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存储现状与下一代蓝光盘格式

光盘存储现状与下一代蓝光盘格式

劾囊正本中周唱片总公司高级工程师

【提要】在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广播电视具有节

目丰富的优毙光盘是广播电视节目录放与媒体资产管

按记录信息的方式。光盘分为预录光盘.补记光盘和可

重录光盘三种。

预录光盘是在专业生产厂将母带(版)上的信号预制到

理的重要记录、存储载体。本文概要总结了光盘存储的

现状,介绍了即将产品化的蓝光盘的规格、参数,光盘结构及特点,展望了光盘技术的发展动向。【关键词】光盘

节目存储

蓝光盘

BD

HDDVD

光盘之中。且光盘信息只能读取(播放)。不能改写,因此也

叫只读光盘。补记光盘从工厂生产出来的是”空白”盘,信息由用户补记进去,可以多次读取.但是不能改写。可重录

光盘就像录音,录像磁带一样,信号可以反复录入和消去。补记光盘和可重录光盘又统称为可录光盘。2.3光盘现状

2.5.1预录光盘

视音频节目及文档资料已大量使用CD--DA.CD--ROM.VCD.DVD--Video.DVD-ROM等预录光盘,新一代高端音响产品DVD--Audio和SACD近年也开始普及。

(1)激光唱盘(CD,CompactDisc)

1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给广播电视带来全新的服务手段,同时也造成巨大;中击。各种媒体的竞争更加激烈,争夺用户的核心是内容与服务。广播电视具有丰富的节目资源.方便而廉价的节目记录.存储以及有效的媒体资产管理.成为媒体提升竞争力的重大优势。

视音频节目的记录,存储,特别是作为较长时间的存储介质.光盘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具有保存时问长,存放条件要求不高.多次使用不会磨损.节目质量不会劣化.每比特记录成本低等许多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用量也

982年诞生的CD(即CD-DA)是音频数字化技术与激

光技术结合的产物。CD的频响为20Hz~20kHz士0.3dB。动

表1光盘发展大事记

年份

主要相关事项

在急速增加。

198019811982198419871989

飞利浦。Sony发表CD规格

销售家用LD销售CD

2光盘存储现状及分类

2.1光盘发展简况

表1列出光盘发展的重要事件。1981年日本先锋公司首家销售LD播放机.记录影视节目的光盘开始商品化;1982年飞利浦和Sony公司销售CD,这是世界上第~个家用数字音响软件。它们的诞生显示了光盘记录的突出优点。此后,由

于半导体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以及视音频压缩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光盘产业的发展。今天.它

飞利浦,Sony发表CD-ROM规格

ISO发表130

mm补记型光盘规格

销售补记型通用CD-R光盘:销售ISO规格130mm磁光盘销售采用CD—ROM的GPS{卫星定位)车用导航系统销售90mm(128MB)磁光盘

销售MD录音机;销售记录MUSE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LD

销售相变光盘(120mm.650MBJ驱动器;销售VCD销售DVD(DVD-Video)

19901991199219941996

们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更是电台.电视台.音

像制作公司等专业录放、存储的重要工具。图1显示出了20

1997

销售DVD-ROM驱动器;销售CD-RWBB动器;

销售DVD-R(容量3.95GB)

19981999

销售家用LD录音机;销售DVD—RAMI相变型.每面2.6GB)销售90mmGIGA型磁光盘(1.3GB):销售SACD.DVD—Audio;发表DVD—RAM(单面.4.7GB)规格:销售可重录家用DVD—RW用蓝色激光器的下一代DVD技术得到突破

飞利浦.Sony等提出Blu-rayDisc(BD)蓝光盘规格;东

年来光盘存储容量的递增情况,表2为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给出的近年光盘.盘机的统计数字。

表2中未统计特种光盘及盘机延伸出的盘塔.盘库等产

品。

20012002

2003—2004

芝.NEC等提出HDDVD蓝光盘规格

推出第一台BD蓝光盘规格产品;完成HD

HDDVD-Rewritable

DVD-ROM

V1.o版和

V0.9版规格

2.2光盘分类

2006

预定两种规格的蓝光盘产品上市

万方数据

图形.图像.声音。CD-ROM是电子书籍,数据库.百科全书.文档的重要载体.CD--ROM驱动器已成为多媒体计算机

的标准配置。

CD--ROM数据帧结构在CD--DA基础上进行了扩充,结

构更加复杂。系统的数据传输率单倍速时约为150kb/s.双倍速约为300kb/s。目前已有32倍速甚至更高倍速的驱动器。

CD--ROM的读取时间约在300ms但比硬盘的20ms慢许多。

(3)数字激光视盘(VCD.VideoCD)和超级VCD(Super

VCD)

400ms.快的可达200ms.

VCD采用MPEG--1标准压缩,主要用来记录影视节目,数

据传输率约为1.5Mb/s。VCD的图像水平分辨率约250线,相

当于家庭视频系统(VHS)录像带的质量.一张光盘最长可存

表22003--2004年只读和可录光盘.盘机的产量

只读类光盘.盘机

CD—DA

VCD

DVD—Audio

28.028.20.22O.14

34.841.70.540.59

ROM48.942.90.650.50

ROM5.07.50.580.70

DVD—Video

CD—

DVD—

74min节目,声音实现了立体声.质量高于一般录像带。VCD

合计

274.2298.54.104.24

可录类光盘.盘机

CD—

DVD-R/RW

DVD—RAM

9,119.4O.200.35

在电视台。电台及影视制作单位常用作节目检索和粗编。

超级VCD是VCD的升级产品,虽然采用MPEG--2的压缩标准提高了图像水平清晰度.但一张光盘只能播放40多分钟.

R/RW

92.2104.80.630.65

盘片

2003芷56.254.01.281.31

(亿片)2004在盘机

2003芷

并没有突出的优越性。因此,在节目存储中基本没有应用。

(4)数字通用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亿台j2004正

Disc)

表3CD.SACD.DVD—Audio的参数比较

CD

SACD

120mm1.2mm

0V0一Audlo120rnm1.2mm

DVD采用MPEG-2压缩标准,单面记录容量4.7GB(约

为CD的8倍).数据传输率11Mb/s。它的图像水平分辨率达500线以上,声音可以是5.1通道的环绕声.而且还具有许

多其他功能。DVD还有单面双信息层(8.5GB),双面单层(9.4GB).双面双层(17GB)的形式。由于DVD可以高质量.

直径厚度信号层

CD层f最大)

光盘容量

120mm1.2mm

1层

780MB

2层

780MB4,7GB

1层或2层没有

4.7GB

高密度层

CD层

数据编码方式

没有

线性PcM

长时间存储影视节目.使用方便,所以大量用于原版节目的保存。DVD的规格.参数见表6。

线性PCM

DSD

高密度层

CD层

44.1kHz

线性PCM

DVD系列中首先诞生的是视频数字通用光盘(DVD—

44.1kHz2.8224MHz

192kHz

Video).随后诞生了适用于计算机的DVD只读存储器(DVD-ROM)以及纯音频应用的音频数字通用光盘(DVD-Audio)

(参数见表3)。

24比特

最高取样频率

高密度层CD层

最高分辨力

高密度层CD层

频率响应带宽

22.05kHz

16比特16比特1比特

22.05kHz100kHz

96kHz

(5)超级音频光盘(SACD,Super

Audio

CD)

SACD是CD的下一代产品.光盘具有CD层和高密度(HD)两个信息层.通过聚焦在不同层面上的激光束读取信号。

SACD采用直接流数字(DSD)编码和1比特变换技术。由于HD

120dB

高密度层

CD层

动态范围

高密度层

最大播放时间可增加的信息

74mln98dB

98dB120dB74rain

层的存在,可实现高音质.多通道,长时间的应用(见表3)。

2ch.352m[n

2.5.2补记型光盘

补记型光盘与预录光盘不同之处.是在聚碳酸酯透明层和反射层之间增加了一层记录介质.多使用有机色素材料。记录时用编码信号调制聚焦在有机色素层上的激光束,有信号时光束功率大,使有机色素产生不可逆变化.改变这点的

文本

文本,图形.活动图像

文本.图形.

活动图像

态范围98dB.左.右声道分离度大于86dB,失真小于0.005%。CD仍是今天欣赏音乐的最主要节目源。

CD的规格.参数如表3所列。

(2)只读存储小型光盘(CD--ROM,CD--Read

Memory)

OnIY

激光反射率.从而将信号写入。有机色素层的变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只能写入一次。重放时激光束功率要小许多.不会

导致色素层的变化。

CD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诞生了CD-ROM。一张CD-ROM光盘的容量为650MB.不仅能记录文字.数据.还可以记录

现在已有符合CD.DVD规格的补记型光盔是可录CD(CD—

万方数据

k冤磊百蟊fi丁七三三亳矧等(见表4)o高磊矗孬ir——1.1i■f剥泛用于广播节目的抢救㈣HDTV节目的应用要求。在保持光盘的翘曲与DVD

.R).可录DVD(DVD—R)

cD—R已广

(1)BD的基本参数

壅!!∑里二!皇竺:!塑莩墼

BD的基本参数如表5所列。这些参数使光盘系统能完全

匡亘垂耍垂萤j互七三至划料存储和应用的重要形

赢面石而————1—1焉—rlj]和转储,是广播媒体资

同等的水平下.要达到单面记录容I曼jDVD的约5倍(25GB).

睹篝嚣冀釜篙}—卜翥删单面容量4.7GB

l塑型垄茎

缩短激光波长的贡献药为2.6倍.提高物镜孔径的贡献约为

2倍。BD光盘的记录密度及物镜孑L径可以说均趋向了极限。

但,光盘结构

I!二!!l!二!!l式。近年诞生的DVD—R

c有双面

L二——I夏五面历高鬲品荔玄——一记录的),已越来越多用

厂===■下曩i7i菘r潭百广——]于影视节目的记录与存

在由cD到DVD的进化中・为了提高记录密度、增大容

量,光盘基片的厚度(即保护层)从1・2mm减小到o・6mm(光盘由两个基片粘合而成),激光头物镜孔径从o.45增大到o.60,从而缩小了聚焦光斑直径。图2示出了CD.DVD.BD光盘信息坑的大小以及激光系统的主要参数和工作情况。

L_兰=竺∑半坠丝箜型斐生——一储。

r_面葫磊■节瓦————_——12.5.j可重录光盘

—面磊鬲军下面孑■—————]

l光盘直径1120ram

磁光盘和相交光盘

I是两种实用化的可重录

由图2可以看到.由于BD光盘采用更短的激光波长

l堂垄里垦I!:!竺!

卜-耄萋篓}卡翥三面f—一基上附有一层磁性膜,广弋两赢—下而磊i————]重作用,在磁膜上记录

1地址方式I摆动地址方式

垫里

l光盘。磁光盘在透明片(405nm)。更大的物镜孔径(o.85】.从而使光斑直径大大减

r_丽磊再■甫ji———————_1利用磁头与激光束的双

I与读取信号。它在计算I机外设.数字音频m作

l!:!!!竺

小・使信息坑的殳寸进一步譬尘,与之相适譬的是孽护层的厚度必须降低到o・lmm,这样可以防止翘曲导致的激光干

涉。这些综合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记录密度.增大了光盘容量.从而实现了单层记录25GB.两层50GB的巨大容量。

两个信息层的BD光盘.第二个信息层在第一个信息层的下面,与第一个信息层相距约25

I最短坑长陉:器嚣‘盈;怨?GB’f站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变光盘利用记录膜的晶态和非品态对应不同信号实现记录。根据两种状态对激光反射率的差异读取信号。相变材

料在激光的照射下可以反复进行晶态和非晶态转变。

可重录DVD由于容量大,近年来普及很快,成为发展的一个热点,但是存在多种格式的产品,它们都采用相变光盘

m。为了读取第二层上的

信息.第一个信息层的激光透射率约为50%,通过变换激光头的聚焦实现读取层的切换。

(3)BD格式的一些特点

BD格式是真正实现大容量.高传输速率的下一代光盘.

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才得以实现。BD光盘保护层薄到只有

为载体。现有DVD随机存储器(DVD—RAM).先锋领衔的可0,1mm,厚度误差要求很高(。4-2“m)。虽然采用旋涂法解重写DVD(DVD—RW)及飞利浦领衔的可重写DVD(DVD+RW)三种不同的格式,每种格式背后都有相应的厂商联盟支持。

为了争夺市场.已推出了兼容几种格式的录放设备。

决了生产制作问题.为了防止光盘表面污染与划伤影响信号

的读取,一般都需要加片盒。由于激光头孔径大,很难做到

用一副激光头兼容播放CD.DVD,而需开发新的切换技术。BD光盘的结构与DVD不同.生产线设备不能通用,这无疑会加大光盘生产成本。

BD格式还将逐步实现只读存储蓝光盘(BD--ROM).可录蓝光盘(BD—R)等多种形式。

3.2HD

从产品技术先进性来看.DVD—RAM格式占优势。它的数据写入方法与计算机硬盘方式相同.所以随机存取能力

强,多种数据形式可以混合记录,活动图像与静止照片可交又存放.编辑也较方便。DVD—RW.DVD+RW都采用类似录

像机的记录方式,与AV的兼容性好。补记型DVD与可重写DVD情况相似。也存在DVD—R,DVD+R不同的格式。

DVD规格

随着高清电视时代的到来,为了记录HDTV节目,DVD论坛的主要成员东芝.NEC等公司联手推出了HDDVD下一代

3下一代蓝光盘格式

提高光盘记录密度.增加存储容量.提高数据传输率和可靠性.始终是努力的方向。研发适用于HDTV节目录放的高数码传输率.高密度.大容量光盘是近期的重点。蓝光盘

{BD.Blu-rayDisc)和HDDVD是两种有代表性的蓝光盘规格。

3.1

Blu-rayDisc

蓝光盘格式,受到时代华纳等节目内容商的支持,并于2Q。4

年完成HDDVD只读存储器(HDDVD-ROM)1.0版和可重写HDDVD(HDDVD--Rewritable)0.9版。

(1)HDDVD的主要参数

HDHD

DVD与DVD的主要参数见表6。

DVD光盘预定采用H.264{MPEG--4AVC)或VCl压

2002年初,飞利浦.索尼等组建9C联盟,提出BD蓝光盘

规格,2003年4月第一款播放机发布上市。但价格非常昂贵。

缩方式.因此可以播放高清电视节目4小时以上。HDDVD将考虑以两个信息记录层为主要形式。

万方数据

表6HDDVD与DVD的主要参数

HDDVD—

HDDVD

DVD-ROMV.I.0

ROMV.1.0

RewritableV.O.94,7(1层).15(1层),容量(GB/面)

20

8,5(2层)

30(2层)

光盘直径Cmmj

120光盘厚度(mm)

1.2基片厚(mm)0.6

激光波长(nm)

650/635

405物镜孔径

O.6

0.65

最短坑点长度《“mj0.400【1层】.

O,440f2层)

O.204约0.173

轨距(“m)O.74O.40

0.34

扇区大小Cbyte)

2048

纠错方式

里德一索罗门乘积码

ECC约束长度(扇区)

16

32

调制方式

8/16,RLL(2.10)ETM.RLL(1.10)信号识别方式

分部分

PR(1,2.2,2.1)ML

可纠错线长度(mm)6.011层).6.5(2层)

7.16.0

轨格式

CLVCLVZCLV,L&G记录标准线速度(m/s)3.486.61约5.64

通道比特率【Mb/s}26.1664,8用户数据率(Mb/s}

”.08

36.55

万方数据

光盘存储现状与下一代蓝光盘格式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正本, LI Zhengben中国唱片总公司

广播与电视技术

RADIO & TV BROADCAST ENGINEERING2006,33(11)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孙立刚 光盘存储技术现状及发展[期刊论文]-科学与财富2010(7)

2. 曹冬梅. 贺佳楠. 张华 光盘存储原理简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0)3. 虎永存 新型光盘存储媒体[期刊论文]-实用影音技术2002(10)

4. 杨欣. 巩马理. 黄磊. 张海涛. 闫平 光盘存储中调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激光与红外2004,34(3)5. 钟海丽 光盘存储系统的伺服和读写技术的研究[学位论文]2005

6.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 专业蓝光盘与CCTV的奥运之行[期刊论文]-现代电视技术2004(11)7. 干福熹. 董旭英 光盘存储技术、产业和市场的发展[期刊论文]-科技导报2000(2)8. 赵桂志 蓝光光盘格式产品全世界市场进展通报[期刊论文]-电视技术2008,32(10)9. 项肖民 浅谈新一代光盘存储技术HD DVD和Blu-ray Disc[期刊论文]-西部广播电视2006(9)

引证文献(1条)

1. 潘涌,贾锋,张伟,应永伟 短脉冲激光精密刻蚀光盘母盘技术研究[期刊论文]-应用激光 2009(01)

引用本文格式:李正本. LI Zhengben 光盘存储现状与下一代蓝光盘格式[期刊论文]-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6(11)

光盘存储现状与下一代蓝光盘格式

劾囊正本中周唱片总公司高级工程师

【提要】在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广播电视具有节

目丰富的优毙光盘是广播电视节目录放与媒体资产管

按记录信息的方式。光盘分为预录光盘.补记光盘和可

重录光盘三种。

预录光盘是在专业生产厂将母带(版)上的信号预制到

理的重要记录、存储载体。本文概要总结了光盘存储的

现状,介绍了即将产品化的蓝光盘的规格、参数,光盘结构及特点,展望了光盘技术的发展动向。【关键词】光盘

节目存储

蓝光盘

BD

HDDVD

光盘之中。且光盘信息只能读取(播放)。不能改写,因此也

叫只读光盘。补记光盘从工厂生产出来的是”空白”盘,信息由用户补记进去,可以多次读取.但是不能改写。可重录

光盘就像录音,录像磁带一样,信号可以反复录入和消去。补记光盘和可重录光盘又统称为可录光盘。2.3光盘现状

2.5.1预录光盘

视音频节目及文档资料已大量使用CD--DA.CD--ROM.VCD.DVD--Video.DVD-ROM等预录光盘,新一代高端音响产品DVD--Audio和SACD近年也开始普及。

(1)激光唱盘(CD,CompactDisc)

1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给广播电视带来全新的服务手段,同时也造成巨大;中击。各种媒体的竞争更加激烈,争夺用户的核心是内容与服务。广播电视具有丰富的节目资源.方便而廉价的节目记录.存储以及有效的媒体资产管理.成为媒体提升竞争力的重大优势。

视音频节目的记录,存储,特别是作为较长时间的存储介质.光盘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具有保存时问长,存放条件要求不高.多次使用不会磨损.节目质量不会劣化.每比特记录成本低等许多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用量也

982年诞生的CD(即CD-DA)是音频数字化技术与激

光技术结合的产物。CD的频响为20Hz~20kHz士0.3dB。动

表1光盘发展大事记

年份

主要相关事项

在急速增加。

198019811982198419871989

飞利浦。Sony发表CD规格

销售家用LD销售CD

2光盘存储现状及分类

2.1光盘发展简况

表1列出光盘发展的重要事件。1981年日本先锋公司首家销售LD播放机.记录影视节目的光盘开始商品化;1982年飞利浦和Sony公司销售CD,这是世界上第~个家用数字音响软件。它们的诞生显示了光盘记录的突出优点。此后,由

于半导体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以及视音频压缩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光盘产业的发展。今天.它

飞利浦,Sony发表CD-ROM规格

ISO发表130

mm补记型光盘规格

销售补记型通用CD-R光盘:销售ISO规格130mm磁光盘销售采用CD—ROM的GPS{卫星定位)车用导航系统销售90mm(128MB)磁光盘

销售MD录音机;销售记录MUSE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的LD

销售相变光盘(120mm.650MBJ驱动器;销售VCD销售DVD(DVD-Video)

19901991199219941996

们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更是电台.电视台.音

像制作公司等专业录放、存储的重要工具。图1显示出了20

1997

销售DVD-ROM驱动器;销售CD-RWBB动器;

销售DVD-R(容量3.95GB)

19981999

销售家用LD录音机;销售DVD—RAMI相变型.每面2.6GB)销售90mmGIGA型磁光盘(1.3GB):销售SACD.DVD—Audio;发表DVD—RAM(单面.4.7GB)规格:销售可重录家用DVD—RW用蓝色激光器的下一代DVD技术得到突破

飞利浦.Sony等提出Blu-rayDisc(BD)蓝光盘规格;东

年来光盘存储容量的递增情况,表2为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给出的近年光盘.盘机的统计数字。

表2中未统计特种光盘及盘机延伸出的盘塔.盘库等产

品。

20012002

2003—2004

芝.NEC等提出HDDVD蓝光盘规格

推出第一台BD蓝光盘规格产品;完成HD

HDDVD-Rewritable

DVD-ROM

V1.o版和

V0.9版规格

2.2光盘分类

2006

预定两种规格的蓝光盘产品上市

万方数据

图形.图像.声音。CD-ROM是电子书籍,数据库.百科全书.文档的重要载体.CD--ROM驱动器已成为多媒体计算机

的标准配置。

CD--ROM数据帧结构在CD--DA基础上进行了扩充,结

构更加复杂。系统的数据传输率单倍速时约为150kb/s.双倍速约为300kb/s。目前已有32倍速甚至更高倍速的驱动器。

CD--ROM的读取时间约在300ms但比硬盘的20ms慢许多。

(3)数字激光视盘(VCD.VideoCD)和超级VCD(Super

VCD)

400ms.快的可达200ms.

VCD采用MPEG--1标准压缩,主要用来记录影视节目,数

据传输率约为1.5Mb/s。VCD的图像水平分辨率约250线,相

当于家庭视频系统(VHS)录像带的质量.一张光盘最长可存

表22003--2004年只读和可录光盘.盘机的产量

只读类光盘.盘机

CD—DA

VCD

DVD—Audio

28.028.20.22O.14

34.841.70.540.59

ROM48.942.90.650.50

ROM5.07.50.580.70

DVD—Video

CD—

DVD—

74min节目,声音实现了立体声.质量高于一般录像带。VCD

合计

274.2298.54.104.24

可录类光盘.盘机

CD—

DVD-R/RW

DVD—RAM

9,119.4O.200.35

在电视台。电台及影视制作单位常用作节目检索和粗编。

超级VCD是VCD的升级产品,虽然采用MPEG--2的压缩标准提高了图像水平清晰度.但一张光盘只能播放40多分钟.

R/RW

92.2104.80.630.65

盘片

2003芷56.254.01.281.31

(亿片)2004在盘机

2003芷

并没有突出的优越性。因此,在节目存储中基本没有应用。

(4)数字通用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亿台j2004正

Disc)

表3CD.SACD.DVD—Audio的参数比较

CD

SACD

120mm1.2mm

0V0一Audlo120rnm1.2mm

DVD采用MPEG-2压缩标准,单面记录容量4.7GB(约

为CD的8倍).数据传输率11Mb/s。它的图像水平分辨率达500线以上,声音可以是5.1通道的环绕声.而且还具有许

多其他功能。DVD还有单面双信息层(8.5GB),双面单层(9.4GB).双面双层(17GB)的形式。由于DVD可以高质量.

直径厚度信号层

CD层f最大)

光盘容量

120mm1.2mm

1层

780MB

2层

780MB4,7GB

1层或2层没有

4.7GB

高密度层

CD层

数据编码方式

没有

线性PcM

长时间存储影视节目.使用方便,所以大量用于原版节目的保存。DVD的规格.参数见表6。

线性PCM

DSD

高密度层

CD层

44.1kHz

线性PCM

DVD系列中首先诞生的是视频数字通用光盘(DVD—

44.1kHz2.8224MHz

192kHz

Video).随后诞生了适用于计算机的DVD只读存储器(DVD-ROM)以及纯音频应用的音频数字通用光盘(DVD-Audio)

(参数见表3)。

24比特

最高取样频率

高密度层CD层

最高分辨力

高密度层CD层

频率响应带宽

22.05kHz

16比特16比特1比特

22.05kHz100kHz

96kHz

(5)超级音频光盘(SACD,Super

Audio

CD)

SACD是CD的下一代产品.光盘具有CD层和高密度(HD)两个信息层.通过聚焦在不同层面上的激光束读取信号。

SACD采用直接流数字(DSD)编码和1比特变换技术。由于HD

120dB

高密度层

CD层

动态范围

高密度层

最大播放时间可增加的信息

74mln98dB

98dB120dB74rain

层的存在,可实现高音质.多通道,长时间的应用(见表3)。

2ch.352m[n

2.5.2补记型光盘

补记型光盘与预录光盘不同之处.是在聚碳酸酯透明层和反射层之间增加了一层记录介质.多使用有机色素材料。记录时用编码信号调制聚焦在有机色素层上的激光束,有信号时光束功率大,使有机色素产生不可逆变化.改变这点的

文本

文本,图形.活动图像

文本.图形.

活动图像

态范围98dB.左.右声道分离度大于86dB,失真小于0.005%。CD仍是今天欣赏音乐的最主要节目源。

CD的规格.参数如表3所列。

(2)只读存储小型光盘(CD--ROM,CD--Read

Memory)

OnIY

激光反射率.从而将信号写入。有机色素层的变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只能写入一次。重放时激光束功率要小许多.不会

导致色素层的变化。

CD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诞生了CD-ROM。一张CD-ROM光盘的容量为650MB.不仅能记录文字.数据.还可以记录

现在已有符合CD.DVD规格的补记型光盔是可录CD(CD—

万方数据

k冤磊百蟊fi丁七三三亳矧等(见表4)o高磊矗孬ir——1.1i■f剥泛用于广播节目的抢救㈣HDTV节目的应用要求。在保持光盘的翘曲与DVD

.R).可录DVD(DVD—R)

cD—R已广

(1)BD的基本参数

壅!!∑里二!皇竺:!塑莩墼

BD的基本参数如表5所列。这些参数使光盘系统能完全

匡亘垂耍垂萤j互七三至划料存储和应用的重要形

赢面石而————1—1焉—rlj]和转储,是广播媒体资

同等的水平下.要达到单面记录容I曼jDVD的约5倍(25GB).

睹篝嚣冀釜篙}—卜翥删单面容量4.7GB

l塑型垄茎

缩短激光波长的贡献药为2.6倍.提高物镜孔径的贡献约为

2倍。BD光盘的记录密度及物镜孑L径可以说均趋向了极限。

但,光盘结构

I!二!!l!二!!l式。近年诞生的DVD—R

c有双面

L二——I夏五面历高鬲品荔玄——一记录的),已越来越多用

厂===■下曩i7i菘r潭百广——]于影视节目的记录与存

在由cD到DVD的进化中・为了提高记录密度、增大容

量,光盘基片的厚度(即保护层)从1・2mm减小到o・6mm(光盘由两个基片粘合而成),激光头物镜孔径从o.45增大到o.60,从而缩小了聚焦光斑直径。图2示出了CD.DVD.BD光盘信息坑的大小以及激光系统的主要参数和工作情况。

L_兰=竺∑半坠丝箜型斐生——一储。

r_面葫磊■节瓦————_——12.5.j可重录光盘

—面磊鬲军下面孑■—————]

l光盘直径1120ram

磁光盘和相交光盘

I是两种实用化的可重录

由图2可以看到.由于BD光盘采用更短的激光波长

l堂垄里垦I!:!竺!

卜-耄萋篓}卡翥三面f—一基上附有一层磁性膜,广弋两赢—下而磊i————]重作用,在磁膜上记录

1地址方式I摆动地址方式

垫里

l光盘。磁光盘在透明片(405nm)。更大的物镜孔径(o.85】.从而使光斑直径大大减

r_丽磊再■甫ji———————_1利用磁头与激光束的双

I与读取信号。它在计算I机外设.数字音频m作

l!:!!!竺

小・使信息坑的殳寸进一步譬尘,与之相适譬的是孽护层的厚度必须降低到o・lmm,这样可以防止翘曲导致的激光干

涉。这些综合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记录密度.增大了光盘容量.从而实现了单层记录25GB.两层50GB的巨大容量。

两个信息层的BD光盘.第二个信息层在第一个信息层的下面,与第一个信息层相距约25

I最短坑长陉:器嚣‘盈;怨?GB’f站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变光盘利用记录膜的晶态和非品态对应不同信号实现记录。根据两种状态对激光反射率的差异读取信号。相变材

料在激光的照射下可以反复进行晶态和非晶态转变。

可重录DVD由于容量大,近年来普及很快,成为发展的一个热点,但是存在多种格式的产品,它们都采用相变光盘

m。为了读取第二层上的

信息.第一个信息层的激光透射率约为50%,通过变换激光头的聚焦实现读取层的切换。

(3)BD格式的一些特点

BD格式是真正实现大容量.高传输速率的下一代光盘.

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才得以实现。BD光盘保护层薄到只有

为载体。现有DVD随机存储器(DVD—RAM).先锋领衔的可0,1mm,厚度误差要求很高(。4-2“m)。虽然采用旋涂法解重写DVD(DVD—RW)及飞利浦领衔的可重写DVD(DVD+RW)三种不同的格式,每种格式背后都有相应的厂商联盟支持。

为了争夺市场.已推出了兼容几种格式的录放设备。

决了生产制作问题.为了防止光盘表面污染与划伤影响信号

的读取,一般都需要加片盒。由于激光头孔径大,很难做到

用一副激光头兼容播放CD.DVD,而需开发新的切换技术。BD光盘的结构与DVD不同.生产线设备不能通用,这无疑会加大光盘生产成本。

BD格式还将逐步实现只读存储蓝光盘(BD--ROM).可录蓝光盘(BD—R)等多种形式。

3.2HD

从产品技术先进性来看.DVD—RAM格式占优势。它的数据写入方法与计算机硬盘方式相同.所以随机存取能力

强,多种数据形式可以混合记录,活动图像与静止照片可交又存放.编辑也较方便。DVD—RW.DVD+RW都采用类似录

像机的记录方式,与AV的兼容性好。补记型DVD与可重写DVD情况相似。也存在DVD—R,DVD+R不同的格式。

DVD规格

随着高清电视时代的到来,为了记录HDTV节目,DVD论坛的主要成员东芝.NEC等公司联手推出了HDDVD下一代

3下一代蓝光盘格式

提高光盘记录密度.增加存储容量.提高数据传输率和可靠性.始终是努力的方向。研发适用于HDTV节目录放的高数码传输率.高密度.大容量光盘是近期的重点。蓝光盘

{BD.Blu-rayDisc)和HDDVD是两种有代表性的蓝光盘规格。

3.1

Blu-rayDisc

蓝光盘格式,受到时代华纳等节目内容商的支持,并于2Q。4

年完成HDDVD只读存储器(HDDVD-ROM)1.0版和可重写HDDVD(HDDVD--Rewritable)0.9版。

(1)HDDVD的主要参数

HDHD

DVD与DVD的主要参数见表6。

DVD光盘预定采用H.264{MPEG--4AVC)或VCl压

2002年初,飞利浦.索尼等组建9C联盟,提出BD蓝光盘

规格,2003年4月第一款播放机发布上市。但价格非常昂贵。

缩方式.因此可以播放高清电视节目4小时以上。HDDVD将考虑以两个信息记录层为主要形式。

万方数据

表6HDDVD与DVD的主要参数

HDDVD—

HDDVD

DVD-ROMV.I.0

ROMV.1.0

RewritableV.O.94,7(1层).15(1层),容量(GB/面)

20

8,5(2层)

30(2层)

光盘直径Cmmj

120光盘厚度(mm)

1.2基片厚(mm)0.6

激光波长(nm)

650/635

405物镜孔径

O.6

0.65

最短坑点长度《“mj0.400【1层】.

O,440f2层)

O.204约0.173

轨距(“m)O.74O.40

0.34

扇区大小Cbyte)

2048

纠错方式

里德一索罗门乘积码

ECC约束长度(扇区)

16

32

调制方式

8/16,RLL(2.10)ETM.RLL(1.10)信号识别方式

分部分

PR(1,2.2,2.1)ML

可纠错线长度(mm)6.011层).6.5(2层)

7.16.0

轨格式

CLVCLVZCLV,L&G记录标准线速度(m/s)3.486.61约5.64

通道比特率【Mb/s}26.1664,8用户数据率(Mb/s}

”.08

36.55

万方数据

光盘存储现状与下一代蓝光盘格式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正本, LI Zhengben中国唱片总公司

广播与电视技术

RADIO & TV BROADCAST ENGINEERING2006,33(11)1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孙立刚 光盘存储技术现状及发展[期刊论文]-科学与财富2010(7)

2. 曹冬梅. 贺佳楠. 张华 光盘存储原理简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30)3. 虎永存 新型光盘存储媒体[期刊论文]-实用影音技术2002(10)

4. 杨欣. 巩马理. 黄磊. 张海涛. 闫平 光盘存储中调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激光与红外2004,34(3)5. 钟海丽 光盘存储系统的伺服和读写技术的研究[学位论文]2005

6.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 专业蓝光盘与CCTV的奥运之行[期刊论文]-现代电视技术2004(11)7. 干福熹. 董旭英 光盘存储技术、产业和市场的发展[期刊论文]-科技导报2000(2)8. 赵桂志 蓝光光盘格式产品全世界市场进展通报[期刊论文]-电视技术2008,32(10)9. 项肖民 浅谈新一代光盘存储技术HD DVD和Blu-ray Disc[期刊论文]-西部广播电视2006(9)

引证文献(1条)

1. 潘涌,贾锋,张伟,应永伟 短脉冲激光精密刻蚀光盘母盘技术研究[期刊论文]-应用激光 2009(01)

引用本文格式:李正本. LI Zhengben 光盘存储现状与下一代蓝光盘格式[期刊论文]-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6(11)


相关内容

  • 光存储技术及其发展
  • 光存储技术及其发展 光存储技术是采用激光照射介质,激光与介质相互作用,导致介质的性质发生变化而将信息存储下来的.读出信息是用激光扫描介质,识别出存储单元性质的变化.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都是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信息的,所以首先要将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据.写入时,将主机送来的数据编码,然后送入光调制器,这样 ...

  • 多媒体技术教程(林福宗)第11章 只读光盘存储器
  • 如何记录"0"和"1",如何提高单位面积上的记录密度是计算机工业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研究和开发课题.在半个世纪中,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发了许多的记录技术,从电子管到半导体存储器,从磁记录到光记录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光记录是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发明,是80 ...

  • bd版是什么意思
  • 实就是高清的意思,比高清更高一个档次。 蓝光光盘(Blu-ray Disc,缩写为BD)利用波长较短(405nm)的蓝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并因此而得名。而传统DVD需要光头发出红色激光(波长为650nm)来读取或写入数据,通常来说波长越短的激光,能够在单位面积上记录或读取更多的信息。因此,蓝光极大 ...

  • 高清电影扫盲帖
  • 高清电影扫盲帖---各国电影级别划分以及电影格式.版本.DVDRip 高清电影扫盲帖---各国电影级别划分以及电影格式.版本.DVDRip 一部好莱坞大片的发行过程是缓慢的! 对于我们下载者来说!下载一部好莱坞大片的过程可以划分为: 1.CAM(枪版) 2.TS(准枪版) 3.TC(胶片版) 4.D ...

  • 什么是4K对齐,固态硬盘如何4K对齐
  • 什么是硬盘4K 对齐? 4K 对齐是什么?以前为什么没听过? 说到4K 对齐,我大概看了一下有关朋友的解释,和论坛里的争吵,还是不够完善,那么我简单说一下如何硬盘的4K 对齐到底是神马! 我先说一下什么是簇! 对于不是十万个为什么的爱好者的可以暂时不看这段? 最开始从WIN98一直到WIN XP,都 ...

  • 存储发展史
  • 提升两百万倍 从1兆到2TB存储发展史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造就了当今的社会,而存储器的百年发展也同样的惊人的,从最初的打孔机到现在的蓝光DVD,存储器每一步的发展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下面就让我们寻着这条脚印再来回顾下它的发展史,看看是否还能唤起你曾经的记忆,相对最早期的打孔纸卡以及穿孔纸带都以离 ...

  • 计算机题库
  • 第1部分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概述 1.1选择题 1.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 ). A .查尔斯•巴贝奇 B.图灵 C.阿塔诺索夫 D .冯•诺依曼 2.( ) 是现代通用计算机的雏形. A .宾州大学于1946年2月研制成功的ENIAC B .查尔斯•巴贝奇于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 德华•艾肯 11 ...

  • 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
  • <计算机系统组装与维护> 资料整理:子午新塾 第一章 计算机硬件拆装以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一.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可理解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一台计算机是由许许多多的零部件组成,只有这些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协调的工作,才能称之为计算机.计算机硬件包括主机箱和外 ...

  •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 2010年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1.试题一(共16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在设计网络实时传输多媒体信息的应用系统时,必须准确计算媒体流的数据量,然后根据网络传输系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流式媒体的数据传输率等系统运行参数,从而在满足实时传输的条件下提供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