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第五章 法的概念
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C )。
A .统治阶级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2.中国古代把“律”字解释为“均布”,着重体现的含义是(C )。
A .规范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3.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狭义的法律是指(C )。 A .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B .不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 .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4.法的调整的对象(A )。
A .行为关系 B.思想社会关系 C.利益关系
D .各种社会资源 5.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在于法是(B )。
A .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
C .上层建筑之一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6.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C )。
的
B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 、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 、法是由严格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
7.法在其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它所适用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 这些都表明了法具有(D )。
A .强制性 B.统一性 C.权威性 D.规范性
8.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B )意志。
A .社会 B.共同 C.集体 D.个别
9.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区别在于(D )。
A .规范性 B.物质制约性 C.意志性 D.国家强制性
第六章 法的渊源、形式与效力
1.根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A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根据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划分为(D )。
A.根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B )。
A.公法和私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制定法和判例法 D.普通法和衡平法
5.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在法学上称为(A )。
A.法的溯及力 B.法的空间效力
C.法的时间效力 D.法的对象效力
6.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 )是否适用,适用,则为有溯及力;否则,则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7.对于旧法的废止,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是(A )。
A.明示废止 B.默示废止 C.立即废止 D.共同废止
8.当前各国在法律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一般原则是(C )。
A.从新兼从轻 B.从新 C.从旧兼从轻 D.从旧
9.中国的法律只适用于中国领土上的公民,这体现了法律对人效力(B )的原则。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 D.综合主义
10.地方性法规如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B )有权撤销地方性法规。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C .国务院
D .全国政协
11.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源自(D )。
A.古中国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古罗马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走:“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该条款所体现的是哪一原则?(D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13.A 国公民汤姆劫持B 国航空器,试图进入C 国,但在强行驾机飞越D 国和中国领空交界处时,油料耗尽,飞机只得迫降在中国领域内。适用中国刑法对汤姆追究刑事责任,依据的是(B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该条款所体现的是以下哪一原则?(A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这反映法的(C )效力。
A.对象 B.对事 C.空间 D.时间
16.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储蓄机构取得的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按20%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某居民2003年4月1日在我国境内某储蓄机构取得1998年4月1日存入的5年期储蓄存款利息5000元,如果该居民被征收了1000元的个人所得税。这样处理,违背了法的效力规则中的(C )。
A.法律优位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C.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D.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第七章 法的要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C )。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2.“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A )。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3.根据内容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划分为(A )。
A.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
B .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与指导性规则 D.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第3款规定:“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该规定属于(C )。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授权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是一个
(A )规则。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权义复合
规则 D.禁止性规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17条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这是一个(D )规则。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标准性规则 D.规范性规则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2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这样的规则属于(A )。
A.强行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指导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8.联合国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规则课以联合国成员国以保护人权的义务,这样的规则属于(C )。
A.强行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指导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9.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则?(A )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命令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10.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
A.既有强行性规则又有指导性规则
B.有强行性规则而无指导性规则
C.无强行性规则而有指导性规则
D.既无强行性规则又无指导性规则
第八章 法律体系
1.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是(B )。
A.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
B.法制体系包含着法律体系
C.法律体系说明的是呈静态状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法制体系说明的是呈动态状的法制运转机制系统
D.法制体系组合在法律体系之中
2.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可称为(C )。
A.法规体系 B.立法体系 C.法律部门 D.法律体系
3.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A )。
A.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部门法
B.特别行政法是指对特别的主体加以调整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C.行政法和行政法规是法律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门法
D.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A )。
A.法学体系为健全和发展法律体系指出方向、目标和任务,法律体系为法学体系提供条件和对象
B.从版权法和专利法的主导因素看, 将它们列入行政法部门比列入民法部门更合适
C.作为部门法的行政法,是指国务院以及地方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D.作为一个部门法的经济法, 是指调整经济生活领域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九章 权力和义务
1.关于中国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A.在中国古代,“权利”和“义务”的词语已经出现,并且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定权利义务的观念
B.中国古代有关权利和义务及其社会价值的观念、思想、理论相当匮乏
C.法家的代表人物管仲所说的,社会之需要法律,在于“定分止争”,其实质并非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及各自的界限
D.法律权利和义务概念在中国的出现是19世纪西学东渐之后的事情,经历了漫长的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2.甲京剧团与乙剧院签订合同演出某传统剧目一场,合同约定京剧团主要演员曾某、廖某、潘某出演剧中主要角色,剧院支付人民币1万元。演出当日,曾某在异地演出未能及时赶回,潘某生病在家,没有参加当天的演出,致使大部分观众退票,剧院实际损失1.5万元。后剧院向法院起诉京剧团,要求赔偿损失。针对此案,下列意见中正确的是(C )。
A.在这一事例中,法律关系主体仅为甲京剧团与乙剧院
B.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关系为保护性法律关系
C.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不是绝对的
D.在这一事例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针对的主体是不特定的
3.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C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4.(A )是典型的一般权利。
A.物权 B.债权 C.知识产权 D.继承权 第十一章 法律关系
1.根据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C )。
A.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B.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C.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 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2.根据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A )。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
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3.按照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D )。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
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4.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B )。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
D .法律关系的内容
5.(C )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
A.财产权 B.人身权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6.凡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称为(C )。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7.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D )。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8.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是具有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9.(B )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
A.法律主体 B.法律事实 C.法律关系的客体 D.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1.(A )是归责的基础和前提,是认定法律责任的基本依据。
A.因果关系 B.责任主体 C.法律责任 D.主观过错
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减轻与免除法律责任的是(D )。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蒋某押送到40里外的派出所
B.蒋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3.法定免责条件是指(A )。
A.权利主张超过实效 B.有效补偿 C.自愿协议 D.不可抗力
4.王某打架斗殴,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其处罚50元,这种处罚属于(B )。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违宪制裁 D.民事制裁
第十三章 法律程序
1.(A )是“正当程序”原则的源头。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美国宪法》
2.程序的对立物是(B )。
A.规范 B.恣意 C.法律关系 D.法律责任
3.(A )是英美法中有关程序的最高准则。
A.正当法律程序 B.自然正义 C.辩论 D.自治
第十四章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1.(A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
级类型的法。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2.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C )。
A.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在本质上已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法律了
B.各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虽然有现有后,但其法律的产生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
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
D.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3.最早依法建立维护代议制和民主制的法律是
(C )。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4.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表述正确的是
(D )。
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英美法律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5.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B )。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B.《自
由大宪章》 C.教会法 D.罗马法
6.在19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开创“民商分立”传统的法典是(A )。
A.《拿破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苏俄民法典》 D.《普鲁士法典》
第十六章 法的制定
1.在我国全国人大审议普通法案由全体代表过
(C )通过。
A.全体 B.3/4 C.半数 D.2/3
2.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法律制定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中,正确的是(A )。
A.甲说:“法律的制定也称法的创制或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B.乙说:“甲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C.丙说:“我基本上同意甲的观点。法律制定的目标主要在于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在现代社会,某些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活动。”
D.丁说:“我认为你们三人的观点都不正确。本质上讲,法律制定实际上就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法效果的好坏。”
3.立法体制主要是指(A )。
A.依法划分立法权限的体制 B.依法划分法律部门的体制
C .依法划分司法权限的体制 D.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的体制
4.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这段话表明(C )。 A.立法者要像自然科学家一样思维和行动
B.法律是客观的,立法者在立法时不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C.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D.立法者应该把现行法律看作绝对精神的体现
5.不属于法律制定程序的是(D )。
A.审议法律议案 B.表决法律议案 C.公布法律 D.起草法律议案
6.法律草案表决通过后,该法律(B )。
A.自通过之日起具有了法律效力 B.在公布之前不产生法律效力
C.必须自公布之日起产生法律效力 D.只对赞成其通过的人产生法律效力
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哪个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进行部分修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C )
A.宪法 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C.基本法律 D.国际条约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A )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 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
C.诉讼和仲裁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9.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B )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
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
10.下列哪个选项的法规或条例或法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B )
A.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单行条例 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11.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固定,下列选项中有关法规“批准”生效的情形哪一个是错误的?(C )
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1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A )
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C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七章 法的实施
1.(A )是守法主体的主观心理和法律意识水平。
A.守法的主观条件 B.守法的客观条件 C.守法的要素 D.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2.(B )是守法主体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
A.守法的主观条件 B.守法的客观条件 C.守法的要素 D.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3.关于守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D )。
A.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是守法的主体,但是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
B.在我国守法的范围是依法制定并生效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而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在我国,守法专指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D.守法范围直接决定于一个国家法的渊源。
4.下列选项属于狭义的执法的是(C )。
A.某法官审理案件 B.某市政府制定政府规章
C.某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D.某公司经理依据法律为其员工办理劳动保险
5.某食品卫生监督站对食品卫生进行检查监督,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张某给予行政处罚,对此说法正确的是(B )。
A.该卫生监督站不能进行行政处罚,因为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授权
B.该卫生监督站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它属于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
C.该卫生监督站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它属于政府的工作部门
D.该卫生监督站不能进行行政处罚,它不属于执法机关
6.某公安局交警支队对一起交通事故作出了责任认定书,对此案件中交警支队的性质,认识正确的是(C )。
A.不是执法的主体,因此无权作出责任认定
B.需要法律的特别授权才能执法
C.属于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
D.需要行政机关的委托才能执法
7.下列属于我国司法主体的是(A )。
A.人民法院 B.税务局 C.公安局 D.司法
部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该规定表明(D )。
A.司法主体具有法定性 B.司法活动具有程序性
C.司法权具有权威性 D.司法权行使的独立性
9.司法法治原则要求(A )。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在司法中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D.在办案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
第十八章 法律职业
1.以下不属于狭义的法律职业从业人员的是
(C )。
A.人民法院的审判员 B.检察院主管立案的检察官
C.某法学院法学教授 D.某律师事务所主任
2.下列选项不属于法律职业技能的是(D )。
A.职业语言 B.职业思维 C.职业知识 D.职业道德
3.“法的形成和适用是一种艺术,这种法的艺术表现为什么样式,取决于谁是„艺术家‟。”这句话表明(A )。
A.法律职业共同体对法律有重要影响 B.人治优先于法治
C.法治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 D.法律家的思维和普通人的思维是相同的
第十九章 法律方法
1.法律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方法范畴?(B )
A.认识方法 B.实践方法 C.思维方法 D.理论方法
2.某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三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轻伤,所以作出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的处罚。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方法属于 (C )。
A.类比推理 B.归纳推理 C.演绎推理 D.辨证推理
3.关于法律推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法律推理是逻辑思维方法在法律领域中的运用,是法律方法的一个重要体现。
B.本国法律和外国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
C.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政策、法理和习惯都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
D.法律推理是通过职业自律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 4.对于法律解释的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法律解释的对象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在内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
B.法律解释的对象仅限于狭义的“法律" ,即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
C.法律解释包括对失去效力或未生效的法律文件的解释。
D.法律解释仅是对个别法律条文、概念和术语的说明,不指对整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阐述。
5.我国《行政许可法》第50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这在法律方法上是 (D )。
A.类比推理 B.法律推定 C.辨证推理 D.法律拟制
第二十五章 法与人权
1.法律意义上的人权在我国宪法中被称为(B )。
A.人民主权 B.公民的基本权利 C.公民的权利义务 D.公民的基本义务
2.人权的法律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是(C )。
A.立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司法救济 D.自力救济
3.被视为基本权利的权利,每一项都代表着人参与社会生活深度和广度的一个方面,将人从任何一类社会关系中隔离出去,都预示着人的不完整。以上表明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哪个特征?(B )
A.对人的不可缺乏性 B.不可取代性 C.不可转让性 D.稳定性
4.法律规定了法定人权的内容和范围,为人权的享有和实现、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提供了法定
的标准。以上指的是(B )。
A.人权的法律保护 B.人权立法保护的实质性保护
C.人权立法保护的程序性保护 D.人权司法保护的程序性保护
5.与人权的司法救济相比较,人权的行政保护具有(D )。
A.实效性 B.效率性 C.简易性 D.主动性
6.下列哪些属于最重要的基本人权(A )。
A.生存权 B.人身权利 C.发展权 D.政治权利
第二十九章 法与法治国家
1.法治的核心是(A )
A.严格依法办事 B.制约权力 C.保障人权
D .司法独立
2.不属于法律至上的是(D )。
A.法律高于道德 B.法律高于纪律 C.人人守法 D.政策高于法律
3.依法治国的目的在于(A )。
A.实现人民民主 B.实现法治国家 C.实现社会自治 D.保障权利 多项选择题
第五章 法的概念
1.法的规范性表现在(ABC )。
A.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B.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
C.法是反复适用的 D.法表现为权利和义务
2.马克思曾经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马克思的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BCD )。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B.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
C.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D.法仅仅调整和约束人的外在行为
3.法的特征表现为(ABCD )。
A.规范性 B.统一性 C.普遍适用性 D.强制性
4.法同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表现在(ABCD )。
A.制定的方式不同 B.表现的形式不同 C.对人们的要求不同 D.发展的前途不同
5.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BD )。
A.修改 B.制定 C.颁布 D.认可
6.法与法律的关系(ACD )。
A.含义不完全相同 B.含义完全相同 C.法是法律的内容 D.法律是法的形式
7.法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是(ABCD )。
A.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
B.法不是统治阶级个人或集团利益的反映
C.有些具体的法律规范不一定符合统治阶级的
利益
D.统治阶级的利益是通过一定的个人和机关的活动上升为法
8.法与国家意志的关系是(ACD )。
A.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B.国家意志就是法
C.法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的 D.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第六章 法的渊源、形式与效力
1.以下哪些是当代中国法的形式?(AB )
A.宪法 B.行政法规 C.经济法 D.司法判例
2.下列哪些选项是法典编篡的特点?(BC )
A.不改变法的内容 B.可以改变法的内容
C .是国家立法活动 D.不是国有立法活动
3.以下哪些是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ABCD )。
A.国家机关制定的决策和决定 B.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
C.国际法 D.司法机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
4.宪法在法的形式体系中居于最高、核心地位,其根本大法的地位表现为(BCD )。
A.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出席会议的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B.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C.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
D.宪法的修改应由五分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5.根据《立法法》,(ABCD )属于基本法律,应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订。
A.特别行政区法 B.行政诉讼法 C.人民法院组织法 D.居民委员会法
6.以下关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CD )。
A.基本法律只能由全国人大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无权进行修改
B.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效力低于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C.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
D.商标法属于基本法律,只能由全国人大制定
7.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包括(ABD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C.市人大 D.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8.以下关于公法和私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B
D )。
A.率先提出公法和私法的划分的是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
B.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主要存在于民法法系
C.普通法法系过去没有公、私法划分的传统,即使到现在也不认同这种划分
D.公法一般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程序法。
9.法理学所称法的效力,通常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般法的效力,即在适用(ACD )方面的效力范围。
A.对象 B.对事 C.空间 D.时间
10.各国法的对象效力所实行的原则有(ABC
D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D .综合原则
11.中国公民甲在日本盗窃了美国公民乙价值2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于此案的甲(AB ):
A.日本国可以属地原则为依据适用日本刑法审判
B.中国可以属人原则为依据适用中国刑法追究乙的刑事责任
C.依据中国刑法应当适用中国刑法追求乙的刑事责任
D.依据中国刑法不应当适用中国刑法追求乙的刑事责任
第七章 法的要素
1.综合各家关于法律要素的学术,法律要素包括(ABC )。
A.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 C.法律概念 D.法律解释
2.下列关于法律要素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
A.法律规则的改变要比法律原则容易
B.法律要素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意识
C.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主要要素
D.法律原则可以指引人们正确地适用规则
3.判断一个社会的法律要素质量高低的标准通常有(ABC )。
A.法律要素涵义的明确性与确定性程度 B.法律要素间联系的紧密性及协调性程度
C.法律要素的专门化、技术化程度 D.法律要素的分类的科学程度
4.以下关于法律要素的观点正确的是(ABCD )。
A.法律要素质量的优劣通常是衡量法律合理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B.法律进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法律要素的质和量提高的过程
C.法律要素质量越高,法律的可预测性程度就越高
D.法律要素的确定性程度越高,所包含的正义和理性就越多
5.法的要素具有(ABCD )的特征。
A.个别性和局部性 B.多样性和差别性 C.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 D.稳定性和灵活性
6.依法律概念涉及的内容来分,法律概念有(A BC )。
A.涉人概念 B.涉事概念 C.涉物概念 D.涉时概念
7.在美国的黑格斯诉帕尔默案中,16周岁的男孩毒死了他的祖父,为的是更快地继承祖父的财产,而那时没有法律规则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继承人不能继承遗产,我们可以如何处理(BCD )。
A.按照严格法定原则,没有法律规则规定的这种情况,必须按照一般法律规则让继承人继承遗产
B.一般的法律原则在这里与社会伦理不符
C.可以适用“一个人不能从他的不当行为中得利”的法律原则
D.剥夺继承人的继承权
8.就适用行政诉讼法法律原则来说,以下(AB
D )原则属于基本法律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原告、被告恒定原则 D.辩论原则
9.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律规则?(ABD )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10.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使用人应当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该规范属于(BC
D )。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确定性规则
第八章 法律体系
1.最早的制定法有(ACD )。
A.习惯法的整理和记载 B.法典 C.个别立法文件 D.最主要的判决的记载
2.以下关于法律体系概念叙述正确的有(BCD )。
A.法律体系不仅包括一国正在施行的法律,也包括一国将要制定的法律
B.法律体系包括现行的国内法和被本国承认的国际法
C.法律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组合,呈现为一个体系化、系统化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3.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有(AB )。
A.法律的调整方法 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C.社会关系法律所调整的机制 D.法律的制定时间
4.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BC )。
A.法律体系是关于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
B.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没有法律体系, 就不会有立法体系; 没有一定系统的立法, 也就不会有什么法律体系
C.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统一协调的各个部门法
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而每个部门法又是由相对独立各具特征的法所构成的
D.划分部门法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历史上和现行的法
5.下列诸项中说法的正确是(ABC )。
A.法律体系中的各部门法是由同类法律规范构成的
B.法律调整对象和法律调整方法都是划分部门法的客观标准
C.一个部门法包括了很多法律规范和具体的法律制度, 一个具体的法律制度往往也可以涉及多个部门法
D.环境保护法是保护自然环境的, 因此它所调整的对象是自然现象而不是社会关系
6.我国的基本法律部门包括下述哪些?(BD )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
C.婚姻法、仲裁法、律师法、商法 D.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
7.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包括(ACD )。
A.整体性原则 B.规范性原则 C.均衡原则
D .以现行法律为主, 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
8.以下关于宪法的论述正确的是(ABCD )。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宪法是我国最重要的主导的法律部门
C.宪法是我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的基
本权利和义务及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D.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第九章 权力和义务
1.从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式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ABCD )。
A.应有权利和义务 B.习惯权利和义务
C.法定权利和义务 D.现实权利和义务
2.以下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ABCD )。
A.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B.依法纳税
C .依法服兵役 D.遵守宪法和法律
3.以下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AB )。
A.劳动权 B.受教育权 C.休息权 D.检举权
4.(ABC )属于第二性权利。
A.恢复原状 B.停止侵害 C.起诉权 D.缔约权
5.根据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ABCD )。
A.个体权利和义务 B.集体权利和义务 C.国家权利和义务 D.人类权利和义务
第十章 法律行为
1.判断一个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类别,除了要看有没有法律规定和有什么样的部门法规定以外,还应当参考以下标准(ABC ):
A.行为的主体 B.行为的程序 C.行为的时效 D.行为的客体
2.法律行为的特征是(ABCD )。
A.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B.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
C.法律行为具有意志性 D.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
3.以下哪些是事实行为(ACD )。
A.先占 B.赠与 C.遗失物的拾得 D.埋藏物的发现
4.根据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ABD )。
A.个人行为 B.集体行为 C.团体行为 D.国家行为
5.以下属于多方行为的是(BCD )。
A.遗嘱 B.赠与 C.代理行为 D.缴纳个人所得税
6.以下属于从行为的是(BC )。
A.遗嘱 B.添附 C.担保 D.赠与 第十一章 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BD )。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
规范 D.法律事实
2.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BC )。
A.公民(自然人) B.组织 C.国家 D.动物
3.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的标准是(ABCD )。
A.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 B.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公民是否达到一定年龄 D.公民神志是否正常
4.公民的行为能力根据其内容不同分为(ABC )。
A.权利行为能力 B.义务行为能力 C.责任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
5.世界各国一般把本国公民的行为能力划分为(ABC )。
A.完全行为能力人 B.限制行为能力人 C.无行为能力人 D.不完全行为能力
6.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以下几类(ABCD )。
A.物 B.人格 C.精神产品 D.行为
7.某甲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价值34万元人民币的商品房,银行每月从某甲的工资存折上扣划1300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某甲和银行之间的这种法律关系属于(CD )。
A.基本法律关系 B.隶属性法律关系 C.相
对法律关系 D.普通法律关系
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BCD )。
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
B.某区警方查出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
C.何某为急事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9.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些说法正确揭示了这一关系?(ACD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1.西方法学在法律责任的本质问题上的三种主要理论是(ACD )。
A.规范责任理论 B.历史责任理论 C.道义责任理论 D.社会责任理论
2.下列属于法律责任的构成的是(ABCD )。
A.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B.责任主体 C.损
害后果 D.因果关系
3.按照法律责任的类型对法律责任所作的分类包括(ABCD )。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4.按照责任的实现形式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AB )。
A.惩罚性责任 B.补偿性责任 C.有限责任
D .无限责任
5.按照引起责任的法律实施与责任人的关系不同,法律责任可分为(BCD )。
A.自然人责任 B.直接责任 C.连带责任 D.替代责任
6.法律责任的实现形式包括(ABC )。
A.惩罚 B.补偿 C.强制 D.制裁
7.在我国,补偿主要包括(ABCD )。
A.民事补偿 B.国家赔偿 C.行政赔偿 D.司法赔偿
8.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法律责任认定和归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下列哪些选项是该原则的要求?(ABCD )
A.法律责任应由法的规范预先规定
B.不允许任何法的类推适用
C.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来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
D.没有法律授权的任何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都不能向责任主体认定和归结法的责任
9.下列哪些情况将会导致法律责任?(AD )
A.保安员曲某收5元自行车费,并不给收据
B.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纪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
C.冯某被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挤伤
D.某厂要求工人每天至少工作15小时,加班费每小时5元
第十三章 法律程序
1.法律程序最基本的分类是按照法律行为的内容和性质,把程序分为(ABCD )。
A.立法程序 B.行政程序 C.审判程序 D.调解与仲裁程序
2.法律程序以(AB )作为最基本的要素。
A.法定时间 B.法定空间方式 C.法律行为
D .法律手续
3.法定时间要素包括(AB )。
A.时序 B.时限 C.空间关系 D.行为空间上的关联性
4.法定空间方式包括(CD )。
A.时序 B.时限 C.空间关系 D.行为方式
5.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 )。
A.抑制 B.向导 C.分工 D.感染
6.正当程序的意义是(ABCD )。
A.权利平等的前提 B.权力制衡的机制 C.解决纠纷效率的保证 D.法律权威的保障
7.法律程序的外延指(ABCD )。
A.立法程序 B.审判程序 C.行政程序 D.一般法律行为程序
8.美国正当程序条款由以下法律构成(AB )。
A.美国宪法第5条 B.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 C.《权利法案》 D.美国联邦法院判例 第十四章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1.按照法的历史类型标准,法律发展史上曾先后产生过几种类型的法律制度?(ABCD )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2.(AB )属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3.源于罗马法,以法国《拿破仑法典》为代表,风行世界各大洲的大陆法系又被称为(ABD )。
A.罗马法系 B.法典法系 C.普通法系 D.民法法系
4.关于普通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B )。
A.普通法是英国在二世纪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判例法
B.普通法是针对一般人、一般事在全国普遍使用的法律
C.普通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D.普通法是调整某一社会关系的法律
5.下列哪个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出现的情形?(ABC )
A.商法的兴起 B.罗马法的复兴 C.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出现 D.教会法的编纂
6.西方社会两大法系的差别有(BD )。
A.阶级本质不同 B.判例的地位不同 C.经济基础不同 D.司法诉讼制度上的差别 第十六章 法的制定
1.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是(ABCD )。
A.法治原则 B.民主原则 C.科学原则 D.宪法原则
2.当今世界立法体制的主要有(ABC )。
A.单一制立法体制 B.复合制立法体制 C.制衡的立法体制 D.我国的立法体制
3.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色是(ABCD )。
A.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分权相结合
B .多级并存
C.多类结合 D.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
4.立法过程一般可分为(ABCD )。
A.立法准备阶段 B.由法案到法的阶段 C.立法完善阶段 D.法律适用阶段
5.由法案到法的阶段一般经过下列程序(ABC
D )。
A.提出法案 B.审议法案 C.表决法案 D.公布法
6.下列哪些属于狭义的立法活动?(AB )
A.全国人大制订合同法的活动
B.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保险法的活动
C.国务院废止《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的活动》
D.北京市人大制订《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7.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B
C )
A.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B.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D.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行使民族立法权
8.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ABC )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制度
9.关于规章制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C
D )
A.起草的规章直接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起草单位必须举行听证会
B.部门规章送审稿,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统一审查
C.除特殊情况外,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
D.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法制机构依法报有关机关备案
10.按照《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机关或者机构具有制定规章的权力?(BD )
A.国务院办公厅 B.国家体育总局 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D.审计署
第十七章 法的实施
1.在我国守法主体可以分为(ABCD )。
A.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和社会团体
B.企事业组织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D.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2.守法的根据和理由主要有以下方面(ABCD )。
A.守法是法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B.守法是人出于契约式的利益和信用的考虑
C.守法是由于惧怕法的制裁也是出于社会的压力 D.守法是出于心理上的惯性
3.根据执法范围和主体的不同,执法可以分为(ABCD )。
A.工商行政执法 B.公安行政执法 C.食品卫生执法 D.司法行政执法
4.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的特点包括(AB
D )。
A.被授权的社会组织是非国家机关
B.其执法的权力来自法律规范的授予
C.其执法的权力有时来源于行政机关的授予
D.只有在其行使法律所授予的权力时,才享有国家权力
5.下列符合执法的合法性原则的有(ABC )。
A.执法主体要有法律授权 B.执法内容要有法律依据
C.执法的程序要合法 D.诚实信用
6.下列不属于我国司法主体的有(ABCD )。
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B.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C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D.公安部
7.关于我国人民法院系统,表述正确的有(AC )。
A.是我国主要的司法主体系统
B.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统一领导全国的审判和检察工作
C.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D.中级人民法院设在县级市
8.我国目前司法的种类包括(ACD )。
A.刑事司法 B.环境司法 C.民事经济司法
D .行政司法
第十八章 法律职业
1.法律职业的技术包括(ABD )。
A.法律解释技术 B.法律推理技术 C.法律观察技术 D.法庭辩论技术
2.下列符合法律职业伦理的表述有(ACD )。
A.司法的法律职业道德与西欧中世纪教会倡导的“良心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
B.法律职业伦理会因时代的不同而在基本内容是存在根本的差别
C.中国古代的清官的职业道德最终只对帝王负责
D.法律职业伦理是由法律活动的特征所决定的 第十九章 法律方法
1.司法过程的环节包括 (ABCD )。
A.法律推理 B.法律发现 C.法律解释 D.法律论证
2.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具有的属性包括 (A
C )。
A.正式性 B.学术性 C.规范性 D.任意性
3.法律概念之所以存在,其依据在于 (BD )。
A.人们法律行为的多样性 B.人们法律行为的类似性
C.人们法律行为的合法性 D.人们法律行为的可概括性
4.以下情形中需要进行辨证推理的有 (ABC
D )。
A.法律有缺漏,出现了“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
B.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C.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势,即出现通常所说的“合法”与“合理”的矛盾
D.法律规定本身矛盾,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法律规定
5.我国的法律的正式解释大体上可以分为 (A BC )
A.立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司法解释 D.学理解释
6.以下具有填补法律空白和漏洞的法律方法有 (BD )。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法律论证 D.法律解释
7.根据解释的尺度,法律解释可以分为 (AC
D )。
A.字面解释 B.历史解释 C.限制解释 D.扩大解释
第二十五章 法与人权
1.公民基本权利的特征有(ABCD )。
A.对于人和公民不可缺乏、不可取代 B.对于人和公民不可转让
C.稳定的 D.有母体性
2.人权中的“人”,可以解释为(ABCD )。
A.“自然人”、“人民” B.“市民”、“公民” C.“国民”、“民族” D.“种族”、“集体”
3.下面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BD )。
A.对人的不可缺乏性 B.可以取代性 C.稳定性 D.在当代文明各国不具有共似性
4.人权中的“权”,可以解释为(ABCD )。
A.“自然的权利”、“市民的权利” B.“国民的权利”、“人民的权利”
C.“公民权”、“基本权” D .“宪法权”、“公民的基本权利”
5.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BD )。
A.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
B.宗教信仰自由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宗教政策的主流
C.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的基础
D.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6.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人权纲领与资产阶级的
资本主义人权纲领相比,明显不同的特征有(A BCD )。
A.人权主体的普遍性 B.人权内容的广泛性
C .公平性 D.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
第二十九章 法与法治国家
1.民主是法治的前提体现在(ABD )。
A.没有民主,法就不可能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
B.没有民主,法就不可能在社会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C.没有民主,法治就不会存在
D.没有民主,法就可能为专制者所垄断、所驱使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的具体体现是(AB
C )。
A.民主政治制度化 B.民主政治规范化 C.民主政治程序化 D.民主政治正规化
3.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包括(ABCD )。
A.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B.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
C.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
D.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
4.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ABD )。
A.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最本质要求 B.司法公正是司法赢得群众信赖的最基本方面
C.司法公正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D.司法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5.某县人民法院为向企业提供经常性的法律服务,制定了国有企业司法联络员制度,为全县50家企业每家确定一名司法联络员。联络员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流通等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同时为企业营销人员上法制课。针对这一事件的评论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这可能会影响人民法院的中立立场,不利于审判独立
B.这反映出地方人民法院的“地方化”色彩
C.这可能会影响人民法院公正司法 D.这表明司法机关的审判力量富余,可以大量减少法官编制 概念题
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它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律权利和义务:
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法律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
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法律行为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法律行为,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包括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具有意志性。
人权:
人权是人的价值的社会承认,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观念上的、道德上的、政治上的、法律上的标准。法律意义上的人权指的是宪法制度保障的基本权利,在我国自“五四宪法”开始即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宪法上予以表现。
法治与法治国家:
法治,在英文中相当于“Rule of Law”,应是以民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法治国家,是指国家法治化的状态或者法治化的国家。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以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法制完备、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权力约束、权利保护、人权保障、社会自治等基本特征。
6、法的溯及力及法不涉及既往的原则: 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时间可加以适用的效力。一般来说,法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行为和事件,不适用于生效前的行为和事件,不应有涉及既往的效力,这就是法不涉及既往的原则。
7、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它具有适用的重复性和适用的普遍性两大特色。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主要因素。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直接作为审判的依据;作为
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以纠正严格执行实在法可能带来的不公。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有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在法律责任系统中,由违反义务(法定和约定义务)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占主导地位,而不以违法或违约为前提的其他法律责任则居于从属地位。
9、法系:
法系就是根据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而对其进行的一种分类,通常把形式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属于同一历史传统的若干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化为同一类别。
10、立法: 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根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
论述题
1. 论法的本质和特征
2. 简述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划分原则
3. 简述法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4. 简述法律行为及其基本分类
5. 简述法律关系及其分类
6. 简述正当程序的特征、作用和意义
7. 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征。
8. 简述资本主义国家两大法系的区别
9. 试论法律解释的必要性与原则。
10. 试论法制现代化。
11. 简述司法的概念、特点、基本要求和原则
12. 论法律监督
13. 论法治与法治国家
14. 试论人权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概念。
15. 试论人权的价值。
单项选择题
第五章 法的概念
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C )。
A .统治阶级意志 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 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2.中国古代把“律”字解释为“均布”,着重体现的含义是(C )。
A .规范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3.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狭义的法律是指(C )。 A .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B .不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 .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4.法的调整的对象(A )。
A .行为关系 B.思想社会关系 C.利益关系
D .各种社会资源 5.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在于法是(B )。
A .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
C .上层建筑之一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6.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C )。
的
B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C 、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 、法是由严格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
7.法在其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它所适用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 这些都表明了法具有(D )。
A .强制性 B.统一性 C.权威性 D.规范性
8.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B )意志。
A .社会 B.共同 C.集体 D.个别
9.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区别在于(D )。
A .规范性 B.物质制约性 C.意志性 D.国家强制性
第六章 法的渊源、形式与效力
1.根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A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根据法的适用范围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划分为(D )。
A.根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4.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B )。
A.公法和私法 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C.制定法和判例法 D.普通法和衡平法
5.法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在法学上称为(A )。
A.法的溯及力 B.法的空间效力
C.法的时间效力 D.法的对象效力
6.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 )是否适用,适用,则为有溯及力;否则,则没有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 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
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
7.对于旧法的废止,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是(A )。
A.明示废止 B.默示废止 C.立即废止 D.共同废止
8.当前各国在法律溯及力问题上,采用的一般原则是(C )。
A.从新兼从轻 B.从新 C.从旧兼从轻 D.从旧
9.中国的法律只适用于中国领土上的公民,这体现了法律对人效力(B )的原则。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 D.综合主义
10.地方性法规如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时,(B )有权撤销地方性法规。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C .国务院
D .全国政协
11.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源自(D )。
A.古中国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古罗马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84条规走:“外国法人以其注册登记地国家的法律为其本国法,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外国法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的民事活动,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律规定”。该条款所体现的是哪一原则?(D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13.A 国公民汤姆劫持B 国航空器,试图进入C 国,但在强行驾机飞越D 国和中国领空交界处时,油料耗尽,飞机只得迫降在中国领域内。适用中国刑法对汤姆追究刑事责任,依据的是(B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该条款所体现的是以下哪一原则?(A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综合原则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这反映法的(C )效力。
A.对象 B.对事 C.空间 D.时间
16.从1999年11月1日起,对个人在中国境内储蓄机构取得的人民币、外币储蓄存款利息,按20%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某居民2003年4月1日在我国境内某储蓄机构取得1998年4月1日存入的5年期储蓄存款利息5000元,如果该居民被征收了1000元的个人所得税。这样处理,违背了法的效力规则中的(C )。
A.法律优位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C.法不溯及既往原则 D.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第七章 法的要素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6条规定:“中
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这一规则是(C )。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2.“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A )。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3.根据内容的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划分为(A )。
A.授权性规则、义务性规则和权义复合规则
B .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与指导性规则 D.规范性规则和标准性规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1条第3款规定:“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该规定属于(C )。
A.规范性规则 B.标准性规则 C.授权性规则 D.构成性规则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是一个
(A )规则。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权义复合
规则 D.禁止性规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17条规定:“全国少数民族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和分布等情况,分配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代表一人。”这是一个(D )规则。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标准性规则 D.规范性规则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22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这样的规则属于(A )。
A.强行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指导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8.联合国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规则课以联合国成员国以保护人权的义务,这样的规则属于(C )。
A.强行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指导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9.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哪种规则?(A )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命令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10.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 )。
A.既有强行性规则又有指导性规则
B.有强行性规则而无指导性规则
C.无强行性规则而有指导性规则
D.既无强行性规则又无指导性规则
第八章 法律体系
1.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是(B )。
A.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
B.法制体系包含着法律体系
C.法律体系说明的是呈静态状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法制体系说明的是呈动态状的法制运转机制系统
D.法制体系组合在法律体系之中
2.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可称为(C )。
A.法规体系 B.立法体系 C.法律部门 D.法律体系
3.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A )。
A.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部门法
B.特别行政法是指对特别的主体加以调整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
C.行政法和行政法规是法律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门法
D.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A )。
A.法学体系为健全和发展法律体系指出方向、目标和任务,法律体系为法学体系提供条件和对象
B.从版权法和专利法的主导因素看, 将它们列入行政法部门比列入民法部门更合适
C.作为部门法的行政法,是指国务院以及地方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D.作为一个部门法的经济法, 是指调整经济生活领域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九章 权力和义务
1.关于中国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
A.在中国古代,“权利”和“义务”的词语已经出现,并且已具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定权利义务的观念
B.中国古代有关权利和义务及其社会价值的观念、思想、理论相当匮乏
C.法家的代表人物管仲所说的,社会之需要法律,在于“定分止争”,其实质并非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及各自的界限
D.法律权利和义务概念在中国的出现是19世纪西学东渐之后的事情,经历了漫长的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2.甲京剧团与乙剧院签订合同演出某传统剧目一场,合同约定京剧团主要演员曾某、廖某、潘某出演剧中主要角色,剧院支付人民币1万元。演出当日,曾某在异地演出未能及时赶回,潘某生病在家,没有参加当天的演出,致使大部分观众退票,剧院实际损失1.5万元。后剧院向法院起诉京剧团,要求赔偿损失。针对此案,下列意见中正确的是(C )。
A.在这一事例中,法律关系主体仅为甲京剧团与乙剧院
B.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关系为保护性法律关系
C.京剧团与剧院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不是绝对的
D.在这一事例中,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针对的主体是不特定的
3.以下哪一个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C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4.(A )是典型的一般权利。
A.物权 B.债权 C.知识产权 D.继承权 第十一章 法律关系
1.根据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C )。
A.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B.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C.纵向法律关系和横向法律关系 D.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2.根据法律关系发生的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A )。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
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3.按照法律关系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D )。
A.调整性法律关系和创设性法律关系 B.隶属的法律关系和平权的法律关系
C.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 D.第一性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
4.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B )。
A.法律事实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
D .法律关系的内容
5.(C )是法律关系主体实际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前提条件。
A.财产权 B.人身权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6.凡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和现象称为(C )。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
7.法律关系主体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实际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称为(D )。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权利能力 D.行为能力
8.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是具有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9.(B )是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联系的中介。
A.法律主体 B.法律事实 C.法律关系的客体 D.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1.(A )是归责的基础和前提,是认定法律责任的基本依据。
A.因果关系 B.责任主体 C.法律责任 D.主观过错
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减轻与免除法律责任的是(D )。
A.家住偏僻山区的蒋某把入室抢劫的康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蒋某押送到40里外的派出所
B.蒋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
C.医生李某征得患者王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
D.高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
3.法定免责条件是指(A )。
A.权利主张超过实效 B.有效补偿 C.自愿协议 D.不可抗力
4.王某打架斗殴,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其处罚50元,这种处罚属于(B )。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违宪制裁 D.民事制裁
第十三章 法律程序
1.(A )是“正当程序”原则的源头。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美国宪法》
2.程序的对立物是(B )。
A.规范 B.恣意 C.法律关系 D.法律责任
3.(A )是英美法中有关程序的最高准则。
A.正当法律程序 B.自然正义 C.辩论 D.自治
第十四章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1.(A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剥削阶
级类型的法。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2.关于资本主义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C )。
A.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在本质上已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法律了
B.各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虽然有现有后,但其法律的产生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
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
D.资本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法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3.最早依法建立维护代议制和民主制的法律是
(C )。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4.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两大法系表述正确的是
(D )。
A.大陆法系是在普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英美法律在诉讼程序方面倾向于职权主义
C.西班牙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D.两大法系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但差别还将长期存在
5.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陆法系的渊源(B )。
A.《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B.《自
由大宪章》 C.教会法 D.罗马法
6.在19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开创“民商分立”传统的法典是(A )。
A.《拿破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苏俄民法典》 D.《普鲁士法典》
第十六章 法的制定
1.在我国全国人大审议普通法案由全体代表过
(C )通过。
A.全体 B.3/4 C.半数 D.2/3
2.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讨论法律制定问题,他们各自的观点中,正确的是(A )。
A.甲说:“法律的制定也称法的创制或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B.乙说:“甲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C.丙说:“我基本上同意甲的观点。法律制定的目标主要在于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在现代社会,某些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活动。”
D.丁说:“我认为你们三人的观点都不正确。本质上讲,法律制定实际上就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法效果的好坏。”
3.立法体制主要是指(A )。
A.依法划分立法权限的体制 B.依法划分法律部门的体制
C .依法划分司法权限的体制 D.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的体制
4.马克思指出:“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这段话表明(C )。 A.立法者要像自然科学家一样思维和行动
B.法律是客观的,立法者在立法时不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C.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D.立法者应该把现行法律看作绝对精神的体现
5.不属于法律制定程序的是(D )。
A.审议法律议案 B.表决法律议案 C.公布法律 D.起草法律议案
6.法律草案表决通过后,该法律(B )。
A.自通过之日起具有了法律效力 B.在公布之前不产生法律效力
C.必须自公布之日起产生法律效力 D.只对赞成其通过的人产生法律效力
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哪个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进行部分修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C )
A.宪法 B.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C.基本法律 D.国际条约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A )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事项 B.执行部门规章的事项
C.诉讼和仲裁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9.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B )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
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
10.下列哪个选项的法规或条例或法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B )
A.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单行条例 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11.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固定,下列选项中有关法规“批准”生效的情形哪一个是错误的?(C )
A.自治州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B.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C.省、直辖市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
D.自治县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
12.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A )
A.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C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D.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七章 法的实施
1.(A )是守法主体的主观心理和法律意识水平。
A.守法的主观条件 B.守法的客观条件 C.守法的要素 D.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2.(B )是守法主体所处的客观社会环境。
A.守法的主观条件 B.守法的客观条件 C.守法的要素 D.守法的根据和理由
3.关于守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D )。
A.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是守法的主体,但是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
B.在我国守法的范围是依法制定并生效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而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在我国,守法专指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D.守法范围直接决定于一个国家法的渊源。
4.下列选项属于狭义的执法的是(C )。
A.某法官审理案件 B.某市政府制定政府规章
C.某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D.某公司经理依据法律为其员工办理劳动保险
5.某食品卫生监督站对食品卫生进行检查监督,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张某给予行政处罚,对此说法正确的是(B )。
A.该卫生监督站不能进行行政处罚,因为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授权
B.该卫生监督站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它属于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
C.该卫生监督站可以进行行政处罚,它属于政府的工作部门
D.该卫生监督站不能进行行政处罚,它不属于执法机关
6.某公安局交警支队对一起交通事故作出了责任认定书,对此案件中交警支队的性质,认识正确的是(C )。
A.不是执法的主体,因此无权作出责任认定
B.需要法律的特别授权才能执法
C.属于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
D.需要行政机关的委托才能执法
7.下列属于我国司法主体的是(A )。
A.人民法院 B.税务局 C.公安局 D.司法
部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该规定表明(D )。
A.司法主体具有法定性 B.司法活动具有程序性
C.司法权具有权威性 D.司法权行使的独立性
9.司法法治原则要求(A )。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在司法中要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D.在办案过程中,按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
第十八章 法律职业
1.以下不属于狭义的法律职业从业人员的是
(C )。
A.人民法院的审判员 B.检察院主管立案的检察官
C.某法学院法学教授 D.某律师事务所主任
2.下列选项不属于法律职业技能的是(D )。
A.职业语言 B.职业思维 C.职业知识 D.职业道德
3.“法的形成和适用是一种艺术,这种法的艺术表现为什么样式,取决于谁是„艺术家‟。”这句话表明(A )。
A.法律职业共同体对法律有重要影响 B.人治优先于法治
C.法治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 D.法律家的思维和普通人的思维是相同的
第十九章 法律方法
1.法律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方法范畴?(B )
A.认识方法 B.实践方法 C.思维方法 D.理论方法
2.某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三殴打他人造成他人轻伤,所以作出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的处罚。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方法属于 (C )。
A.类比推理 B.归纳推理 C.演绎推理 D.辨证推理
3.关于法律推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法律推理是逻辑思维方法在法律领域中的运用,是法律方法的一个重要体现。
B.本国法律和外国法律是法律推理的前提和制约法律推理的条件。
C.在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政策、法理和习惯都会成为法律推理的前提。
D.法律推理是通过职业自律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 4.对于法律解释的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法律解释的对象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在内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
B.法律解释的对象仅限于狭义的“法律" ,即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
C.法律解释包括对失去效力或未生效的法律文件的解释。
D.法律解释仅是对个别法律条文、概念和术语的说明,不指对整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阐述。
5.我国《行政许可法》第50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被许可人的申请,在该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这在法律方法上是 (D )。
A.类比推理 B.法律推定 C.辨证推理 D.法律拟制
第二十五章 法与人权
1.法律意义上的人权在我国宪法中被称为(B )。
A.人民主权 B.公民的基本权利 C.公民的权利义务 D.公民的基本义务
2.人权的法律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是(C )。
A.立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司法救济 D.自力救济
3.被视为基本权利的权利,每一项都代表着人参与社会生活深度和广度的一个方面,将人从任何一类社会关系中隔离出去,都预示着人的不完整。以上表明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哪个特征?(B )
A.对人的不可缺乏性 B.不可取代性 C.不可转让性 D.稳定性
4.法律规定了法定人权的内容和范围,为人权的享有和实现、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提供了法定
的标准。以上指的是(B )。
A.人权的法律保护 B.人权立法保护的实质性保护
C.人权立法保护的程序性保护 D.人权司法保护的程序性保护
5.与人权的司法救济相比较,人权的行政保护具有(D )。
A.实效性 B.效率性 C.简易性 D.主动性
6.下列哪些属于最重要的基本人权(A )。
A.生存权 B.人身权利 C.发展权 D.政治权利
第二十九章 法与法治国家
1.法治的核心是(A )
A.严格依法办事 B.制约权力 C.保障人权
D .司法独立
2.不属于法律至上的是(D )。
A.法律高于道德 B.法律高于纪律 C.人人守法 D.政策高于法律
3.依法治国的目的在于(A )。
A.实现人民民主 B.实现法治国家 C.实现社会自治 D.保障权利 多项选择题
第五章 法的概念
1.法的规范性表现在(ABC )。
A.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B.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
C.法是反复适用的 D.法表现为权利和义务
2.马克思曾经指出:“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马克思的这句话精辟地说明了(BCD )。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B.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
C.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关系 D.法仅仅调整和约束人的外在行为
3.法的特征表现为(ABCD )。
A.规范性 B.统一性 C.普遍适用性 D.强制性
4.法同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表现在(ABCD )。
A.制定的方式不同 B.表现的形式不同 C.对人们的要求不同 D.发展的前途不同
5.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是(BD )。
A.修改 B.制定 C.颁布 D.认可
6.法与法律的关系(ACD )。
A.含义不完全相同 B.含义完全相同 C.法是法律的内容 D.法律是法的形式
7.法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关系是(ABCD )。
A.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
B.法不是统治阶级个人或集团利益的反映
C.有些具体的法律规范不一定符合统治阶级的
利益
D.统治阶级的利益是通过一定的个人和机关的活动上升为法
8.法与国家意志的关系是(ACD )。
A.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B.国家意志就是法
C.法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现的 D.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第六章 法的渊源、形式与效力
1.以下哪些是当代中国法的形式?(AB )
A.宪法 B.行政法规 C.经济法 D.司法判例
2.下列哪些选项是法典编篡的特点?(BC )
A.不改变法的内容 B.可以改变法的内容
C .是国家立法活动 D.不是国有立法活动
3.以下哪些是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ABCD )。
A.国家机关制定的决策和决定 B.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
C.国际法 D.司法机关的司法判例和法律解释
4.宪法在法的形式体系中居于最高、核心地位,其根本大法的地位表现为(BCD )。
A.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出席会议的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B.宪法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
C.宪法的修改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
D.宪法的修改应由五分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5.根据《立法法》,(ABCD )属于基本法律,应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订。
A.特别行政区法 B.行政诉讼法 C.人民法院组织法 D.居民委员会法
6.以下关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CD )。
A.基本法律只能由全国人大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无权进行修改
B.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效力低于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C.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
D.商标法属于基本法律,只能由全国人大制定
7.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主体包括(ABD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
C.市人大 D.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8.以下关于公法和私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B
D )。
A.率先提出公法和私法的划分的是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
B.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主要存在于民法法系
C.普通法法系过去没有公、私法划分的传统,即使到现在也不认同这种划分
D.公法一般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程序法。
9.法理学所称法的效力,通常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般法的效力,即在适用(ACD )方面的效力范围。
A.对象 B.对事 C.空间 D.时间
10.各国法的对象效力所实行的原则有(ABC
D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D .综合原则
11.中国公民甲在日本盗窃了美国公民乙价值2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于此案的甲(AB ):
A.日本国可以属地原则为依据适用日本刑法审判
B.中国可以属人原则为依据适用中国刑法追究乙的刑事责任
C.依据中国刑法应当适用中国刑法追求乙的刑事责任
D.依据中国刑法不应当适用中国刑法追求乙的刑事责任
第七章 法的要素
1.综合各家关于法律要素的学术,法律要素包括(ABC )。
A.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 C.法律概念 D.法律解释
2.下列关于法律要素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
A.法律规则的改变要比法律原则容易
B.法律要素包括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法律意识
C.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主要要素
D.法律原则可以指引人们正确地适用规则
3.判断一个社会的法律要素质量高低的标准通常有(ABC )。
A.法律要素涵义的明确性与确定性程度 B.法律要素间联系的紧密性及协调性程度
C.法律要素的专门化、技术化程度 D.法律要素的分类的科学程度
4.以下关于法律要素的观点正确的是(ABCD )。
A.法律要素质量的优劣通常是衡量法律合理化、科学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B.法律进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法律要素的质和量提高的过程
C.法律要素质量越高,法律的可预测性程度就越高
D.法律要素的确定性程度越高,所包含的正义和理性就越多
5.法的要素具有(ABCD )的特征。
A.个别性和局部性 B.多样性和差别性 C.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 D.稳定性和灵活性
6.依法律概念涉及的内容来分,法律概念有(A BC )。
A.涉人概念 B.涉事概念 C.涉物概念 D.涉时概念
7.在美国的黑格斯诉帕尔默案中,16周岁的男孩毒死了他的祖父,为的是更快地继承祖父的财产,而那时没有法律规则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继承人不能继承遗产,我们可以如何处理(BCD )。
A.按照严格法定原则,没有法律规则规定的这种情况,必须按照一般法律规则让继承人继承遗产
B.一般的法律原则在这里与社会伦理不符
C.可以适用“一个人不能从他的不当行为中得利”的法律原则
D.剥夺继承人的继承权
8.就适用行政诉讼法法律原则来说,以下(AB
D )原则属于基本法律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原告、被告恒定原则 D.辩论原则
9.下列何种表述不属于法律规则?(ABD )
A.公民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B.民事活动应当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
C.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部履行自己的义务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10.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使用人应当对其使用商标的商品质量负责。”该规范属于(BC
D )。
A.授权性规则 B.义务性规则 C.强行性规则 D.确定性规则
第八章 法律体系
1.最早的制定法有(ACD )。
A.习惯法的整理和记载 B.法典 C.个别立法文件 D.最主要的判决的记载
2.以下关于法律体系概念叙述正确的有(BCD )。
A.法律体系不仅包括一国正在施行的法律,也包括一国将要制定的法律
B.法律体系包括现行的国内法和被本国承认的国际法
C.法律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组合,呈现为一个体系化、系统化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3.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有(AB )。
A.法律的调整方法 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C.社会关系法律所调整的机制 D.法律的制定时间
4.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BC )。
A.法律体系是关于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
B.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没有法律体系, 就不会有立法体系; 没有一定系统的立法, 也就不会有什么法律体系
C.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统一协调的各个部门法
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而每个部门法又是由相对独立各具特征的法所构成的
D.划分部门法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历史上和现行的法
5.下列诸项中说法的正确是(ABC )。
A.法律体系中的各部门法是由同类法律规范构成的
B.法律调整对象和法律调整方法都是划分部门法的客观标准
C.一个部门法包括了很多法律规范和具体的法律制度, 一个具体的法律制度往往也可以涉及多个部门法
D.环境保护法是保护自然环境的, 因此它所调整的对象是自然现象而不是社会关系
6.我国的基本法律部门包括下述哪些?(BD )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B.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
C.婚姻法、仲裁法、律师法、商法 D.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
7.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包括(ACD )。
A.整体性原则 B.规范性原则 C.均衡原则
D .以现行法律为主, 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
8.以下关于宪法的论述正确的是(ABCD )。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宪法是我国最重要的主导的法律部门
C.宪法是我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的基
本权利和义务及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D.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第九章 权力和义务
1.从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式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ABCD )。
A.应有权利和义务 B.习惯权利和义务
C.法定权利和义务 D.现实权利和义务
2.以下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ABCD )。
A.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B.依法纳税
C .依法服兵役 D.遵守宪法和法律
3.以下哪些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AB )。
A.劳动权 B.受教育权 C.休息权 D.检举权
4.(ABC )属于第二性权利。
A.恢复原状 B.停止侵害 C.起诉权 D.缔约权
5.根据权利和义务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权利和义务划分为(ABCD )。
A.个体权利和义务 B.集体权利和义务 C.国家权利和义务 D.人类权利和义务
第十章 法律行为
1.判断一个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类别,除了要看有没有法律规定和有什么样的部门法规定以外,还应当参考以下标准(ABC ):
A.行为的主体 B.行为的程序 C.行为的时效 D.行为的客体
2.法律行为的特征是(ABCD )。
A.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B.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
C.法律行为具有意志性 D.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
3.以下哪些是事实行为(ACD )。
A.先占 B.赠与 C.遗失物的拾得 D.埋藏物的发现
4.根据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ABD )。
A.个人行为 B.集体行为 C.团体行为 D.国家行为
5.以下属于多方行为的是(BCD )。
A.遗嘱 B.赠与 C.代理行为 D.缴纳个人所得税
6.以下属于从行为的是(BC )。
A.遗嘱 B.添附 C.担保 D.赠与 第十一章 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BD )。
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
规范 D.法律事实
2.在中国,根据各种法律关系的规定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ABC )。
A.公民(自然人) B.组织 C.国家 D.动物
3.确定公民有无行为能力的标准是(ABCD )。
A.能否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 B.能否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C.公民是否达到一定年龄 D.公民神志是否正常
4.公民的行为能力根据其内容不同分为(ABC )。
A.权利行为能力 B.义务行为能力 C.责任行为能力 D.权利能力
5.世界各国一般把本国公民的行为能力划分为(ABC )。
A.完全行为能力人 B.限制行为能力人 C.无行为能力人 D.不完全行为能力
6.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以下几类(ABCD )。
A.物 B.人格 C.精神产品 D.行为
7.某甲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价值34万元人民币的商品房,银行每月从某甲的工资存折上扣划1300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某甲和银行之间的这种法律关系属于(CD )。
A.基本法律关系 B.隶属性法律关系 C.相
对法律关系 D.普通法律关系
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BCD )。
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
B.某区警方查出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
C.何某为急事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9.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些说法正确揭示了这一关系?(ACD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1.西方法学在法律责任的本质问题上的三种主要理论是(ACD )。
A.规范责任理论 B.历史责任理论 C.道义责任理论 D.社会责任理论
2.下列属于法律责任的构成的是(ABCD )。
A.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 B.责任主体 C.损
害后果 D.因果关系
3.按照法律责任的类型对法律责任所作的分类包括(ABCD )。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4.按照责任的实现形式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AB )。
A.惩罚性责任 B.补偿性责任 C.有限责任
D .无限责任
5.按照引起责任的法律实施与责任人的关系不同,法律责任可分为(BCD )。
A.自然人责任 B.直接责任 C.连带责任 D.替代责任
6.法律责任的实现形式包括(ABC )。
A.惩罚 B.补偿 C.强制 D.制裁
7.在我国,补偿主要包括(ABCD )。
A.民事补偿 B.国家赔偿 C.行政赔偿 D.司法赔偿
8.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法律责任认定和归结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下列哪些选项是该原则的要求?(ABCD )
A.法律责任应由法的规范预先规定
B.不允许任何法的类推适用
C.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来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
D.没有法律授权的任何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都不能向责任主体认定和归结法的责任
9.下列哪些情况将会导致法律责任?(AD )
A.保安员曲某收5元自行车费,并不给收据
B.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纪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
C.冯某被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挤伤
D.某厂要求工人每天至少工作15小时,加班费每小时5元
第十三章 法律程序
1.法律程序最基本的分类是按照法律行为的内容和性质,把程序分为(ABCD )。
A.立法程序 B.行政程序 C.审判程序 D.调解与仲裁程序
2.法律程序以(AB )作为最基本的要素。
A.法定时间 B.法定空间方式 C.法律行为
D .法律手续
3.法定时间要素包括(AB )。
A.时序 B.时限 C.空间关系 D.行为空间上的关联性
4.法定空间方式包括(CD )。
A.时序 B.时限 C.空间关系 D.行为方式
5.法律程序对法律行为的调整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ABCD )。
A.抑制 B.向导 C.分工 D.感染
6.正当程序的意义是(ABCD )。
A.权利平等的前提 B.权力制衡的机制 C.解决纠纷效率的保证 D.法律权威的保障
7.法律程序的外延指(ABCD )。
A.立法程序 B.审判程序 C.行政程序 D.一般法律行为程序
8.美国正当程序条款由以下法律构成(AB )。
A.美国宪法第5条 B.美国宪法第14条修正案 C.《权利法案》 D.美国联邦法院判例 第十四章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1.按照法的历史类型标准,法律发展史上曾先后产生过几种类型的法律制度?(ABCD )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2.(AB )属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A.奴隶制法律制度 B.封建制法律制度 C.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3.源于罗马法,以法国《拿破仑法典》为代表,风行世界各大洲的大陆法系又被称为(ABD )。
A.罗马法系 B.法典法系 C.普通法系 D.民法法系
4.关于普通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B )。
A.普通法是英国在二世纪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判例法
B.普通法是针对一般人、一般事在全国普遍使用的法律
C.普通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D.普通法是调整某一社会关系的法律
5.下列哪个属于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出现的情形?(ABC )
A.商法的兴起 B.罗马法的复兴 C.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出现 D.教会法的编纂
6.西方社会两大法系的差别有(BD )。
A.阶级本质不同 B.判例的地位不同 C.经济基础不同 D.司法诉讼制度上的差别 第十六章 法的制定
1.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是(ABCD )。
A.法治原则 B.民主原则 C.科学原则 D.宪法原则
2.当今世界立法体制的主要有(ABC )。
A.单一制立法体制 B.复合制立法体制 C.制衡的立法体制 D.我国的立法体制
3.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色是(ABCD )。
A.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分权相结合
B .多级并存
C.多类结合 D.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
4.立法过程一般可分为(ABCD )。
A.立法准备阶段 B.由法案到法的阶段 C.立法完善阶段 D.法律适用阶段
5.由法案到法的阶段一般经过下列程序(ABC
D )。
A.提出法案 B.审议法案 C.表决法案 D.公布法
6.下列哪些属于狭义的立法活动?(AB )
A.全国人大制订合同法的活动
B.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保险法的活动
C.国务院废止《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的活动》
D.北京市人大制订《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7.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B
C )
A.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B.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C.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D.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行使民族立法权
8.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ABC )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制度
9.关于规章制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C
D )
A.起草的规章直接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起草单位必须举行听证会
B.部门规章送审稿,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统一审查
C.除特殊情况外,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实施
D.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由法制机构依法报有关机关备案
10.按照《立法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机关或者机构具有制定规章的权力?(BD )
A.国务院办公厅 B.国家体育总局 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D.审计署
第十七章 法的实施
1.在我国守法主体可以分为(ABCD )。
A.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和社会团体
B.企事业组织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D.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2.守法的根据和理由主要有以下方面(ABCD )。
A.守法是法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 B.守法是人出于契约式的利益和信用的考虑
C.守法是由于惧怕法的制裁也是出于社会的压力 D.守法是出于心理上的惯性
3.根据执法范围和主体的不同,执法可以分为(ABCD )。
A.工商行政执法 B.公安行政执法 C.食品卫生执法 D.司法行政执法
4.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的执法的特点包括(AB
D )。
A.被授权的社会组织是非国家机关
B.其执法的权力来自法律规范的授予
C.其执法的权力有时来源于行政机关的授予
D.只有在其行使法律所授予的权力时,才享有国家权力
5.下列符合执法的合法性原则的有(ABC )。
A.执法主体要有法律授权 B.执法内容要有法律依据
C.执法的程序要合法 D.诚实信用
6.下列不属于我国司法主体的有(ABCD )。
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 B.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C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D.公安部
7.关于我国人民法院系统,表述正确的有(AC )。
A.是我国主要的司法主体系统
B.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统一领导全国的审判和检察工作
C.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D.中级人民法院设在县级市
8.我国目前司法的种类包括(ACD )。
A.刑事司法 B.环境司法 C.民事经济司法
D .行政司法
第十八章 法律职业
1.法律职业的技术包括(ABD )。
A.法律解释技术 B.法律推理技术 C.法律观察技术 D.法庭辩论技术
2.下列符合法律职业伦理的表述有(ACD )。
A.司法的法律职业道德与西欧中世纪教会倡导的“良心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
B.法律职业伦理会因时代的不同而在基本内容是存在根本的差别
C.中国古代的清官的职业道德最终只对帝王负责
D.法律职业伦理是由法律活动的特征所决定的 第十九章 法律方法
1.司法过程的环节包括 (ABCD )。
A.法律推理 B.法律发现 C.法律解释 D.法律论证
2.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具有的属性包括 (A
C )。
A.正式性 B.学术性 C.规范性 D.任意性
3.法律概念之所以存在,其依据在于 (BD )。
A.人们法律行为的多样性 B.人们法律行为的类似性
C.人们法律行为的合法性 D.人们法律行为的可概括性
4.以下情形中需要进行辨证推理的有 (ABC
D )。
A.法律有缺漏,出现了“法律空隙”或“法律漏洞”
B.法律规定本身的意义模糊
C.某些法律规定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情势,即出现通常所说的“合法”与“合理”的矛盾
D.法律规定本身矛盾,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法律规定
5.我国的法律的正式解释大体上可以分为 (A BC )
A.立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司法解释 D.学理解释
6.以下具有填补法律空白和漏洞的法律方法有 (BD )。
A.演绎推理 B.类比推理 C.法律论证 D.法律解释
7.根据解释的尺度,法律解释可以分为 (AC
D )。
A.字面解释 B.历史解释 C.限制解释 D.扩大解释
第二十五章 法与人权
1.公民基本权利的特征有(ABCD )。
A.对于人和公民不可缺乏、不可取代 B.对于人和公民不可转让
C.稳定的 D.有母体性
2.人权中的“人”,可以解释为(ABCD )。
A.“自然人”、“人民” B.“市民”、“公民” C.“国民”、“民族” D.“种族”、“集体”
3.下面对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BD )。
A.对人的不可缺乏性 B.可以取代性 C.稳定性 D.在当代文明各国不具有共似性
4.人权中的“权”,可以解释为(ABCD )。
A.“自然的权利”、“市民的权利” B.“国民的权利”、“人民的权利”
C.“公民权”、“基本权” D .“宪法权”、“公民的基本权利”
5.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BD )。
A.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
B.宗教信仰自由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宗教政策的主流
C.集体人权是个人人权的基础
D.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6.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人权纲领与资产阶级的
资本主义人权纲领相比,明显不同的特征有(A BCD )。
A.人权主体的普遍性 B.人权内容的广泛性
C .公平性 D.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
第二十九章 法与法治国家
1.民主是法治的前提体现在(ABD )。
A.没有民主,法就不可能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
B.没有民主,法就不可能在社会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
C.没有民主,法治就不会存在
D.没有民主,法就可能为专制者所垄断、所驱使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的具体体现是(AB
C )。
A.民主政治制度化 B.民主政治规范化 C.民主政治程序化 D.民主政治正规化
3.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包括(ABCD )。
A.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B.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
C.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
D.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
4.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ABD )。
A.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最本质要求 B.司法公正是司法赢得群众信赖的最基本方面
C.司法公正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D.司法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5.某县人民法院为向企业提供经常性的法律服务,制定了国有企业司法联络员制度,为全县50家企业每家确定一名司法联络员。联络员定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和流通等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同时为企业营销人员上法制课。针对这一事件的评论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这可能会影响人民法院的中立立场,不利于审判独立
B.这反映出地方人民法院的“地方化”色彩
C.这可能会影响人民法院公正司法 D.这表明司法机关的审判力量富余,可以大量减少法官编制 概念题
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它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由国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律权利和义务:
法律权利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法律义务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保障权利主
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法律行为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法律行为,就是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上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包括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事实行为)、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法律行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性;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们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具有意志性。
人权:
人权是人的价值的社会承认,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观念上的、道德上的、政治上的、法律上的标准。法律意义上的人权指的是宪法制度保障的基本权利,在我国自“五四宪法”开始即以“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宪法上予以表现。
法治与法治国家:
法治,在英文中相当于“Rule of Law”,应是以民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法治国家,是指国家法治化的状态或者法治化的国家。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以人民主权、法律至上、法制完备、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权力约束、权利保护、人权保障、社会自治等基本特征。
6、法的溯及力及法不涉及既往的原则: 指新法对它生效前所发生的行为和时间可加以适用的效力。一般来说,法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行为和事件,不适用于生效前的行为和事件,不应有涉及既往的效力,这就是法不涉及既往的原则。
7、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规定。它具有适用的重复性和适用的普遍性两大特色。法律规则是构成法律的主要因素。法律原则是法律的基础性真理、原理,或是为其他法律要素提供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原理或出发点。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为法律规则和概念提供基础或出发点;直接作为审判的依据;作为
疑难案件的断案依据,以纠正严格执行实在法可能带来的不公。
8、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有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在法律责任系统中,由违反义务(法定和约定义务)所引起的法律责任占主导地位,而不以违法或违约为前提的其他法律责任则居于从属地位。
9、法系:
法系就是根据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的历史传统和外部特征而对其进行的一种分类,通常把形式上具有一定特点的、属于同一历史传统的若干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化为同一类别。
10、立法: 立法是由特定的主体,根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
论述题
1. 论法的本质和特征
2. 简述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划分原则
3. 简述法与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及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4. 简述法律行为及其基本分类
5. 简述法律关系及其分类
6. 简述正当程序的特征、作用和意义
7. 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征。
8. 简述资本主义国家两大法系的区别
9. 试论法律解释的必要性与原则。
10. 试论法制现代化。
11. 简述司法的概念、特点、基本要求和原则
12. 论法律监督
13. 论法治与法治国家
14. 试论人权与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概念。
15. 试论人权的价值。