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重庆40007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本文论述数学建模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重要性;回顾了本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十余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并结合本校情况,对数模活动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
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数学建模
创新思维
创造力
Some New Ideas on Mathematical Modeling //Li Bing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the innovation talent, summarizes a decad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and provides some novel idea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innovation thinking;creat-ivity
Author 's address College of Science,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400074,Chongqing,China
1数模活动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当今世界,知识的生产、创新和应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
核心内容。因此,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竞争战略的基础,并逐渐发挥起主导作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培养创新人才来实现。高等院校正是实现创新教育,履行创新人才培养职责的主体机构。
如何通过合理、优质的高等教育来培养适应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
课题。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
数学教育在实现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数学建模活动,更是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美地体现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因此数模活动一直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1985年,美国工业与数学学会首先在全美范围内发起了数学模型竞赛,以此为平台来带动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该项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于是也推广到了全世界。1992年,中国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此拉开了我国国内高校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大幕。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这项活动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权威的一项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为宗旨的学科竞赛活动,并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我校的历史成绩和经验
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作为一所以培养交通建设人才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我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由于数模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有着显著而广泛的作用,因此,学校领导也十分重视,并给予多方支持。自1997年首次正式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06-0079-02
数模竞赛以来,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改革中前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2.1参赛成绩
十多年来,我校已连续参加了14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
模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个,
省级奖项150余个,先后有10余名指导教师获优秀教练称号,学校3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2.2积累的经验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在数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课程———实践———参赛”为主线的培养模式。其中:
(1)优化课程设置
我校除了开设有《高等数学》
、《工程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理论课之外,还对全校所有专业增设了《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并开设相应学时的
上机实验课,并制定了规范而详细的教学、
实验大纲。(2)增加实践环节在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周期结束后,我们对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实践培训分两个阶段:
一是集中训练期,由参赛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他们选用经典的竞赛题目为范例,先跟学生一起做理论分析和模型建立,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模型的求解和优化,最后针对学生提交论文中的问题,集中指导修改;二是模拟竞赛期,以模拟全国数模竞赛的形式来完成整个训练环节。增加的实践环节,能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数模竞赛的特点和要求,也达到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模型与处理手段,能熟练使用各种相关数学软件的目的。
(3)做好赛前准备
组队时,我们遵循
“自由组合”的原则,即选手自由组队,自选导师。赛前,我们要求队员必须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奠定合作基础。竞赛
时,学校提供专门的数学实验室、
电脑、打印机供参赛选手使用,图书馆提供临时的绿色借阅通道,后勤部门为选手提供免费的饮食等。
3对未来开展数模活动的新思考
尽管我校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为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道路上能走得更好,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及拥有的优势资源,我们对今后的数模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以下一些想法和建议:3.1拓展宣传手段,扩大数模影响
(1
)建立专门的校园数模网站。利用网络力量宣传数模活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介绍我校取得的成绩。这样能够进一步扩大数模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激发更多同学的参与热情。
(2)成立数模协会。由有获奖经历的高年级学生组织,
(下转第93页)
79
(重庆交通大学理学院重庆40007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本文论述数学建模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重要性;回顾了本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十余年来的成绩和经验;并结合本校情况,对数模活动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
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数学建模
创新思维
创造力
Some New Ideas on Mathematical Modeling //Li Bing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the innovation talent, summarizes a decad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and provides some novel idea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innovation thinking;creat-ivity
Author 's address College of Science,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400074,Chongqing,China
1数模活动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当今世界,知识的生产、创新和应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
核心内容。因此,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竞争战略的基础,并逐渐发挥起主导作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培养创新人才来实现。高等院校正是实现创新教育,履行创新人才培养职责的主体机构。
如何通过合理、优质的高等教育来培养适应当代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一直都是高等教育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
课题。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
数学教育在实现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数学建模活动,更是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美地体现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因此数模活动一直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1985年,美国工业与数学学会首先在全美范围内发起了数学模型竞赛,以此为平台来带动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该项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于是也推广到了全世界。1992年,中国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此拉开了我国国内高校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大幕。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这项活动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最权威的一项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为宗旨的学科竞赛活动,并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我校的历史成绩和经验
我校是一所以工为主,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作为一所以培养交通建设人才为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我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由于数模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有着显著而广泛的作用,因此,学校领导也十分重视,并给予多方支持。自1997年首次正式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06-0079-02
数模竞赛以来,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和改革中前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2.1参赛成绩
十多年来,我校已连续参加了14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
模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0余个,
省级奖项150余个,先后有10余名指导教师获优秀教练称号,学校3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2.2积累的经验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在数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形成了以“课程———实践———参赛”为主线的培养模式。其中:
(1)优化课程设置
我校除了开设有《高等数学》
、《工程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理论课之外,还对全校所有专业增设了《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并开设相应学时的
上机实验课,并制定了规范而详细的教学、
实验大纲。(2)增加实践环节在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周期结束后,我们对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短期实践培训。实践培训分两个阶段:
一是集中训练期,由参赛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他们选用经典的竞赛题目为范例,先跟学生一起做理论分析和模型建立,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模型的求解和优化,最后针对学生提交论文中的问题,集中指导修改;二是模拟竞赛期,以模拟全国数模竞赛的形式来完成整个训练环节。增加的实践环节,能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数模竞赛的特点和要求,也达到了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常见模型与处理手段,能熟练使用各种相关数学软件的目的。
(3)做好赛前准备
组队时,我们遵循
“自由组合”的原则,即选手自由组队,自选导师。赛前,我们要求队员必须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奠定合作基础。竞赛
时,学校提供专门的数学实验室、
电脑、打印机供参赛选手使用,图书馆提供临时的绿色借阅通道,后勤部门为选手提供免费的饮食等。
3对未来开展数模活动的新思考
尽管我校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为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道路上能走得更好,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及拥有的优势资源,我们对今后的数模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以下一些想法和建议:3.1拓展宣传手段,扩大数模影响
(1
)建立专门的校园数模网站。利用网络力量宣传数模活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介绍我校取得的成绩。这样能够进一步扩大数模活动在学生中的影响,激发更多同学的参与热情。
(2)成立数模协会。由有获奖经历的高年级学生组织,
(下转第93页)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