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印记

北大印记

xx年3月,我有幸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北京大学第十七期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参加学习培训。时值初春,晨曦中的博雅塔,暮蔼中的未名湖;远处青山连绵,近处绿水荡漾……北大是中国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缩影,无论是建筑、环境还是人,均体现无遗。在燕园,我才真正感受到智慧、勇气、文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通过学习,对我们起到了转变思想观念、了解知识信息、掌握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的作用。老师们博学多才、勤奋敬业,严谨的治学作风,敢于坚持真理的气魄和勇气,互动的教学方法以及文明的校园环境等都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印记一:理论勇气
北大与中国近、现代史密不可分,厚重、深沉。它是中国社会转型的象征,带有阵痛和血腥味。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北大师生善于思考、分析、探索,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第一声“振兴中华”在这里叫响;在此之后天安门游行队伍中“小平,你好”的横幅从这里举起。
在学术争论上,师生们思想异常活跃,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历史上,这里产生了很多具有理论勇气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如:马寅初的人口论、厉以宁的股份制理论、晏智杰的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等。尽管这些理论还需要经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这种理论勇气是值得赞赏和学习的。它进一步推进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永恒的思维话题。
印记二:经济学家的智慧
来北大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学智慧。常听老师们称赞谁时总爱说:“这人智慧”。他们的讲课更是充满了智慧之光,用最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事物、理论表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个教授曾这样描述企业不同身份的人,即有钱有才的人叫董事(长);有钱没才的人叫股东;无钱有才的人叫职业经理。
在说到思维方式时,他们认为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式不同,时间一长,有的人思维方式相对固定,长起了茧子,到后来连最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任何知识都具有两面性,一是促进人的思维;二是约束人的思维。所以每个人一辈子都需要思想上的启蒙。他们喜欢逆向思维,比如经济学家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是鬼话就是白痴。因为世上无君子,人人都是经济人,如用人不疑就要出大错。正确的应该是:“用人要疑,疑人还要用”,关键是要有一套约束机制。
企业的经营分为三个层次。一般企业经营的是产品。但产品是个周期的概念,没有一劳永逸的产品。从进市场到衰退经历导入、成长、成熟、衰落的四个时期,只有当产品处于上升时期即花蕾型时期才是最好的。再高点的企业经营的是人才。它促成企业规模扩大,为了避免人才跳槽,就四处办企业。最高层次的企业经营的是理念、观念。
印记三:传承中国文化
北大图书馆是亚洲高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它以其丰富的馆藏和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享誉海内外。馆藏150万册古籍中的每一本书都好像是古人在和你对话,古人的文脉就从你这里传承过来了。书籍、书香、书卷气,影响了一代代书生。中国的文化一方面要抓取,另一方面要存起来、传下去,既要坚守自己的信念,文化守成,又要开放和与时俱进。
在图书馆看到了唐诗中的山水田园诗、爱国怀乡诗、咏史怀古诗、爱民悯农诗词后,觉得我国诗歌的历史、意境竟如此美丽,真是不爱诗者也爱诗。在看到《列子扬朱》中“吞舟之鱼,不游支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时,心想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追求、精神,一个民族也如此,否则只能是种族。在诗中,我充分体味了人品、人格、人生。交友时,人格都是平等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为人时,要坦荡宽容,交友以诚,交友以恒。对朋友要“不以盛衰改节,不以存亡易心。”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坏,也不要把自己藏得太深,更不要老想着算计别人。否则会遭遇孤寂的人生,而孤寂的人生是最严酷的“刑法”。总之,为官先为人。
印记四:讲座的魅力
作为北大最别致的一道校园风景,讲座不仅增添了北大这块神圣土地的内涵,而且让这古老的校园更加生机盎然、青春焕发,并因此而成为北大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说,讲座如果在大学里消失,校园文化便成为戈壁上的涓涓细流,虽澄澈,但孱弱且短暂。
来北大不在于听讲课,而在于听讲座,每年有数百场学术报告会和讲座,在那里获得的信息是最新的,视野是最宽的,思维是最活的。无论是中外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还是新闻媒体、民间艺人等都可以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讲座结束前的半小时一般要留下来提问,充分激活你的思维,让全场沸腾起来。在北大学习期间,我聆听了几十场讲座,真可谓受益匪浅。
人的一生在北大学习过,“此生不虚矣”!
北大——我的挚爱,从小到现在,到永远!

北大印记

xx年3月,我有幸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北京大学第十七期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参加学习培训。时值初春,晨曦中的博雅塔,暮蔼中的未名湖;远处青山连绵,近处绿水荡漾……北大是中国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缩影,无论是建筑、环境还是人,均体现无遗。在燕园,我才真正感受到智慧、勇气、文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通过学习,对我们起到了转变思想观念、了解知识信息、掌握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的作用。老师们博学多才、勤奋敬业,严谨的治学作风,敢于坚持真理的气魄和勇气,互动的教学方法以及文明的校园环境等都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永久的印记。
印记一:理论勇气
北大与中国近、现代史密不可分,厚重、深沉。它是中国社会转型的象征,带有阵痛和血腥味。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北大师生善于思考、分析、探索,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第一声“振兴中华”在这里叫响;在此之后天安门游行队伍中“小平,你好”的横幅从这里举起。
在学术争论上,师生们思想异常活跃,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历史上,这里产生了很多具有理论勇气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如:马寅初的人口论、厉以宁的股份制理论、晏智杰的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等。尽管这些理论还需要经过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这种理论勇气是值得赞赏和学习的。它进一步推进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永恒的思维话题。
印记二:经济学家的智慧
来北大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学智慧。常听老师们称赞谁时总爱说:“这人智慧”。他们的讲课更是充满了智慧之光,用最简单的语言把复杂的事物、理论表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个教授曾这样描述企业不同身份的人,即有钱有才的人叫董事(长);有钱没才的人叫股东;无钱有才的人叫职业经理。
在说到思维方式时,他们认为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思维惯性和思维定式不同,时间一长,有的人思维方式相对固定,长起了茧子,到后来连最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任何知识都具有两面性,一是促进人的思维;二是约束人的思维。所以每个人一辈子都需要思想上的启蒙。他们喜欢逆向思维,比如经济学家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是鬼话就是白痴。因为世上无君子,人人都是经济人,如用人不疑就要出大错。正确的应该是:“用人要疑,疑人还要用”,关键是要有一套约束机制。
企业的经营分为三个层次。一般企业经营的是产品。但产品是个周期的概念,没有一劳永逸的产品。从进市场到衰退经历导入、成长、成熟、衰落的四个时期,只有当产品处于上升时期即花蕾型时期才是最好的。再高点的企业经营的是人才。它促成企业规模扩大,为了避免人才跳槽,就四处办企业。最高层次的企业经营的是理念、观念。
印记三:传承中国文化
北大图书馆是亚洲高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它以其丰富的馆藏和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享誉海内外。馆藏150万册古籍中的每一本书都好像是古人在和你对话,古人的文脉就从你这里传承过来了。书籍、书香、书卷气,影响了一代代书生。中国的文化一方面要抓取,另一方面要存起来、传下去,既要坚守自己的信念,文化守成,又要开放和与时俱进。
在图书馆看到了唐诗中的山水田园诗、爱国怀乡诗、咏史怀古诗、爱民悯农诗词后,觉得我国诗歌的历史、意境竟如此美丽,真是不爱诗者也爱诗。在看到《列子扬朱》中“吞舟之鱼,不游支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时,心想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追求、精神,一个民族也如此,否则只能是种族。在诗中,我充分体味了人品、人格、人生。交友时,人格都是平等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为人时,要坦荡宽容,交友以诚,交友以恒。对朋友要“不以盛衰改节,不以存亡易心。”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坏,也不要把自己藏得太深,更不要老想着算计别人。否则会遭遇孤寂的人生,而孤寂的人生是最严酷的“刑法”。总之,为官先为人。
印记四:讲座的魅力
作为北大最别致的一道校园风景,讲座不仅增添了北大这块神圣土地的内涵,而且让这古老的校园更加生机盎然、青春焕发,并因此而成为北大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可以说,讲座如果在大学里消失,校园文化便成为戈壁上的涓涓细流,虽澄澈,但孱弱且短暂。
来北大不在于听讲课,而在于听讲座,每年有数百场学术报告会和讲座,在那里获得的信息是最新的,视野是最宽的,思维是最活的。无论是中外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还是新闻媒体、民间艺人等都可以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讲座结束前的半小时一般要留下来提问,充分激活你的思维,让全场沸腾起来。在北大学习期间,我聆听了几十场讲座,真可谓受益匪浅。
人的一生在北大学习过,“此生不虚矣”!
北大——我的挚爱,从小到现在,到永远!


相关内容

  • 摄影让我着迷
  • 五月,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内衣展上,几十家品牌在展位上搭台用模特真人秀,发布新一季流行,成为一大时尚风景.我端起相机拍了一组真人秀照片. 其实,在没进入新闻媒体之前,我就曾是个业余摄影发烧友.一晃几十年,只是喜欢拍摄,没什么长进,但不知不觉留下许多人生轨迹的旧照.在我看来摄影是一门创作艺术,更是一门现代 ...

  • 自荐信北大
  • 自荐信 尊敬的北京大学招生办老师: 您好! 我是青岛第五十八中学的高三学生赵乘仪.于我而言能够进入北京大学这样一所世界一流名校求学,是我青春最美好的梦想. 我多想驰骋在燕园中,"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在北大浓厚的人文气息的熏陶下,炼就儒雅的气质,胸怀天下的气魄.孟二冬教授是我 ...

  • THAD印记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纪念文集(一)
  • 文尾可阅读<THAD历史大事记> 阅读原文可查看THAD宣传纪录片 创建之前(1952-1958) 1952年初,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三校调整合并.为适应三校调整后学校自营基本建设项目的需要,3月初,教育部成立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三 ...

  • 给毕业生的赠言
  •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同学们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即将跨入人生的新阶段。在这个充满喜悦之情与美好憧憬,却又带着一点点离愁别绪的日子,我首先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毕业生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哺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以及关心和帮助过你们成长的每一位朋 ...

  • 北京大学校长毕业致辞
  • 北大校长周其凤在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讲话(来源:北京大学网站)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又一届毕业生将从这里启航,迈向人生新的征程.年年相似,送走的是青春跃动的身影,留下的是我们值守校园的难忘记忆.在这走与留之间,便有了我们今天这份留恋和期盼. 首先,我要代 ...

  • 鲲鹏展翅梦起航
  • 鲲鹏展翅梦起航 自打我懂事起,就知道自己的家在三中门口.每每从三中门口经过,总会情不自禁地驻足凝视,仿佛在阅览一页页趣味十足的绘本.继而上了小学.初中,耳闻目睹了三中的可喜变化,如同品赏着一篇篇经典诗文.自此,我心中便萌生出这样的愿望--到三中上高中去!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三中,我来了! 带着童 ...

  • 2010军训动员讲话
  • 在2010年秋季学期新生军训动员大会上的 讲 话 ****民族中学校长 **** 教官们.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初.高中近千名新生站在这里,朝气蓬勃.精神抖搂地参加一年一度的学生军训,我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欣慰.同学们的到来,为我们民族中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这原本就生机勃勃的校园平添了更多新的活 ...

  • 也谈北大校训
  • 在北大的bbs上,经常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请问北大的校训是什么?""请问北大有校歌吗?"--提问者若是外面慕名而来的朋友,倒也不足为奇,奇的是抱有此类疑问的不乏北大自己的儿女,更奇的是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往往各执一词,相去甚远.让提问的和旁观的,都如坠云里雾里 ...

  • 高中生驳北大学者:与现实中低俗内容相比,四大名著何其大雅
  • 人人都应当阅读经典.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经典的含义肯定不一样. 此前,北大学者秦春华老师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出发,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公认四大名著是经典,但是这个经典真的就适合孩子吗?在他看来四大名著或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这篇文章名为<北大学者:充满了人性之恶,四大名著真的适合孩子读吗?&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