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辨古诗歌的表现手法

明辨古诗歌的表现手法

作者:孙琰

来源:《学园》2014年第32期

【摘 要】本文主要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烘托渲染、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衬托、以小见大、修辞手法等方面来说明古诗歌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诗歌 表现 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2-0111-01 所谓表现手法,即表达技巧与艺术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映衬烘托、先声夺人、动静结合、虚实相连(塑造人物形象时,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想象、比兴、联想、修辞手法、直抒胸臆、以动写静等。其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是中考的热点。告诉学生理解古诗歌中的言景,目的是为了言情,咏物必然是为了咏情,同样,咏古也是为了喻今,因此,当学生读到诗歌中的景与物的时候,一定要去揣摩其中的情与志,从诗中所咏的“古”联系到诗人所处的“今”,从而把握诗歌更为深层的含义。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在此谈谈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的描写与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在解相关题目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明确所托之物。托,就是寄托的意思;物,就是客观的事实。(2)了解自然界中某物自身的具有特征。(3)领悟所言之志。言,是表达的意思;志是志向,志愿、思想、哲理、情感等等。表达的某种志向或情感,大多数是带有人格化色彩的。

二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被称为寓情于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事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否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重要标志。解题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先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2)在景物中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

三 烘托渲染

烘托渲染,用衬托与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渲染烘托合起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说明两种表现手法往往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尤其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中,往往先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的情感。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以周围的景物烘托渲染中心事物,即以次景来衬托主体。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

河豚欲上时。”全诗以“春江鸭戏”为中心景物,其他的景物为陪衬,从各个角度众星捧月似地烘托渲染了画面的主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春江鸭戏图”。(2)以周围的环境气氛烘托渲染诗中主人公的情感。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全诗正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在雨夜等候、客人却未如期而至的焦虑心情,写景寄情,情景交融。

四 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词动中寓静;杜甫的《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五 虚实结合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此手法的运用意在以虚衬实或者借虚写实。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和“故国”皆为回忆中的景物,是虚景。“朱颜改”在此可理解为现实的生活图景,李煜在此以其过去美好的生活和如今凋谢的容颜相比较,衬托出今日生活之凄凉,表现出对故国浓郁的怀恋之情。

六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情怀。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七 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者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事物,称为反衬。

八 以小见大

诗歌往往能通过典型和象征手法,并借助人们的生活经验,达到言近旨远、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的效果。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里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

九 修辞手法

平时注意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答题时要先辨别出来,再联系具体的语句作答。

总之,古诗歌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古诗歌方面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只要我们掌握其中的规律,认真揣摩,就可以较为准确地理解蕴藏在诗歌中的含义。

参考文献

[1]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3(3)

〔责任编辑:庞远燕〕

明辨古诗歌的表现手法

作者:孙琰

来源:《学园》2014年第32期

【摘 要】本文主要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烘托渲染、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衬托、以小见大、修辞手法等方面来说明古诗歌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诗歌 表现 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2-0111-01 所谓表现手法,即表达技巧与艺术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映衬烘托、先声夺人、动静结合、虚实相连(塑造人物形象时,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想象、比兴、联想、修辞手法、直抒胸臆、以动写静等。其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是中考的热点。告诉学生理解古诗歌中的言景,目的是为了言情,咏物必然是为了咏情,同样,咏古也是为了喻今,因此,当学生读到诗歌中的景与物的时候,一定要去揣摩其中的情与志,从诗中所咏的“古”联系到诗人所处的“今”,从而把握诗歌更为深层的含义。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在此谈谈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的描写与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在解相关题目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明确所托之物。托,就是寄托的意思;物,就是客观的事实。(2)了解自然界中某物自身的具有特征。(3)领悟所言之志。言,是表达的意思;志是志向,志愿、思想、哲理、情感等等。表达的某种志向或情感,大多数是带有人格化色彩的。

二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被称为寓情于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事物。“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否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重要标志。解题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先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2)在景物中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

三 烘托渲染

烘托渲染,用衬托与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渲染烘托合起来说,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说明两种表现手法往往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用的。尤其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中,往往先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的情感。解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以周围的景物烘托渲染中心事物,即以次景来衬托主体。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

河豚欲上时。”全诗以“春江鸭戏”为中心景物,其他的景物为陪衬,从各个角度众星捧月似地烘托渲染了画面的主体,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春江鸭戏图”。(2)以周围的环境气氛烘托渲染诗中主人公的情感。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全诗正是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在雨夜等候、客人却未如期而至的焦虑心情,写景寄情,情景交融。

四 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词动中寓静;杜甫的《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五 虚实结合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此手法的运用意在以虚衬实或者借虚写实。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和“故国”皆为回忆中的景物,是虚景。“朱颜改”在此可理解为现实的生活图景,李煜在此以其过去美好的生活和如今凋谢的容颜相比较,衬托出今日生活之凄凉,表现出对故国浓郁的怀恋之情。

六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情怀。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七 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者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事物,称为反衬。

八 以小见大

诗歌往往能通过典型和象征手法,并借助人们的生活经验,达到言近旨远、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的效果。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里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

九 修辞手法

平时注意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等,答题时要先辨别出来,再联系具体的语句作答。

总之,古诗歌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古诗歌方面的表现手法有很多种,只要我们掌握其中的规律,认真揣摩,就可以较为准确地理解蕴藏在诗歌中的含义。

参考文献

[1]赵敏霞.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3(3)

〔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内容

  • 水远山长看不足--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 水远山长看不足--写景抒情诗的鉴赏 教学目标: A .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 B .掌握鉴赏写景抒情类诗歌的方法: C .规范写景抒情类诗歌的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解读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 级.) ...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说课稿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说课稿 刘 向 福 一.说设计思想 1.通过对十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明显的变化:其一是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改变为主观表达,题型的转换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其二是作文的体裁要求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改为"文体不限".这两种变 ...

  • 诗歌鉴赏总领课教案
  •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总领课教案 教学目标: A .明确考纲要求,明辨复习重点:B .构建古典诗歌相关知识网络,以培植和强化学生的鉴赏基础:C .总结高考试题规律,预测2008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备考方略 教学重点:构建古典诗歌鉴赏以及相关知识网络和体系 教学难点:总结规律.预测走向: ...

  • 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
  • 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 ...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
  • 孔 雀 东 南 飞[教学目标] 1. 充分理解诗中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两大艺术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 注意把握本诗以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3. 学习体会本诗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4. 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 ...

  •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 解答古诗歌鉴赏题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整体感知,即阅读诗歌时不忘题目.作者.注解,注意辨析诗歌类别. 二是意象情感,即把握意象意境,并透过意象意境揣摩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三是答题要求,即审读题干,弄清要求,有针对性作答. 有时还要根据赋分确定答题详略.答题时一般遵循先观点后分 ...

  • 高考怎样鉴赏古代诗歌得高分
  • 怎样鉴赏古代诗歌 1.熟悉诗歌的一般常识 ①诗歌的重要特点是具有丰富的想象.丰富的想象,可以使诗人摆脱实际生活的拘囿,站在比生活更高的境地透视过去和未来:也可以强化感情,增添作品的绚丽色彩.优秀的诗歌总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只有具有想象力的诗歌,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 ②诗歌的另一特点是强烈 ...

  • 高考古诗词鉴赏规律
  • 能阅读浅显的古诗词是考试大纲的要求.所谓浅显即只要求能正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对常用表达技巧作一定赏析.古诗的每一位作者,都是要通过诗来表达自己的意趣情感.主张.观点.看法.无论是含蓄还是直白,无论是隐晦还是张扬,都只能从诗作的文本义(字面意思)去理解去思考.从近几年古典诗歌鉴赏题目来看,题目难 ...

  • 超级棒的古诗文鉴赏!!!
  • 诗歌鉴赏不是一句话能说好说准的的,所以我只能分类型.分步骤跟您说. 一.鉴赏意境类的题目 因为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所以要分成三个步骤: 步骤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