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标杆工程系列活动实施以来,学院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其中,学生班级及学生个人依靠自己的实力和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到目前为止,共计获得11项标杆工程荣誉称号以及5项提名:
注:提名奖5名:2009年“感动华园”十大年度人物 陈玲玲 陈悦林 宋家顺 2010年“感动华园”十大年度人物 陈玲玲 “双转移”调研团队
--------------------------------------------------------------------
结合标杆工程评选活动,总结标杆工程活动之前和之后的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 完善机制,促进学风建设; 二. 树立榜样,优化学生组织; 三. 搭建平台,感知未来使命; 四. 营造氛围,引领文化传承。
一. 完善机制,促进学风建设
2005年,以迎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建立了学院本科生学风建设考核制度,成立了学生学风检查小组。学院也配套了相关奖励和工作经费,每学期总结奖励一次。
初期的考核,以检查学生到课率为主,在过程中又逐步加入了宿舍文明、作息时间及卫生等指标,使考核向综合化发展。
随着学生参加科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要求学风建设加入体现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的指标。2008年,以学风检查小组为基础,开始了“学院学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获得了学校教学研究立项。2010年下半年,完成了指标体系的建立,并从上学期开始试行,现正在考核评比。
二. 树立榜样,优化学生组织
以学生党支部为基础的学生组织(院学生会、团委),是学院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保障。
在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团委、学生会两个组织各自的宗旨,优化了他们的组织结构,分工明确、合作共赢。
团委秉承“引领先进校园文化”的宗旨,主要任务是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素质拓展等。
学生会秉承“为成长创造机会”的宗旨,主要任务是科创竞赛、学风建设等。 同时,对组织干部的选拔和培训也做了相关规定,其目的是: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学生干部及其组织都是学生的榜样。
三. 搭建平台,感知未来使命
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科创竞赛为平台,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感,以及自觉培养主动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感知青年学生未来的使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建设者。
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
以“三下乡”团队为重点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以“清明义工”为龙头的志愿服务活动
科创竞赛系列化: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营销策划大赛 德勤税务大赛
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
四. 营造氛围,引领文化传承
学院历来重视学生文化氛围的建设,学院级的典礼及文体活动是学院每年的常规活动,规定了相对固定的时间,配备了专门的经费,学院领导和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努力通过这些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充满人文关怀,既注重团队合作也鼓励个性彰显,能在竞赛中勇于争胜也能潜心学习研究的学院氛围。
毕业典礼:学院精心筹备、有序组织,志愿者们尽心服务好每一位毕业生,接待好每一位毕业生亲友。
为感激学校、学院的培养,毕业生离校之际志愿捐赠,在学院成立了“情系工管 感恩华园”校友捐赠基金,用于帮助后继学子。
迎新晚会:给学生一个专业的舞台,给新生一次展示表演的机会。不在乎台上节目质量的高低。在乎于台下节目编成的沟通和理解。
社会实践报告会:精心准备、充分总结,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而言,既可共享心得,也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一次心灵和思想的洗礼。对新生而言,既分享了师兄师姐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感知和认识,也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了日后踊跃参加社会实践的种子。
2009年标杆工程系列活动实施以来,学院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其中,学生班级及学生个人依靠自己的实力和在学校各项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到目前为止,共计获得11项标杆工程荣誉称号以及5项提名:
注:提名奖5名:2009年“感动华园”十大年度人物 陈玲玲 陈悦林 宋家顺 2010年“感动华园”十大年度人物 陈玲玲 “双转移”调研团队
--------------------------------------------------------------------
结合标杆工程评选活动,总结标杆工程活动之前和之后的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 完善机制,促进学风建设; 二. 树立榜样,优化学生组织; 三. 搭建平台,感知未来使命; 四. 营造氛围,引领文化传承。
一. 完善机制,促进学风建设
2005年,以迎接本科教学评估为契机,建立了学院本科生学风建设考核制度,成立了学生学风检查小组。学院也配套了相关奖励和工作经费,每学期总结奖励一次。
初期的考核,以检查学生到课率为主,在过程中又逐步加入了宿舍文明、作息时间及卫生等指标,使考核向综合化发展。
随着学生参加科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要求学风建设加入体现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的指标。2008年,以学风检查小组为基础,开始了“学院学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并获得了学校教学研究立项。2010年下半年,完成了指标体系的建立,并从上学期开始试行,现正在考核评比。
二. 树立榜样,优化学生组织
以学生党支部为基础的学生组织(院学生会、团委),是学院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保障。
在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团委、学生会两个组织各自的宗旨,优化了他们的组织结构,分工明确、合作共赢。
团委秉承“引领先进校园文化”的宗旨,主要任务是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素质拓展等。
学生会秉承“为成长创造机会”的宗旨,主要任务是科创竞赛、学风建设等。 同时,对组织干部的选拔和培训也做了相关规定,其目的是: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学生干部及其组织都是学生的榜样。
三. 搭建平台,感知未来使命
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科创竞赛为平台,引导学生自觉形成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感,以及自觉培养主动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感知青年学生未来的使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的建设者。
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
以“三下乡”团队为重点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以“清明义工”为龙头的志愿服务活动
科创竞赛系列化: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营销策划大赛 德勤税务大赛
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
四. 营造氛围,引领文化传承
学院历来重视学生文化氛围的建设,学院级的典礼及文体活动是学院每年的常规活动,规定了相对固定的时间,配备了专门的经费,学院领导和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努力通过这些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充满人文关怀,既注重团队合作也鼓励个性彰显,能在竞赛中勇于争胜也能潜心学习研究的学院氛围。
毕业典礼:学院精心筹备、有序组织,志愿者们尽心服务好每一位毕业生,接待好每一位毕业生亲友。
为感激学校、学院的培养,毕业生离校之际志愿捐赠,在学院成立了“情系工管 感恩华园”校友捐赠基金,用于帮助后继学子。
迎新晚会:给学生一个专业的舞台,给新生一次展示表演的机会。不在乎台上节目质量的高低。在乎于台下节目编成的沟通和理解。
社会实践报告会:精心准备、充分总结,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而言,既可共享心得,也在交流和碰撞中得到一次心灵和思想的洗礼。对新生而言,既分享了师兄师姐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感知和认识,也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了日后踊跃参加社会实践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