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两则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
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
(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
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
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1、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2、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
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七、作业设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三、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搜集资料,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初 远 凉 初 近 热
中 近 热 中 远 凉
1、文言文两则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
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
(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
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
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四、自读思考,体会文中道理
1、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
2、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
三心二意。)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
(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六、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七、作业设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1)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1)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2)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3)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4)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组表演故事。(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
(3)学生背诵课文。
三、作业设计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搜集资料,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初 远 凉 初 近 热
中 近 热 中 远 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