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003-01
摘 要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的主要方式。在党中央提出要“走出去”的战略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也参与到并购行列当中。本文从目前中国的并购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应如何进行海外并购。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特点 成因 对策
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分析
当前,在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2000年,出现了第一次并购高峰。这一时期从区域来看这个阶段的对外投资分布在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也主要以窗口公司或比较有创新的公司为主,并且集中在一些在当地市场受到欢迎的行业和产品。
但是在中国进入wto为分界线,开始了海外并购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次主要表现在:第一,以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发达国家为收购目标,而且行业也集中在石油、化工、家电、金融等领域:第二,企业积极在全球性产业分工与整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第三,。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时,不再一味追求规模效益,开始转入高新技术及无形资产的引入,也注重了核心技术的收购和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第四,民营企业也开始涉足海外并购,由于目前国内与海外
并购有关的经济政策、法律制度如外汇管理等不成熟,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上面临诸多掣肘,而民营企业相对来说,则要灵活得多。如浙江的民营企业华立集团先后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太平洋系统控制技术公司;万向集团正式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21%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二、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原因分析
第一、获取先进技术和国际品牌。技术是中国企业的软肋,核心技术的缺乏使中国企业频频被国外企业索要高额的专利费用,而通过跨国购并则可以使中国企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专利技术和技术人才。例如:明基对西门子手机业务的收购,可以使其完全获得西门子在手机领域拥有的1000多项专利,仅核心技术专利就有几十个,在核心技术的武装下,明基成为全球手机顶尖生产厂商。同时由于中国企业大多缺乏国际性品牌,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不畅,只能贴牌生产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因此,通过跨国并购尽快建立起中国企业的国际品牌并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既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又能迅速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2002年tcl集团对德国著名家电品牌施耐德的购并就为其打入欧洲家电市场铺平道路。第二、避免贸易摩擦和非关税为壁垒。近几年,中国制造业有一个困惑,那就是,企业经常遭受反倾销和附加关税的打击,出口产品则越来越多地受到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欧盟多次对中国彩电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调查的结果则是加征15%-45%的反倾销税。继欧盟之后,美国又挥起反倾销大棒,对中国彩电征收高达20%-25%反倾
销税,使企业出口成本大为增加,产品价格毫无优势可言。此外,欧盟和美国对中国制造业多种产品设置技术标准,实施进口配额,以限制进口。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产品出口面临重重困难,而在这些地区企业进行购并则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tcl选择汤姆逊,就是为了避开欧盟与美国市场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壁垒,成功地进入了欧美彩电市场。中国企业通常采取贸易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但对于欧美高度发达和成熟的市场,新品牌的进入是异常困难的,巨额广告费用、营销费用等进入成本是相当高昂的。
三、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策略分析
1.确定跨国并购的直接目标,正确选择跨国并购投资的行业。跨国购并的最终目标通常都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和最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各个跨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导致跨国购并有多样化的直接目标。有的跨国购并目的是打人东道国市场,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有的则是为了利用东道国生产经营资源,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也有的是为了加速企业规模扩张;还有的是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增强国际竞争力,等等。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应该根据国际投资市场的竞争状况和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跨国购并投资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企业购并活动。
2.选择正确的并购方式。国外的一些研究资料认为企业并购有两种基本的支付方式:现金支付和股权支付。一般地,如果企业管理者认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很有价值,他们便会通过股权支付的方式
进行收购;如果企业管理者认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价值过低,他们则会通过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收购。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式的选择上,应结合并购地区的特点、目标企业的特点考虑自身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各种并购方式本身的利弊加以确定。
3.建立有效的跨国购并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随着我国企业跨国购并进程的加快,加强跨国购并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企业将面临着比国内购并活动更多的不确性和风险因素。首先,识别跨国购并风险,找出可能影响跨国购并成败的风险因素,这是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应具备风险防范意识,主要是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预先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针对不同群体制造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再者,应建立跨国购并风险预警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一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当输入不利或者不可靠的信息时,系统自动识别并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和提示信号,帮助企业将风险控制和处理于萌芽状况的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跨国购并所带来的风险损失。
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1-003-01
摘 要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fdi)的主要方式。在党中央提出要“走出去”的战略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也参与到并购行列当中。本文从目前中国的并购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应如何进行海外并购。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特点 成因 对策
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分析
当前,在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2000年,出现了第一次并购高峰。这一时期从区域来看这个阶段的对外投资分布在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也主要以窗口公司或比较有创新的公司为主,并且集中在一些在当地市场受到欢迎的行业和产品。
但是在中国进入wto为分界线,开始了海外并购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次主要表现在:第一,以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发达国家为收购目标,而且行业也集中在石油、化工、家电、金融等领域:第二,企业积极在全球性产业分工与整合中寻找自己的位置;第三,。企业在实施海外并购时,不再一味追求规模效益,开始转入高新技术及无形资产的引入,也注重了核心技术的收购和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第四,民营企业也开始涉足海外并购,由于目前国内与海外
并购有关的经济政策、法律制度如外汇管理等不成熟,国有企业在海外并购上面临诸多掣肘,而民营企业相对来说,则要灵活得多。如浙江的民营企业华立集团先后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太平洋系统控制技术公司;万向集团正式收购美国上市公司“uai”21%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二、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原因分析
第一、获取先进技术和国际品牌。技术是中国企业的软肋,核心技术的缺乏使中国企业频频被国外企业索要高额的专利费用,而通过跨国购并则可以使中国企业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专利技术和技术人才。例如:明基对西门子手机业务的收购,可以使其完全获得西门子在手机领域拥有的1000多项专利,仅核心技术专利就有几十个,在核心技术的武装下,明基成为全球手机顶尖生产厂商。同时由于中国企业大多缺乏国际性品牌,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不畅,只能贴牌生产赚取低廉的加工费,因此,通过跨国并购尽快建立起中国企业的国际品牌并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既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又能迅速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2002年tcl集团对德国著名家电品牌施耐德的购并就为其打入欧洲家电市场铺平道路。第二、避免贸易摩擦和非关税为壁垒。近几年,中国制造业有一个困惑,那就是,企业经常遭受反倾销和附加关税的打击,出口产品则越来越多地受到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欧盟多次对中国彩电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调查的结果则是加征15%-45%的反倾销税。继欧盟之后,美国又挥起反倾销大棒,对中国彩电征收高达20%-25%反倾
销税,使企业出口成本大为增加,产品价格毫无优势可言。此外,欧盟和美国对中国制造业多种产品设置技术标准,实施进口配额,以限制进口。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企业产品出口面临重重困难,而在这些地区企业进行购并则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tcl选择汤姆逊,就是为了避开欧盟与美国市场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壁垒,成功地进入了欧美彩电市场。中国企业通常采取贸易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但对于欧美高度发达和成熟的市场,新品牌的进入是异常困难的,巨额广告费用、营销费用等进入成本是相当高昂的。
三、中国企业海外跨国并购策略分析
1.确定跨国并购的直接目标,正确选择跨国并购投资的行业。跨国购并的最终目标通常都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和最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各个跨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导致跨国购并有多样化的直接目标。有的跨国购并目的是打人东道国市场,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有的则是为了利用东道国生产经营资源,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也有的是为了加速企业规模扩张;还有的是为了实现多元化经营,增强国际竞争力,等等。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应该根据国际投资市场的竞争状况和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跨国购并投资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企业购并活动。
2.选择正确的并购方式。国外的一些研究资料认为企业并购有两种基本的支付方式:现金支付和股权支付。一般地,如果企业管理者认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很有价值,他们便会通过股权支付的方式
进行收购;如果企业管理者认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价值过低,他们则会通过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收购。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式的选择上,应结合并购地区的特点、目标企业的特点考虑自身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各种并购方式本身的利弊加以确定。
3.建立有效的跨国购并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随着我国企业跨国购并进程的加快,加强跨国购并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企业将面临着比国内购并活动更多的不确性和风险因素。首先,识别跨国购并风险,找出可能影响跨国购并成败的风险因素,这是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应具备风险防范意识,主要是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预先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针对不同群体制造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再者,应建立跨国购并风险预警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一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当输入不利或者不可靠的信息时,系统自动识别并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和提示信号,帮助企业将风险控制和处理于萌芽状况的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跨国购并所带来的风险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