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养亲汤 "夏治"肺气肿

  我有肺气肿,一个老中医跟我说夏天用三子养亲汤进行调养,肺气肿会好很多。三子养亲汤包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生山药60克,元参30克。加适量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用2次,有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功效。

  杭州 武先生

  点评:

  本方原用于治疗老年人中气虚弱、运化不健、水谷为痰、食少痰多、咳嗽喘逆等病症。病急则须治标,病缓则须治其本,故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均为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

  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所以对于肺气肿属于痰壅气逆者效果好。值得注意的是,体虚脾弱之人不宜久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医师 乔志强

  自制陈香液除脚臭

  我老公喜欢运动,身体健康了,但脚臭的问题解决不了。前些天,偶然听见一个朋友说了一个方子,自制陈香液可以除脚臭:取茵陈、藿香、枯矾各30克,碾为粗末,装入布袋内,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7分钟,然后取药液泡足15~25分钟,每日1次,同时勤换鞋袜。上药可连用3天,15天为1疗程。我给老公试了之后,他说还真的有效果。推荐给大家使用。

  天津 曹女士

  点评:

  脚臭是由于足部多汗而使皮肤角质层浸软,细菌分解而散发出的气味。

  配置的陈香液取茵陈、藿香、枯矾各30克,可抑制病菌,还能芳香化湿、敛汗除臭。中医认为,茵陈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利湿清热退黄的作用显著,煮汁外用可利湿止痒,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芳香化浊,和中止呕,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其祛脚臭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枯矾有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三药合用,可有效杀菌、燥湿、除臭。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博士 代金刚

  巧用柳叶治脚气

  取新鲜柳叶250克,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沸5分钟,先熏蒸患处,待水温下降至能耐受时,再浸泡半小时,早晚各1次。一般熏泡4~7天即可。

  天津 张女士

  点评:

  脚气的致病菌是真菌,生命力极强,喜好温暖潮湿的环境,而且对紫外线、放射线等也有相当的抵抗力。另外,真菌对营养的要求低,易生长。因此,脚气是比较顽固的。

  除了讲究个人卫生,规范用药治疗外,中医药的小偏方也效果明显。据《中华医学宝典》记载,鲜柳树叶性味苦寒无毒,嫩叶味苦性凉、无毒,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的功效。中医用其煎汁治疗脚气、脚气感染引起的红肿、化脓等症状,有较好疗效。脚趾缝溃烂时,摘几片最嫩的柳叶,将其搓成小丸状,夹在脚趾缝溃烂处,晚上夹入后再穿上袜子,以防滑掉,第二天就可见效,3天脚气即可治愈。脚气大面积发病时,可用嫩柳叶一把,加水煎熬,然后用煎熬的温水洗脚,也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脚气六七天即可治好。

  在我国医药宝库中,述及柳叶药效的典籍颇多。唐朝《外治秘要》一书中记载用柳叶治黄疸,明代李时珍用柳叶治疗白浊、解丹毒、消痛肿。至今,中医临床认为柳叶有清散、利尿、消炎、解毒的作用。用柳叶制成的注射剂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膀胱炎、化脓性腮腺炎、乳腺炎、咽喉炎都有良好功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 王世彪

  我有肺气肿,一个老中医跟我说夏天用三子养亲汤进行调养,肺气肿会好很多。三子养亲汤包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生山药60克,元参30克。加适量清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用2次,有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的功效。

  杭州 武先生

  点评:

  本方原用于治疗老年人中气虚弱、运化不健、水谷为痰、食少痰多、咳嗽喘逆等病症。病急则须治标,病缓则须治其本,故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

  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均为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

  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所以对于肺气肿属于痰壅气逆者效果好。值得注意的是,体虚脾弱之人不宜久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医师 乔志强

  自制陈香液除脚臭

  我老公喜欢运动,身体健康了,但脚臭的问题解决不了。前些天,偶然听见一个朋友说了一个方子,自制陈香液可以除脚臭:取茵陈、藿香、枯矾各30克,碾为粗末,装入布袋内,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7分钟,然后取药液泡足15~25分钟,每日1次,同时勤换鞋袜。上药可连用3天,15天为1疗程。我给老公试了之后,他说还真的有效果。推荐给大家使用。

  天津 曹女士

  点评:

  脚臭是由于足部多汗而使皮肤角质层浸软,细菌分解而散发出的气味。

  配置的陈香液取茵陈、藿香、枯矾各30克,可抑制病菌,还能芳香化湿、敛汗除臭。中医认为,茵陈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利湿清热退黄的作用显著,煮汁外用可利湿止痒,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芳香化浊,和中止呕,有杀菌功能,口含一叶可除口臭,其祛脚臭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枯矾有燥湿、解毒、杀虫的功效。三药合用,可有效杀菌、燥湿、除臭。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博士 代金刚

  巧用柳叶治脚气

  取新鲜柳叶250克,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沸5分钟,先熏蒸患处,待水温下降至能耐受时,再浸泡半小时,早晚各1次。一般熏泡4~7天即可。

  天津 张女士

  点评:

  脚气的致病菌是真菌,生命力极强,喜好温暖潮湿的环境,而且对紫外线、放射线等也有相当的抵抗力。另外,真菌对营养的要求低,易生长。因此,脚气是比较顽固的。

  除了讲究个人卫生,规范用药治疗外,中医药的小偏方也效果明显。据《中华医学宝典》记载,鲜柳树叶性味苦寒无毒,嫩叶味苦性凉、无毒,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的功效。中医用其煎汁治疗脚气、脚气感染引起的红肿、化脓等症状,有较好疗效。脚趾缝溃烂时,摘几片最嫩的柳叶,将其搓成小丸状,夹在脚趾缝溃烂处,晚上夹入后再穿上袜子,以防滑掉,第二天就可见效,3天脚气即可治愈。脚气大面积发病时,可用嫩柳叶一把,加水煎熬,然后用煎熬的温水洗脚,也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脚气六七天即可治好。

  在我国医药宝库中,述及柳叶药效的典籍颇多。唐朝《外治秘要》一书中记载用柳叶治黄疸,明代李时珍用柳叶治疗白浊、解丹毒、消痛肿。至今,中医临床认为柳叶有清散、利尿、消炎、解毒的作用。用柳叶制成的注射剂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膀胱炎、化脓性腮腺炎、乳腺炎、咽喉炎都有良好功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 王世彪


相关内容

  • 祛痰剂-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
  • 温化寒痰-{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 第四节 温化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 [方剂]:苓甘五味姜辛汤 [组成]:茯苓12g,甘草9g,五味子5g,干姜9g,细辛5g. [功效]: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慢性支气管炎 ...

  • 中医内科学方歌
  • 1.感冒 葱豉汤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 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 ...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txt有谁会对着自己的裤裆傻笑.不敢跟他说话 却一遍一遍打开他的资料又关上.用了心旳感情,真旳能让人懂得很多事.╮如果有一天,我的签名不再频繁更新,那便证明我过的很好.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致病原因是由急性支气管炎未及时治疗,经反复感染,长期刺激造成的.过敏 ...

  • [内部资料]中医治病歌诀
  • 中医治病歌诀 阴阳 阳盛清热使白虎阴盛理中四逆阻阳虚八味地黄丸知柏地黄利阴虚. 阴盛格阳假热象四逆白通急煎服阳盛格阴四肢厥承气荡热须急图. 亡阳大汗参附暖亡阴独参饮自苏. 表里 表寒荆防为败毒表热银翘脉数浮表虚桂枝能解肌表实麻黄恶寒除. 里寒附子理中汤里热口渴用白虎里虚十全可 ...

  • 常见中药功效
  • 萝卜子.来菔子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应用 1.食积气滞证 本品味辛行散,消食化积之中,尤善行气消胀,故多用治食积气滞所致脘腹胀满.嗳气 吞酸.腹痛等,常与山楂.神曲.陈皮等同用,如<丹溪心法>保和丸.若为食积停滞又兼脾虚者,可在上方中加白术,以消补兼顾,如<丹溪心法> ...

  • 中医内科方剂歌诀2
  • 第一节感冒1风寒束表证-- 荆防败毒散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荆防败毒羌独柴,枳桔前苓芎草协, 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散湿邪. 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 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2风热犯表证-- 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 ...

  • 哮病中医诊疗方案
  •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 2012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哮病的诊断标准. ①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钳. ②呈反复发作性.常因 ...

  •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 喘证中医诊疗方案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喘证的诊断标准. ⑴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⑵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 ...

  • 常见中医病证的考试要点(一)
  • 常见中医病证的考试要点之感冒.内伤发热.咳嗽.呕吐.泄泻.喘证.哮病. 常见中医病证--感冒 病例: 张某,女,28岁.2011年1月6日初诊. 患者昨日连夜从外地归来,感寒不适,现症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头痛,肢节酸疼,鼻塞,时 流清涕 ,咽痒,咳嗽,舌苔薄白, 脉浮紧 . 答题要求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