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 自觉行动 努力建设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本次参加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受益匪浅。在此,要感谢教育部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对培训项目的精心策划,更要为培训项目承办单位的周到安排和高质量服务点赞。正是由于每个培训环节都用心组织,环环相扣,保证了本次培训是一次大家满意度颇高的培训。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主题报告很精彩,学员提问很踊跃,实地考察很真切,小组研讨很热烈。通过学习,无论是在办学理念方面,抑或实际工作方面都有很多启发。
一、对转型发展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每个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历史各有不同,有的由原来的高职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一直以来就以举办应用型专业为主,因此,这些学校认为,他们不是转型,而是深化或提升。有的原来是师范的底子,现在还是以举办师范专业为主,师范专业是应用型吗?有的认为,不要用转型,用转变比较恰当。经过讨论,使我们认识到,上述都是些细枝末节的问题,重点是认识转型发展的本质。教育部倡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的提出很重要,击中了多年以来我国高校发展问题的要害,其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所谓应用型就是强调需求导向,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本质我的认识有以下几点:一是强调高校分类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二是强调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三是
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只是地方高等院校的事,而是所有高校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对转型发展的必要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1、转型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需要。
多年以来,我国高校发展的同质化问题突出,且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实行高校分类管理十分必要。通过培训和思考,我认识到高校分类分层管理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要;高校分类分层管理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高校分类分层管理符合人才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2、转型发展是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新科技的加速产业化、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城镇化衍生的新职业,形成了对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工艺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既能满足社会需求,也能满足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需求。
3、转型发展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与教育发达国家比较,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性,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高分低能,培养与需求脱节,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选人难同时存在等问题,备受
诟病。这样的矛盾和问题不解决,不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将导致高校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必须通过高校分类管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发展的需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对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对如何转型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国家、社会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其中,学校是转型的主体。关于如何转型的问题,黄达人校长的报告对我们启发很大。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核心是需求导向,主要途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内容是明确办学定位、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应用研究、提升师资水平等问题。一是在办学定位上充分体现为地方服务的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产业,而这种差异性正好能为高校的特色发展提供基础。二是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方面要紧紧围绕地方的支柱产业。围绕产业链哺育专业群,建立专业群来对接行业产业链。这就要求在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时,深入开展社会需求调研,关注行业产业职业的最新发展信息。同时,在专业调整方面,还要特别注意与本地其他高校的错位发展,体现特色。三是教学过程和评价要注重企业参与。同时,要特别强调实践教
学。四是应用型高校的科学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五是要注重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注重从企业聘用教师,并培养他们的理论和教学能力。在本校教师中要有相当比例的双师型教师。
四、对转型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理性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一窝蜂,不搞一刀切。一是要处理好国家宏观指导与高校自主发展的关系。实践总是比理论丰富,应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充分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调动高校的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允许各高校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自主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途径。二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注意兼顾学生成长需求与人才市场需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宽口径培养与职业能力养成,对口按需培养与夯实拓宽学科专业基础之间的关系。
希望教育部继续关注地方高校发展,多组织此类高质量的培训交流活动,不断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引向深入。
理性认识 自觉行动 努力建设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本次参加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受益匪浅。在此,要感谢教育部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对培训项目的精心策划,更要为培训项目承办单位的周到安排和高质量服务点赞。正是由于每个培训环节都用心组织,环环相扣,保证了本次培训是一次大家满意度颇高的培训。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主题报告很精彩,学员提问很踊跃,实地考察很真切,小组研讨很热烈。通过学习,无论是在办学理念方面,抑或实际工作方面都有很多启发。
一、对转型发展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每个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历史各有不同,有的由原来的高职院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一直以来就以举办应用型专业为主,因此,这些学校认为,他们不是转型,而是深化或提升。有的原来是师范的底子,现在还是以举办师范专业为主,师范专业是应用型吗?有的认为,不要用转型,用转变比较恰当。经过讨论,使我们认识到,上述都是些细枝末节的问题,重点是认识转型发展的本质。教育部倡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的提出很重要,击中了多年以来我国高校发展问题的要害,其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所谓应用型就是强调需求导向,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本质我的认识有以下几点:一是强调高校分类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二是强调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三是
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只是地方高等院校的事,而是所有高校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对转型发展的必要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1、转型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需要。
多年以来,我国高校发展的同质化问题突出,且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顽疾,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实行高校分类管理十分必要。通过培训和思考,我认识到高校分类分层管理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要;高校分类分层管理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高校分类分层管理符合人才发展的差异性规律。
2、转型发展是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新科技的加速产业化、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城镇化衍生的新职业,形成了对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工艺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既能满足社会需求,也能满足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需求。
3、转型发展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与教育发达国家比较,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性,实践动手能力不强,高分低能,培养与需求脱节,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选人难同时存在等问题,备受
诟病。这样的矛盾和问题不解决,不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将导致高校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必须通过高校分类管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发展的需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对大量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大力加强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对如何转型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需要国家、社会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其中,学校是转型的主体。关于如何转型的问题,黄达人校长的报告对我们启发很大。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核心是需求导向,主要途径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内容是明确办学定位、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应用研究、提升师资水平等问题。一是在办学定位上充分体现为地方服务的特色。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产业,而这种差异性正好能为高校的特色发展提供基础。二是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方面要紧紧围绕地方的支柱产业。围绕产业链哺育专业群,建立专业群来对接行业产业链。这就要求在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时,深入开展社会需求调研,关注行业产业职业的最新发展信息。同时,在专业调整方面,还要特别注意与本地其他高校的错位发展,体现特色。三是教学过程和评价要注重企业参与。同时,要特别强调实践教
学。四是应用型高校的科学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五是要注重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注重从企业聘用教师,并培养他们的理论和教学能力。在本校教师中要有相当比例的双师型教师。
四、对转型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思考。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理性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一窝蜂,不搞一刀切。一是要处理好国家宏观指导与高校自主发展的关系。实践总是比理论丰富,应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充分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调动高校的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允许各高校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自主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途径。二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注意兼顾学生成长需求与人才市场需求,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宽口径培养与职业能力养成,对口按需培养与夯实拓宽学科专业基础之间的关系。
希望教育部继续关注地方高校发展,多组织此类高质量的培训交流活动,不断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