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肃州区文化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酒泉市肃州区文化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四区一中心”战略目标和重大工作部署,大力推进肃州文化体育的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区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了切实的发展,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和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招商引资,政府筹集,累计投资3300余万元,对新建博物馆进行了装修、布展,建成了建筑面积5019平米的具有现代化阅览设备的图书馆;完成了李蒿墓道加固、文物复原,修建展室、门廊的工程。投入资金420多万元,完成了鼓楼的保护维修工程和18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广场工程。同时,抓住国家十一五期间对基层文化建设扶持的有利政策,先后争取并自筹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完成了12个乡镇文体工作站的改、扩建工程;为6个乡镇配套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设备,9个乡镇建起图书室;建起125个“农家书屋”,124个有体育器材的村级体育场,投入篮球排、乒乓球案等全民健身器材640多幅,配套体育器材124套。我区被省新闻出版局授予“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目前,我区85%的乡镇文化站,达到省定一类标准,100 %的村、组文化室具备常年文体活动的场地、器材和功能。全区建成标准体育场地345个,其中健身广场20余处,场地总面积24万平方米。

(二)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在先后组织举办了全区第三届业余文艺调演社区调演、校园调演、农村调演和首届城乡自乐班调演的基础上,每年都利用春节等重大民俗节日,组织举办春节及五一、十一夏季广场文化等系列文化活动,重点推出了民乐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以及社区自乐班展演、节庆文艺演出等活动和“书画进农家”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带动下,城市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农村乡村文化蓬勃开展,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全民健身赛、民间工艺品展示、书画展览、广场演出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重点扶持、示范引导的作用下,目前全区15个农村乡镇有农民自乐班28个,城区内共有自乐班23个,每年由文体局和自乐班组织集中性广场文艺演出达到200场以上。

(三)文艺创作取得新的成果。

坚持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定期举办文艺汇演、展演等活动,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精品剧节目。酒泉民歌剧《十朵花》和女子鼓乐《盛世欢鼓》参加了全省社区文艺调演。小戏剧《家里来了个陌生人》《老娘家中宝》《诚信值万金》分获全省农村小戏剧本评选一等奖和三等奖。其中,《老娘家中宝》还获得了酒泉“五个一”工程奖。

(四)非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夜光杯雕、酒泉宝卷项目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了全区非遗普查、保护工

作,收集原始卷本65本,民间文学资料《黄马褂传奇》20册,相关编印资料200余册(本),演唱资料100余份,撰写各类文件和申报资料50余份;初步建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正式编印出版了《肃州民间故事》、《酒泉民歌》两本非遗书籍。完成了包括城区、总寨、丰乐、下河清、西洞等12个乡镇分布的230处文物点的外调普查,新发现文物点50余处。完成并申报了包括酒泉公园建筑、酒泉鼓楼、酒泉中学古建筑群、皇城古址、福禄城南门等5个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的相关资料。博物馆馆内精品文物常年向游客免费开放,馆藏文物100%安全。

(五)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管理有序。

近五年,文化市场发展迅速,网吧及歌舞娱乐场所、印刷等新兴文化产业规模化、连锁性方向发展,为全区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目前,全区已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651家。其中:网吧577家、歌舞娱乐场所63家、棋牌室205家、音像店47家、印刷企业34家、图书馆销售店40家、打字复印店47家、台球室3家、秦腔演艺6家、健身房2家。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四区一中心”战略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功能;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的文化发展新格局,致力繁荣发展区域文化体育产业,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 “四区一中心”宏伟目标,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三、奋斗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积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全面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文化设施网络,构筑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创作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精品,扩大肃州文化影响力。

(四)培育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体育人才,优化文化队伍结构,提高文化队伍素质。

(五)完善多层次、多体制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网络,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的需求。

(六)举办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节庆文化、体育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增强肃州文化辐射力。

(七)扶持和培育一批文化支柱产业,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繁荣健康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体系,是文化在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提高。

通过上述努力,逐步形成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相配套、相促进的文化发展格局,争取把我区建设成为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良好、文化产业结构合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兴旺发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富有肃州特色的文化强区。

四、具体目标任务

(一)加快文体设施建设

借助国家加大对文化事业投入的东风,按照同类城市一流,适度超前的标准,重点新建一批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高标准配套完善已建成设施的设备。

1.重点项目:

(1)新建型主题性文化旅游项目“丝绸博览园”。配合美方完成投资15亿元,分期建成占地3500亩的大型主题性文化旅游项目“丝绸博览园”。

(2)建成“西河滩四坝文化原始聚落村遗址”复原工程。配合市上完成“复原西河滩四坝文化原始聚落村遗址”文化旅游景区项目。

(3)新建文化宫建设项目。配合市上新建一个占用土地30亩,主体工程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集文艺、体育、教育、娱乐、服务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来完善肃州区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

(4)新建民俗文化展览馆项目。配合市上新建一个总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民俗文化展览馆项目。

(5)新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项目。配全市上改建一个集“非遗”传承保护、民间民俗文化展示、旅游开发为一体的肃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6)新建祁连玉展馆建设项目。配全市上建成一个投资500万元“祁连玉展馆”项目。

(7)新建体育项目。配合市上新建8000平米的体育馆或者综合体育中心,能够承办室内外大型运动会及比赛活动。

(8)新建“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项目。配合市上建成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融美术馆、少年宫、科技馆为一体的用于青少年活动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

(9)新建肃州区神舟国际自行车训练中心项目。配合市上建设一个投资2200万的国际自行车训练中心项目。

(10)新建北大河文化旅游风景园。配合市上建成融文化旅游、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北大河文化旅游风景园”项目。

(11)新建综合游泳洗浴娱乐中心项目。配合市上新建一个高档次的综合游泳洗浴娱乐中心,开发游泳、洗浴、体育健身、餐饮服务、休闲娱乐和商务洽谈等项目。

(12)新建水上儿童乐园项目。配合市上新建一个占地10000平方米儿童娱乐场所。

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品牌,均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级。

2.新建或改造完善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辐射范围广、富有生机活力的基层宣传文化阵地。

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建设项目。以建设宣传文化中心为重点,加强社区文化体育阵地建设。至2015年,城区20个社区,每个社区建成一个融高标准阅览、体育活动和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中心。每个中心社区建一个300平米的室内活动室和1000平米的室外活动场地。

乡镇文化体育中心建设。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配套完善,至2015年,每个乡镇建成300平米以上的文化体育中心和1000平米的室外体育活动场地。15个乡镇文化体育中心设施设备水平总体达到全省一类标准。

村级文化体育设施。以建设宣传文化中心为重点,加强村级文化体育阵地建设及设施设备的配套、完善。到2015年,每个村建成一个宣传文化中心综合站,建成室外600平米以上的篮球场;50%的村级文化体育设施达到一类文化站标准,50%的村级文化体育设施达到二类文化站标准。

通过延伸建设,至2015年,60%的组有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的场地,90%的组有经常性开展室外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场地。。

力争至2015年,形成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中心为核心,乡镇(街道)为枢纽,农村(社区)为前沿、逐步向组(社区住宅小区)辐射的四级纵向文化阵地网络。

(二)打造公共文化活动品牌

(1)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以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为先导,以区文化馆、体育中心为龙头,带动和指导乡镇文体站、社区文化站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推动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活动开展。

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要向社会定期开放,不断提高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水平。同时,大力开展以娱乐健身、艺术培训、科普保健为内容的健康有益的老年文化活动,丰富广大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2)积极打造品牌文化活动

认真组织举办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庆民俗文化活动。以冠名、主题的形式大力举办广场文化活动,城区每年组织不少于30场的广场系列文化活动,推出以精品节目为主的专题综艺晚会2台。“十二五”期间,举办1——2次文艺汇演或艺术节。

(3)加快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三馆

文化馆在积极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同时,利用馆内设施,举办有特色的各类培训班、展览,以扩大社会影响。

博物馆要在免费接待游客的同时,每年投资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博物馆服务、安防设施的添置。督促配合合资方做好每一处景点的规划和建设,争取建成以博物馆为龙头,集专题和融参观、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社会和私人兴办有特色的收藏馆(奇石、玉器、根雕、手工艺品等)为补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

图书馆要以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契机,做好与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对接,通过终端达到资源共享与全国联网,实现借阅图书自动化管理。要继续实施“知识工程”,每年新购置图书1000册以上,增加馆藏图书的容量和规模。

(三)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积极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到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60%左右,市民体制合格率达到80%以上,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比例在97%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达到《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要求的人数占城市成年人总数的70%以上。健全培训制度,力争社区每一千人里有三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乡镇每一千人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有社区建立健身活动场所或全民健身路径。至少3个阿合区进入全国先进社区行列,6个乡镇成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

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以全省赛事为契机,“十二五”期间培养和输送一批高水平的运动员。竞技体育总体实力继续保持在全市领先水平。保持自行车传统项目优势,争取在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大赛中赢得金牌。

(四)保护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

(1)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对普查新发现的文物遗存点做好标本采集、文本撰写和资料录入工作。

做好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加强对市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作。建立区、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实施对馆藏濒危珍贵文物抢救性保护工程。继续提高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能力。

(2)继续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酒泉宝卷》、《夜光杯雕》和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名录《福禄车》、《地蹦子》保护传承工作。对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传说》、《民间笑话》、《民间谚语》、《民间谜语》、杂话《绞儿》、《剪纸》、《刺绣》、《民歌》等及早编制好名录,分级分类抓好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工作。

(3)加强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作,构建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体系、展示体系,做大一批民族民间艺术品牌活动项目。

(五)继续实施文艺创作精品战略

文化馆要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加大投入,拓展思路,充实壮大馆办民乐合唱团、舞蹈队、戏剧队等艺术团体,每年创作编排推出1至2个思想内容丰富,艺术质量上乘、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

文联要重点扶植戏剧、音乐、书法、美术等门类的创作和生产,每年举办10场次以上高规格、高水平的不同形式的书画、摄影、戏曲、音乐比赛和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文艺人才和名人新作,满足广大人民对不同精品文化的需求,提高城市品位,增强肃州文化辐射力。

秦剧团要大力推动传统戏剧创新发展,积极扶持精品创作与生产,落实好专项资金,争取在三至五年内有新的作品列入全省戏剧精品剧目。

(六)努力培养文化艺术人才

(1)建立起与文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和奖励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和实施文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联合办学、定点培养、在职进修等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文化人才,一批艺术水平较为精湛的作家、艺术家。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文化馆、秦剧团至少培养出国家三级以上演员1名,省级三级以上演员3——5名;

(2)搭建平台,全面实施“名人名品”工程,通过政府关心、资金扶持、业务指导等措施,为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力争三至五年内,在书法、美术、摄影、文学创作等方面,全区至少有国家级会员1——2名,省级会员5名以上。

(3)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雄厚的文化人才队伍。发挥人才更大的效益。

(七)大力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1)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打造产业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化进程。充分挖掘并利用肃州丰厚的人文底蕴,把具有肃州特色的民俗文化、奇石文化、玉文化、酒文化,以及富于历史人文特色的西汉文化、西凉文化融合于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中,形成具有肃州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加快名城、名镇、名馆、名山、名寺、名园、名居、名校等的建设,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加快文化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着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2)积极扶持培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特色的文化产业。面向社会,用活政

策,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培育一批特色民营企业,集聚专业特色文化区块。

(3)发展专业化、特色化文化市场。围绕西汉酒泉胜迹、酒泉博物馆、李蒿墓、航天城及乡村自然景观等景点、景区,打造经典文化旅游线路,力争把文化产业建成肃州区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使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有一个大的提高。在“十二五”期间,把肃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大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

要把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落实、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保证必须的资金。

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原则,区乡两级政府要按照政策规定,安排必须的文化体育事业经费(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2%)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核拨文化体育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对文化三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要保证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农村文体站经营性收入只能用于改善设备及正常运转,不能挪作它用。对重大群众文化活动要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区财政每年要拿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扶持专业和业余团体地方优秀剧目的创作、生产,民间民俗文化的研究。文化体育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解部分要全额返还用于事业发展。

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实行优惠,用足、用好扶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献、企业捐助等多渠道建立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资金。

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对于社会各界捐赠、赞助文化体育事业的经费,经税务部门审定后,可享受减扣政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鼓励非公共经济参予文化单位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兴办各种文化产业项目。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加快内部改革,对文化三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通过内部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强化管理、优化人才结构,建立岗位、待遇激励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对专业剧团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人事管理、资金筹措、产品创作生产、流通营销和收入分配机制。

在国家、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指导下,积极推行更加灵活的用人制度,努力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焕发文化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发展文化事业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使各种文化及文化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三)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分类培训、短期进修,有计划、分层次提高在职职工的专业技能;通过引进高素质优秀人才,改善现有专业队伍的组织结构、专业结构。经过3-5年的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文化专业知识及文艺创作和生产能力的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队伍。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育新人、树名人。对德才兼备、在区内外、省内外有影响、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给予相应的岗位,成为领军人物。对于获得国家及省市奖励的各种文艺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他们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艺术产品。

(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办好文化实体,扶持和鼓励更多的集体和个人参与和兴办文化事业。计划、改革、人事、文体、广电、旅游、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密切合作、相互协调,制定并组织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引导文化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资本参予开发和兴办各类文化产业;开展多渠道筹资、多种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参予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规模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今后几年,要依托肃州区人文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以宣传文化中心为主体的书画市场;以博物馆、西汉酒泉胜迹为主的旅游文化市场;以众多奇石馆为主的奇石展销市场;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拓展新兴边缘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整体效益良好的文化产业体系,全面促进全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不断繁荣。

本着“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演出、娱乐、网吧、文物市场的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互联网管理平台建设及监管,杜绝未成年人进网吧现象;依法保护文化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各种文化侵权和非法经营活动,维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利用各种有效形式抓好文化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健全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构,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通过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经营项目,积极引导文明、高雅的文化消费,营造宽松、健康、有序的文化事业发展环境。

酒泉市肃州区文化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四区一中心”战略目标和重大工作部署,大力推进肃州文化体育的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区文化体育事业得到了切实的发展,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和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通过招商引资,政府筹集,累计投资3300余万元,对新建博物馆进行了装修、布展,建成了建筑面积5019平米的具有现代化阅览设备的图书馆;完成了李蒿墓道加固、文物复原,修建展室、门廊的工程。投入资金420多万元,完成了鼓楼的保护维修工程和18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广场工程。同时,抓住国家十一五期间对基层文化建设扶持的有利政策,先后争取并自筹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完成了12个乡镇文体工作站的改、扩建工程;为6个乡镇配套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设备,9个乡镇建起图书室;建起125个“农家书屋”,124个有体育器材的村级体育场,投入篮球排、乒乓球案等全民健身器材640多幅,配套体育器材124套。我区被省新闻出版局授予“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目前,我区85%的乡镇文化站,达到省定一类标准,100 %的村、组文化室具备常年文体活动的场地、器材和功能。全区建成标准体育场地345个,其中健身广场20余处,场地总面积24万平方米。

(二)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在先后组织举办了全区第三届业余文艺调演社区调演、校园调演、农村调演和首届城乡自乐班调演的基础上,每年都利用春节等重大民俗节日,组织举办春节及五一、十一夏季广场文化等系列文化活动,重点推出了民乐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以及社区自乐班展演、节庆文艺演出等活动和“书画进农家”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带动下,城市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农村乡村文化蓬勃开展,纷纷举办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全民健身赛、民间工艺品展示、书画展览、广场演出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重点扶持、示范引导的作用下,目前全区15个农村乡镇有农民自乐班28个,城区内共有自乐班23个,每年由文体局和自乐班组织集中性广场文艺演出达到200场以上。

(三)文艺创作取得新的成果。

坚持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定期举办文艺汇演、展演等活动,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精品剧节目。酒泉民歌剧《十朵花》和女子鼓乐《盛世欢鼓》参加了全省社区文艺调演。小戏剧《家里来了个陌生人》《老娘家中宝》《诚信值万金》分获全省农村小戏剧本评选一等奖和三等奖。其中,《老娘家中宝》还获得了酒泉“五个一”工程奖。

(四)非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夜光杯雕、酒泉宝卷项目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了全区非遗普查、保护工

作,收集原始卷本65本,民间文学资料《黄马褂传奇》20册,相关编印资料200余册(本),演唱资料100余份,撰写各类文件和申报资料50余份;初步建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正式编印出版了《肃州民间故事》、《酒泉民歌》两本非遗书籍。完成了包括城区、总寨、丰乐、下河清、西洞等12个乡镇分布的230处文物点的外调普查,新发现文物点50余处。完成并申报了包括酒泉公园建筑、酒泉鼓楼、酒泉中学古建筑群、皇城古址、福禄城南门等5个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的相关资料。博物馆馆内精品文物常年向游客免费开放,馆藏文物100%安全。

(五)文化市场繁荣发展、管理有序。

近五年,文化市场发展迅速,网吧及歌舞娱乐场所、印刷等新兴文化产业规模化、连锁性方向发展,为全区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目前,全区已有各类文化娱乐场所651家。其中:网吧577家、歌舞娱乐场所63家、棋牌室205家、音像店47家、印刷企业34家、图书馆销售店40家、打字复印店47家、台球室3家、秦腔演艺6家、健身房2家。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四区一中心”战略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功能;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区域特色的文化发展新格局,致力繁荣发展区域文化体育产业,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 “四区一中心”宏伟目标,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三、奋斗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积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全面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文化设施网络,构筑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创作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精品,扩大肃州文化影响力。

(四)培育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体育人才,优化文化队伍结构,提高文化队伍素质。

(五)完善多层次、多体制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网络,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的需求。

(六)举办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节庆文化、体育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增强肃州文化辐射力。

(七)扶持和培育一批文化支柱产业,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繁荣健康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体系,是文化在第三产业的比重显著提高。

通过上述努力,逐步形成与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相配套、相促进的文化发展格局,争取把我区建设成为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良好、文化产业结构合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兴旺发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富有肃州特色的文化强区。

四、具体目标任务

(一)加快文体设施建设

借助国家加大对文化事业投入的东风,按照同类城市一流,适度超前的标准,重点新建一批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高标准配套完善已建成设施的设备。

1.重点项目:

(1)新建型主题性文化旅游项目“丝绸博览园”。配合美方完成投资15亿元,分期建成占地3500亩的大型主题性文化旅游项目“丝绸博览园”。

(2)建成“西河滩四坝文化原始聚落村遗址”复原工程。配合市上完成“复原西河滩四坝文化原始聚落村遗址”文化旅游景区项目。

(3)新建文化宫建设项目。配合市上新建一个占用土地30亩,主体工程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集文艺、体育、教育、娱乐、服务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来完善肃州区的城市功能,满足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

(4)新建民俗文化展览馆项目。配合市上新建一个总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民俗文化展览馆项目。

(5)新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项目。配全市上改建一个集“非遗”传承保护、民间民俗文化展示、旅游开发为一体的肃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

(6)新建祁连玉展馆建设项目。配全市上建成一个投资500万元“祁连玉展馆”项目。

(7)新建体育项目。配合市上新建8000平米的体育馆或者综合体育中心,能够承办室内外大型运动会及比赛活动。

(8)新建“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项目。配合市上建成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融美术馆、少年宫、科技馆为一体的用于青少年活动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

(9)新建肃州区神舟国际自行车训练中心项目。配合市上建设一个投资2200万的国际自行车训练中心项目。

(10)新建北大河文化旅游风景园。配合市上建成融文化旅游、娱乐服务为一体的“北大河文化旅游风景园”项目。

(11)新建综合游泳洗浴娱乐中心项目。配合市上新建一个高档次的综合游泳洗浴娱乐中心,开发游泳、洗浴、体育健身、餐饮服务、休闲娱乐和商务洽谈等项目。

(12)新建水上儿童乐园项目。配合市上新建一个占地10000平方米儿童娱乐场所。

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品牌,均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级。

2.新建或改造完善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辐射范围广、富有生机活力的基层宣传文化阵地。

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建设项目。以建设宣传文化中心为重点,加强社区文化体育阵地建设。至2015年,城区20个社区,每个社区建成一个融高标准阅览、体育活动和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中心。每个中心社区建一个300平米的室内活动室和1000平米的室外活动场地。

乡镇文化体育中心建设。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配套完善,至2015年,每个乡镇建成300平米以上的文化体育中心和1000平米的室外体育活动场地。15个乡镇文化体育中心设施设备水平总体达到全省一类标准。

村级文化体育设施。以建设宣传文化中心为重点,加强村级文化体育阵地建设及设施设备的配套、完善。到2015年,每个村建成一个宣传文化中心综合站,建成室外600平米以上的篮球场;50%的村级文化体育设施达到一类文化站标准,50%的村级文化体育设施达到二类文化站标准。

通过延伸建设,至2015年,60%的组有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的场地,90%的组有经常性开展室外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场地。。

力争至2015年,形成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中心为核心,乡镇(街道)为枢纽,农村(社区)为前沿、逐步向组(社区住宅小区)辐射的四级纵向文化阵地网络。

(二)打造公共文化活动品牌

(1)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以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为先导,以区文化馆、体育中心为龙头,带动和指导乡镇文体站、社区文化站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推动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活动开展。

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要向社会定期开放,不断提高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水平。同时,大力开展以娱乐健身、艺术培训、科普保健为内容的健康有益的老年文化活动,丰富广大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2)积极打造品牌文化活动

认真组织举办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庆民俗文化活动。以冠名、主题的形式大力举办广场文化活动,城区每年组织不少于30场的广场系列文化活动,推出以精品节目为主的专题综艺晚会2台。“十二五”期间,举办1——2次文艺汇演或艺术节。

(3)加快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三馆

文化馆在积极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同时,利用馆内设施,举办有特色的各类培训班、展览,以扩大社会影响。

博物馆要在免费接待游客的同时,每年投资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博物馆服务、安防设施的添置。督促配合合资方做好每一处景点的规划和建设,争取建成以博物馆为龙头,集专题和融参观、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社会和私人兴办有特色的收藏馆(奇石、玉器、根雕、手工艺品等)为补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

图书馆要以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契机,做好与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对接,通过终端达到资源共享与全国联网,实现借阅图书自动化管理。要继续实施“知识工程”,每年新购置图书1000册以上,增加馆藏图书的容量和规模。

(三)大力发展群众体育

积极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到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60%左右,市民体制合格率达到80%以上,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比例在97%以上,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达到《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要求的人数占城市成年人总数的70%以上。健全培训制度,力争社区每一千人里有三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乡镇每一千人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所有社区建立健身活动场所或全民健身路径。至少3个阿合区进入全国先进社区行列,6个乡镇成为全国体育先进乡镇。

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以全省赛事为契机,“十二五”期间培养和输送一批高水平的运动员。竞技体育总体实力继续保持在全市领先水平。保持自行车传统项目优势,争取在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大赛中赢得金牌。

(四)保护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

(1)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对普查新发现的文物遗存点做好标本采集、文本撰写和资料录入工作。

做好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加强对市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工作。建立区、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实施对馆藏濒危珍贵文物抢救性保护工程。继续提高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能力。

(2)继续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酒泉宝卷》、《夜光杯雕》和省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名录《福禄车》、《地蹦子》保护传承工作。对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传说》、《民间笑话》、《民间谚语》、《民间谜语》、杂话《绞儿》、《剪纸》、《刺绣》、《民歌》等及早编制好名录,分级分类抓好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保护工作。

(3)加强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作,构建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体系、展示体系,做大一批民族民间艺术品牌活动项目。

(五)继续实施文艺创作精品战略

文化馆要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加大投入,拓展思路,充实壮大馆办民乐合唱团、舞蹈队、戏剧队等艺术团体,每年创作编排推出1至2个思想内容丰富,艺术质量上乘、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

文联要重点扶植戏剧、音乐、书法、美术等门类的创作和生产,每年举办10场次以上高规格、高水平的不同形式的书画、摄影、戏曲、音乐比赛和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文艺人才和名人新作,满足广大人民对不同精品文化的需求,提高城市品位,增强肃州文化辐射力。

秦剧团要大力推动传统戏剧创新发展,积极扶持精品创作与生产,落实好专项资金,争取在三至五年内有新的作品列入全省戏剧精品剧目。

(六)努力培养文化艺术人才

(1)建立起与文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选拔制度和奖励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和实施文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联合办学、定点培养、在职进修等人才培养方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文化人才,一批艺术水平较为精湛的作家、艺术家。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文化馆、秦剧团至少培养出国家三级以上演员1名,省级三级以上演员3——5名;

(2)搭建平台,全面实施“名人名品”工程,通过政府关心、资金扶持、业务指导等措施,为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力争三至五年内,在书法、美术、摄影、文学创作等方面,全区至少有国家级会员1——2名,省级会员5名以上。

(3)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实力雄厚的文化人才队伍。发挥人才更大的效益。

(七)大力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1)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打造产业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化进程。充分挖掘并利用肃州丰厚的人文底蕴,把具有肃州特色的民俗文化、奇石文化、玉文化、酒文化,以及富于历史人文特色的西汉文化、西凉文化融合于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中,形成具有肃州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加快名城、名镇、名馆、名山、名寺、名园、名居、名校等的建设,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加快文化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着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2)积极扶持培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教育培训等特色的文化产业。面向社会,用活政

策,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培育一批特色民营企业,集聚专业特色文化区块。

(3)发展专业化、特色化文化市场。围绕西汉酒泉胜迹、酒泉博物馆、李蒿墓、航天城及乡村自然景观等景点、景区,打造经典文化旅游线路,力争把文化产业建成肃州区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使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有一个大的提高。在“十二五”期间,把肃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大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

要把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落实、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保证必须的资金。

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原则,区乡两级政府要按照政策规定,安排必须的文化体育事业经费(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2%)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确保财政核拨文化体育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对文化三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要保证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农村文体站经营性收入只能用于改善设备及正常运转,不能挪作它用。对重大群众文化活动要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区财政每年要拿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扶持专业和业余团体地方优秀剧目的创作、生产,民间民俗文化的研究。文化体育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解部分要全额返还用于事业发展。

对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实行优惠,用足、用好扶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献、企业捐助等多渠道建立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资金。

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对于社会各界捐赠、赞助文化体育事业的经费,经税务部门审定后,可享受减扣政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放宽文化产业市场准入条件,鼓励非公共经济参予文化单位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兴办各种文化产业项目。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加快内部改革,对文化三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通过内部人事和工资制度改革,强化管理、优化人才结构,建立岗位、待遇激励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对专业剧团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人事管理、资金筹措、产品创作生产、流通营销和收入分配机制。

在国家、省、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指导下,积极推行更加灵活的用人制度,努力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焕发文化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发展文化事业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使各种文化及文化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三)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分类培训、短期进修,有计划、分层次提高在职职工的专业技能;通过引进高素质优秀人才,改善现有专业队伍的组织结构、专业结构。经过3-5年的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文化专业知识及文艺创作和生产能力的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队伍。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育新人、树名人。对德才兼备、在区内外、省内外有影响、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给予相应的岗位,成为领军人物。对于获得国家及省市奖励的各种文艺人才,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他们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艺术产品。

(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办好文化实体,扶持和鼓励更多的集体和个人参与和兴办文化事业。计划、改革、人事、文体、广电、旅游、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密切合作、相互协调,制定并组织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引导文化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资本参予开发和兴办各类文化产业;开展多渠道筹资、多种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参予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规模效益型增长的转变。今后几年,要依托肃州区人文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以宣传文化中心为主体的书画市场;以博物馆、西汉酒泉胜迹为主的旅游文化市场;以众多奇石馆为主的奇石展销市场;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拓展新兴边缘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整体效益良好的文化产业体系,全面促进全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不断繁荣。

本着“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演出、娱乐、网吧、文物市场的管理,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互联网管理平台建设及监管,杜绝未成年人进网吧现象;依法保护文化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各种文化侵权和非法经营活动,维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利用各种有效形式抓好文化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健全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构,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进一步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通过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经营项目,积极引导文明、高雅的文化消费,营造宽松、健康、有序的文化事业发展环境。


相关内容

  • 校本教材--我的家乡.酒泉
  • 酒泉市第三中学校本教材 我可爱的家乡--酒泉 酒泉三中教科室主编 酒泉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东经93°-103°,北纬38°-43°.酒泉市位于东经98°20'-99°18',北纬39°10'-39°59'之间.东与高台县接壤,南依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 ...

  • "甘肃"名称的由来及其辖域的演变
  • 作者:郝成铭 丝绸之路 1998年08期 甘肃省这块广袤而美丽的土地,为什么叫"甘肃"?从她得名到省境区域的形成,经历了好几个朝代的演变. (一)甘肃省名取自甘州.肃州的首字.<辞海>说:"旧以甘州.肃州两地首字得名".甘州即今张掖市,肃州即今酒泉 ...

  • 我的家乡~酒泉
  • 我的名子~叫酒泉,这是我的名片 这是我的自拍辣么的美啊!~ 我的"户口薄" 名称:酒泉市 行政区域:地级市 家庭住址:中国西北甘肃省'河西走廊 家族成员: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县.阿克塞县 政府驻地:肃州区 家庭电话:0937 邮政编码:735000 面积: ...

  • 河西教育考察报告
  • 河西教育考察报告 2003年11月1~10日,庆阳市教育局组织全市13所重点高中和部分普通完中校长20人.市局主管领导.联络人员.司机等共27人的"教育考察团",赴张掖.酒泉二市考察参观了部分学校,就学校的校园建设.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以及学校后勤社会化办学思路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考 ...

  • 培训部工作总结
  • 培训部工作总结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部门有部门主管1人,培训专员1人,做为培训部新员工,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 学习,培训计划沿用原人资部培训计划外,增加了总部对接培训,包括总部对事业部主管级 以上人员的企业介绍及企业文化培训.培训部组织的行政文职人员的oa办公系统操作培训. 行政文职类人员和生产 ...

  • 酒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 摘要: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酒泉,作为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着其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我们要将酒泉文化产业作为酒泉市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努力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先进文化,推动酒泉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的跨越 ...

  • 2017年董事长年会致辞
  • 2017年董事长年会致辞 全体同仁: 梅花映春庆盛世,金鸡齐鸣报喜来. 2017年新春开年之际,我首先向过去一年来努力工作.辛勤付出.无私奉献的全体同仁,致以新春迟到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美好季节,我们举行铭泰安防有限公司2016年度年终总结表彰大会,这将是一次红色的盛典,这将是一次 ...

  • 政协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情况汇报
  •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力参与推动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 --肃州区政协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作情况汇报 市政协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年年初以来,肃州区政协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市区党代会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工作原则,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和"招大商.大招商"的理 ...

  • 发展城郊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方案(原创)
  • 关于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 为适应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十二五"期间全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