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电磁铁]说课稿

《电磁铁》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从生活常见的磁现象出发, 介绍磁的一些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体会“磁场”的存在, 让学生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辨证关系。通过电磁知识在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的教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处于“电与磁”的中间部位, 前有电生磁的引入, 后有电磁铁的应用。本节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电磁铁, 亲身体会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系。也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和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以“磁现象”以及 “电流的磁效应”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容易理解和掌握“电磁铁”是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这一基本概念。由于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 适合学生开展多种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方式,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来归纳、总结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 有一定的经验, 但本实验不好做, 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

1. 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我把(1).什么是电磁

铁,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3) 电磁铁有哪些特性?作为知识目标; 把(1).经历探究 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2).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作为能力目标; 把通过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 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

3. 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4. 教学准备:学生用的30厘米长的电线3、4根, 铁钉子3、4个, 铁粉, 电池。演示用的电磁铁。

先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使学生知道有一种很神奇的磁铁---电磁铁,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想知道“什么是电磁铁,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积极去阅读教材学习新知。接着自已动手制作电磁铁,并研究影响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最后总结电磁铁特性有哪些。

四. 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 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以实验为主,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发挥其主体作用。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是“导进去”使学生表现为“动起来”。

五. 教学过程

1. 复习“磁体”及“电流的磁效应”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媒体设疑导入:你是否知道有一种很“神奇”的磁体,它的磁性想有就有,想无就无,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呢?(观看大屏幕)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出课题“电磁铁”并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电磁铁!它为什么这样神奇?你能自制一个吗?”达到“导进去”的目的。

3让学生“动起来”阅读教材弄清基本概念,动手实践自制电磁铁。 4再次设疑:“你们做的电磁铁有磁性吗,磁性是大还是小啊?怎样判断啊?”,(看大屏幕)电磁铁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5. 学生猜想;电磁铁只有在线圈中有电流才有磁性, 那么电流大小可能影响磁性的强弱。电磁铁的主要部件是线圈, 线圈的圈数也可能影响磁性的强弱。

6. 学生再次“动起来”: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设计实验:学生先自已设计再与媒体演示相对照进行矫正.

(2)进行实验收集信息:

7. 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因素有 „„。

8.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所得:

最后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 布置作业:写实验报告。预习下节内容

六. 教学效果

本节课,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把生活拉进课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实验过程思路更清晰, 现象更直观, 效果更显著. 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动脑,动手、动口,去阅读、去思考,去实验、去讨论、去总结.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了有关电磁铁的相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也培养了合作意识与科学精神. 应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依龙镇中学的物理教师 徐洪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电磁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从生活常见的磁现象出发, 介绍磁的一些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体会“磁场”的存在, 让学生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辨证关系。通过电磁知识在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的教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处于“电与磁”的中间部位, 前有电生磁的引入, 后有电磁铁的应用。本节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电磁铁, 亲身体会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系。也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和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以“磁现象”以及 “电流的磁效应”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容易理解和掌握“电磁铁”是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这一基本概念。由于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 适合学生开展多种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方式,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来归纳、总结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

有一定的经验, 但本实验不好做, 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

1. 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我把(1).什么是电磁铁,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3) 电磁铁有哪些特性?作为知识目标; 把(1).经历探究 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2).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作为能力目标; 把通过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 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

3. 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4. 教学准备:学生用的30厘米长的电线3、4根, 铁钉子3、4个, 铁粉, 电池。演示用的电磁铁。

先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使学生知道有一种很神奇的磁铁---电磁铁,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想知道“什么是电磁铁,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积极去阅读教材学习新知。接着自已动手制作电磁铁,并研究影响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最后总结电磁铁特性有哪些。

四. 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 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以实验为主,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发挥其主体作

用。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是“导进去”使学生表现为“动起来”。

五. 教学过程

1. 复习“磁体”及“电流的磁效应”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媒体设疑导入:你是否知道有一种很“神奇”的磁体,它的磁性想有就有,想无就无,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呢?(观看大屏幕)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出课题“电磁铁”并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电磁铁!它为什么这样神奇?你能自制一个吗?”达到“导进去”的目的。

3让学生“动起来”阅读教材弄清基本概念,动手实践自制电磁铁。 4再次设疑:“你们做的电磁铁有磁性吗,磁性是大还是小啊?怎样判断啊?”,(看大屏幕)电磁铁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5. 学生猜想;电磁铁只有在线圈中有电流才有磁性, 那么电流大小可能影响磁性的强弱。电磁铁的主要部件是线圈, 线圈的圈数也可能影响磁性的强弱。

6. 学生再次“动起来”: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设计实验:学生先自已设计再与媒体演示相对照进行矫正.

(2)进行实验收集信息:

7. 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因素有 „„。

8.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所得:

最后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 布置作业:写实验报告。预习下节内容

六. 教学效果:

本节课,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把生活拉进课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实验过程思路更清析, 现象更直观, 效果更显著. 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动脑,动手、动口,去阅读、去思考,去实验、去讨论、去总结.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了有关电磁铁的相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也培养了合作意识与科学精神. 应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电磁铁》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从生活常见的磁现象出发, 介绍磁的一些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体会“磁场”的存在, 让学生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辨证关系。通过电磁知识在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的教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处于“电与磁”的中间部位, 前有电生磁的引入, 后有电磁铁的应用。本节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电磁铁, 亲身体会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系。也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和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以“磁现象”以及 “电流的磁效应”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容易理解和掌握“电磁铁”是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这一基本概念。由于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 适合学生开展多种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方式,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来归纳、总结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 有一定的经验, 但本实验不好做, 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

1. 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我把(1).什么是电磁

铁,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3) 电磁铁有哪些特性?作为知识目标; 把(1).经历探究 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2).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作为能力目标; 把通过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 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

3. 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4. 教学准备:学生用的30厘米长的电线3、4根, 铁钉子3、4个, 铁粉, 电池。演示用的电磁铁。

先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使学生知道有一种很神奇的磁铁---电磁铁,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想知道“什么是电磁铁,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积极去阅读教材学习新知。接着自已动手制作电磁铁,并研究影响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最后总结电磁铁特性有哪些。

四. 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 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以实验为主,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发挥其主体作用。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是“导进去”使学生表现为“动起来”。

五. 教学过程

1. 复习“磁体”及“电流的磁效应”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媒体设疑导入:你是否知道有一种很“神奇”的磁体,它的磁性想有就有,想无就无,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呢?(观看大屏幕)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出课题“电磁铁”并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电磁铁!它为什么这样神奇?你能自制一个吗?”达到“导进去”的目的。

3让学生“动起来”阅读教材弄清基本概念,动手实践自制电磁铁。 4再次设疑:“你们做的电磁铁有磁性吗,磁性是大还是小啊?怎样判断啊?”,(看大屏幕)电磁铁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5. 学生猜想;电磁铁只有在线圈中有电流才有磁性, 那么电流大小可能影响磁性的强弱。电磁铁的主要部件是线圈, 线圈的圈数也可能影响磁性的强弱。

6. 学生再次“动起来”: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设计实验:学生先自已设计再与媒体演示相对照进行矫正.

(2)进行实验收集信息:

7. 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因素有 „„。

8.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所得:

最后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 布置作业:写实验报告。预习下节内容

六. 教学效果

本节课,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把生活拉进课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实验过程思路更清晰, 现象更直观, 效果更显著. 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动脑,动手、动口,去阅读、去思考,去实验、去讨论、去总结.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了有关电磁铁的相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也培养了合作意识与科学精神. 应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依龙镇中学的物理教师 徐洪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电磁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从生活常见的磁现象出发, 介绍磁的一些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体会“磁场”的存在, 让学生探究“电生磁”和“磁生电”的辨证关系。通过电磁知识在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的教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处于“电与磁”的中间部位, 前有电生磁的引入, 后有电磁铁的应用。本节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电磁铁, 亲身体会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系。也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和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以“磁现象”以及 “电流的磁效应”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容易理解和掌握“电磁铁”是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这一基本概念。由于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 适合学生开展多种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方式,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后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来归纳、总结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学生已经做过多次实验,

有一定的经验, 但本实验不好做, 效果不太明显。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

1. 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我把(1).什么是电磁铁,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

(3) 电磁铁有哪些特性?作为知识目标; 把(1).经历探究 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2).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作为能力目标; 把通过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究 电磁铁磁性强弱的过程。

3. 教学难点: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

4. 教学准备:学生用的30厘米长的电线3、4根, 铁钉子3、4个, 铁粉, 电池。演示用的电磁铁。

先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使学生知道有一种很神奇的磁铁---电磁铁,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想知道“什么是电磁铁,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积极去阅读教材学习新知。接着自已动手制作电磁铁,并研究影响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最后总结电磁铁特性有哪些。

四. 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 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以实验为主,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发挥其主体作

用。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是“导进去”使学生表现为“动起来”。

五. 教学过程

1. 复习“磁体”及“电流的磁效应”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媒体设疑导入:你是否知道有一种很“神奇”的磁体,它的磁性想有就有,想无就无,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呢?(观看大屏幕)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出课题“电磁铁”并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电磁铁!它为什么这样神奇?你能自制一个吗?”达到“导进去”的目的。

3让学生“动起来”阅读教材弄清基本概念,动手实践自制电磁铁。 4再次设疑:“你们做的电磁铁有磁性吗,磁性是大还是小啊?怎样判断啊?”,(看大屏幕)电磁铁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5. 学生猜想;电磁铁只有在线圈中有电流才有磁性, 那么电流大小可能影响磁性的强弱。电磁铁的主要部件是线圈, 线圈的圈数也可能影响磁性的强弱。

6. 学生再次“动起来”: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设计实验:学生先自已设计再与媒体演示相对照进行矫正.

(2)进行实验收集信息:

7. 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因素有 „„。

8.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所得:

最后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 布置作业:写实验报告。预习下节内容

六. 教学效果:

本节课, 在多媒体的帮助下, 把生活拉进课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使实验过程思路更清析, 现象更直观, 效果更显著. 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动脑,动手、动口,去阅读、去思考,去实验、去讨论、去总结.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不仅收获了有关电磁铁的相关知识,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升, 也培养了合作意识与科学精神. 应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关内容

  • 16.4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 试题2(附有答案)
  • 16.4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 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选对的得3分,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图15-17所示的四个选项中,应用到电磁铁的是[ ] 图15-17 2.如图15-18 所示,磁铁吸住两根铁钉的一端,那么这两根铁钉的另一端将 ...

  • 电动机检修职业技能鉴定题库(高级含技师)
  • 电动机检修职业技能鉴定题库(高级.含技师) 一.选择题 1.纯电阻电路,电压的相位比电流的相位(D ). (A )超前90°(B )滞后90°(C )相差120°(D )同相 2.纯感性电路,电压的相位比电流的相位(A ). (A )超前90°(B )滞后90°(C )相差120°(D )同相 ※3 ...

  • 九年级下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试卷.答案)
  • 2017年九年级教学质量模拟考试物理试题(联考) 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80分钟. 2.选择题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3.非选择题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

  • 材料微观分析习题及解答
  • 材料微观分析习题及解答(第一章) 1.X 射线的本质是什么?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X 射线波长一般为多少? 答:X 射线的本质是电磁波,它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特性. 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X 射线波长一般为0.25-0.05nm . 2.什么是特征X 射线谱?物质的特征X 射线谱取决于什么? 答:反映物质原 ...

  • 电磁炉故障维修实例
  • 电磁炉故障维修实例 当电磁炉出现"报警不加热"故障时,故障范围为:电源高压供电电路.同步振荡电路.驱动放大 电路.LC共振电容器等其中有一元器件损坏时,均可导致电磁炉出现"报警不加热"故障.检修步骤: 一.电源供电电路检修: 测滤波电容器C2对地+305V电压 ...

  • 大棚食用菌种植与自控微喷技术研究
  • ·34· 水利科技山东水利2010.3 大棚食用菌种植与自控微喷技术研究 徐红梅 (滕州市水务局,山东滕州277500) 摘要:阐述了大棚食用菌种植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实现了温度和湿度的自动传感.单棚温室灌水方式的综 合分析和各单棚温室之间自动排队轮回喷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香菇生长发育阶段,在不同温度 ...

  • 16.4变阻器教案
  • 第十六章 第 4节 变阻器(教案) 贵州省金沙县第三中学 主备: 冯 杨 审核: 班级: 姓名: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变阻器构造,在电路中的符号,理解变阻器工作原理. ○ 2通过探究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 3会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会读电阻箱的阻值 ...

  • 16.4双创双新作文
  • "双创"塑造行业精品,"双新"缔造行业生命 自今年以来,我国企业发展环境态势更加复杂多变,都不尽人意.而面对如此沉重的经济下行压力,要解决复杂的产能过剩的难题,欲使越来越多的社会劳动人员就业问题得到根本性的保障,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 乒乓球部分套胶重量
  • 这些是经过剪后的套胶重量 这些是经过剪后的套胶重量 Stiga AllRound CR blade. (Blade area 196.46 sq cm) Andro Zenith G S/S max Black 35.56 Banda China TS max Red 43.07 BTY Bry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