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常见的20种表达方式

1 赋、比、兴    赋,指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例如,《孔雀  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叫月珰。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述语段就运用了赋的手法,表现了刘芝兰的美丽、庄重、自尊。比,是指用比喻的手法捕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例如,《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此句用桑叶的枯黄凋落来比喻女子的容颜衰老,非常恰当。兴,是指托物起必,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要捕述的事物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例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  孔雀的欲飞又止来起兴,美丽而又忧伤,在诗的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徘徊顾恋的悲剧气氛,并且成为整个诗歌意境的情感丰线。

2 对比   是指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进行比较或对照,以突出双方或其中一方的特点。例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3 衬托   也称烘托.是指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衬托来突山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包括正利和反衬:

(1)正衬: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事物。例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碧水”“青山”“红日”“白帆”等色彩缤纷的“乐景”利托了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2)反衬:利刚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准人不识君?”开头两句景物凄婉迷茫,似乎衬托的是朋友离别时的悲愁。然而后两句以豪迈的语言、真诚的劝慰表现山诗人的自信与乐观。在如此凄迷的  环境之卜还能发此豪言壮语,更利托出了作者的豁达和乐观。

4.象征    是指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例如,于谦《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内涵、品格的高度概括。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壮志和坚守高清情操的决心。

5.想象    是指诗人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表现手法,如李白的《梦游灭姥吟留别》、李贺的《梦天》等。

6.渲染   是指为了突出诗歌的主旨而对所写对象进行突出描  写、烘托的表现手法。例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诗歌的旨意,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渲染,烘托伤别之情。

7.疏密  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达意传神;密者工笔细捕,重在铺写渲染。例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清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  前两句是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是一句一个意象,显得稀少疏阔,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http://www.5ixuexi.net/gaozhong/yuwen/fangfa/5289.html

8 虚实    是古典诗歌币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虚,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实,指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到的部分。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写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营造山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

9 点面   点,是指最能显示人或事物特征的详细捕写;面,是指对人或事物的概括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概括捕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被赐自杀是面,写唐玄宗由蜀还京的路上对杨贵妃的思念是点,点面结合,因果顿显,感情也张弛有度,

10 动静   动,指人或事物的动态;静,指人或事物的静态。动静结台,指借助人或事物动静两方面的关系,创造出优美意境的表现手法。其主要表现方式有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帽生、动静百利等。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阿岭干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描绘出一幅明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时间之久,一言空间之广,但也静巾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11 浓淡   指诗歌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灿烂绚丽;淡者,素笔勾勒,不尚雕饰。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12 雅俗   “雅”是典雅,“俗”是通俗。在诗歌中适当运刚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从而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刚语通俗。小用雅,写小山江南之优美;小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雅俗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13 巧拙   “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例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收不到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凄清之景顿生,必叹之情流动。

14.曲直    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诗的结尾处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将诗人磊落率真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15.隐显    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  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因为曲就是隐,直就是显。诗人在表达深藏于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明显地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以说是隐得深沉。

16.离合    是指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结合,旁写、侧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从而使诗歌意脉相连,摇曳多姿。这种手法在咏物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矫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  在小即小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人化的

境界。

17.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捕写人或事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同人物或环境的  捕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捕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岁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捕写。前四句夸张地写岁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是很难捕绘的,于是作者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捕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18 直接抒情、简介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指直接抒发感情;间接抒情,是指通过对某些人或事物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感情,古代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采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怀、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足古代诗歌常用的抒情于法。例如,张可久《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用“西风”“北  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等,点染出一幅萧瑟秋景图。叉因“西风”到来而联想到“归期”未卜,用“芭蕉”“雨声”烘托山自己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情和景紧密地结合在起。

19 托物言志   是指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寄托于某种具体事物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种曲折、委婉的表现手法,不同于平铺直叙。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刻画了悔花的孤高、坚贞、自信,以此象扯自己仕途失意而志向小改的崇高品格。

20 卒章显志   是指在诗歌的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具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的就是卒章显志的写法。

本文转载来自我爱学习网www.5ixuexi.net原文地址:http://www.5ixuexi.net/gaozhong/yuwen/fangfa/5289.html

1 赋、比、兴    赋,指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例如,《孔雀  东南飞》:“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叫月珰。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述语段就运用了赋的手法,表现了刘芝兰的美丽、庄重、自尊。比,是指用比喻的手法捕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例如,《诗经·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此句用桑叶的枯黄凋落来比喻女子的容颜衰老,非常恰当。兴,是指托物起必,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要捕述的事物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例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  孔雀的欲飞又止来起兴,美丽而又忧伤,在诗的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徘徊顾恋的悲剧气氛,并且成为整个诗歌意境的情感丰线。

2 对比   是指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进行比较或对照,以突出双方或其中一方的特点。例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3 衬托   也称烘托.是指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衬托来突山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包括正利和反衬:

(1)正衬: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另事物。例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碧水”“青山”“红日”“白帆”等色彩缤纷的“乐景”利托了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2)反衬:利刚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另一事物。例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准人不识君?”开头两句景物凄婉迷茫,似乎衬托的是朋友离别时的悲愁。然而后两句以豪迈的语言、真诚的劝慰表现山诗人的自信与乐观。在如此凄迷的  环境之卜还能发此豪言壮语,更利托出了作者的豁达和乐观。

4.象征    是指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物。例如,于谦《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内涵、品格的高度概括。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壮志和坚守高清情操的决心。

5.想象    是指诗人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表现手法,如李白的《梦游灭姥吟留别》、李贺的《梦天》等。

6.渲染   是指为了突出诗歌的主旨而对所写对象进行突出描  写、烘托的表现手法。例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诗歌的旨意,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渲染,烘托伤别之情。

7.疏密  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达意传神;密者工笔细捕,重在铺写渲染。例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清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  前两句是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是一句一个意象,显得稀少疏阔,作者营造这一密一疏的艺术形象,相互映衬,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http://www.5ixuexi.net/gaozhong/yuwen/fangfa/5289.html

8 虚实    是古典诗歌币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虚,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实,指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到的部分。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充分。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写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营造山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

9 点面   点,是指最能显示人或事物特征的详细捕写;面,是指对人或事物的概括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概括捕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被赐自杀是面,写唐玄宗由蜀还京的路上对杨贵妃的思念是点,点面结合,因果顿显,感情也张弛有度,

10 动静   动,指人或事物的动态;静,指人或事物的静态。动静结台,指借助人或事物动静两方面的关系,创造出优美意境的表现手法。其主要表现方式有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帽生、动静百利等。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阿岭干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描绘出一幅明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时间之久,一言空间之广,但也静巾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11 浓淡   指诗歌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灿烂绚丽;淡者,素笔勾勒,不尚雕饰。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12 雅俗   “雅”是典雅,“俗”是通俗。在诗歌中适当运刚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从而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刚语通俗。小用雅,写小山江南之优美;小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雅俗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13 巧拙   “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例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收不到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凄清之景顿生,必叹之情流动。

14.曲直    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诗的结尾处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将诗人磊落率真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15.隐显    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  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因为曲就是隐,直就是显。诗人在表达深藏于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在明显地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可以说是隐得深沉。

16.离合    是指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结合,旁写、侧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从而使诗歌意脉相连,摇曳多姿。这种手法在咏物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矫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  在小即小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人化的

境界。

17.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捕写人或事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同人物或环境的  捕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捕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岁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捕写。前四句夸张地写岁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是很难捕绘的,于是作者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捕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18 直接抒情、简介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指直接抒发感情;间接抒情,是指通过对某些人或事物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感情,古代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采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怀、情景交融、景中寓情足古代诗歌常用的抒情于法。例如,张可久《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用“西风”“北  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等,点染出一幅萧瑟秋景图。叉因“西风”到来而联想到“归期”未卜,用“芭蕉”“雨声”烘托山自己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情和景紧密地结合在起。

19 托物言志   是指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寄托于某种具体事物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种曲折、委婉的表现手法,不同于平铺直叙。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刻画了悔花的孤高、坚贞、自信,以此象扯自己仕途失意而志向小改的崇高品格。

20 卒章显志   是指在诗歌的结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强诗歌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具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的就是卒章显志的写法。

本文转载来自我爱学习网www.5ixuexi.net原文地址:http://www.5ixuexi.net/gaozhong/yuwen/fangfa/5289.html


相关内容

  • 诗歌鉴赏技巧
  •  一、怎样快速把握一首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考场上,一道诗歌鉴赏题留给考生的时间仅有六七分钟,快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是考生做题的关键,也是鉴赏的基础。方法有以下三点:   (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   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诗题往往体现了一首诗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趣、手法 ...

  •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导学案
  • 鉴赏古代诗歌修辞手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课前预习案 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 反复.顶真等. 二.明确设问方式: 1.这首诗某联用了什么 ...

  • 诗歌鉴赏之常见表现手法
  • [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部分"鉴赏评价"要求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高考语文试题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正是对这一考点的体现.诗歌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艺术手段.鉴赏古代诗 ...

  •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学实录
  •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教学实录 作者:朱明慧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02期 一.目标确定课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专题四首诗. (投影) 导师考核制下高中生语文"导--学"式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以教学 ...

  • 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方式归类
  • 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 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直 ...

  • 写景抒情诗歌专题讲座
  •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李冬梅(北京市永定路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古典诗歌"写景抒情"专题教学之价值 (一)古典诗歌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 ...

  •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分类鉴赏
  • 古代诗词分类鉴赏 教学目标: 1. 训练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通过课堂训练,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悉诗歌的几种基本类型并运用在鉴赏中 教学难点: 1. 诗歌情感的把握 2. 鉴赏的语言表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介绍诗歌的基本类型 1. 送别 ...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说课稿
  •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说课稿 刘 向 福 一.说设计思想 1.通过对十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个明显的变化:其一是诗歌鉴赏由客观选择改变为主观表达,题型的转换利于中学素质教育:其二是作文的体裁要求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改为"文体不限".这两种变 ...

  • 古代诗歌的鉴赏解题技巧
  • 高考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 一.分析意象与意境 二.分析表达技巧 三.分析语言炼字炼句 四.分析情感主旨 五.分析前人的评价 六.比较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