。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确定主题、活动准备及设计研究计划、展开实践活动、表达与交流。在实施过程中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同时老师应发挥应有的作用,给予必要的知道和建议,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的顺利实施。

五、综合实践课程的评价

在王林英的《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中提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团队竞赛及积分考核时主要的评价方式。在房玉秀的论文中,阐述的评价方式有成果展示法,师生相互商讨评价,问卷评价、档案袋评价。还提及对教师的评价。

这些评价方式可以综合使用,在评价过程中遵循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过程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反思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

六、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在面临这些问题是,应该多结合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来解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以适应21世纪的信息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房玉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2] 苏洁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综述[J]. 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3(25):143-145.

[3] 王宇侠.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亚太教育, 2016, 0(2):224-224.

[4] 王林英. 有效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6,

0(2):80-80.

[5] 吴万辉.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我见[J].中国教师, 2016, 0(4):78-80.

[6] 史春华.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实施策略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 10:49-49.

[7] 郭元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J]. 当代教育科学,2003,(4):15-17.

[8] 文可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涵义、特点、功能[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15-23.

[9] 郭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课型整合实施的策略研究[J]. 学科教学探索, 2015, 32:53-55.


相关内容

  • 课程实践总结
  • 综合实践报告 对于此次的综合实践,我选的主题是<美丽的大湘西>. 湘西由于独特的山区地形条件,而造成与外界交通不便,这也使得人们自然而然地以"闭 塞"来形容湘西.湘西在大部分人眼中都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尤其是一部经典电视剧<乌 龙山剿匪记>的问世,更是将 ...

  • 研究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 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基本要求(2014 征求意见稿) 一.基本方针 1.本次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上各学科应当在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范围内统筹考虑, 提倡按照 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二级学科均作为研究方向. 2.各学科专业应对照 2013 年度国务院学位委员办公室发布的<一级学科博士.硕 ...

  • 实践教学体系综述
  • 实践教学综述 实践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我校多年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着力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平等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系工程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 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工程管理专 ...

  • 电大专科会计论文格式
  •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经管学院专科专业课程综述格式 (另有规定的专业除外,见其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一.课程综述 2.杨有红 <中级财务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1]付磊,<基础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2]宋常,<成 ...

  •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085230)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领域 生物医学工程(085230) 二.培养目标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掌握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

  •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研究生) 课程编号: 学时数:40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以医学信息检索工具利用为主线,以电子与网络文献信息.数据库与Internet 上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为重点,系统介绍文献信息检索工具及其利用方法,以及医学信息利用 ...

  • b0164081c市场营销系文献综述写作与实践(1)
  • <文献综述写作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0164081C 课内周数:1 课程类别:□通识基础 □学科基础 □专业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 一.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应用文写作.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市场营销专业导论 二.目的与任务 目的: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 ...

  • 聚丙烯腈微球科研技能训练总结
  • 聚丙烯腈微球科研技能训练总结 科学研究,一部分是创造知识,即创新.发现和发明,是探索未知事实及其规律的实践活动:另一部分是整理知识,即对已有知识分析整理,使其规范化.系统化,是知识继承的实践活动.由此可以给科学研究下这样一个定义: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未知事物或未完全了解事实的本质和规律以及对已有知识分 ...

  • PCK(学科教学知识)综述
  • PCK(学科教学知识)综述 朱倩梅 引言 从师范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来看,70年代以前比较强调教师的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70年代之后,开始注重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尤其是一般教学知识.80年代以来有些学者又特别强调学科教学知识(PCK)对提高教学成效和促进学生理解的重要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为了促进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