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园林建筑差异

中西方古园林建筑差异

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有人称之为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一,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建筑差异

1,建造艺术理念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主要是突出自然风景。

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

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如亭、榭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大观园是以景区作为绿化单元来设置林木的。通过对林木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来渲染、烘托景区的主题。例如:稻香村所要表现的是一座典型的农庄,故在村前安排了农村常见的桑,榆、槿、柘;在村后又安排了千百株杏树,把“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中的诗情画意引入景区,强化了稻香村的乡土气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西方古典园林,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崇尚开放,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如维也纳美泉宫整个宫殿是巴洛克风格的,但是其中有44个房间是洛可可风格的。美泉宫虽不能和凡尔赛宫相比,但依旧显示出了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气派。宫殿长廊墙壁上是哈布斯堡皇族历代皇帝的肖像画以及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16个儿女的肖像。后来随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奈特少女时代的画像也在其中。

Schönbrunn Palace in Vienna

美泉宫背面的皇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园林,硕大的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园林的尽头是一座“海神泉”(Neptunbrunnen),向东便是皇宫名称由来但却不很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Roman ruins in en Schonbrunn Palace's garden, Vienna)和一块方尖碑。美泉宫的最高点是凯旋门(Gloriette),海神泉的西侧是动物园(Tierpark)和热带植物温室(Palmenhaus)。美泉宫内的中国陶瓷不可胜数,据专家统计,

2,建筑材料的差异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

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北京明清故宫和沈阳明清故宫,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我国的传统建筑是一种木结构体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构架。抬梁式木构架不仅可以组成一间、三间、五间乃至若干间的房屋,还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形、扇面、万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甚至可以构成多层的楼阁与塔等建筑,墙壁是起围护、分割作用的非承重构件。由于受到木材及结构本身的限制,形状及内部空间较简单。布局上,总是把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分解为若干幢单体建筑,每幢单体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一定的“身份”,以及与这个“身份”相适应的位置。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表现在建筑结构本身的美化、建筑的造型及少量的附加装饰上。

3,布局上的差异

三, 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强调有法无式。呈现不规则的平面布局。人们在二维园址上将整体空间分隔成不同形状、尺度、个性的多个空间,通过对其分割与联系的处理,形成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同时配合借景、对景、分景、隔景、藏景等空间处理手法的运用,形成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园林艺术景观,以有限的面积创造出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三维空间效果。

四,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拱券结构发展后,建筑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罗马的万神庙等有内部空间层次的公共性建筑物,建筑的空间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实体的外框。西方古典造型艺术强调“体积美”,建筑物的尺度、体量、形象并不去适应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着重在于强调建筑实体的气氛,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建筑与雕塑连为一体,追求一种雕塑性的美。其建筑艺术加工的重点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装饰艺术上。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典建筑,它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所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由于建筑体积庞大,因此很重视其立面实体的分划和处理,从而形成一整套立面构图的美学原则。

4,景观配置上的差异

中国园林的景观配置

“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园冶》的描绘说明中国园林中花草树木品种繁多。

选择上除重视花木的姿、色、香、韵,还十分推崇植物的“品格”;数量上贵精而不求多;配置上仿照自然,错落有致地组合成人工群落环境。

西方园林的景观配置

花木不是自然生长的形状,被人为地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体。草坪、花圃、水池被严格地规划成菱形、方形和圆形等几何形。水池中总是布局着人物雕塑和喷泉。各要素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推敲精致,体现对称性和整一性。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都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是古代人民留下的智慧结晶。值得后人去探索研究欣赏。

中西方古园林建筑差异

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有人称之为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一,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建筑差异

1,建造艺术理念的差异

中西方古典园林主要是突出自然风景。

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

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如亭、榭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大观园是以景区作为绿化单元来设置林木的。通过对林木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来渲染、烘托景区的主题。例如:稻香村所要表现的是一座典型的农庄,故在村前安排了农村常见的桑,榆、槿、柘;在村后又安排了千百株杏树,把“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中的诗情画意引入景区,强化了稻香村的乡土气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西方古典园林,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崇尚开放,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如维也纳美泉宫整个宫殿是巴洛克风格的,但是其中有44个房间是洛可可风格的。美泉宫虽不能和凡尔赛宫相比,但依旧显示出了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气派。宫殿长廊墙壁上是哈布斯堡皇族历代皇帝的肖像画以及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皇16个儿女的肖像。后来随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的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奈特少女时代的画像也在其中。

Schönbrunn Palace in Vienna

美泉宫背面的皇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园林,硕大的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园林的尽头是一座“海神泉”(Neptunbrunnen),向东便是皇宫名称由来但却不很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Roman ruins in en Schonbrunn Palace's garden, Vienna)和一块方尖碑。美泉宫的最高点是凯旋门(Gloriette),海神泉的西侧是动物园(Tierpark)和热带植物温室(Palmenhaus)。美泉宫内的中国陶瓷不可胜数,据专家统计,

2,建筑材料的差异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

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北京明清故宫和沈阳明清故宫,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

我国的传统建筑是一种木结构体系,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抬梁式木构架。抬梁式木构架不仅可以组成一间、三间、五间乃至若干间的房屋,还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六角、八角、圆形、扇面、万字、田字及其他特殊平面的建筑,甚至可以构成多层的楼阁与塔等建筑,墙壁是起围护、分割作用的非承重构件。由于受到木材及结构本身的限制,形状及内部空间较简单。布局上,总是把各种不同用途的房间分解为若干幢单体建筑,每幢单体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与一定的“身份”,以及与这个“身份”相适应的位置。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表现在建筑结构本身的美化、建筑的造型及少量的附加装饰上。

3,布局上的差异

三, 中国园林在布局上因地制宜,强调有法无式。呈现不规则的平面布局。人们在二维园址上将整体空间分隔成不同形状、尺度、个性的多个空间,通过对其分割与联系的处理,形成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变化。同时配合借景、对景、分景、隔景、藏景等空间处理手法的运用,形成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园林艺术景观,以有限的面积创造出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三维空间效果。

四,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料砌筑,墙壁较厚,窗洞较小,建筑的跨度受石料的限制而内部空间较小。拱券结构发展后,建筑空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建造起了象罗马的万神庙等有内部空间层次的公共性建筑物,建筑的空间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未突破厚重实体的外框。西方古典造型艺术强调“体积美”,建筑物的尺度、体量、形象并不去适应人们实际活动的需要,而着重在于强调建筑实体的气氛,其着眼点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建筑与雕塑连为一体,追求一种雕塑性的美。其建筑艺术加工的重点也自然地集中到了目力所及的外表及装饰艺术上。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园林建筑取法于西方古典建筑,它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所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由于建筑体积庞大,因此很重视其立面实体的分划和处理,从而形成一整套立面构图的美学原则。

4,景观配置上的差异

中国园林的景观配置

“梧荫匝地,槐荫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园冶》的描绘说明中国园林中花草树木品种繁多。

选择上除重视花木的姿、色、香、韵,还十分推崇植物的“品格”;数量上贵精而不求多;配置上仿照自然,错落有致地组合成人工群落环境。

西方园林的景观配置

花木不是自然生长的形状,被人为地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体。草坪、花圃、水池被严格地规划成菱形、方形和圆形等几何形。水池中总是布局着人物雕塑和喷泉。各要素的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推敲精致,体现对称性和整一性。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都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是古代人民留下的智慧结晶。值得后人去探索研究欣赏。


相关内容

  •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
  • 建筑规律的发展是客观的,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名族文化,传统观念,生活理念以及建筑价值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中西方的建筑有着严格的差异.在建筑研究中应该运用整体思维,进行纵横的比较分析.中西方传统建筑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形态,在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传统建筑异同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 ...

  •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
  •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 瞿少杰 自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有了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伴 随着我们对美学认知与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美学这一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学科逐渐兴起.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 ...

  • 中西方传统建筑风格的差异与交融
  • 摘 要:文章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总结中西方传统建筑的差异,并例举考察实例进一步说明中式与西洋建筑风格交融的方法. 关键词:中西建筑:建筑风格:传统建筑 1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差 ...

  • 求同存异博采众长
  • 摘要: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现在依然存在,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的差异实质上已经折射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乃至中西社会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迥异,文章就是举例分析中西在建筑上的差异,进而能够达到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目的,建设我们新型的社会主义城市 ...

  • 浅谈东西方建筑文化之差异
  • 目录 浅东西方建筑文化之差异....................... 2 (一)中国建筑风采 ........................ 2 (二).西方建筑特点 ....................... 3 (三)简论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 3 参考文 ...

  • 浅谈民族差异和历史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 浅谈民族差异和历史文化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摘要:在不同的建筑空间形态中都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对建筑空间形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使建筑具有了地域风格的区别.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孕育了多种多样的地域建筑风格.目前的世界文化分为东.西两大阵营.对东.西方不同文化在建筑空间形态中体现的探索能使 ...

  •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教案
  •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教学方案 主讲人姓名 陈娇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对中西文化了解非常少,即使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中国文化也只是甚少,导致无法看清诸多问题,混淆了中西教育世界,也无法有效吸取西方文明并有机 ...

  • 跨文化交流
  • <跨文化交流>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一转眼我们的<跨文化交流>已经完成了整书的学习,在这短短的11周里,王培英老师带领我们在世界的文化中畅游,体会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对不同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体悟,那就是不管是哪种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观念 ...

  • 小议中国古建筑营造特点及中西差异
  •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设计风格也越来越多,而部分商品房住宅小区及别墅设计采用了中国古建筑风格,本文结合古建筑营造特点,分析中西建筑差异,为广大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营造特点:中西差异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风格也日趋多样化.地产商为满足部分中国人的消费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