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教学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教学

作者:赵兴红

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2期

摘 要: 小学应用题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和训练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解答应用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上应更加注意一些细节方面上的问题,这些细节不容忽视,因为它们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都是采用先讲例题,在做训练的方法,训练是学生先做题,老师再讲,这样做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感觉做应用题很难,教师感觉教应用题很难,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小学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再加上评价体制没有完全的转变,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只能用题海战术,所以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不断下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比较单一。千篇一律的应用题呈现单一的形式,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结构封闭,不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不能形成创新的意识。

(2)“类型化”的教学现象严重,学生没有创新意识。

(3)不重视语言教学在应用题中的应用,使许多学生不能弄清题意。

(4)教学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实际意义所涉及的概念和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重视不够,仅仅把实际问题当成一个纯数学问题来处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式子”在教学中没有好好的体现这几个转化过程,学生只能机械化、程序化的接受。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本来比较有兴趣的应用题变得乏味,变得越来越浪费时间、浪费力气,使学生对于应用题更加郁闷、困惑。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技巧教学

1.端正思想,明确任务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任务和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小学生升入高年级的学校打好基础,只有教师的指导思想端正,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大多数的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老师的培养和指导下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也会有一些学生对应用题不知道怎么着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教师只重视解题训练,而对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随意地提高难度,误认为越难解的题越能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一些难度较大的应用题又会反复的出现。从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容易变成一种机械化的做法。教师应该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所以,端正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可以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

2.创建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解应用题产生了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智慧,由于思维能力非常活跃,所以解题方法油然而生。应用题从数字上理解比较抽象,只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解释清楚,但如果创建一些对学生有利的数学学习思维环境,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数学素材是学生熟悉的、自己理解的、感受过的,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对这样的方式具有亲近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应用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锻炼他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这种方式也会打破纯文字的形式,运用图文并茂,这样既有助于脱离纯文字的形式,也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理念,为以后学习高难度的数学做好铺垫。

3.重视教学环节,使解题能力提高

解答应用题其实就是导入、分析和综合数量关系,根据已知算出未知的过程,对于应用题的解答要综合运用数学中的定义、意义、性质、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还要有推理、分析、判断、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应用题不仅可以巩固以往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的环节设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心理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应用题的特点,在应用题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针对应用题所处的地位,对应用题的解题技巧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得出来的。它是以学生为主,以发展学生思维和加强训练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灵活解答能力。它的主要环节是:导—读—思—记—找—研。

(1)导就是导入新课,是老师连接各个环节的基本桥梁,使学生探索新知识,激发他们积极性,把注意力全部的集中到新知识上,使学生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

(2)读是指读题目,它是应用题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通过读题感知到信息数据的过程。

(3)思,是指学生读完题后,思考自己在题目中找到的已知条件及问题,题目中有哪几种数量关系,运用什么方法解答问题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重要环节。

(4)记,是指将应用题所说的内容简明扼要的记录下来。记的实质是对问题和条件进行组装、删节、制作的过程,对原题进行精加工。

(5)找,是指学生根据问题和已知条件,找出突破口,从而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分析的过程。

(6)研,是指学生依据信息数据,来找出基本数量关系及某一问题和条件,进而研究其他的数量关系。

4.重视练习,拓宽思维

在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中练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练习需要通过合理的组织,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安排一些变式的练习,有利于克服机械重复,培养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实验证明,变式练习可以使很多学生能排除不是本质特征的干扰,合理的选择运算方法和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变式练习需要从低年级开始练习,这要有几个方面:改变叙述顺序;改变叙述方式;有多余的条件;改变个别问题和已知条件。

教师需要把握应用题解题的思路,使新旧知识能够紧密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在不同的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充分满足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的不同要求,提高课堂的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潜能,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俊选.小学改革实践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烈.我教小学数学[M].人民教育出版,2003

[3]宋淑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键就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教学

作者:赵兴红

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2期

摘 要: 小学应用题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启发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和训练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解答应用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上应更加注意一些细节方面上的问题,这些细节不容忽视,因为它们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都是采用先讲例题,在做训练的方法,训练是学生先做题,老师再讲,这样做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感觉做应用题很难,教师感觉教应用题很难,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小学这种情况更加严重。再加上评价体制没有完全的转变,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只能用题海战术,所以学生对应用题学习的兴趣不断下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比较单一。千篇一律的应用题呈现单一的形式,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结构封闭,不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不能形成创新的意识。

(2)“类型化”的教学现象严重,学生没有创新意识。

(3)不重视语言教学在应用题中的应用,使许多学生不能弄清题意。

(4)教学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实际意义所涉及的概念和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重视不够,仅仅把实际问题当成一个纯数学问题来处理。“实际问题—数学问题—数学式子”在教学中没有好好的体现这几个转化过程,学生只能机械化、程序化的接受。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本来比较有兴趣的应用题变得乏味,变得越来越浪费时间、浪费力气,使学生对于应用题更加郁闷、困惑。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解答技巧教学

1.端正思想,明确任务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任务和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小学生升入高年级的学校打好基础,只有教师的指导思想端正,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大多数的学生的解题能力在老师的培养和指导下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也会有一些学生对应用题不知道怎么着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教师只重视解题训练,而对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随意地提高难度,误认为越难解的题越能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一些难度较大的应用题又会反复的出现。从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容易变成一种机械化的做法。教师应该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所以,端正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可以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

2.创建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当学生对解应用题产生了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智慧,由于思维能力非常活跃,所以解题方法油然而生。应用题从数字上理解比较抽象,只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解释清楚,但如果创建一些对学生有利的数学学习思维环境,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数学素材是学生熟悉的、自己理解的、感受过的,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对这样的方式具有亲近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对应用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锻炼他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时,这种方式也会打破纯文字的形式,运用图文并茂,这样既有助于脱离纯文字的形式,也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理念,为以后学习高难度的数学做好铺垫。

3.重视教学环节,使解题能力提高

解答应用题其实就是导入、分析和综合数量关系,根据已知算出未知的过程,对于应用题的解答要综合运用数学中的定义、意义、性质、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还要有推理、分析、判断、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应用题不仅可以巩固以往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的环节设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心理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应用题的特点,在应用题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针对应用题所处的地位,对应用题的解题技巧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得出来的。它是以学生为主,以发展学生思维和加强训练为核心,提高学生的灵活解答能力。它的主要环节是:导—读—思—记—找—研。

(1)导就是导入新课,是老师连接各个环节的基本桥梁,使学生探索新知识,激发他们积极性,把注意力全部的集中到新知识上,使学生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

(2)读是指读题目,它是应用题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通过读题感知到信息数据的过程。

(3)思,是指学生读完题后,思考自己在题目中找到的已知条件及问题,题目中有哪几种数量关系,运用什么方法解答问题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重要环节。

(4)记,是指将应用题所说的内容简明扼要的记录下来。记的实质是对问题和条件进行组装、删节、制作的过程,对原题进行精加工。

(5)找,是指学生根据问题和已知条件,找出突破口,从而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是分析的过程。

(6)研,是指学生依据信息数据,来找出基本数量关系及某一问题和条件,进而研究其他的数量关系。

4.重视练习,拓宽思维

在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中练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练习需要通过合理的组织,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安排一些变式的练习,有利于克服机械重复,培养解题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实验证明,变式练习可以使很多学生能排除不是本质特征的干扰,合理的选择运算方法和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变式练习需要从低年级开始练习,这要有几个方面:改变叙述顺序;改变叙述方式;有多余的条件;改变个别问题和已知条件。

教师需要把握应用题解题的思路,使新旧知识能够紧密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做到在不同的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充分满足不同的学生对学习的不同要求,提高课堂的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习潜能,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俊选.小学改革实践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烈.我教小学数学[M].人民教育出版,2003

[3]宋淑持.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键就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相关内容

  •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解题技巧
  •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所占比例非常大,并且有很多知识点都是通过应用题的形式进行展现.从整体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并且也是提高学生数学应变能力的关键途径.根据笔者调查与整理发现,在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之中所涉及到的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多半是反映实际生活的.但是由于小学生 ...

  • 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解题技巧
  • 摘 要:应用题属于小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尤其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应用题的结构更加多变.涉及到的变量和数量关系越发细致.难懂,很多学生碰见应用题就显得十分吃力.由目前的现状来看,如果仔细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题规律,总结学习并解答应用题的方法,那么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 ...

  • 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 七年级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生姓名: 李 华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4年 11月1日 摘要............................................... . .. . ..........1 第一章 七年级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意义.. ...

  • 小学数学期末的复习技巧
  • 小学数学期末的复习技巧 小学数学复习方法和形式各不相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个人认为"步步反馈,逐层提高"的复习法的确是一种高效合理灵活综合性强的复习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避免陷入题海,提高复习的效率.下面谈一下这种方法的理解与实施.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 ...

  • 小学六年级应用题答题技巧培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六年级应用题答题技巧培养 作者:卫丽娟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11期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许多学生不能捋顺解题思路,找不到未知数和已知量之间的数学关系.鉴于此,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几条提升小学生应 ...

  • 一年级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 一年级应用题解题技巧 文山市第三小学:李世英 一年级数学的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的设计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刚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孩子而言,识字和文字的理解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使得一年级的应用题让许多学生束手无策.有许多学生见到文字较多的题型就会产生胆怯心理,于 ...

  •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如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州经济开发区德开小学 王凤静 内容摘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反思解释-应用拓展"的过程中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生活化的情境,恰当问题的提出,数学语言的运用,反思总结的习惯,灵巧的解 ...

  • 小学生奥数学习方法
  • 奥数学习方法与技巧 小升初数学考试的五大高分技巧 在目前小升初择校的过程中,数学或者说奥数仍是小升初中的重头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升初成败,那么,如何在小升初数学考试中拿得高分甚至满分,来去的小升初择校的最终胜利呢,下面就来看看考好数学考试的五大技巧及方法. 一.构建知识脉络 要学会构建知识脉络 ...

  •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B
  •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B 摘要 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题目,引出多种不同的解法,及不同的叙述同一试题的教学方法,这样训练有利于有目的.有重点的复习某些知识,又开拓了 解题思路和激发学生的思维,一题多变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每一类知识都有一丝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