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结构调整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结构调整

中共中央做出了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重大部署,这也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为农业发展指出的一条根本出路。笔者为此对吉安镇的农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做了一定的思考。

一、吉安镇农业现状

位于永川区南部的吉安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全镇幅员面积60.1平方公里,其农村基本情况为:7个行政村、15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7966个农业户、27231个农业人口,耕地面积24674亩,人均耕地1.02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53元。

近年来,吉安镇就农业的发展而言提出“一山、一圈、一片”的发展思路,对农业结构进行大胆调整。

一山:黄瓜山脉的尖山、铜凉等两个村,重点发展优质水果、花卉和奶牛特色养殖,以此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已发展黄花梨1万余亩,年产水果1万吨。引进业主建设占地1200亩蓝莓园,已栽种200余亩。引进业主种植茶花为主的花卉150余亩,引进业主建设存栏500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场。

一圈:以吉安场镇和富家洞工矿小区为中心的寒泸村,主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围绕工矿小区增加务工收入,围绕场镇种植优质蔬菜。

一片:地势较为平坦的向前、黄沙、石松、金门村,重点发展优质水稻和规模养殖。今年已流转土地8000亩发展绿色有机稻,水产规模养殖近千亩,生猪规模养殖场3个。

二、吉安镇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业面临形势认识不足

1.在认识上没有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盲目乐观。

应当说我镇的农业已面临严峻挑战,这是因为市场的激烈竞争,

使我们原有的一些优势变成了劣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产品商品率低。目前,我镇农产品商品率不足30%,且基本上是原始产品和初加工产品,如此低的商品率,不仅难以到全国和国际市场上竞争,就连本地市场都难以保住。

第二,主导产品少。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以粮食方面来看,我镇主要以大米为主,但由于只注重产量,不重视质量。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东北大米、泰国大米等外地优质高档大米大量进入我地市场。目前外地大米已垄断了我地优质大米市场。从多经方面看,水果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镇除黄花梨外,其余水果根本没有形成规模,更没有有什么影响力。而黄花梨也因为品质和市场开拓等原因,根本竞争不过福建柚子、广东荔枝、陕西苹果、奉节脐橙等大量进入我地市场的外地水果。

第三,运作方法落后。农业产业化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发展农业的好办法。我镇近几年在这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实施缓慢。目前真正在市场上竞争获胜的产业没有真正形成或规模不大。与全国先进地区比,差距还相当大。综上所述,我镇农业和农民增收已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2.没有看到发展的机遇和希望,消极悲观,失去信心。

我国已经进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管理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国外市场。

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尤其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设立和国务院3号文件的出台,更是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镇实施了大量的国家项目,如土地整治、整村扶贫、农村公路、乡村人行便道、农村能源、农村改水改厕、病险水库整治等。随着区委、区政府黄瓜山乡村旅游管委会的设立,必将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二)在结构调整中,观念更新不够

目前,在结构调整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和思想观念。严重阻碍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影响着结构调整的正确路子。

这些模糊的思想观念具体表现在:

第一,不能正确理解结构调整的含义,在结构调整中产生一些误区。有的把结构调整片面理解就是一个粮经比例的调整,认为只要多拿出点土地去种植经济作物就行了。铜凉7社调整土地建设竹基地,将全社所有田土都种上速生竹和速生桉,致使好田好土没有发挥出更大效益。有的看到别人种什么赚钱,也就跟着要求种什么。寒泸村部分社员跟着黄瓜山上种黄花梨,但由于土壤气候、管理水平等原因,效益远不如黄瓜山上种梨好。有的没有立足本地优势,看不到潜在市场要求,没有把自己的优势与潜在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结构调整难以起步。区委、区政府确定在黄瓜山建设乡村旅游基地,一些村社和社员看不到旅游的潜在市场对项目实施有抵触情绪。杨梅园项目的流产就是一典型事例。

第二,没有正确认识规模与市场的关系。认为只要有了规模,就会有市场。因而在决策组织农民生产中,不是用市场的需求去促进生产形成规模,而是用行政手段强制上规模。我镇实施的3000亩竹基地建设很大程度上带有行政命令的成分。

第三,对结构调整心中没有底。对本地究竟怎样调,拿不出具体措施来。全镇7个村制定出的调整规划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色。

第四,结构调整的主体颠倒,推动结构调整的手段单一。由于长期的工作方法所影响,在结构调整中,还是以政府说了算,领导定了干,而没有想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和业主才是结构调整的主体,政府只能用政策和服务去加以引导。我镇仍没有完全改变年初下达各项具体计划面积和完成指标,年终进行检查的工作模式,没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

(三)在结构调整中没有真正把握市场

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农业结构,这是一个基本原则。然而,我们目前没有很好地把握市场,往往只盯到农产品的原始市场,而对通过深加工、发掘农产品的附加值,开拓市场却没有顾及到,仍停留在原材料的销售上。农民种的水果、蔬菜、粮食,养的生猪、小家禽家

畜都是卖的原始产品。这是我们在市场开拓上的一个致命弱点。尤其是没有针对都市人对绿色环境休闲的需求,发展能让都市人体验、休闲观光的农业,走第一、第三产业的融合之路,走以卖农产品到卖环境之路。

(四)结构调整缺乏特色

区域性结构的雷同,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农产品生产没有自己的特色,从而在市场上形不成竞争优势。这是我镇农业结构极不合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全镇7个村基本上处于粮猪型的二元结构,即一家一户既种上几亩地粮食,又饲养几头生猪,没有真正形成规划中的“一山、一圈、一片”的特色。

(五)传统农业上档升级不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镇逐步形成了一批传统产业,支撑起农村经济和农民的收入。但如今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一些品质较低的传统产品陷入困境,被逐渐挤出市场。

黄花梨种植在我镇曾经是引以为自豪的多经项目,然而品质的退化,市场的变化导致市场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效益越来越差。

(六)机制创新步伐不够

农业结构调整是环环紧扣的市场运作,在整个过程中,机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行机制一头牵着市场,一头牵着生产,利益是连接各个环节的纽带。我镇合理的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吉安镇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通过对我镇农业结构状况的调查,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更要看到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能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来思考和研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必须统筹规划,慎密部署,搞好结合,用足政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更新观念,解决认识问题

必须对模糊的思想观念认真加以清理,在结构调整中,先调新观念。

更新观念的首要问题是搞清为什么要进行结构调整?怎样进行结构调整?

经过30多年的农村改革和发展,农业发展所受到的约束已由单一的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致使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低质农产品过剩,如我镇生产的黄花梨;另一方面优质的农产品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的要求。永川农副产品和食品市场上,大量涌入外地产品。审时度势,不进行结构调整,农业就只有失去本身就小的市场。

农业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规模、品种的调整,而是要以市场为需求,特别是潜在市场的需求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镇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起着指导作用、引导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找准本地优势,对市场的需求特别是潜在市场的需求要看准。农民和业主作为结构调整的主体,决定了在调整中必须消除行政手段,重点是转变职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供服务上来,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培植典型示范户、科技示范户,继续引进业主带动周边农户,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指导等手段,让农民树立起市场观念,主动调整结构。

(二)准确把握和开拓市场

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应以市场开拓做起。用市场来推动结构调整。在市场开拓上,要以盯本地市场转变到面向全国大市场;以只看到原始的鲜销市场,转变到开拓深加工、附加值高的市场上来;以只看到农产品市场,转变到乡村旅游市场。因此在确立黄瓜上乡村旅游项目、蓝莓种植项目时,就是以面向重庆、面向大西南、面向全国为指导思想。

在深加工农产品市场的开拓上,吉安镇潜力很大。目前农产品加工增值连真正意义上的起步都说不上。因此,我们将下决心抓好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产品市场,以此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的发展,近期重点抓好奔牛山庄牛初乳、乳牛深加工。

(三)努力调出吉安镇自身特色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区位等优势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调整出自己的特色来。

一是将黄瓜山上的尖山村、铜凉村打造为集水果、花卉种植、奶牛特种养殖为特色的,以休闲、度假、观光为主,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的一个示范园区。

二是引进业主种植1000亩蓝莓,带动农户种植5000至10000亩蓝莓,并建设加工基地。

三是引进业主集中养殖2000头奶牛,带动农户养殖1万头奶牛,形成天友乳牛真正的基地并开发牛初乳、乳牛等产品。

四是引进业主集中发展1000亩花卉苗木,带动农户发展5000亩花卉苗木,并组建园林景观公司。

(四)抓好传统农业的上挡升级

传统农业该怎么发展呢?吉安镇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必须肯定的是,传统农业是在资源优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身具有发展优势的基础。只是品种、品质上不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只要我们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品种、品质上的改造,传统产业就会重新焕发青春,重新占领市场。近两年我们对黄花梨进行高接换种,2009年实施不足2000亩,今年已突破4000亩。

通过探索,我们认为在改造传统农业方面一是要有超前意识,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调整;二是要有科学的头脑和方法,不可盲目从事,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品种和技术的改造。

在传统农业的改造上,我们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对现有的水果、蔬菜、水产、生猪、小家禽家畜品种进行改良提高,使之适应不断变

化的市场。当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传统农业的上档升级也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五)加快机制创新步伐

机制创新主要是组织机制和投入机制两方面的创新。

组织机制是结构调整中的运行基础。龙头企业、业主制、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好的形式都值得我们探索。针对吉安镇的实际,在组织机制创新方面将重点采用业主制和专业合作社两种方式。在蓝莓园的建设中就选择了业主制。在奶牛养殖项目上就选择了专业合作社的模式。

投入机制也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关键。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投入,投入必须要讲效益。原有的投入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竞争,支撑不起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前几年,发展笋用竹时,采用政府出钱购苗,农民栽种的方式,其结果是并不理想,所栽种笋用竹几乎全部毁掉。

最近,我们正在探讨利用土地等生产资料和项目来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有效配置资源的新路子,在思想观念上已开始发生转变。一是改对农民的直接投入为对业主的投入。我们争取资金对蓝莓园等项目给予基础设施的补助。二是改对生产开发投入为对良种引进投入。在奶牛引进、梨新品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补助。三是改对项目实施时的投入为先实施,作出实绩后争取投入。主要是对一些典型户在起到示范作用后实行以奖代补。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结构调整

中共中央做出了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的重大部署,这也是在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为农业发展指出的一条根本出路。笔者为此对吉安镇的农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做了一定的思考。

一、吉安镇农业现状

位于永川区南部的吉安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全镇幅员面积60.1平方公里,其农村基本情况为:7个行政村、15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7966个农业户、27231个农业人口,耕地面积24674亩,人均耕地1.02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753元。

近年来,吉安镇就农业的发展而言提出“一山、一圈、一片”的发展思路,对农业结构进行大胆调整。

一山:黄瓜山脉的尖山、铜凉等两个村,重点发展优质水果、花卉和奶牛特色养殖,以此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已发展黄花梨1万余亩,年产水果1万吨。引进业主建设占地1200亩蓝莓园,已栽种200余亩。引进业主种植茶花为主的花卉150余亩,引进业主建设存栏500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场。

一圈:以吉安场镇和富家洞工矿小区为中心的寒泸村,主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围绕工矿小区增加务工收入,围绕场镇种植优质蔬菜。

一片:地势较为平坦的向前、黄沙、石松、金门村,重点发展优质水稻和规模养殖。今年已流转土地8000亩发展绿色有机稻,水产规模养殖近千亩,生猪规模养殖场3个。

二、吉安镇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业面临形势认识不足

1.在认识上没有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盲目乐观。

应当说我镇的农业已面临严峻挑战,这是因为市场的激烈竞争,

使我们原有的一些优势变成了劣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产品商品率低。目前,我镇农产品商品率不足30%,且基本上是原始产品和初加工产品,如此低的商品率,不仅难以到全国和国际市场上竞争,就连本地市场都难以保住。

第二,主导产品少。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以粮食方面来看,我镇主要以大米为主,但由于只注重产量,不重视质量。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东北大米、泰国大米等外地优质高档大米大量进入我地市场。目前外地大米已垄断了我地优质大米市场。从多经方面看,水果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镇除黄花梨外,其余水果根本没有形成规模,更没有有什么影响力。而黄花梨也因为品质和市场开拓等原因,根本竞争不过福建柚子、广东荔枝、陕西苹果、奉节脐橙等大量进入我地市场的外地水果。

第三,运作方法落后。农业产业化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发展农业的好办法。我镇近几年在这方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实施缓慢。目前真正在市场上竞争获胜的产业没有真正形成或规模不大。与全国先进地区比,差距还相当大。综上所述,我镇农业和农民增收已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2.没有看到发展的机遇和希望,消极悲观,失去信心。

我国已经进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信息、技术、资金、项目、管理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国外市场。

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尤其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设立和国务院3号文件的出台,更是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镇实施了大量的国家项目,如土地整治、整村扶贫、农村公路、乡村人行便道、农村能源、农村改水改厕、病险水库整治等。随着区委、区政府黄瓜山乡村旅游管委会的设立,必将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

(二)在结构调整中,观念更新不够

目前,在结构调整中,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和思想观念。严重阻碍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影响着结构调整的正确路子。

这些模糊的思想观念具体表现在:

第一,不能正确理解结构调整的含义,在结构调整中产生一些误区。有的把结构调整片面理解就是一个粮经比例的调整,认为只要多拿出点土地去种植经济作物就行了。铜凉7社调整土地建设竹基地,将全社所有田土都种上速生竹和速生桉,致使好田好土没有发挥出更大效益。有的看到别人种什么赚钱,也就跟着要求种什么。寒泸村部分社员跟着黄瓜山上种黄花梨,但由于土壤气候、管理水平等原因,效益远不如黄瓜山上种梨好。有的没有立足本地优势,看不到潜在市场要求,没有把自己的优势与潜在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结构调整难以起步。区委、区政府确定在黄瓜山建设乡村旅游基地,一些村社和社员看不到旅游的潜在市场对项目实施有抵触情绪。杨梅园项目的流产就是一典型事例。

第二,没有正确认识规模与市场的关系。认为只要有了规模,就会有市场。因而在决策组织农民生产中,不是用市场的需求去促进生产形成规模,而是用行政手段强制上规模。我镇实施的3000亩竹基地建设很大程度上带有行政命令的成分。

第三,对结构调整心中没有底。对本地究竟怎样调,拿不出具体措施来。全镇7个村制定出的调整规划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色。

第四,结构调整的主体颠倒,推动结构调整的手段单一。由于长期的工作方法所影响,在结构调整中,还是以政府说了算,领导定了干,而没有想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和业主才是结构调整的主体,政府只能用政策和服务去加以引导。我镇仍没有完全改变年初下达各项具体计划面积和完成指标,年终进行检查的工作模式,没有真正转变政府职能。

(三)在结构调整中没有真正把握市场

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农业结构,这是一个基本原则。然而,我们目前没有很好地把握市场,往往只盯到农产品的原始市场,而对通过深加工、发掘农产品的附加值,开拓市场却没有顾及到,仍停留在原材料的销售上。农民种的水果、蔬菜、粮食,养的生猪、小家禽家

畜都是卖的原始产品。这是我们在市场开拓上的一个致命弱点。尤其是没有针对都市人对绿色环境休闲的需求,发展能让都市人体验、休闲观光的农业,走第一、第三产业的融合之路,走以卖农产品到卖环境之路。

(四)结构调整缺乏特色

区域性结构的雷同,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农产品生产没有自己的特色,从而在市场上形不成竞争优势。这是我镇农业结构极不合理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全镇7个村基本上处于粮猪型的二元结构,即一家一户既种上几亩地粮食,又饲养几头生猪,没有真正形成规划中的“一山、一圈、一片”的特色。

(五)传统农业上档升级不够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镇逐步形成了一批传统产业,支撑起农村经济和农民的收入。但如今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情况下,一些品质较低的传统产品陷入困境,被逐渐挤出市场。

黄花梨种植在我镇曾经是引以为自豪的多经项目,然而品质的退化,市场的变化导致市场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效益越来越差。

(六)机制创新步伐不够

农业结构调整是环环紧扣的市场运作,在整个过程中,机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行机制一头牵着市场,一头牵着生产,利益是连接各个环节的纽带。我镇合理的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吉安镇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通过对我镇农业结构状况的调查,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时,更要看到难得的发展机遇,只能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来思考和研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必须统筹规划,慎密部署,搞好结合,用足政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更新观念,解决认识问题

必须对模糊的思想观念认真加以清理,在结构调整中,先调新观念。

更新观念的首要问题是搞清为什么要进行结构调整?怎样进行结构调整?

经过30多年的农村改革和发展,农业发展所受到的约束已由单一的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的双重约束。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新的要求,致使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低质农产品过剩,如我镇生产的黄花梨;另一方面优质的农产品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的要求。永川农副产品和食品市场上,大量涌入外地产品。审时度势,不进行结构调整,农业就只有失去本身就小的市场。

农业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规模、品种的调整,而是要以市场为需求,特别是潜在市场的需求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镇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起着指导作用、引导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找准本地优势,对市场的需求特别是潜在市场的需求要看准。农民和业主作为结构调整的主体,决定了在调整中必须消除行政手段,重点是转变职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提供服务上来,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培植典型示范户、科技示范户,继续引进业主带动周边农户,采取市场引导,政策指导等手段,让农民树立起市场观念,主动调整结构。

(二)准确把握和开拓市场

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应以市场开拓做起。用市场来推动结构调整。在市场开拓上,要以盯本地市场转变到面向全国大市场;以只看到原始的鲜销市场,转变到开拓深加工、附加值高的市场上来;以只看到农产品市场,转变到乡村旅游市场。因此在确立黄瓜上乡村旅游项目、蓝莓种植项目时,就是以面向重庆、面向大西南、面向全国为指导思想。

在深加工农产品市场的开拓上,吉安镇潜力很大。目前农产品加工增值连真正意义上的起步都说不上。因此,我们将下决心抓好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产品市场,以此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的发展,近期重点抓好奔牛山庄牛初乳、乳牛深加工。

(三)努力调出吉安镇自身特色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区位等优势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调整出自己的特色来。

一是将黄瓜山上的尖山村、铜凉村打造为集水果、花卉种植、奶牛特种养殖为特色的,以休闲、度假、观光为主,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的一个示范园区。

二是引进业主种植1000亩蓝莓,带动农户种植5000至10000亩蓝莓,并建设加工基地。

三是引进业主集中养殖2000头奶牛,带动农户养殖1万头奶牛,形成天友乳牛真正的基地并开发牛初乳、乳牛等产品。

四是引进业主集中发展1000亩花卉苗木,带动农户发展5000亩花卉苗木,并组建园林景观公司。

(四)抓好传统农业的上挡升级

传统农业该怎么发展呢?吉安镇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必须肯定的是,传统农业是在资源优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身具有发展优势的基础。只是品种、品质上不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只要我们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品种、品质上的改造,传统产业就会重新焕发青春,重新占领市场。近两年我们对黄花梨进行高接换种,2009年实施不足2000亩,今年已突破4000亩。

通过探索,我们认为在改造传统农业方面一是要有超前意识,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调整;二是要有科学的头脑和方法,不可盲目从事,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品种和技术的改造。

在传统农业的改造上,我们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对现有的水果、蔬菜、水产、生猪、小家禽家畜品种进行改良提高,使之适应不断变

化的市场。当然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传统农业的上档升级也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五)加快机制创新步伐

机制创新主要是组织机制和投入机制两方面的创新。

组织机制是结构调整中的运行基础。龙头企业、业主制、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好的形式都值得我们探索。针对吉安镇的实际,在组织机制创新方面将重点采用业主制和专业合作社两种方式。在蓝莓园的建设中就选择了业主制。在奶牛养殖项目上就选择了专业合作社的模式。

投入机制也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关键。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投入,投入必须要讲效益。原有的投入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竞争,支撑不起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前几年,发展笋用竹时,采用政府出钱购苗,农民栽种的方式,其结果是并不理想,所栽种笋用竹几乎全部毁掉。

最近,我们正在探讨利用土地等生产资料和项目来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有效配置资源的新路子,在思想观念上已开始发生转变。一是改对农民的直接投入为对业主的投入。我们争取资金对蓝莓园等项目给予基础设施的补助。二是改对生产开发投入为对良种引进投入。在奶牛引进、梨新品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补助。三是改对项目实施时的投入为先实施,作出实绩后争取投入。主要是对一些典型户在起到示范作用后实行以奖代补。


相关内容

  • 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
  • 随着由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三农”问题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所以会频繁地发生涉农恶性事件,是因为近年来农民收入持续减少,难以承受不断增加的各种负担。据测算,在农业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目前传统的种植业已经无利可图,加上我国加入wto给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农民今后面临的 ...

  • 中国"三农"问题的焦点和出路
  • 我国的"三农"问题说起来都带"农"字,但它却不是就"农"论"农"的简单问题."三农"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动态性,堪称世界之最,也是国内经济学界始终关注.热度不减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难 ...

  • [行业资讯]看完这篇文章,让您读懂节水农业!
  • 导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而我国北方地区又是干旱缺水地区,这就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个需解决的课题.如何可持续发展农业,必须十分重视节水技术的应用,达到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发展. 水是维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 ...

  • 观念就是财富 思路决定出路--赴江西考察报告
  • 观念就是财富 思路决定出路--赴江西考察报告 今年四月末,我市第二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江西省考察学习,时间虽短感触和收获却颇多.江西作为中部的一个农业大省.资源大省.正在发展中的经济穷省,其发展条件与我区十分相似,所以其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同样会给我们很多借鉴. 一.江西总体印象及"十五&q ...

  • 赴日本考察果业有感
  • 为了学习考察日本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先进 验和技术,加强交流与合作,10月30日至11月10日,我随延安市政府果业考察团,先后拜访和考察了东京大田青果批发市场,青森县农协果汁加工厂.青森县果树试验场.野村元艺场.长野县果树试验以及长野县农协.通过长时间的访问和广泛交流,亲身感受了日本国科技和经济的 ...

  • 城市化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出路
  • 城市化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出路 一.目前我国城乡差距所带来的严重问题 首先,如果我们还不重视农业.农村中的公平问题,那么城乡社会的差距将会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障碍,这种极度的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会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因为科学的社会主义正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公平中产生的, ...

  • 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全面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把握这一总体思路,就要着重领会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战略思想. 全会提出的总体思路,切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 ...

  •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把握这一总体思路,就要着重领会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战略思想. 全会提出的总体思路,切合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

  •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
  • 作者:薛邦城蒙慧 科学·经济·社会 2002年03期 自1978年实行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大多数国内外研究者倾向于把这 一时期的增长主要归因于推行家庭承包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推广运用新技术及非农产 业的发展,而农业生产结构(注:本文所指生产结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种植业结构,即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